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优秀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规划】本单元有5课: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8课笔墨丹青,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第10课从传奇到小说,第11课梨园春秋。本单元集中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第7课汉字与书法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第8课笔墨丹青,阐述了中国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第10课从传奇到小说,展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第11课梨园春秋,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单元,重点掌握文学艺术各个领域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成就和特点,并结合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现实,理解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本单元共5课,每课安排1学时,共5学时。第7课 汉字与书法【从容说课】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本课重点在于掌握中国汉字和书法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律,建议通过示例分析、层层设问的方法组织教学;本课难点在于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建议学生分组讨论,从分析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气,去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可以赵佶的瘦金体为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3、通过对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基本史实中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4、通过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赏析,培养学生初步鉴赏书法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探究出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向学生展示甲骨文等文字的图片及书法碑帖,激发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兴趣。2、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朝代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差异,使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历史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让学生联系“文如其人”的观点探究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2、认识到汉字是传承祖国悠久辉煌文明的载体,是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书法艺术则是中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灿烂历史的自豪之情。3、通过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让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原理。【教学重点】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特征【教学难点】1、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甲骨文等文字图片2、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字帖、碑帖3、篆刻的图章【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导入一:展示西安碑林的碑帖和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字帖,提问:很多同学都练过书法,对这些字帖都非常熟悉,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吗?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有些什么特点呢?导入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主持了一个“开心词典”的节目,在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参赛选手连一些基本的汉字都不会,我们有时真恨不能跑进电视去代他写,是吗?这说明我们今天全民学外语的时候,对自己的母语汉语的学习是多么薄弱啊!而如果问到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则恐怕更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来了。那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汉字与书法,一起来了解祖国的优秀古代文明。教师精讲(多媒体显示)第7课 汉字与书法(多媒体显示)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师:我们每天都在写的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呢?最早的汉字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看教材及教材后的解析与探究)生甲:汉字是怎样产生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生乙:好象汉字是产生于原始人的结绳记事吧!生丙:中国古代不是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吗?那汉字就是一个叫仓颉的古人造的呗!生丁:既然是传说,当然就不足为信了,仓颉是神话中的人物,根本不存在的,怎么可能是由他造的字呢?(众生大笑)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见大家对课文预习是很到位的,掌握的课外知识也很丰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最早的汉字就是甲骨文,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应该说最早的可识读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古人常说的“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这说明实际上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而且还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含义。不过,结绳毕竟只是一种记事方法,还不能说是真正的文字。 刚才我们说到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汉字,是因为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就有了一些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应该是最早的汉字了。那么,可以看出,我国最早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我们称他们为“文字图画”。(多媒体显示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以及日、月等象形文字)虽然这些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却与我们今天成熟的文字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大家可以观察日、月等几个字,发现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可以说,汉字正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的象形文字或者说“文字图画”的。师:同学们,我们弄清楚了汉字的起源,但毕竟象形文字与我们今天的文字是有着很大区别的。那么,在漫长的历史中,汉字又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演变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呢?