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济渎路学校 黄丽珍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2、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3、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教学重难点:1、了解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2、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尤其是金榜题名,它意味着从此可以光宗耀祖、平步青云。所以封建时代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向科举考试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而范进就是这些屡战屡败,屡败又屡战的读书人中的普通一员。他从20岁开始开始应考,年年进考场,34年了,直到54岁才中秀才,紧接着中了举人。这一突入其来的命运变化,引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二、感知1、根据预习内容,补充出本文的大概故事情节。(范进进学),岳丈祝贺借钱遭骂,(范进偷试)(中举发疯),屠户治病(众人造访),逢迎巴结2、小说的高潮部分是文章的精华,找出来,读一读。三、探究高潮1、范进发疯后有什么表现?2、范进发疯后,反复说“噫!好了!我中了”,一个“好”字是范进万千心理活动的展示,他当时在想些什么?3、结合范进34年的赶考经历,说说他为什么会发疯呢? 生思考、讨论、交流,师点拨1、学生自由发言:拍手、大笑、跌倒、爬将起来、疯跑学生大多答的是正面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侧面描写的运用,可起到鲜明的烘托作用。2、激励学生发挥想象:比如从此再也不用忍受老丈人的辱骂、众人的白眼、生活的困苦,从此可以过上锦衣玉食、人上人的生活。(为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差异的巨大,出示范进出场及中举后两三个月的变化,来体会封建科举制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魅力)3、表面原因:喜极而疯,34年来他为了中举忍受了生活上的极度贫困,精神上的极大侮辱,这一刻大悲大喜,积压的情绪就像火山爆发一样释放出来。深刻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少生存能力,完全就是一个考试机器,只有考不上的心理准备,没有考得上的心理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喜,承受不了,精神崩溃了。 四、范进形象分析1、思考:中举前后范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请大家找出中举前后描写范进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看看变化到底有多大。明确:懦弱无能、热衷功名、圆滑世故2、思考:为什么一天之间范进变化这么大,他哪来的自信?明确:腐败的科举制度是和腐败的官员制度练习在一起的,请看资料:清代一个知县每年的灰色收入约为3万两银子,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3000多倍;一个知府的灰色收入约为525万两银子,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5500多倍;一个总督或巡抚的灰色收入约为18万两银子,是一个普通百姓的20000倍左右。由于当时的官员们几乎都有这样的灰色收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不在这基础上再收刮民脂民膏,当时则不称之贪官。于是民间有流传至今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这表明当时一个知府在三年间敛财10万两银子,仍算是个“清廉”的官员。巨大的利益在扭曲范进人格的同时,也扭曲了其他人的人格。所以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是读书人,还有普通老百姓,造成了当时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五、练结合你对范进形象的理解,拓展思维,以“范进当官”为话题,说说你的想法。小结: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和社会风气的腐蚀和毒害。六、 板书: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