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烟头通缉那个疑犯[文档资料]_第1页
用烟头通缉那个疑犯[文档资料]_第2页
用烟头通缉那个疑犯[文档资料]_第3页
用烟头通缉那个疑犯[文档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烟头通缉那个疑犯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古代中国在通缉疑犯的时候,通常在城门口张贴疑犯的画像。由于许多画像都是根据目击者描述的案犯相貌特征用毛笔勾勒出来的,所以画像很难和真人对上号,也很难据此发现真正的疑犯。到了现代,虽然素描、水粉画等绘画手法取代了古代用毛笔勾勒的白描手法,所画的肖像立体了,但和真人相貌还是有较大偏差,因为目击者的描述本身很难做到十分准确。 究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描绘疑犯的肖像呢?现在,科学家有新招了! 从烟头里寻找疑犯的相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基因工程研究小组,想到了从人的 DNA 里去寻找人的相貌信息。我们知道, DNA 里藏着人体全部的遗传密码,人体的各种特征正是按照这些密码组装起来的。因此,科学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疑犯的 DNA 信息,推测出疑犯的相貌特征。 研究小组目前已经发现了 20 个与面部和头部外貌形状密切相关的基因,解读这些基因中包含的信息,将能够推断出基因所属主人的颧骨和眉骨高度或者嘴唇厚度。与此同时,研究小组还根据人类遗传学特征和规律,建立了一个五官模拟信息库,其 中涵盖了多个人种的五官信息。 如需要获取疑犯的相貌信息,研究人员可先从收集来的烟头中提取出 DNA,利用一种特殊技术放大基因组的某些区域,然后将得到的一些和相貌有关的基因送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排序,再将排序结果输入到特定的计算机程序当中进行解码。最后,研究人员就能够大概确定疑犯的性别、眼睛的颜色、颧骨的高低、发色、肤色、鼻宽、两眼之间的距离,甚至还能确定此人是否有雀斑。 例如,研究人员曾利用一个 DNA 样本,检测出样本拥有者的如下特征:男性、北欧血统、直发、有 70%超重的可能性、浅色皮肤、眼睛 棕色的可能性为 56%。结果此推测与现实中的真人体征绝大部分吻合。 疑犯是小屁孩还是老狐狸 如果仅仅知道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而不知道疑犯究竟是小屁孩还是老狐狸,那么想把疑犯的肖像画准确就很难。根据人的 DNA 推测人的年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可喜的是,荷兰科学家找到了一种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 按常理说,人的 DNA 在一生中是很难发生改变的。也就是说,无论这个人是 10 岁,还是 60 岁,他的 DNA 的 “ 信息内容 ” 都应当没有变化。但科学家猜测,即便如此,极个别的 DNA 形状也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发生变化,根据这种变化,人们就可以推测出人的实际年龄。 科学家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人体血液中的 T 细胞大做文章。 T 细胞是淋巴产生的白细胞的一种,拥有一种特殊的“T 细胞感受器 ” ,可以感受外物的入侵。这类细胞在免疫系统发现外来入侵者的过程中,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 T 细胞里有一些 DNA,被称为 “T 细胞受体删除 DNA 环 ” 。与其他 DNA 不同的是,它会以持续的速率丢掉自身的一些圈圈。就像沙漏,随着时间的流逝,沙漏里的沙子会按照固定的速度不断减少,这样沙漏就具有了计时的功能。因此,科学家通过对 比检测,就能根据这种 DNA 的被磨损情况,反推出这个人的年龄。 因为这是通过血液提取 DNA 的方法进行判断,所以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很多其他人体组织,如疑犯在犯罪现场留下的头发、指甲、皮屑、唾液等,从而让法医得知疑犯或者受害者的年龄。当然,目前,这种测试结果得到的误差大约在 9年之内,但这并不影响法医鉴别疑犯是小屁孩,还是老狐狸。 用 3D 头像通缉疑犯 有了疑犯 DNA 里的头像信息,科学家就可以结合另外一项面部识别技术,在电脑上构建出此人的 3D 面部模型,然后用 3D 打印机将此模型全彩打印出来, 制成疑犯的彩色肖像,借此通缉身份不明的疑犯,就会对警方迅速缉拿疑犯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刑侦领域之外, DNA 画像还能够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神奇的作用,例如人们可以使用古人与现代人的 DNA比较,画出古人的肖像。 不仅如此,艺术家还可以借此制作艺术品。如美国艺术家希瑟就通过烟头、口香糖和带有毛囊的头发,提取出样本所有者的 DNA,并且通过分析所取得的数据,在电脑上模拟出他们的面部图像,用 3D 打印机打印出三维人脸。在纽约举办的个人作品展览上,她展出了名为 “ 陌生面庞 ” 的三维人脸艺术作品系列。 不过,这项技 术的出现,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其中,人们最担心的就是个人隐私问题和侵权问题。试想某一天你走在大街上,意外在街旁的商铺里看到印有你肖像的下流小广告,你会作何感想?这是不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呢?即便你的肖像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当成艺术图案到处悬挂,你难道没有被他人绑架的感觉吗? 科学家认为,这项技术虽然有利于刑侦,但确实涉及个人的隐私和权利问题,因为人们在公共场合,每天都会留下含有 DNA 的东西,比如唾液、头发、指甲、皮屑等,但人们似乎从来没想过,留下的这些东西都含有关于我们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