生甲:汉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过程。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完全准确,我国汉字正是经过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的。我们根据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还可以把汉字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和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多媒体显示)甲骨文 一些甲骨文图片师:我们知道,甲骨文是因为古人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得名。甲骨文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区别是非常大的,为什么我们把甲骨文才称为是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呢?(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精讲从文字的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已经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象形字比较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也就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的“六书造字”。由此可见,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并在殷商时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商周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显示)金文 一些金文图片我们刚才一起了解了甲骨文的情况,但是我们知道,古人也不可能经常去捉来很多乌龟、野兽,在他们的龟甲、兽骨上刻字吧?(学生大笑)毕竟龟甲、兽骨数量有限,刻画也不方便,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随着当时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繁荣,人们开始在青铜器上刻字,这就出现了金文(展示金文图片)(提醒学生注意:金文不是金朝文字,而是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可以说,金文与甲骨文相比,不论记载形式还是字形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文字形更接近今天的汉字,金文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汉字的进程和我国文明的进程。(多媒体显示)篆书 一些篆书图片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演变,比金文笔画更简单、更匀称的小篆出现了,小篆使汉字的书写更为流畅。但是,处于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一方面,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汉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出现了很多新的汉字;另一方面,由于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的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字形的混乱是很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生产的进步的。(教师展示战国时期七国对“马”字的七种不同写法,教师还可以讲述孔乙己向人炫耀“回”字有几种写法的故事。)师:那么,在小篆由混乱走向统一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是什么事情呢?生:秦始皇“书同文”的政策。师:回答正确,那么,“书同文”的政策推行的背景是什么?具体包括那些措施呢?生:秦始皇在统一中国时,秦帝国内部由于长期分裂造成文字、度量衡、车轨等千差万别,统一后推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来促进秦帝国内经济文化交流,其中“书同文”政策包括:将秦国使用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规则文字,同时还规定了汉字的基本偏旁、笔画数、偏旁的位置等,因此,我们又将小篆称为“秦篆”。在“秦篆”之后还出现了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知识拓展这位同学的回答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论述的非常清晰。我们也知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对他的评价历来很多争议,有人称他为圣主,也有人骂他为暴君。那么,我们今天就秦始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一个方面来探讨:他到底是推动还是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呢?(学生自由讨论三分钟)生甲:我认为秦始皇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比如说他推行“书同文”政策,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文字没有统一,说不定我们班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还要借助翻译来交流呢?(学生笑)生乙:我认为秦始皇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野蛮地进行的“焚书坑儒”,烧毁了大量其他六国的宝贵书籍,坑杀了许多文化名人,这都是对文明极端野蛮的摧残。如果没有他,中国文化说不定早就傲视世界了。师:大家分析的很透彻,他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的发展;他推行了“书同文”,却又极大地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他在文化领域的影响正如人们对他一生的评价:有功有过,毁誉参半(多媒体显示)汉字的演变规律师:从我们学习的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发现汉字演变有着怎样的规律呢?生: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有繁到简,汉字的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多媒体显示)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师:我们很多同学都练习过书法,能写非常漂亮的汉字,随着汉字字体的演变,我国的书法艺术也出现了精彩纷呈的书体,大家熟悉的有哪些呢?生: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师:不错,我国书法艺术大致有这五种字体。那么,是不是有了汉字就有了书法艺术呢?书法艺术的发展又有怎样的规律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书法发展历程)教师精讲严格意义上说,书法应该是在汉字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出现的。汉字的出现为书法艺术的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因为并不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能形成书法艺术的,汉字书法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而其他文字很难具备这个特点;而知识群体的形成,则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自发阶段 魏晋以前是我国书法的自发阶段,这一时期的汉字虽然也出现了很有书法美感的秦小篆和汉隶,如小篆代表作有秦丞相李斯的泰山刻石,汉隶代表作有石门颂,但无论从刻石、简牍还是从碑帖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字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因为他们并非是有意为书法审美而创作的,所以是书法艺术的自发阶段。2、自觉阶段 魏晋以后我国书法艺术才开始真正进入自觉进行书法审美创作的阶段,因此也可以说我国真正的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才产生。师:为什么我国书法艺术会在魏晋时期产生呢?这个时期为书法创作准备了哪些条件呢?