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新媒体、跨界[文档资料]_第1页
音画、新媒体、跨界[文档资料]_第2页
音画、新媒体、跨界[文档资料]_第3页
音画、新媒体、跨界[文档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画、新媒体、跨界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说起与音画结合有关的音乐作品,脑海中逐个浮现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穆索尔斯基的管弦乐作品图画展览会,以及由法国印象派绘画而得名的印象派音乐,比如德彪西、拉威尔等音乐大师创作的音乐作品。可见,一百多年以前,音乐家们就已经尝试使用音乐的语言来描绘视觉感官中的画面感 通过丰富而复杂的织体、全新的和声连接,与刻意的力度控制等等手段,向听众展现生动而又富于变幻的景观世界。 进入 21 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原本专属于听觉范畴的音乐会,向人们展示出视听一体的欣赏可能,音画结合成为新时代音乐会的全新尝试。 近年,来自上海的青年钢琴家宋思衡首创的多媒体钢琴音乐会成为音乐圈关注的焦点。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体验,使得传统钢琴音乐会得到了一次立体化的改造,并且使得不同艺术间的跨界和题材选择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从 2009年交响情人梦多媒体独奏音乐会开始,宋思衡进行了一系列新颖的大型多媒体独奏会的创作:肖邦 -爱多媒体钢琴音乐剧,寻找村上春树,乐 读巴金等等。这些音乐会作品,分别尝试用古典音乐与影视动画、与话剧表演、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跨界混搭,经过宋思衡与他的多媒体工作室成员不断摸索,逐步呈现出新时代多媒体音乐会的轮廓与架构。每场音乐会,从策划、构思、创作、演出等等环节,都反映出他对钢琴艺术的表演与音乐会的时代性做出的思考和理解。宋思衡认为,就像电影和电子游戏能成为最流行的娱乐形式,多媒体音乐会的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视觉性,脱离了这一审美基准便会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2013 年 6 月,受邀于上海克勒门文化沙龙的委约,宋思衡携手法国当代画家吉拉 尔德 艾科诺莫斯共同上演音画音乐会 蓝 克勒门之夜。这是一场横跨绘画与音乐两个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纵向游走在钢琴音乐、上海老歌、电子音乐中的真正意义上的音画听赏会。 整场音乐会分为 “ 源、溢、溶、涌 ” 四个部分,四字含水,寓意了巴黎和上海诞生自两条河流 塞纳河与苏州河。同时,这四个字又对应着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 “ 起、承、转、合 ” ,从萨蒂、德彪西的清雅如水,到蓝色狂想曲的浓烈火焰,艺术家带领大家探访法国文化与上海的交融、并存和发展。 年近 80 岁的画家艾科诺莫斯在宋思衡弹奏的钢琴音乐的引 导下,在一幅巨大的空白画布上完成了一幅现代派油画作品。它以蓝色为主色调,又有绿色、黄色的逐步渐变,以及红色的点缀,画面布局自然融合,与钢琴演奏相映成辉。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时常跟随音乐的节奏运用笔触、寻找灵感。而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作欣女士,运用美声唱法演唱的老上海流行歌曲苏州河边,同时,来自著名电子音乐制作人 B6,适时加入实录于上海的环境音乐,一时间带给观众时空交错,纵横跨界的奇妙感受。 其实,跨界音乐(会)在国外早些年就已出现,被大家熟知的有: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演唱会、马友友跨界音乐会、雅 克 鲁西埃三重奏的爵士巴赫、爵士肖邦 以美声与流行唱法结合,用爵士元素表现古典音乐等等。与这些依然在音乐领域中寻求各流派之间的跨界不同,宋思衡的多媒体音乐会是在不同艺术门类的横向跨界,实属独创。当然,对于这样的尝试不免引来一些争议,比如在欣赏音画音乐会、多媒体音乐会的过程中,音乐的审美体验是否被削弱?观众的注意力是否会被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分散、转移?多媒体手段的加入,是否对传统的古典音乐会进行了娱乐化的包装? 难能可贵的是,宋思衡是一位古典音乐家。尽管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仍然 是最为经典、纯正的钢琴音乐。宋思衡说: “ 真正的跨界并不是噱头,而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体验,是艺术发展的经验,是我们时代的精神超验 ” 。 当代艺术的目的是致力于对传统的解构,强调艺术作品的观念性表达,并重视自己的 “ 文化身份 ” 的诉求。正如宋思衡所说, “ 艺术的本质是有其自身的自由度的。 ” 新时代音乐会的形式,应该体现其历史、跨界与融合的属性。从文学、戏剧、绘画的跨界,到与电子音乐、民族音乐的混搭,多媒体音乐会正在探索、革新,寻求与更多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碰撞、交融,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走进音乐厅。 艺术发 展本身的高度自由性,预示着它能够向更为广阔的领域伸出触角,跨越界限。新时代音乐会也必将展现其多元素的时代特征。 跨界音乐 “ 跨界音乐 ” 源自英文 “Crossover” ,以一种音乐“ 风格 ” 的身份出现,逐步被人们接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确的定义,多表现为古典与流行的互相串联:如用流行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古典音乐,或用古典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流行。及至今天,古典跨界已经深受欢迎, 1998 年格莱美设立 Best Classical Crossover Album 的专属奖项。 代表人物: 莎拉 布莱曼(英国) 安德烈 波切利(意大利) 马友友( Yo-Yo MA, 华裔美国人) 雅克 鲁西埃三重奏( Jacques Loussier, 法国) 马克西姆( Maksim, 克罗地亚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