湖南省醴陵市两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湖南省醴陵市两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湖南省醴陵市两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湖南省醴陵市两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湖南省醴陵市两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醴陵市两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温馨提示: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舌尖上的中秋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民间童谣唱道: “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还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在江苏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北京上供的鲜果有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天上的满月,寓意着人间的团圆,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旧时北京中秋节的主食一般为烙饼,因烙饼是圆的,形如圆月,象征团圆;菜品随时令和家境而定,富足之家尽享佳肴珍馐,贫苦之家至少也要割几斤肉,炒几个菜,买两包月饼,打两瓶酒,把这个大节过得像个样子。在山东微山湖地区,兄弟中有外出未归者,餐桌上也要给他摆置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 中秋节这天,早餐和午餐一般也要加以改善。在山东济南,早餐吃米饭,中午吃水饺;胶东地区中午蒸饽饽、包子。江苏地区的人要自做糖饼或烂面烧饼,当作早晚充饥的食物;广西地区则多吃米粉。 “八月十五桂花香”,桂花正当开放,中秋佳节也便有喝桂花酒的习俗。节日这天,卖桂花酒的店铺生意特别好。太湖之滨的苏州光福镇盛产桂花,当地有一种名为“桂花聚”的小宴会,邀集亲朋欢饮,席上都是用桂花做成的各式点心,如桂花猪油年糕、桂花酒酿汤圆、桂花栗子糖藕、桂花糖芋艿等,芬芳浓郁,沁人心脾。 此外,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中秋饮食习俗。在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掰芋、嚼螺,皆对月剖弃外皮,名为“剥疵癞”,认为可去除疥癞;在广东始兴,妇女对月剖柚,谓食之目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了纪念教人们编织草鞋的张古老,人们每年中秋节以田螺拜祭张古老,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据说可使眼睛更明亮。四川合川过中秋节,各家多不茹荤,故称之“素节”。在贵州兴仁,小儿女于月光中炊食,谓之“煮月亮饭”。皓月当空,美食在前,举杯祝愿,幸福团圆。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秋节祭祀”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b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c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d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秋节时各地根据当地特色,用当地的鲜果来祭月,是普遍现象,但用于祭月的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月饼。b中国人崇尚佳节亲人团圆,月饼以其圆满的外形契合了人们对“团圆”的追求,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c祭月的瓜果供品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在中秋节时对食物瓜果的选取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梨就不能吃。d中秋节也有一些特殊的食俗,如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等,都要对月剖弃外皮,认为可去除疥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人在选取供品的时候通常从瓜果食物的形状、名称等来考虑,最大程度的满足吉祥,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如圆圆的月饼、多子的石榴、与“利市”谐音的栗子柿子等。b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令人神往的美食,所以说,中国的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c每当节日来临,不管是富足之家,还是贫苦百姓都会尽可能将食物备得更加丰盛,以示对节日的重视。d中秋节各地拜月、食俗形式有同有异,但不外乎追求团圆美满,祈求平安幸福,表达美好愿望,消除疾病痛苦等。【答案】1c2c3b【解析】1试题分析:c项描述的是中秋节的食俗。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理解c。2试题分析:c项“梨就不能吃”错,原文是说“梨”不能用作供品。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a项“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错,只能说“食” 是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完成本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查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表述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选择题9分,翻译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父炳,从邢帅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语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四年,以本官罢。未几,丁内艰,起复,遂出知升州。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复问沆,沆曰:“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遂止。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节选自宋史李沆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b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c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d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内艰,即丁母忧。旧指母丧。丁忧指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即使有国事或朝廷征召也不得中止守丧。b升储,指升为太子。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随着朝代的更替,太子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c手诏,帝王亲手写的诏书。得到帝王的手诏是无限的恩宠。手诏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意义非凡。然而,后期帝王的手诏常由人代笔,因此出现了御笔手诏之说。d待罪,官吏供职的谦辞。意谓随时准备因失职而被治罪。与文中“待罪”之义相同的如“无功窃宠,待罪河东”。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沆年少时喜欢学习,气量很大,他父亲很看好他。在一次音乐宴会上,宋太宗也赞赏他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b李沆认为不任用那些浮华浅薄的和好事的人是治国方法的首要之举,并直言不讳地向宋真宗指出梅询、曾致尧就是那样的人。c李沆为官不徇私情,不惧皇威。真宗多次想让驸马都尉石保吉任使相,李沆以执行奖赏制度,须有本人亲身干的成绩,不能凭借亲戚乡里的缘由反对,最终真宗只好作罢。d李沆任宰相时,因为西北边地用兵,有时到天黑才吃饭。