(学生讨论后回答)生甲: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旧的门阀士族衰落了,而新的士族群体又形成了,新的士族群体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在个人理想上追求清静无为,崇尚“清谈”,而书法就在这一时期成了士人表达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生乙:我认为书法艺术在这时期出现,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这一时期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尤其是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因为以前文字书写在锦帛和竹简上,锦帛十分昂贵,竹简十分笨重,都不利于书法练习;而纸的发明,就为书法技巧的练习、创新提供了条件。生丙:但是纸刚出来时也贵啊,物以稀为贵嘛!生乙:不错,可是,不管怎么说,纸肯定比锦帛便宜吧?正因为当时纸稀少,所以这一时期的书法家几乎都出身豪门显族,如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而平民出身的书法家几乎没有。师:几位同学的对答十分精彩,正如你们谈到的一样,由于具备了书法创作的诸多条件,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书圣王羲之了。(多媒体显示)王羲之画像及王羲之生平简介 兰亭集序影印本教师讲解王羲之醉酒后乘兴而作兰厅集序的故事合作探究我们刚才一起分析了书法艺术产生于魏晋时期的原因,可见书法艺术风格跟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们分为三个活动小组,分别探讨隋唐时期、宋明时期以及满清时期我国书法艺术的特点和书法艺术与当时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由讨论)(第一组发言)隋唐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正楷,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多媒体显示)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的图文资料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教师讲评颜真卿抗敌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颜真卿书法庄严峻峭的神态、磅礴的气势和刚正坚毅的气质,正是丰裕的盛唐气象、忠贞的个人品格和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道理。师:是啊,这么多令人惊叹的书法作品,这么多风格迥异的书法家的出现,说明唐朝的书法艺术风格多样化,既有我们可望不可及的狂草,又有我们每一位同学从小就可以临摹的颜体、柳体。 那么,唐朝的书法风格与唐朝社会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大家知道,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政治修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为书法创作提供了基本条件;唐朝社会同时又是一个思想文化上十分开放、宽容的社会,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成为当时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而思想上的宽容直接影响了书法风格的多样化。师:第一组同学的分析非常精彩,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社会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有着深刻影响的,那么我们再看看第二组同学对宋明时期的分析。(第二组发言) 我们首先看宋朝,宋朝是一个十分重视文化和文化人的朝代,宋太祖赵匡胤就曾在临终遗言中嘱咐其后世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宋朝虽然军事积弱,但是经济文化都异常繁荣,尤其是宋朝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文化同样十分开明。因此,宋代不仅诗词歌赋成就巨大,书法艺术领域也是繁花似锦,既有贵为天子的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也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师:是啊,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同时,宋代社会文化的开明使得书法创作在社会各个层次兴盛起来,上至天子,下至平民,而且在书法风格上推陈出新,“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繁花似锦的宋代书法艺术。(多媒体显示)苏、黄、米、蔡四大家的书法作品以及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教材课后的“阅读与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瘦金体的影响。(第二组发言)我们再看明代,明朝社会商品经济更加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买卖的盛行也使得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因此,书法艺术创造就更加突出人的个性化了,这一时期的书法家代表祝枝山、文徵明虽然生活环境相近,志趣相投,但书法风格迥然有别。(多媒体显示)祝枝山、文徵明的作品师:三组同学的分析真是非常精彩,展示了丰富的史学知识和很高的分析水平。正如大家分析的一样,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则书法艺术如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反之,政治黑暗,思想保守则书法艺术如雨打残花,气息奄奄。其实,不仅书法艺术,各个文化领域都是这样,这也正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原理啊!(多媒体显示)三、中国的篆刻艺术印宗秦汉师:大家知道吗?鉴定书画真伪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看书画上的印章。现在市场上假冒的官私印章非常之多,那么我们今天初步了解一下印章的发展历程,或许对我们以后辨认真伪有着很大的帮助呢!教师精讲中国印章的刻制,由于通常用篆体入刻,所以称为篆刻,后来也有用隶书体或楷书体的,但一般都称为篆刻了。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都是以汉字为前提的,都可以说是中国汉字的特产。与书法一样,初期的篆刻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秦汉时期的篆刻艺术成就已经很高了,秦印雍容大度,汉印方正质朴(多媒体显示秦汉时期的官私印章),但这一时期直至更后来的宋元时期,篆刻主要用于官府用印和书画家给作品用印,所以它的实用功能更强一些,在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意义上,印章比书法要晚。师:那么,印章到什么时候才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呢?生:直到明朝中叶时期,文彭等人才开始将印章与书法、绘画等一样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来进行创作,这时的篆刻才真正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清朝,篆刻艺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出现了著名的“西泠八家”。(多媒体显示吴昌硕等人的篆刻作品)课堂小结本课内容不仅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汉字的起源,而且还让我们明白了汉字由甲骨文发展到我们今天书写的成熟汉字的演变历程;本课内容更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学完本课,我们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更多了一分了解,多了一分关爱;我们为祖国辉煌的古代文明而自豪,同时,我们对建设祖国现代化的明天,更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动力。 