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复习.ppt_第1页
法律逻辑学复习.ppt_第2页
法律逻辑学复习.ppt_第3页
法律逻辑学复习.ppt_第4页
法律逻辑学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逻辑学复习 考试题型 一 填空题 10分 二 是非题 10分 三 图表题 18分 欧拉图 逻辑真值表 真值表解题四 简答题 12分 五 证明题 20分 六 应用题 30分 第一章绪论 对 逻辑 的理解 逻辑一词的来历 Logic 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学的分类 逻辑学 辩证 形式 传统 数理 现代 思维 人在头脑中运用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 思维形式 概念 判断 命题 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 逻辑学 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维的逻辑形式 所有的事物都是发展的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有的杨树都是落叶乔木 所有的 都是 所有的S都是P 如果过度砍伐森林 那么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如果物体摩擦 那么物体生热 如果 那么 如果p 那么q 思维的逻辑形式都有两个部分构成 逻辑常项逻辑变项 所有的 都是 如果 那么 SPpq A SAPp q 思维的逻辑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思维的逻辑方法 逻辑学 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规律 思维的逻辑方法 第二章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对象的属性 对象自身的性质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概念与语词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 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外延 概念的质的规定性 是什么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概念的量的规定性 有哪些 概念所指的对象 概念的逻辑特征 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 外延只有一个 外延有两个以上 外延数量 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正概念 负概念 论域 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人是由父母所生的 集合体 集合体 若干同类的个体对象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或群体 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 只为该集合体所具有 而不必为组成这个集合体的那些个体所具有 如 集合体 人类 森林 所具有的属性 为该集合体所具有 而不必为组成这个集合体的具体的个体 人 树 所具有 客观事物间的三种关系 类 子类 类分子 子类 类分子都具有类的属性 整体 部分 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 集合体 个体 同类的 个体都不具有或不都具有集合体的属性 小结 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 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内涵的不同 1 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2 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一个概念不只是属于某种划分中的一个种类 而是可以分别属于几种不同划分中的三个种类 例如 秘书 这个概念既是一个普遍概念 又是一个非集合概念 也是一个正概念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一 同一关系 全同关系 a a b 审判机关 法院 两概念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 外延相同 a b 内涵是有差别的 a b 所有的a都是b 并且所有的b也都是a 二 真包含关系 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 a b 学生 大学生 二 真包含于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 a b 学生 大学生 属种关系 所有的b都是a 但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都是b 但有的b不是a 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是相对互逆的 人们把它们合称为属种关系 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中 外延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 外延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四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各有部分外延相重合的关系 a b 教师 科学家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五 全异关系 不相容关系 a b 风 马 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也不是是a 特殊的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只有真包含于同一属概念的两个种概念之间 才会存在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 矛盾关系 a b c a b c 2 反对关系 a b c a b c 区别 矛盾关系的特点 1 两个种概念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 2 没有第三个概念存在 