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8 页 共 8 页第一章 绪论一、1946年英语国家第一本城市地理学的教科书城市地理学出版;二、中国80年代中期大部分大学开设此课程;三、 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 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四、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城市地理学内容广泛,但重点是: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地理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五、 简述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研究阶段和内容我国在解放初期对此无研究,在80年代开始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重要阶段:1).80年代初:前期集中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和乡村城市化类型,后期则转为对转移效果的分析、评述及新发展;2).80年代中期以后:侧重于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其变化研究,包括迁移量、迁移方向、迁移类型、迁移构成、迁移原因等方面。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城镇不同于乡村的几个特点: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4.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寻找城乡差异。二、城市地域的三种类型: 1) 城市的行政地域; 2) 城市的实体地域; 3) 城市的职能地域;城乡界线:城市辖区行政区=城市实体建成区城镇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有自己的行政管辖范围,而行政管辖范围与城市实体相一致的情况很少见。于是不同的城市地域类型城乡界线不一致。出现两种情况:1)城市辖区范围比实体范围大,包括一定的乡村地域。城市人口偏大2)城市的实体范围超出了行政管辖范围,城市人口偏小大都市区:是国外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大香港都市区,大上海都市区,大北京都市区,沈大都市区,青济都市区,大武汉都市区等。)大都市带:(戈特曼)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是巨大的、多核心的城市密集地域系统。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的五大特点:(l)多核心。区域内有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市核心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大都市区。各核心城市之间的低人口密度地区,多为集约化农场、大面积森林、零星分布的牧场和草地。这些非城市性用地提供城市人口的休憩场所和食品供应。(2)交通走廊。这些大城市核心及大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开始是铁路,进而是高速公路,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大都市区联结起来,没有间隔。(3)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4)规模特别庞大。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5)国家的核心区域。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城市化地区概念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于发展一、城市出现的具体时间:城市形成于原始公社制社会的末期。二、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基础:(1)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密切的多,分布更规律性。(2)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三、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纬度分布: 1.集中在气温适中,又有适度降水的中纬度地带,主要在南北纬2560;并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度缓慢移动。2.在低纬度地区的大城市有两种区位:一是高而凉爽的高原或山间盆地;二是低纬度受到海洋调节的滨海低地。3.在高纬度地区的大城市都在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地方。四、城市腹地概念: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其大小受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制约。 五、沿河城市可分六种区位类型: (1).航运端点: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的山前地带有一串所谓瀑布线城市,就位于各河流进入平原以前的急流段。 (2).梯级中转点 :重庆、宜昌、武汉、上海 (3).河流交汇点:镇江、扬州、南京、芜湖、九江、武汉、岳阳、涪陵、重庆、泸州、宜宾 (4).河曲位置: 伏尔加格勒 (5).过河点位置 :兰州 (6).河口位置 :福州(闽江口)、上海、纽约(哈德孙河河口)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一、 城市化的来历:西班牙赛尔门城市化的理论问题 城市化第一次产生二、城市化四种内涵:人口的城市化,非农生产的集中,生活空间的转化,观念意识城市化三、 城市化的三个动力: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四、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劳动力剩余,农产品剩余五、城市化的表现形式:规模扩大,数目增多六、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的方法:主要指标法,复合指标法主要指标法主要有两种: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但主要使用人口比例指标七、向心型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征,也称集中型城市化八、 离心型城市化: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也成扩散型城市化九、外延型城市化:在城市的离心扩散过程中,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的向外推进十、飞地型城市化: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的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十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1)美国经济学家兰帕德研究指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程度与城市化阶段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2)城市化水平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高,但提高速度又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趋缓。