后来契丹与宋和亲,李沆便担心边疆的忧患停止后,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4分)(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4分)【答案】4d5a 6c7(1)谄媚之人的说话像忠心,狡诈之人说话像可信,至于像卢杞蒙蔽欺骗唐德宗,李勉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之人,就是这样。(“忠、信”“至”“以为”“是”各1分。)(2)那些秘密奏言的大臣,不是说坏话的人就是谄媚之人,我平常就憎恨他们,怎么能明知是错还是照样去做(“夫”“恶”“效尤”“人臣有密启者”各1分)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即使有国事或朝廷征召也不得中止守丧”错。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这需要考生平时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试题分析:“真宗多次想让驸马都尉石保吉任使相”错,从原文“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可知,是石保吉自己请求任使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1)忠:名词,忠心。信:可信。至:至于。以为:认为。是:这样。第(2)句中的夫:那,那些。恶:憎恨。效尤:照样去做(坏事情)。人臣有密启者:定语后置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李沆,字太初, 洺州肥乡人。他的父亲叫李炳,跟随邢州主帅薛怀让,征召为观察支使。李沆年少时喜欢学习,气量很大,李炳曾对别人说: “这个儿子他日一定会官至公辅。” 淳化二年(991),李沆判吏部铨。他曾侍奉音乐宴会,宋太宗 用目光看着他说: “李沆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淳化三年(992),授李沆给事中、参知政事。淳化四年(993),以本官罢免。没多久,李沆遭遇母亲丧事,未等服丧期满就被起用,于是外任升州知州。宋真宗赵恒进升为皇储时,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太宗诏东宫太子赵恒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逢契丹侵犯边境,宋真宗亲自北征,命令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肃然。真宗回京城,李沆在城郊迎接,真宗命他坐下摆好酒,连连慰劳他。李沆接连加职至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真宗询问所适宜先采取的治国方法。李沆说: “不任用那些浮华 浅薄的和好事的人,这是最先要做的。”真宗问这些人指谁。李沆说: “像梅询、曾致尧这班人就是这类人。”真宗曾说起唐代之人结党难以控制,就使王室衰微变弱,大概是奸邪难以辨别吧。李沆答说: “谄媚之人的说话像忠心,狡诈之人说话像可信,至于像卢杞蒙蔽欺骗唐德宗,李勉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之人,就是这样。”真宗说: “奸邪之人的形迹,虽然说难辨别,然而过久了会自己败露出来。”一天晚上,真宗派使持他的手诏想升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凑近使者说:“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任使相,真宗又问李沆,李沆说:“执行奖赏制度,须有本人亲身干的成绩。石保吉凭借亲戚乡里的缘故,没有攻城作战之功,依靠我授以官职,恐怕会使众人的非议到处流传。”另一天真宗又再三问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当初那样坚持原议,该事就停止了。真宗因李沆没有秘密奏折,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言,你独独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蒙皇恩授以宰相职,公事就公开说明它,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一般秘密奏言的大臣,不是说坏话的人就是谄媚之人 ,我平常就憎恨他们,怎么能明知是错还是照样去做。”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因为西北边地用兵,有时到天黑才吃饭。后来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 “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停止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又拿四方水旱盗贼之事上奏真宗,王旦认为这些细小的事不值得烦劳皇帝处理。李沆说: “皇上年少,应当让皇上知道四方的艰难。不这样,皇上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之事,就动土木、兴甲兵,向宗祠求福等事就会发生了。我年老了,等不到看见这些,这是你参知政事将来的忧患。”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西夏纳款归顺,就封岱山、祭汾阴,大规模营建宫观,春秋打猎的制度被破坏,这些事没有闲停下来的时日。王旦亲眼看见王钦若、丁谓等人所作所为,想向皇帝进谏却又已经与他们一起共事,想离去却又念及皇帝待己很好。王旦这才认识到李沆事先预知很远,并叹息说: “李文靖真是圣人。”当时就称他为“圣相”。(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春行即兴唐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此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后。8“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9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8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花开,无人赏;花落,人不知;鸟歌鸟语,无人识。春山路上,山花虽烂漫,鸟语也喧喧,但“花自落”,落得寂寞;但“鸟空啼”,啼得凄清。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更突出了山路之荒寂。(借景抒情也可)(点明手法1分,分析3分)9诗歌描写了宜阳城外春草茂盛、山间小溪静静流淌、路边芳树花自飘零、林间鸟鸣声声四幅宜人之景,(1分)反衬出诗人感伤、哀愁、凄凉的心境。(1分)即兴抒发了花落鸟空啼,国破山河在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之情。(2分)【解析】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明确三四句手法:乐景衬哀情。或以动衬静,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出运用此种手法的效果或作用(结合诗人情感)。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本诗主要是写景,可以说是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分析诗人情感。同时还要参考题目春行即兴,及注解如本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是乐景衬哀情,即兴抒发了花落鸟空啼,国破山河在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之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2)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像我一样地, ,冷漠,凄清,又惆怅 。(4)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在我的心头荡漾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6)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答案】(1)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默默彳亍着(4)波光里的艳影(5)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3、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高 手吴宏庆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还有什么东西?”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五十万?”“五万!”