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四作业题及答案解析(4份打包)文本16 滕王阁序并诗.doc_第1页
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四作业题及答案解析(4份打包)文本16 滕王阁序并诗.doc_第2页
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四作业题及答案解析(4份打包)文本16 滕王阁序并诗.doc_第3页
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四作业题及答案解析(4份打包)文本16 滕王阁序并诗.doc_第4页
201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四作业题及答案解析(4份打包)文本16 滕王阁序并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心连广宇16滕王阁序并诗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翼轸()瓯越()崇阿()襜帷() 懿范() 棨戟()胜饯() 下榻() 潦水()睢园() 绣闼() 鹤汀()萦回() 凫渚() 槛外()捧袂() 舸舰() 盛筵()孤鹜() 彭蠡() 遄飞()纤歌() 涸辙() 骖 ()帝阍() 梓泽() 睇眄()叨陪() 雕甍() 白云遏()簪笏()北海虽赊()命途多舛() 云销雨霁()天高地迥() 牛斗之墟()2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青雀黄龙之轴:_云销雨霁:_所赖君子见机:_接孟氏之芳邻:_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襟三江而带五湖:_徐孺下陈蕃之榻:_宾主尽东南之美:_腾蛟起凤:_雄州雾列,俊采星驰:_尽东南之美:_上出重霄:_下临无地:_目吴会于云间:_屈贾谊于长沙:_窜梁鸿于海曲:_一、整体感知1本文共5个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试概括各段的内容。二、深层探究2第一段是如何写洪州地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3第2自然段扣题中“秋日”、“登滕王阁”,作者写了哪些内容?4简述45自然段的内容,并分析诗的作用。5本文运用了很多典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们的作用和好处。三、技法迁移多角度地写景文本回顾本文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般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表现了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突出了危楼高耸的壮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画了秋景的明丽与绝妙在着意铺叙景色之美后,作者以腾挪跌宕的笔势,述态言情,由逸游的豪兴,陡引出自己路途坎坷的感慨,表现了报国无门却斗志不坠的执著态度。技法点拨如何才能把景物写好呢?第一,学会观察,多感官并用,感受事物特征。要走进自然,把自己融入观察对象里,去留心观察大山河川、花草虫鱼、城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让多种官能一齐向世界开放,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从生活中摄取各种形象,汇集到大脑中,经过综合加工,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如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就是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描形摹状,让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具有立体感,构成了宁静、朦胧、淡雅的意境,具有令人陶醉的美感。第二,巧取主体,全方位辐射,选择描写重点。如一同学描写江南的美,巧妙选取“江南的雨”作为描写的主体,再辐射开去,写流水,写涟漪,写水雾,写垂柳,写柔风,还写乌篷船,于是就写出江南富有独特神韵的美来,让人很是神往。第三,展开联想,多角度描摹,构建美妙境界。好的写景状物,往往由眼前之景联想,延伸开去,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文章的美感,还便于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深化作品主题,突出作品主旨的目的。当然描写中还要不断变换角度,远近高低,正面反面,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达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境界。第四,多情善感,融情入文,“着我色彩”,情感共鸣。自然景物是客观的,是无生命的,一旦融进作者的情感,就“一切景语皆情语”,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成功的写景状物,都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感触最深的地方也有不同。第五,要抓住特征写好自然风物“画山绣水”,还必须在遣词造句上下工夫,尤其灵活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引用等,使要表达的景物更具有艺术魅力。迁移运用写一组句子来描述“美”的多姿多彩。注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要有文采,100字左右。答案基础梳理1zhnuchnyq jjintlosuttnynfjinmiynwlchunxinhcn fihnzd mintomnzn hshchunjjindu2“轴”通“舳”,本指船架舵的地方,这里以部分代整体,指代船。“销”通“消”,消失。“机”通“几”,预兆。“接”通“结”,结交。3“襟”和“带”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俊杰”。二者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腾”、“使起舞”。二者都是名词直接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副词用作动词,“都包括”。名词直接作状语,“向上”。名词直接作状语,“向下”。名词活用作动词,“看、望”。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动用法, “使流窜”。文本互动1第1自然段,历叙滕王阁所在地洪州的地势之雄伟、物产之珍异、人才之杰出、宾主之尊贵及自己参加胜饯的缘由和心情。这样概写,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为后文详写作好铺垫。扣题中“洪府”二字。第2自然段,先交代时间,然后由趋名楼、登高阁,写到近览楼阁之壮丽,远眺山川之胜景,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扣题中“秋日”、“登滕王阁”六字。