(3)该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对于发达国家,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因此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的城市化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对中等收入国家,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低收入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4)总之,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一、当代世界城市化的四个特点(简答)(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二、中国过低城市化的原因: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逐步走上正轨,经济发展迅速,但城市化速度永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两者并不一致。是一种“过低城市化”现象。原因是二元户籍制度 1958年开始的户籍制度,将中国公民划分为身份、地位和福利待遇不同的两个社会阶层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城乡人口不能自由流动。我国始终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这一城市建设方针,也有效地控制了农村人口盲目进入城市。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总人口数量大,存有一定数量的待业人口和大量隐蔽性“失业”人口。由于目前我国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以就地转化为主,即所谓“离土不离乡”,在计算城镇非农业人口时,不包含在其中。故统计上的城市化水平上升比较缓慢。这是产生“过低城市化”的最重要的原因。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一、什么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另一种是向心型的基本活动。 满足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另一种是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法(或宏观法)、正常城市法、最小需要量法三、什么是城市的职能、城市的性质,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城市职能:是城市科学里的专门术语,它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联系: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区别: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而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的目标和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几个,作用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的确定只抓住最主要、最本职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而城市性质明显带有规划发展意向。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一、首位城市马克杰斐孙认为,一个国家的最大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二、首位度 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已成为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的一种常用指标。(两城市指数)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做首位分布。三、常用指数:两城市指数表明了城市体系中的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这不免以偏概全。为了改进首位度两城市指数的简单化,又有人提出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 4城市指数:S=P1/(P2+P3+P4) 11城市指数:S=2P1/(P2+P3+P4+P11) P1、P2、P3P11为城市按规模大小排序后,某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 按照位序-规模的原理,正常的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都应该是1,而两城市指数应该是2。显然,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比只考虑两个城市更能全面地反映城市规模分布的特点。 四、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城市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五、我国城市规模分布表现出来以下特点:(1)、我国城市规模分布属于相对均衡的分布类型。原因: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悠久的城市发展史,城市数量庞大,国家城市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地方级的地域子系统共同组成。故不可能形成很高的首位度。(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总趋势日益均衡,但各时期的波动性很大。原因,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和经济过程的不连续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上下起伏大。(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位序城市人口增长加快,城市首位度指数有所回升。(4)、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国高位序城市,特别是最大城市的实际规模比理论规模小得多,国家城市体系有着广阔的发展情景。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一、城市间相互作用联系的表现方式:(1)货物和人口的移动、(2)财政金融上的往来信息(3)信息的流动二、城市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1)互补性 即两地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即它们之中的一个有某种东西提供,而另一个对此种东西恰有需求。(2)中介机会 即两地间的互补性受到第三地的影响,产生了中介机会(3)可运输性 即城市的相互作用必需建立在两城市间存在物质、信息流动的通道三、断裂点公式及其评价Da 为从断裂点到A城的距离;DAB为A和B两个城市间的距离;PB 为较小城市B城的人口;PA 为较大城市A城的人口。评价:断裂点公式在实际运用中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因为城市人口规模不完全反映城市的实际吸引力。四、中国城市分布的类型 (1)集聚的分布 (2)随机的分布(3)均匀的分布五、城市空间分布的阶段性1)离散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 2)极化阶段 3)扩散阶段 4)成熟阶段(高级均衡阶段)六、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1、空间分布东密西疏2、我国城镇空间分布省际差异大3、城市偏集中纬度地带: 城市主要集中于北纬2040度及东经105125度的地区4、中国城市的地理分布特征(1)平原丘陵地区多,高原山区少(2)偏集于亚热带、暖温带地区(3)沿流域分布明显(4)交通指向分布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大位置):是指某城市相对于该城市周围的一切物质的空间关系,是一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地理因素,它决定城市的个性和发展前途,但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不一定有直接影响。 2城址(小位置)城市所在的地点。其主要受自然地理要素影响,城址影响城市的发展、城市形态和内部结构。