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 有三个以上则是并列关系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间的 内涵越多 外延越小 内涵越少 外延越大 反变关系 概念内涵外延 学生 大学生 大 中 小 在校生 高校生 大 应注意的问题 1 这种反变关系不是数学上可以用数值精确计算的比例关系 只是一种大致趋势 2 普通逻辑揭示的这种反变关系 目的是为明确概念提供一种逻辑方法 它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概念的限制 增加内涵缩小外延 属 种 政法机关 法院 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概念的概括 减少内涵扩大外延 种 属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 法院 政法机关 定义 定义是一种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刑法 定义的构成 被定义项 某一个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 是 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定义项 用来明确被定义概念的那些概念 定义联项 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联结词 定义的公式 DS就是DP 定义的种类和下定义的方法 内涵 真实 定义 语词定义 被定义概念 种差 邻近的属概念 说明 描述 性 常用于词典定义 规定性 外延定义 指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 修正性 1 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完全相同 内涵定义的规则 DS DP 定义过宽 DS DP犯罪行为就是有害社会的行为 定义过窄 DS DP侵占国家财产的犯罪就是侵犯财产罪 2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同语反复 定义循环打官司就是诉讼 诉讼就是打官司 3 定义必须清楚明确 定义不清法律是人人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以比喻代定义 4 定义一般用肯定形式 定义否定 划分 划分是一种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构成 划分的母项 某一个被划分 外延需要明确 的概念 划分的子项 划分以后所得到的概念 划分的标准 划分所依据的对象的某种属性 思维形式 可以分为 概念 判断 推理 划分的种类和方法 一次划分 连续划分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二分法划分 复分法划分 人可以分为成年人和非成年人 法律可以分为国内法 国际法 古代法 现代法 实体法 程序法 宪法 刑法 民法等等 划分的规则 1 划分后的母项和子项之和的外延要完全相等 划分不全 多出子项 2 每一次划分须按统一标准进行 标准不同一 3 划分后得到的子项应相互排斥 子项相容 第三章命题 命题 判断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命题是判断的语言表达 贪污罪是故意罪太平洋比印度洋的面积大如果天下雨 那么地上湿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 命题的真假 二值逻辑 真假 逻辑值 真假值 真 命题的分类 命题 模态命题 包含有模态词 非模态命题 复合命题简单命题 直言命题 关系命题 复合命题是判断自身包含有其他命题的命题 如果某人犯罪 那么某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肢命题肢命题 联结词 如果 那么 常项 肢命题 p q r s t 变项 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犯罪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有些被告不是罪犯 有的犯罪是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没有犯罪动机 3 联项 主 谓项之间的联结词 直言 性质 命题的形式结构有四个部分组成 1 主项 判断的陈述对象 2 谓项 表示陈述对象的性质 4 量项 表示主项数量范围的概念 S P 联项 是 不是 肯定 否定 质 全称 特称 单称 所有的 一切 凡 有的 有些 有 这个 那个 变项 常项 量 直言 性质 命题的种类 全称 含单称 肯定命题犯罪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凡S是PSAPA全称 含单称 否定命题过失犯罪没有犯罪动机凡S不是PSEPE特称肯定命题有些犯罪是故意犯罪有S是PSIPI特称否定命题有些罪犯不是男性有S不是PSOPO 直言命题的真值表 F T T T T T T T T T F F F F F F F F F T A O E I不同真 不同假 矛盾关系A E同假 不同真 上 反对关系I O同真 不同假 下反对关系A I E O 差等关系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是指同素材的直言命题之间所具有的真假制约关系 A 上 反对E差差等等I下反对O 逻辑方阵图 直言命题项的周延性问题 周延性是命题对其项的外延的断定如果一个命题对其某项的全部外延作断定 则该项是周延的 如一判断没有对其某项的全部外延作断定 则该项是不周延的 项的周延性表 关系命题 关系命题是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命题一个关系命题由关系者项 关系项 量项三部分组成我比你年长 小张与小王是恋人 上海在北京的东南方向 很多人认识你哥哥 黄山比九华山高 关系命题的构成关系者项a b c 关系项R关系命题的公式aRbR a b c 关系的逻辑性质 对称性关系 在一定的论域中 1 对称关系aRb真 则bRa真2 反对称关系aRb真 则bRa必假3 非对称关系aRb真 bRa真假不定 关系的逻辑性质 传递性关系 在一定的论域中 1 传递性关系aRb真 bRc真 则aRc真2 反传递关系aRb真 bRc真 则aRc必假3 非传递关系aRb真 bRc真 aRc真假不定 模态命题 包含有模态词 必然 可能 的命题 模态命题的种类与形式 必然命题 肯定 P 否定 P 可能命题 肯定 否定 P P 模态命题的逻辑结构 P P 上 反对 P差差等等 P下反对 P 模态命题逻辑方阵图 P 上 反对 P差差PP等等 P下反对 P 逻辑方阵图 规范模态命题 反映人们行为规范的命题区别于 真值 模态命题 1 模态命题对象是客观事物或事件 规范模态命题对象是人们的行为 是行为规范2 模态命题要确定真假值 规范模态命题讨论 妥 