第3自然段,先赞美滕王阁宴会上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滕王阁的风景,然后由盛赞良辰美景和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最后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峰回路转,抒发了作者命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本段扣题中“饯”字。第4自然段,继续抒发自己的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第5自然段,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扣题中“别”字,复出“饯”字。全文的思路是:先称道洪州,再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美景,后记叙盛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郁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最后又回到眼前。2“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汉唐均在此设郡府,从政治的角度突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襟三江引瓯越”,由水及陆,写具体的地理位置。突出了洪州历史久远、辖境辽阔和地势雄伟的特点。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扣“秋日”。“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四语叙述自己来到滕王阁,结合滕王阁的所在来写。“层台”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间。“披绣闼”以下,写阁上眺览所及。4如果说第3自然段在于照顾宴会上嘉宾的情感,那么第4、5自然段就在于写自己和写序的目的。“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交代自己卑微的身份。“无路请缨”四句写自己的遭遇,虽有远大的志向,却无实现的际遇。“舍簪笏”以下,写自己路过滕王阁,有幸参加此盛大宴会,“杨意不逢”四句,写自己愿意作诗,“奏流水”。“胜地不常”四句,写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临别赠言”,以谦辞作结,交待写作目的,全文在礼让的气氛中结束。诗的首联极写滕王阁的高峻,同时点出其修建者已离开洪州,寄寓着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了加强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颔联把滕王阁的华丽和周围的自然景色以重彩涂抹,愈显得人事悲凉,且为下文埋下伏笔。颈联既是说人事变化之快,也慨叹年华易逝;既指滕王李元婴,也指作者自己。尾联用人去阁存这一事实,抒发了诗人在序中已经表述的思想:“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种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感慨,是封建社会中失意的知识分子常有的喟叹。5本文典故的使用多达20余处,信手拈来,自然贴切,对于铺陈事物、抒发感情、丰富文章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用典故来写物产、人物:“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2)用典故来比喻此次滕王阁盛会:“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3)借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4)借典故来表达自己虽失意而不颓废失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5)借典故来表示幸遇嘉宾知己:“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6)用典故来表示自己即将去侍奉父亲:“他日趋庭,叨陪鲤对。”(7)用典故来期望众宾客泼墨撰文:“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迁移运用略。专题四心连广宇16滕王阁序并诗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70分)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翼轸(zhn)瓯越(u)棨戟(q) 彭蠡(l)B懿范(y) 遄飞(chun)睢园(su) 绣闼(t)C襜帷(chn) 雨霁(q)骖 雕甍D舸舰() 睇眄(min)涸辙(h) 捧袂(mi)2下列几组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鹤汀凫渚睢园绿竹东隅已逝老当益壮 钟明鼎食B落霞孤骛 舸舰迷津 萍水相逢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C棨戟遥临 躬逢胜饯 逸兴遄飞清云之志 俊采星弛D无路请缨 星分翼轸 天高地迥高朋满座 一介书生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D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4下列句子不成对偶的一句是(2分)()A南昌故郡,洪都新府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精益求精B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予作文以记之C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既克,公问其故D宾主尽东南之美 则智者尽其谋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襟三江而带五湖B徐孺下陈蕃之榻C窜梁鸿于海曲 D俨骖马非于上路7填充下列横线上所空缺的名言名句。(3分)(1)物华天宝,_;人杰地灵,_。(2)_,烟光凝而暮山紫。(3)_,秋水共长天一色。(4)渔舟唱晚,_。(5)有怀投笔,_。二、文本阅读(25分)阅读滕王阁序并诗全文,回答813题。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连接、接引B列冈峦之体势 列:排列C是所望于群公 望:希望D闲云潭影日悠悠 悠悠:遥远、长久的样子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10下列句子与例句对偶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披绣闼,俯雕甍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11对文中引用的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12谈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和感悟。(6分)(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分)答:_(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分)答:_(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分)答:_13序末的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首诗和序有什么关系?