起源:六千多年前 “文字图画”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趋势:由繁到简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自觉阶段:魏晋开始进入 主要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起源:秦汉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 形成:明朝中期【板书设计】【习题详解】解析与探究:1、以上各家对汉字起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许慎认识到了结绳记事对汉字产生所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淮南子则认识到汉字的发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康有为提出了汉字来源于结绳记事和早期的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并充分肯定了女性在汉字等艺术发明创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丁山和鲁迅都否认了仓颉作为一个神话人物造字的说法,并深刻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由最初的图画、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认识到了汉字起源的本质。因此,丁山和鲁迅的说法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自我测评:1、我国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刻画符号,由最初的图画、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演变而来。我国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和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2、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政治开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则书法艺术如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如我国唐朝出现风格迥异的书法流派;反之,政治黑暗,思想保守则书法艺术如雨打残花,气息奄奄,如我国清朝书法艺术日趋没落。其实,不仅书法艺术,各个文化领域都是这样,这也正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原理。【活动与探究】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含义:“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的含义为自己的班级或学校设计班徽、校徽,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活动小组,各组设计后统一评审,选出最有特点、最优秀的三个图案在全班展出,并让设计者上台讲解他们设计的班徽、校徽的含义。【备课资料】1、甲骨文和金文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代。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 它们经过几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被发现。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那里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翌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甲骨发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究。后来,刘鄂又继续收集,达到五千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甲骨文”。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2、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阴。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 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全面精通古代各种书体,而且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宋徽宗与瘦金体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体的杰作。但是宋徽宗的书法也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的独特的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设计者:田清宏)第8课 笔墨丹青【从容说课】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它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墨丹青这一课中,我们将充分领略到这些特点。这节课以时间为顺序,从古到今,清晰地阐述了中国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用历史史料,历史图片来探究这些特点,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璀璨的绘画艺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中中国绘画的基本史实,理解其中绘画与社会、绘画与生活、绘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中国绘画史实地理解,探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绘画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探究中国绘画的特点。2、通过历史史料,历史图片,再现中国绘画的辉煌历史,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生动性。3、与学生一起对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关心历史,关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学重点】中国绘画的发展史。【教学难点】中国绘画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已经布置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有关绘画方面的知识,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风格和传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沿传相续形成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又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并又孕育和造就着新的风格的出现,成为华夏艺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花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多媒体展示)第8课 笔墨丹青师: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片:(多媒体播放三幅绘画作品)第一幅: 集体舞蹈图(马家窑文化);第二幅:舞蹈牧放战争图;第三幅:鹳鱼石斧罐纹样。师:大家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1、从这几幅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绘画的源头是什么时候?当时中国绘画的特点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板书)一、中国绘画的起源生1:中国绘画的源头,我想应该是在汉朝,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绘画作品都是绘制在纸上的,而纸张的出现是在东汉,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东汉时期。生2:我不这么认为,这三张图片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其中所讲到的马家窑文化是在距今约50004500年之间,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中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这一个时期我们曾经学过,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因此我觉得中国绘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师:回答的很好,你可以从你了解的知识里分析出答案,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希望你继续努力。的确,中国绘画的源头我们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书上说是在新石器时代,算起来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原始社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生产劳动和工具的制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既能进行物质生产,又能相对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这就为绘画的萌始准备了条件。