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祝福教案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 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1.以“祝福”为题目的深刻含义,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方法: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迫害与摧残,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速读课文,复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书后练习一: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1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满足、有笑影、白胖了)。 2被婆家卖掉,拼死反抗。 3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有自己的房子,生了儿子,胖了。 4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5被鲁镇的人歧视,被鲁四老爷鄙视,对地狱恐惧。 5捐门槛赎罪,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6参加祭祖仪式被拒绝,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而死。 四、理清情节结构。 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情节结构如下:教师板书情节,学生指出结构特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5465)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0)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1) 五、了解倒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1.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3.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本教时重点分析祥林嫂和鲁四老爷形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依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1.学习阅读祥林嫂初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又只是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2.讲析祥林嫂再到鲁镇这一部分。 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明确: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还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 4.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画眼睛。 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耐劳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临死之前: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在长期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中九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鲜明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悲剧命运),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总括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 四、分析鲁四老爷的形象。 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轻视、厌恶、打击祥林嫂,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间接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 敬奉“陈抟老祖”,是把他当作卫道的护法神;对联:崇信理学,是封建卫道的化身;几部书: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点明了鲁四老爷的政治身分和思想基础,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直接描写:重点分析人物的语言。 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一处是: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讨论归纳: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一处是:骂祥林嫂是“谬种”,为什么?(书后练习三.1) 讨论归纳: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女人再嫁,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这样“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显得与这个社会作对吗?所以骂她是“谬种”。(补充“贞节”,理学的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甚至提出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灭绝人性。) 五、课后作业:分析文中其他人物形象。 第 三 教 时 教学要点:本教时重点分析四婶、柳妈和“老女人”“我”的形象。 一、分析四婶: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祥林嫂被婆家绑架走以后,她害怕给自己家惹麻烦。以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自己的用人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以后祥林嫂再来,她“起初还踌躇”,后来倒是真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但是祥林嫂没有以前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工具,没有把她当人来看。 提问:(p15 页)四婶前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祥林嫂两次反映大不相同,为什么?比较一下“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祥林嫂第一次是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 两句话的语气很不一样,后者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二、分析柳妈: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对动物“不杀生”,却主张祥林嫂“撞死”,不是自相矛盾吗?然后又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也算是无聊冷漠中的人中的一员吧。柳妈还一脸“诡秘”拿地狱来吓唬祥林嫂,看祥林嫂脸上“显出恐怖的神色来”,也许像那些“老女人”一样,心里很满足吧。 (补充: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同情他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提问:(p14页)柳妈是善女人,不杀生,可是为什么认为祥林嫂应该“撞一个死”? 明确: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三、分析“老女人”:(p13页) 提问:“特意”“满足”表现了老女人怎样的心理? 明确: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迫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和冷漠。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他人的痛苦,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 提问:作者对众人们的思想感情怎样?(p14页“大家咀嚼鉴赏”) 明确:说“大家咀嚼鉴赏”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愤激之情。 四、分析“我”这一形象: “我”自诩是“新党”,鲁四老爷骂“新党”时很不自在。但是这样的“新党”被成为乞丐的祥林嫂拦住时,首先想拿几个铜板来打发她。当祥林嫂向她问三个问题时,他支支吾吾,不敢负责任。只是在祥林嫂死后心里觉得“不安”,还显出和鲁四老爷那样的“旧党”不同吧。不过这样的内疚也是暂时的。(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提问:祥林嫂死前有那些疑问?表现怎样的心理? 明确:她在临死前,还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这是对魂灵的有无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提问:“我”是怎样回答的?为什么这样回答? 明确: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末路人的烦恼,而对于祥林嫂是一个似疑实断的回答;“也未必”意识到增添了祥林嫂的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其实“我”完全知道答案,知道是封建迷信,但在祥林嫂的面前,“我”却始终没有否定它,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五、布置作业:思考“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个问题,写300字左右的文章。 第 四 课 时教学要点:研讨“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本文为什么以“祝福”为题目? 教学过程: 一、谁杀害了祥林嫂? 明确:大家都不是凶手,有都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 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思想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丁铃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二、精当的环境描写。 提问:小说中几次描写了“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共三次 1第一次“祝福”时,祥林嫂是一个年轻能干的寡妇,受到众人的赞扬。 提问: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情景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富人享受,穷人艰辛,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命运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 泵考试题及答案
- 中日文化交流史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度建材环保性能第三方检测与认证合同范本
- 2025版售楼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政府机关节能型电脑采购服务协议
- 2025版生猪养殖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管合同
- 2025年图书店铺股权转让及版权合作框架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标准教育项目委托代理合同
- 2025年商铺租赁合同范本涵盖租赁期限及租金调整机制
- T-CITSA 57-2025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主数据标准
- 住院病人防止走失课件
- 202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45767-2025氮化硅陶瓷基片
- 202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及答案
-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主持人妆 男主持人上镜妆
- 安全伴我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GB/T 2423.18-2021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清单五篇
- 医院总务设备科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