与 不妥 3 模态词不同 规范模态命题的种类 1 应为型规范模态命题 应当P有义务 应当 必须 这么做 2 禁为型规范模态命题 禁止P禁止 不允许 不得 不准 这么做 3 可为型规范模态命题 可以P可以 允许 有权利 这么做 4 可不为型规范模态命题 可以不P 应当P 上 反对禁止P差差等等可以P下反对可以不P 规范模态命题逻辑方阵图 复合命题之负命题 负命题 由否定一个命题所构成的命题 所有的案件都是刑事案件P 并非所有的案件都是刑事案件并非P 负命题的逻辑形式并非P PP 负命题的逻辑特性 负命题的真假与其肢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 负命题的真值表 F T 并非P为真 当且仅当 P为假 P T F P P P假 P P P P假 P P 双重否定律 负直言命题 SAPSEPSIPSOP SAP SEP SIP SOP SAPSOP SEPSIP SIPSEP SOPSAP 任何一个直言命题的负命题都等值于原命题的矛盾命题 复合命题之联言命题 并存关系 联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张三犯有抢劫罪和杀人罪虽然他的认罪态度较好 但是他的罪行是严重的联言命题的结构由肢命题和联结词构成联言命题的肢命题 p q r 联言命题的联结词 并且联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p并且qp q 联言命题的逻辑特性真值表 定义作用 判定作用pqTTTFFTFF pqrTTTTTFTFTTFFFTTFTFFFTFFF 联言命题的逻辑特性 T T T F F T F F p q T F F F p q真 当且仅当p真并且q真 p q p q 选言命题 选择关系 选言命题是陈述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命题某人学习成绩不好 或者是因为基础差 或者是因为不努力 或者是因为方法欠佳 某人要么是正常死亡 要么是非正常死亡相容的选言命题逻辑形式 p或者q符号式 p q 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特性 T T T F p q p q p q 德摩根律 p q 不相容选言命题 陈述几种可能的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并且只能有一种情况存在的选言命题这个三角形 要么是直角的 要么是锐角的 要么是钝角的 联结词 要么 要么 逻辑形式 要么p 要么q符号式 p q V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特性 p q F T T F p q p q 假言命题 条件关系 有条件地陈述事物情况的复合命题肢命题 p 前件 q 后件 对象间的条件联系 物体生热 摩擦 火烤 日晒 通电 特点 有前件必有后件 无前件未必无后件 有p必有q 无p q不定 充分条件 庄稼丰收 选择良种 精耕细作 合理施肥 水份适宜 特点 无前件必无后件 有前件未必有后件 无p必无q 有p q不定 必要条件 三边相等三角相等 特点 有前件必有后件 无前件必无后件 有p必有q 无p必无q 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如果每当前件p存在或出现时 后件q就一定存在或随之出现 有p 就有q p就是q的充分条件 即 如果p 那么q 只要p 就q 有p 就有q 一旦p 则q 哪里p 就q 等等 如果每当前件p不存在或不出现时 后件q就一定不存在或不出现 没有p就没有q p对于q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p就是q的必要条件 即 只有p 才q 除非p 才q 除非p 就不q 没有p 没有q 不p 不q 等等 理解充分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都是有条件地陈述事物情况的命题它们不是对事物情况本身作出断定 而是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表示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肢命题 p 为前件 表示依赖于某种条件而成立的肢命题为后件 q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如果某人作案 那么某人就有作案时间联结词 如果 那么 逻辑形式 如果p 那么q符号式 p q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性 T F T T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只有认识错误 才能改正错误联结词 只有 才 逻辑形式 只有p 才q符号式 p q 理解充分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都是有条件地陈述事物情况的命题它们不是对事物情况本身作出断定 而是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表示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肢命题 p 为前件 表示依赖于某种条件而成立的肢命题为后件 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性 T T F T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充分和必要假言命题的转换 p q p q p q q p q p p q q p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偶数 当且仅当能被2整除联结词 当且仅当 当且仅当 才 逻辑形式 p当且仅当q当且仅当p 才q符号式 pq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性 T F F T pq p q p q pq p q p q pq pq p q p q p q p q pq p q p q 复合命题关系的真值表判定 p q p q T F T T p q F T F F F T F F p q p q 第四章演绎推理 推理 从一个或几个已知或假设为真的命题中得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结构成分 前提结论 前提 结论 所以 推出 推理结论的真实 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合乎推理规则 推理形式有效 与前提真假无关 推理结论真实的条件 1 前提真实2 推理合乎逻辑 推理的分类 推理 必然性推理 或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 非演绎推理 简单命题的推理 复合命题的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一般到个别 