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1页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2页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3页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能演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是指A苏联 B德国 C美国 D法国2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布雷顿森林体系3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4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定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6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早出现于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俄国十月革命之后C欧洲共同体建立之后D苏联解体之后7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A不结盟运动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8关于下面三幅漫画的寓义,不正确的说法是A图3:德国被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B图4:柏林墙加大了隔膜,美苏对峙加剧C图5:民间暗中交往,德国统一,冷战结束D三幅漫画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演变9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10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 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11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12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朝鲜战争(19501953)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A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要求摆脱美国控制B美苏两极对峙,损害西欧利益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目益明显D美国对西欧的支持,使西欧有强大的后盾专题九知能演练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从材料“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可以排除B;二战结束后,英法等国家追随美国,故排除CD;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美苏两国家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故正确答案为A。2【答案】C【解析】“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因此A、B、C不选。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确定本题中“它”即是马歇尔计划。3【答案】C该条约应指“华沙条约”,1955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本题选C项。A项应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B项是雅尔塔体制的影响;D项是杜鲁门主义的影响。4【答案】B用排除法做题,60年代多极格局尚未形成;欧共体成立是在1967年,西欧国家正在重新崛起而不是衰落;美国霸权随着欧日的重新崛起而相对衰落,两极格局受到冲击。5【答案】C【解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出现的原因,C项与此无关,且不符合史实,60年代美苏处于激烈争霸中,矛盾没有趋向缓和。6【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即指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故本题选D项。7【答案】A考查提炼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和平共处原则”可以确定答案,这一国际组织是不结盟运动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8【答案】C图一是1945年德国的处境,被美苏两国分区占领;图二说明1961年开始建立的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加大了隔膜,美苏对峙加剧;图三1989年发生东欧剧变,民间暗中交往,柏林墙拆除,最终德国统一。德国由统一至分裂再到统一,正是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演变的反映。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因此C不正确。9【答案】D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普京不可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而“遗憾”。因此这里的“遗憾”是指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10【答案】B【解析】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于1962年,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确立,A错。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最后以苏联的退让告终,C错B对。拉开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D错。11【答案】B材料表明,随着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它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12【答案】C欧洲日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表明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欧洲为美国马首是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备用题:1回首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条道路虽铺满了荆棘,但却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使欧洲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C影响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D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实体,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的影响力也是举足轻重的,其主要影响是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A项说法错误在于“完全”两字;B项说法也是错误的,并没有超过美国;D项世界经济危机是由石油危机引起的。因此,正确选项为C。2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有“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两极格局的存在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答案】C【解析】考查对两极格局的理解。关键信息是:“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指的就是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真正开启了全球化进程。3中曾根康弘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曾说:“今后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为此所作的努力有在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向美国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