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名校测试,教师版)1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c原始生命的诞生和生物的死亡d生产者和分解者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b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除掉,稻田物种多样性上升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3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经捕食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试题出处】2013吉林一中模拟【解析】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不循环,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根据能量的传递效率遵循10%20%的规律,流经各个营养级时逐级递减,流经的营养级环节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由于捕食关系初级消费者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即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总能量最终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答案】c【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4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的天空盘旋,形成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5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6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7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和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8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循环。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两类元素在过程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有机物b两类元素在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c图中过程在两类元素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d图中过程主要发生在硫元素循环过程中【试题出处】2013南开附中模拟【解析】图中过程表示两类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流动,这种流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过程转化时主要呈气态,但硫元素主要以土壤或水体中的so形式被生产者吸收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co2和so2,其中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火山爆发主要与硫元素循环过程有关。【答案】b【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9第41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其实质就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b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c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对珍稀濒危物种合理开发利用,不能盲目地猎杀或采伐10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数量关系如下表。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千焦)()种群同化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015.041.5b14.050.522.5c20.61.4微量(不计)无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只是由于种群c对其有选择捕食的结果c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2%d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59.5百万千焦11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12下面表格内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回答相关问题: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食虫鸟鼠蛇鹰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食虫鸟鼠蛇鹰(1)该生态系统共有_条食物链,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和_。(2)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108kj,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鹰最终获得的能量最大值为_。(3)该生态系统中至少有_个种群,请举出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的两对生物:_、_。(4)若某一年因为气候干旱导致食植昆虫爆发,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应该_,该方法属于_防治。【试题出处】2013南昌二中模拟【解析】根据表格中的关系转化成的食物网如下图:(1)右图以植物为起点、以最高营养级鹰为终点的食物网,由此可得出,食物链共有8条。食物链中只包括了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所以该生态系统还需增加应有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应以最短的食物链计算:即植物鼠鹰。最大值为:2108 kj10%10%2106 kj。(3)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中至少有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老鼠、蛙、蛇和鹰8个种群。蛇和鹰同时捕食老鼠,两者为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蛇;食虫昆虫、食虫鸟同时捕食食植昆虫,两者为竞争关系,同时食虫鸟又捕食食虫昆虫;食虫昆虫和蛙同时捕食食植昆虫,两者为竞争关系,同时蛙又捕食食虫昆虫。(4)若某一年因为气候干旱导致食植昆虫爆发,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应该适量引入食虫昆虫(食虫鸟、蛙),或者适量喷洒杀虫剂。前者属于生物防治,后者属于化学防治。【答案】(1)8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2)2106kj(3)8蛇和鹰食虫昆虫和食虫鸟(或者食虫昆虫和蛙)(4)适量引入食虫昆虫(食虫鸟、蛙)或者适量喷洒杀虫剂生物或者化学【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3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 1 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变化图,g0为不放牧,g1g3 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据图回答:(1)510 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从 g0g3 中选填),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2)与放牧草地相比,8 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有_(多选)。a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b植株衰老组织较多c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d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3)据图 1 分析,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高水平,410 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措施是_。(4)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_来表示。(5)在牧草上喷洒32p标记的磷肥,检测32p在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中的放射强度,结果见图 2,其中 a 消费者处于第_营养级。(6)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_。【试题出处】2013邯郸一中模拟【解析】(1)由图 1 可以看出,510 月份放牧强度为 g2 时的净光合产量最高,且在 6 月份达到最大值。(2)8月份草地枝叶繁茂,不放牧导致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遮光,降低了下层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放牧使植株衰老组织增多,有机物消耗量增多,导致草地净光合产量降低;不放牧时无动物产生的有机肥,影响植物生长,降低了光合作用强度。(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
- 镀膜光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制造业转型
- 年产豆浆机刀片1000万片新建项目环评报告表
- 年产吸塑包装件200吨新建项目环评报告表
- 港口物流智能化发展与2025年港口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报告
- 英力股份:安徽英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备考审阅报告
- 锚杆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脊髓MRI解剖课件
- 2025智能家居设备购买与售后服务合同模板
- 机器人常用手册-系列中文版-epx2900a00使用说明书
- 小学硬笔书法课教案(1-30节)
- optimact540技术参考手册
- 光伏电站组件清洗周边除草治理方案
- 建筑面积测绘报告范本
- 校园物业考评表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爆破作业人员培训考核题库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单词默写表
- 核质保监查员考试复习题(答案)
- 墙体喷射混凝土加固工程方案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