二、高层建筑的利和弊利:可以节约用地空间,显示经济实力,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综合显示,是竞争创造精神和价值观的突出反映,它们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起重要作用。弊:高层建筑带来一系列问题:(1)影响城市原有的环境尺度和文脉,影响光线、阳光、阴影和空气流动、景观视觉通廊、人回归自然的感觉,影响人文生态;(2)会带来密集人口和局部地区的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等许多环境问题。城市的风遭受到阻碍,极易造成气流在小范围内产生涡流,阻碍污染物排散,加深污染;(3)使世界上不少城市呈丘陵状建筑群,如纽约、香港、上海等,有的地区甚至已形成建筑低山,原有植被被水泥“森林”所取代,气候调节能力大削弱,出现“热岛效应”;(4)会带来城市不安全因素 一当发生地震、风灾、火灾、人为破坏等,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护,往往造成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5)造成地面沉降(6)高层建筑过密、商业裙房过大,极易形成高楼风,即狭管效应;(7)建筑成本、维护和管理费用等经营成本巨大,过高,经营难以维系三、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用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四、均质性和均质区域 1、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均质性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并非地域本身所固有的职能特征。2、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五、用地租理论解释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地租理论对同心环模式的新解释:土地的经济地租利用土地所得报酬成本。经济地租的量度是:某种土地的生产力与最差的土地的生产力之差。最差条件的土地经济地租为零。(自画曲线图p223中间)解释:在完全竞争的社会,所有产生得到经济地租均为土地拥有者以租金的形式收取,各土地使用者按其产生的经济地租决定其自身的付租能力,向土地拥有者租用土地,而土地拥有者则把土地租给出价最高的使用者,这样城市中心为零售业所租赁,然后为专业性服务业、工业及批发业,再远一些为高密度多层住宅,然后是低密度住宅,住宅之外才是农业。假设城市所在地区为一均质的平地,各种土地利用将呈现同心环布局,这就是同心环模式的新解释。而伯吉斯是从人文生态学角度得出的同心环模式。六、CBD及其特征 1、概念:CBD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地区,金融、贸易、信息和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建筑密度最大、以高层建筑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最为发达的区。在城市各种功能区中,CBD地价最高,土地利用最为集中,是城市经济的中枢。 2、特征:具有区域中最高的中心性;六、 具有最高的易达性和拥挤程度;七、 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八、 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九、 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十、 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 3、功能:(1)商务职能 (2)房地产开发职能 (3)交通职能 (4)旅游职能七、城市土地利用分化的原因和时空序列 1、原因:? 2、分化的时间序列 步行和马车时代(1880年以前)铁路时代(19-20世纪初)汽车时代(20世纪以后) 另外二战后,城市规划介入城市地域分化过程,人为因素加速了城市地域的分化过程。3、分化的空间过程序列小城镇阶段:城市地域狭小,工、商、住混杂,无明确的地域分工。向中型城市过渡时:从喧闹拥挤城市中心首先分离出来的是居住区。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扩建住宅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外来人口和从市区旧宅中分离出来的人口都陆续迁向外围,形成居住区。大城市阶段:传统的工业开始从狭小、地价高昂的中心区向外迁移,在居住区外形成工业区,市中心商业更发达。特大城市:在原有的工业带外围形成新有住宅区;在中间市区出现副中心;现代化大型工业出现飞地型 扩展,原来的工业区逐渐变成中心企业带,并侵入许多工人住宅。郊区出现不同类型的卫星城市。第十一章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的特征、形成机制、演变形式?城市地理学所研究的社会空间通常包括邻里、社区和社会区三个层次,而以社会区为主。 (1)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形成机制 对西方国家城市社会空间起作用的三大因子是否对我国也有类似作用?(讨论) 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种族状况 影响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三大制约因素。(2)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 以城市功能区为基础形成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基本构架。 功能混合的旧城区或规模较小的城市形成一种混合的社会空间结构。 单位在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社会经济地位日渐成为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重要因素 家庭结构因素的影响日益得到体现 民族聚居区和籍贯聚居区在城市中出现第十一章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演变趋势?答案来自 西南师范大学艾大斌、王力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答: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主要分析城市社会问题和空间行动,揭示城市中社会组织和社会运行的时空过程和时空分析。【易峥 阎小培 周春山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考虑到城市本身的地域以及社会分异特点,城市社会空间通常包括邻里、社区和社会区三个层次,而又以社会区为主。此三者形成一种层次结构,一个城市可能存在多个社会区,每个社会区由数个社区组成,每个社区又由数个邻里组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正是由这些不同层次的社会地域单位所构建和体现出来的。具体说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有:(1)以城市功能区布局为基础形成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基本构架。如工业区形成工人居住区,行政区形成公务员居住区,科教文卫区形成知识分子居住区等等。(2)功能混合的旧城区或规模较小的城市形成一种混合的社会空间结构。我国多数大城市的功能混合区往往产生居住的混合社会空间分异不明显;在较小的城市由于不足以产生功能的分异,也形成一种混合社会空间结构。(3)单位在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相邻的单位往往形成一个社区或社会区。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形成,尤其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其机制主要是(1)城市发展的历史因素,(2)现时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3)单位建房分房的住房制度。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社会空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