(7分)答:_三、类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7题。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饣甫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天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府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略有改动)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苟:苟且B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背:离开C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登:(庄稼)成熟D如隙中之观斗 隙:缝隙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B本文虽以“超然”为题,但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苏轼与百姓一同粗食陋居,相安为治,可见此“超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超然,而是面对挫折乐观、旷达,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C第三自然段先叙述由杭州到胶西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超然自处,悠然自乐;再写修葺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D全文前半部分记叙、议论,后半部分才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着“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3分)译文:_(2)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3分)译文:_(3)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3分)译文:_四、语言表达(12分)18骈文非常讲究文句的对偶,下面已给出上句,请根据课文的情境对出下句。(6分)(1)滕王阁中,高朋满座;_(2)见秋水之浩淼,_(3)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_19江西滕王阁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经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6分)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下联: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下联应改为:_答案1C“霁”读j。2DA项“钟明鼎食”应为“钟鸣鼎食”;B项“落霞孤骛”应为“落霞孤鹜”,“鱼舟唱晚”应为“渔舟唱晚”;C项“清云之志”应为“青云之志”,“俊采星弛”应为“俊采星驰”。3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4D5AA项都是副词,“更加”;B项属于,是,通“嘱”,嘱托;C项旧,原因;D项全部是,全部用出。6AA项意动用法,B、C、D三项使动用法。7(1)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2)潦水尽而寒潭清(3)落霞与孤鹜齐飞(4)响穷彭蠡之滨(5)爱宗慤之长风8B列:就着、依附。9C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B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都是介词,“到”。D项介词,“在”;连词,同“而”。10B例句为动宾结构。11B无恨主之意。12(1)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2)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3)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于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追求,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表示自己的壮志白首不移,困而弥坚。这样,他写失意的悲哀,成为对时代的抨击;他又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乐观精神。而他以跌宕之笔抒写的这种内心矛盾和痛苦,正展示了才智之士处困顿、受压抑的精神面貌。所以,他的这种怀才不遇的感伤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13表达了作者对盛衰无常的感叹。用了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这一主旨。首句写滕王阁的形势,关涉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第一句写空间,其情兴致勃勃;第二句写时间,繁盛已过。前两句已将主题包揽无余。三、四句紧承第二句,进一步写景。阁既无人欣赏,阁内画栋珠帘只有与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为伴,这不但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也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颈联首句中的“闲云”、“潭影”分别与上文的“南浦云”和“江”衔接,分别在天上和地上,一俯一仰,还是写空间。而“日悠悠”则把空间转入时间,引出物换星移、帝子何在的感慨。最后一句借槛外长江永恒地东流无尽形象地写出了帝子死去、繁华已逝的主旨。它概括了序的内容(或者说写序的目的)。原文第5自然段,王勃邀在座的写诗,是有他的目的的,那就是“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14A苟:如果。15DA项连词,“因为”;动词,“认为”。B项助词,“的”;代词,“它”。C项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多么”。D项都是句末语气词。16D此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写作技巧的赏析。前三项正确,D项中“全文前半部分记叙、议论”的说法有误,全文前半部分只有议论而无记叙。17(1)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2)我从杭州调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3)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山、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参考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乐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