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上)高二级期中考试文 科 地 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21题,每题2分,2231题,每题3分,满分共72分)一、 单项选择题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表示粮食 b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表示核电 c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表示资金 d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表示技术 2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综合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a b c d如图,甲、乙分别是我国的两个经济特区所在的区域,据图回答34题: 乙甲3说明两地区城市分布相同点是a多沿铁路线分布 b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 c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d多分布在海拔比较低的地区4甲地区和乙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分别是a土壤贫瘠和热量不足 b光照不足和土壤贫瘠 c人均耕地少和水资源不足 d水污染和光照不足5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为6,山地l53,丘陵270水面81;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第67题。6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7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8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a b c d9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回答1011题。10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 河流上游地区 盆地中央 绿洲地区a b c d11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c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雨林,回答第1213题。12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13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14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黄河来水量减少 d排水造田 15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16读“田纳西河流域某地年内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水汽主要来源地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阿巴拉契亚山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c亚热带季风气候,五大湖d地中海气候,太平洋 17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非常重视流域内各地区的农业发展,以下农作物符合因地制宜的是坡地果树、蔬菜 平原温室蔬菜山地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畜牧业 电厂附近玉米、棉花、大豆水库发展渔业a b c d读下图,回答1819题。18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右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19在左图图示a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河出现春汛 b地一年中气温最低c地小麦黄熟 d城一年中人影最短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南东莞”之说。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回答20-21题。20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a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 b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 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2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b由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转变c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d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22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d采矿业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第23-25题。23图中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24上述四种发展模式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模式差异最大的是a b c d25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 b c d结合材料,回答2627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26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7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下图为该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2829题。28该省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速度最快29该省工业中主导产业是 a能源工业 b有色冶金 c机械制造 d轻纺工业30山西省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的构成是由a公路运输为主,铁路为辅 b铁路运输为主,公路为辅 c水路运输为主,公路为辅 d水路运输为主,铁路为辅31读“我国部分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云、贵两省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d西藏草原退化面积最大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8分)二、非选择题(共28分)32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因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材料二: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1)“乌金三角”地区地处很多自然地理特征的过渡地带,请列举其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哪些过渡地带(至少2个)?该地区的地表形态主要遭受何种的外力作用?请写出导致该地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名称。(10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并说明河流流量和含沙量呈现什么关系?(4分)(3)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4)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8分) 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上)高二级期中考试文 科 地 理答案及说明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21题,每题2分,2231题,每题3分,满分共72分)12345678910cca c a c d ba d 11121314151617181920bccd bb ddab21222324252627282930bccda b dca b 31d二、非选择题(28分)32.(1)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暖温带向中温带、森林向草原、草原向荒漠,(答对其中 2 点得 4 分) 流水 风力(不分先后)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每空 2 分,共6分)(2)降水集中,以暴雨为主(2分) 流量大,含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