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的观察这几幅图片,既然我们已经把它们称之为绘画,那么请你们思考一下,这时期绘画的特点是什么呢?生1:我看那幅舞蹈牧放战争图好象是画在岩石上的,图案很简单,看上去很粗犷。生2:我认为但是绘画的特点是:自然、生动,简单、质朴和粗犷。生3:从第这几幅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将人物、动物的形象和抽象的几何图案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和陶器上。因此,当时绘画的特点是:自然、生动、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有关这几幅绘画作品,有的同学知道的多一点,有的同学了解的少一点。不过,同学们至少可以从中了解到一点,那就是绘画来源于生活。师: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绘画在内容和手法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展示板书)二、战国时期的绘画(多媒体播放两幅绘画作品及两段史料):第一幅:定名为人物龙凤。这一幅于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纵31厘米,横22.5厘米。画面中部偏右下方绘一侧身伫立的妇女,其身着缀绣卷云纹的宽袖长袍,袍裾曳地状如花瓣,发髻下垂,顶有冠饰。在她的头部前方即画的中上部,有一硕大的凤鸟引颈张喙,双足一前一后,作腾踏迈进状,翅膀伸展,尾羽上翘至头部,动态似飞。画面左边自下而上绘一只张举双足、体态扭曲向上升腾的龙。 第二幅:定名为人物御龙的一幅于1973年重新清理40年代被盗的长沙子弹库楚墓时出土,纵37.5厘米,横28厘米。画面正中绘一侧身执缰的男子,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腰佩长剑,正驾御着一条状似舟形的长龙。龙首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供男子伫立,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长颈仰天的鹤,龙首下部有一向左游动的鲤鱼,人物上方正中画一华盖。师:同学们看一下这两幅图片,这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帛画,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出土于战国中晚期楚地,这是其中保存完整的湖南长沙出土的两件。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一时期绘画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生1: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使用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生2:绘画的手法也发生了变化,那就是采用了以墨线造型,敷色平涂的绘画方式。生3:这一时期绘画的内容好象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人物或是动物了。绘画的题材更加广泛,画面也更加生动。师:大家观察的很透彻。中国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大转变时期。各国相继变法,改革弊政,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经济繁荣、百家争鸣、文化艺术发达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绘画也取得了全面而长足的进展。战国绘画的应用范围,较之商、西周时期已有所扩大。出现了一些不依附于工艺品与建筑物的独幅主题性绘画,即作为铭旌用于墓葬的帛画。与此同时,绘画的题材也更加广泛,除传统的动植物纹样、自然气象纹样和几何纹样外,天地、山川、神灵以及“古贤圣、怪物行事”等历史神话题材与战争、田猎、宴乐、出行等现实生活题材也大量进入绘画,表现手法也更趋成熟,更加多样化。从现存战国帛画实物可以看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中国绘画传统,此时已经形成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绘画艺术风格愈趋丰富多采,并显现出地域性特点。(多媒体展示板书)三、两汉时期的绘画师:这种绘画方式在两汉时期得到了更大的推广,而且内容更加丰富。但是在汉代,儒学开始占据支配地位,因此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也日益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但一些神仙鬼怪,神话传奇的绘画主题也常常现诸笔端。如:洛阳卜千秋墓壁画;马王堆汉墓帛画。(多媒体播放两幅图片)壁画内容是男女墓主人分别乘龙持弓、乘三头凤鸟捧金乌,以持节仙翁为前导,在各种神兽的簇拥下,飘然升仙的情景。天界神灵有人首鳞身的伏羲和女娲,以金乌为标志的太阳和以桂树蟾蜍为标志的月亮,代表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此外还有主“索室驱疫”的方相氏、人首鸟身的仙人等。此墓壁画的绘制,与其他汉墓壁画也有所不同。它不是画工在砌就的墓室内所画,而是先在地面上,把砖排列编号,粉刷绘制之后,再依次砌筑到墓室里去的。由于地面上有较墓穴里远为宽敞便利的环境条件和充足的光线,能充分发挥作者的技能,所以此墓壁画比迄今所见任何汉墓壁画更为精工,设色用笔都代表着汉代绘画的较高的艺术水平。这幅画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所以,纵观这两汉时期的绘画作品,归纳起来它们的特点是:神秘又不失古拙,理性又不是浪漫。师:其实这两个特点也是始终贯穿在整个绘画历史当中的,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有所增加变化而已。像魏晋时期和隋唐时期的绘画就充分体现了时代所赋予的特点。首先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何不同。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魏晋时期。(多媒体展示板书)四、魏晋时期的绘画生1:三国两晋时期是我最喜欢的时期之一,因为这是一个英雄并起的年代。生2:英雄是让人钦佩,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英雄给人民,给社会带来了多大的灾难。三国两晋时期是我过历史上有名的分裂时期,军阀割据,互相混战,导致社会动荡。生3:是啊,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也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的反思。同时伴随着佛教、道教的发展,文化呈现出多元的趋向。绘画也更多的凸显出画者的个性。师:这一时期大部时间陷于战乱,士族地主的统治极端腐朽,人民生活陷于深重苦难之中,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但另一方面,儒家名教失去它原有的维系人心的力量,玄学思想风靡一时。士人阶层,竞相崇尚放达,追求享乐。他们寻求各种精神寄托,或则清谈玄学,或则寄情山水。还有一部分人则喜欢染指于艺术的创作、鉴赏和品评等活动,因此,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也就开始出现了。而在魏晋时期也真涌现了一大批有名的画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顾恺之。大家知道顾恺之是何许人吗?生1:我知道。顾恺之,字长康,东晋时无锡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生2:顾恺之非常重视人物神韵的传达,认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他在健康(今江苏南京)瓦棺寺作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传神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俄而得百万钱”。他为裴楷画像,紧紧捕捉任务特征,颊上加三笔毛,“觉神明殊胜”;为谢鲲画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子宜置岩壑中。”生3:顾恺之不仅画画的好,他的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他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师:很好,同学们准备的很充分。(多媒体播放顾恺之的资料)师:魏晋大家分析的很到位,那么隋唐呢?