个别到一般 个别到个别或一般到一般 演绎推理的三个特征 从一般到个别结论所断定的范围不会超过前提前提蕴涵结论前提真结论一定为真结论是必然的前提已定 结论是一定的 直言推理 前提是一个直言命题 结论直接从前提命题中推导出来的一种演绎推理直接推理有两种 对当关系推理命题变形推理对当关系直接推理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所进行的直接推理 A 上 反对E差差等等I下反对O 逻辑方阵图 对当关系推理的类型例举 1 反对关系SAP SEP SEP SAP2 下反对关系 SIP SOP SOP SIP3 差等关系SAP SIP SIP SAPSEP SOP SOP SEP4 矛盾关系SAP SOP SOP SAP SAP SOP SOP SAPSEP SIP SIP SEP SEP SIP SIP SEP 命题变形推理 通过改变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所进行的直接推理 SIP SAP SEP SEP SAP SIP SOP SOP 换质法 换位法 SEP PES SIP PIS SAP PIS 判断变形推理 SEP PES SOP PAS SAP SIP PIS SAP SAP PIS POS POS 关系推理 1 对称性 对称 必然 aRb bRa 反对称 必然不 aRb bRa 非对称 不必然 aRb bRa 2 传递性 传递 必然 aRb bRc aRc 反传递 必然不 aRb bRc aRc 非传递 不必然 aRb bRc aRc 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 指以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 共同概念 的直言命题为前提 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为结论的演绎推理文学是人学 古典文学是文学 所以 古典文学是人学 过失伤人不是故意犯罪 李三是过失伤人 所以 李三不是故意犯罪 三段论 三个直言命题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三个项 大项 中项 小项 MPSM SP 结论 小项 大项 大前提 小前提 中项 三段论的公理 遍有遍无律 S M P S M P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一个三段论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项 物质是永恒不灭的 恐龙是物质所以 恐龙是永恒不灭的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鱼都是会游水的鲸鱼是会游水的所以 鲸鱼是鱼 PAMSAM SAP M P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能周延 1 大项不当周延 大项扩大 警察是应当守法的我不是警察所以 我不应当守法 MAPSEM SEP M P 2 小项不当周延 小项扩大 水银是液体水银是金属所以 金属都是液体 MAPMAS SAP P M S 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 张三不是杀人犯李四不是张三所以 三 犯 四 否定判断的主谓项是相互排斥的 S P S S P P 前提之一为否定 结论为否定两个否定的前提得不出结论前提之一为特称 结论为特称两个特称的前提得不出结论AIEOAOEIIAOEOAIE 中项周延项有三大项小项莫扩展一特得特否得否特否成双推论难 三段论的格与式 格 由中项在前提中不同的位置所决定的三段论的不同的形式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 MPPMMPPMSMSMMSMSSPSPSPSP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 三段论第一格的规则 小前提必肯定大前提必全称证明 若小前提否定 结论必否定 大项必周延 大前提必否定 两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所以 小前提必肯定小前提肯定 谓项 中项 不周延 大前提中项必周延 大前提中中项为主项 大前提必全称 典型格 完善格 审判格 第一格为何又叫审判格 是因为第一格在司法实践中的特殊地位审案时 都是以法律条文为大前提 准绳 以行为事实为小前提 依据 运用该格推出具体对象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是否有罪及应受何处罚等 例 所有的故意犯罪都不是过失犯罪受贿是故意犯罪所以 受贿不是过失犯罪 三段论第二格的规则 必有一前提为否定大前提必全称证明 若两前提都肯定 中项必不周延 犯了 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若两前提都否定 犯了 两否定前提的错误 必有一前提为否定 前提既有一为否定 结论必否定 大项必周延 大项在大前提中为主项 大前提必全称区别格 区别格的作用 因为该格的结论一定是否定命题 前提中必有一否定 所以常用来推断某事物不属于某类 例 鸟都是卵生动物蝙蝠不是卵生动物所以 蝙蝠不是鸟 三段论第三格的规则 小前提必肯定结论必特称证明 若小前提为否定 结论必否定 大项必周延 大前提必否定 犯了 两否定前提的错误 小前提肯定 小项不周延 小项是结论的主项 结论必特称例证格 反驳格 例证格 反驳格的作用 该格的结论一定是特称 该格是通过对某些具体事例的考察 得出特称的结论 从而推翻另一与之矛盾的全称命题 例 汞是液体雷锋不自私汞是金属雷锋是人所以 有的金属是液体 有的人不自私 推翻与之矛盾的全称命题 金属都是固体 人都是自私的 三段论第四格的规则 若大前提肯定 则小前提必全称若小前提肯定 则结论必特称前提中有一否定 则大前提必全称证明 若大前提肯定 中项在大前提不周延 中项在小前提必周延 则小前提必全称若小前提肯定 小项不周延 则结论必特称前提中有一否定 结论必否定 大项必周延 则大前提必全称 式 由四种不同的直言命题在前提和结论中不同的组合所决定的三段论的不同的形式 例如 MAPPEMMAPSAMSAMMIS SAP SEP SIP256式中大多是无效式 例如 EOAIEOAIEOOA 三段论的正确式 表中带括号的为弱式 三段论有19个强式 省略三段论 在表达中把不言自明的部分省去的三段论1 省略大前提例 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 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 省略小前提例 任何公民都要遵守法律 领导干部也得遵守 3 省略结论例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省略三段论的补足 补足前提找出结论并明确小项 S 和大项 P 确定省略的前提 大或小 补足例 小王是唯物主义者 因为他是无神论者 补足 