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b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c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6分)【答案】(1)ce(选c3分,选e2分,选a1分。)(2)照应题目“高手”交代人物身份,是“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为下文帅子自立门户,鉴赏、买卖古玩开做铺垫为结局帅子吃亏上当埋下伏笔。(写够两点即可得4分)(3)外表普通,长相土气。 狡诈,富有心机,善于伪装自己。 制造赝品水平高。(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此分析略。)(4)观点一:不能删去。从内容结构上看:最后三段借大师的话交代了事情的原委,点出了帅子的失误所在,与第一段内容相互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从主旨上看:这三段文字在小说中画龙点睛,使小说的主旨更加明确。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对帅子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生动。(分析每点2分)观点二:可以删去。从结构上看,加上这三段,使小说不够含蓄,显得过于直白,如果删去,就给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主旨上看:删去后使小说的讽刺意味更加明显。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没有这三段的动作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已经很丰满,讽刺性也已经达到了。(分析每点2分)【解析】(1)试题分析:a项“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正确,而“自愧不如”原文没有相关表述。b项 紧张这一细节是他装出来的。d项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阅读文本开头部分的作用,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方面“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交代了人物身份,结构方面照应题目“高手”;为下文帅子自立门户,鉴赏、买卖古玩开做铺垫;为结局帅子吃亏上当埋下伏笔。要注意按点答题。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由此得出李土方外表普通,长相土气。狡诈,富有心机,善于伪装自己。制造赝品水平高。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性题目。解答此题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及社会现实进行阐述。不管是赞同还是不赞同,理由都必须充分。本题分析要从内容、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四、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27分)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a惩创(chung) 一椽(chun) 着(zho)陆 世人瞩目(zh) b囚徒(qi) 殒(yn)身不恤 沼泽(zho) 婆娑起舞(shu)c祷告(do) 雏菊(ch) 混沌(dn) 舳舻 (zh) d陈迹(j) 刊载(zi) 噩梦() 前仆(p)后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现代汉语字音的识辨能力。a着陆“zhub娑:shu应为sud载: zi应为zi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文采 微漠 发源地 图穷匕见 b形骸 喋血 炯乎不同 寥落c踌躇 和霭 气概 直刺九宵 d桀骜 虐杀 谈笑风声 山洪暴发【答案】a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香港旺角这种 的打砸活动,对我们是一个警醒,是香港激进分裂势力对我们的一次大示威!法制社会决不允许 ,打家劫舍,公开抢夺的劫匪立足,各地公安机关对这些不法之徒要加大打击力度。我应该是就说是,非就说非,执行严格的批评,不顾性命;还是去同流合污,装聋卖哑,贪图不义的富贵, ?她蒙胧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对个人问题看得太轻,而是过重;是在一种“不必关心”的掩饰下的 。a明目张胆 明火执仗 苟且偷生 苟且偷安b明目张胆 明火执仗 苟且偷安 苟且偷生c明火执仗 明目张胆 苟且偷生 苟且偷安d明火执仗 明目张胆 苟且偷安 苟且偷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明火执仗”的“明火”是“点着火把”,“执仗”是“拿着兵器”,整个成语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蔽地(干着坏事)。“明目张胆”的“明目”是“睁亮眼睛”,“张胆”是“放大胆子”。整个成语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干坏事)。“苟且偷生”是“不争取长远利益,只贪图目前生存”的意思,常跟“死”“死亡”“不顾性命”等对照起来用。“苟且偷安”是“不求上进,不 顾将来,只贪图目前的安宁”的意思。一般和“斗争”“牺牲”等相对而言。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修饰的对象、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对农耕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原有的礼俗秩序几近崩塌。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c目前在新世纪广大农村,虽然宗族、家族的影响在历次运动化中遭到打击,但依旧顽强地存在着,依然决定着乡村基层社会规则的使用。d据阿里2014年报告显示,有的三四线城镇人均网购额度和次数是超越一线城市的,三四线城市也逐渐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b项,培养的习惯c项,语序不当,应将“虽然”调至“影响”后面。d项,句式杂糅,“据阿里2014年报告显示”应去掉“据”。 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c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d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要素。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b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c持千斤之资币物币:礼物d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善:与交好。本题主要考查课内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学生在识记与积累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方法的总结。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8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 ( )例句:何厌之有?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而今安在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与d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判断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文言文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了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c托遗响于悲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不如因善遇之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之:动词,到代词,这件事;为,替;于,介词,在表被动;因,趁机凭借。要识记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0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b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