它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多媒体展示板书)五、隋唐时期的绘画生1:隋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盛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唐朝,其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很好的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在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氛围中,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象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吴道子就是盛唐画风的人物。师:很好,这位同学的回答恰如其分。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而繁荣的绘画艺术也造就了一大批的优秀画家,吴道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多媒体播放介绍吴道子的资料)生2:吴道子的画有“吴带当风”一说。而且,吴道子不仅擅长画宗教画,在山水画上也使画风为之一变,脱离了过去仔细雕琢的风格。生3:据我了解,在唐代不仅有善画人物的张萱、阎立本、周昉,长于画马牛动物的曹霸、韩滉,还有“画中有诗”,以水墨画著称的王维等,造就了一个题材多样,手法创新的绘画繁荣时代。师:魏晋和隋唐是中国绘画史上两个的重要的时期,可以说丰富的社会环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无比的活力,也开创了绘画的繁盛时代。但是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风格有没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两个时期几位画家的作品,同学们仔细思考,然后回答。 (多媒体课件播放四幅绘画作品):第一幅: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第二幅: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局部);第三幅: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第四幅:唐韩滉五牛图(学生讨论、分析,然后再回答)生:魏晋时期彰显个性,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唐朝时期题材多样,手法创新,内容也更为丰富。师: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绘画到了两宋时期又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下面请同学们分别来说一下两宋时期绘画的情况。(多媒体展示板书)六、两宋时期的绘画生1:进入宋代,“重文轻武”成为国策,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在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以释放自己的思绪情怀。生2:我们大家都知道,宋有北宋和南宋之分,其实这两个时期的绘画也有所不同。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象征“残山剩水”。生3:其实在进入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也日益繁荣,出现了很多描绘市井风光的作品,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两宋时期绘画艺术的繁荣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地联系。两宋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可以说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采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宋代绘画艺术在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而且宋代绘画影响深远,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根据。到了元代,由于被异族统治,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是通过山水画抒发出来。生:老师,那么明清时期的绘画又是什么样的呢?(多媒体展示板书)七、明清时期的绘画师: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盛行,文人墨客喜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在艺术流派方面,涌现出众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像“扬州八怪”等。在师承方面,主要有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以及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门派和松江派、苏松派等两大派系。在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另外,民间绘画,尤其是版画,至明末呈现繁盛局面。师:而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绘画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绘画与生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绘画来源于生活,文化促进绘画的发展。大家课后可以进一步去收集这一方面的史料,让优秀的作品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板书设计】第8课 笔墨丹青一、中国绘画的起源1、时期2、特点二、战国时期的绘画1、背景2、代表作品3、特点三、两汉时期的绘画四、魏晋时期的绘画1、背景2、顾恺之3、特点五、隋唐时期的绘画1、背景2、吴道子3、特点六、两宋时期的绘画1、文人意趣2、民间风情七、明清时期的绘画1、文人意趣2、民间风情【习题详解】阅读与思考:北宋宫廷画院考试试题中,除了课文中提到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以外,还有下列一些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 “乱山藏古寺”、 “竹锁桥边卖酒家”、 “蝴蝶梦中家万里”结合课本中对文人画追求意境的介绍,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第一名?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目的1到图书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介绍有关内容1、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2根据查阅的资料,构思画面设计解答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3相互交流活动的感受对优秀画面设计进行评点解析与探究:1、清明上河图此画描绘北宋汴京城(开封)内游人与 商贩、店铺、车船等场面,人物动态栩栩如生,是一幅写 实的艺术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2、货郎图,描绘了一群妇女儿童被货郎担所吸引的生动情景。作者李嵩:(公元1166年公元1243年),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他是木工出身,后来学画。从这一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而且南宋时期手工业、商业也高度发展。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自我检测:第1题:中国绘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发展的脉络归纳起来是:1、中国商、西周、春秋时代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2、中国战国时代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各国相继变法,改革弊政,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经济繁荣、百家争鸣、文化艺术发达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绘画也取得了全面而长足的进展。3、中国从秦朝建立经西汉,至东汉灭亡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在战国绘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巩固和上升,社会经济趋于繁荣和发展,而展现出新的面貌,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4、中国从三国鼎峙开始至隋王朝建国为止的绘画艺术。这一时期,上起三国曹魏,中历西晋、东晋、十六国,下迄南北朝至隋统一,历时369年。此间的绘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5、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