所有唯物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小王是无神论者所以 小王是唯物主义者 中项不周延 省略三段论的补足 补足结论在前提所含的三个项中找出中项根据规则由前提中其余两个项组成结论例 南方人喜欢吃甜食 小李不喜欢吃甜食 补足 南方人喜欢吃甜食小李不喜欢吃甜食所以 小李不是南方人 关系推理 关系推理 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命题并根据此关系的逻辑特性所进行的推理1 直接 对称性 反对称性 关系推理2 间接 传递性 反传递性 关系推理注意 非对称性 非传递性关系不能明确推理3 混合关系推理 前提既有关系命题又有直言命题的推理 关系的逻辑性质 对称性关系 在一定的论域中 1 对称关系aRb真 则bRa真2 反对称关系aRb真 则bRa必假3 非对称关系aRb真 bRa真假不定 关系的逻辑性质 传递性关系 在一定的论域中 1 传递性关系aRb真 bRc真 则aRc真2 反传递关系aRb真 bRc真 则aRc必假3 非传递关系aRb真 bRc真 aRc真假不定 复合命题的推理 以复合命题为前提并且根据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所进行的演绎推理小王是青年 小王是律师 所以小王是青年律师这些证据要么是直接证据 要么是间接证据 这些证据是直接证据 所以 这些证据不是间接证据 只有年满十八岁 才有选举权 某人有选举权 所以 某人已满十八岁 联言推理 p q p 分解式 p q q 分解式 p q p q 合成式 不相容选言推理 p q p q 肯否式 p q p q 否肯式 p q q p p q q p 相容选言推理 p q p q 肯否式 p q p q 否肯式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p q p q 顺肯式 逆否式 p q q p p q q p p q p q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顺否式 p q p q p q q p p 逆肯式 p q p q q q p 充要条件假言推理 顺肯式 pq p q pq pq pq p p q q q 顺否式 逆肯式 逆否式 p p q p q 顺肯式 充分 p q q p 逆否式 p q p q p q q q q q 顺否式 必要 p p p p 逆肯式 充要 pq pq pq pq q p 顺肯式 逆否式 顺否式 逆肯式 假言易位推理 p q q p 假言连锁推理 p q q r p r p q q r r p 二难推理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二支的选言命题为前提的假言选言推理 简单构成式 p q r q p r q简单破坏式 p q p r q r p复杂构成式 p q r s p r q s 复杂破坏式 p q r s q s p r 二难推理 构成式的总体逻辑框架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 肯定前件式 p q r q p r q p q r s p r q s 破坏式的总体逻辑框架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另一有效式 否定后件式 p q p r q r p p q r s q s p r 以二难破二难的方法 如果参加讨论会 则耽误时间 不利于工作 如果不参加讨论会 则思路不开阔 不利于工作 或参加讨论会 或不参加讨论会 所以 或耽误时间 或思路不开阔 总之 不利于工作 以二难破二难的方法 如果参加讨论会 则思路开阔 利于工作 如果不参加讨论会 则节省时间 利于工作 或参加讨论会 或不参加讨论会 所以 或思路开阔 或节省时间 总之 有利于工作 第五章逻辑基本规律 同一思维过程 三同 同一时间 同一对象 同一方面 在三同的情况下保证思维的确定性的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同一律 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任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公式 A就是AA A要求 概念需同一命题需同一逻辑错误 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矛盾律 内容 同一思维过程中 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 必有一假 公式 A不是非A A A 要求 具有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的概念不能用来反映同一事物 具有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的命题不能同时给以肯定 不能同真 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模棱两可 是非都肯定 注意 矛盾律的规范作用是有条件的 即同一思维过程中矛盾律要求在思维中避免自相矛盾 并不否认客观事物本身的矛盾 矛盾律的要求对于下反对关系的概念与命题没有制约作用 排中律 内容 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为假 必有一真 公式 A或者非AA A要求 不能同假 具有下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 的概念与命题不能同时否定逻辑错误 模棱两不可 是非都否定 三条规律之间的关系 三条规律都是为了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同一律是三条规律的核心 矛盾律从反面表述同一律 排中律从选择的角度表述同一律 特别要注意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三条规律的形式是一致的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两者的内容不同 矛 不能同真 排 不能同假 两者的要求不同 矛 不能同时肯定 排 不能同时否定 违反要求后所犯错误不同 矛 两可 排 两不可 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矛 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 排 下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 两者的作用不同 矛 有一真推出另一必假 排 有一假推出另一必真 第六章论证 论证 从一个或几个已知为真的命题确立另一命题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论证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