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学习笔记.doc_第1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学习笔记.doc_第2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学习笔记.doc_第3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学习笔记.doc_第4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学习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一、 信息时代的企业与管理1. 现代企业的运作1) 企业:不仅限于那些通过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获得经济利益的组织,也用来涵盖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及事业性机构。企业是构成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2) 摩尔定律:单块微处理器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两年增加一倍。3) 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辟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的新领域。4) 企业运作需要:及时准确的收集信息来把握市场需要,支持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开发。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组织的运作管理。建立有效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益。5) 下一代通信网络(NGN)、物联网、三网融合(电信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高性能集成电路、支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奠定了新基础。6) 电子商务:在因特网等相关技术的支持下,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买卖交易和支付过程可以通过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式实现,这各商务运营方式。7) 移动商务(M-commerce):利用智能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设备,借助移动通信平台开发的电子商务业务。8) 电子商务的类型:B2B、B2C、C2C、C2B、G2C、SNS-EC9) 电子商务对企业运作的影响: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全面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推动了各个行业的经营流程转向电子化和数字化。使电子化和数字化应用延伸到经济活动中的所有主体。2. 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1)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可以明显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并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表现: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改善和提高决策质量。改善客户关系。开发新的战略性应用。构建更为有效的商业模式。2) 虚拟企业:具有不同资源优势的独立企业会通过因特网组成短期性合作联盟,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风险和成本,实现凭自身能力达不到的超常目标。3. 企业活动中的信息分类1) 按稳定性分类: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2) 按决策层次分类:战略信息企业高层管理者(来源广、使用寿命长、加工方法灵活、精确度不高)业务信息基层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源单一、数量大变化快、使用寿命短、加工方法相对固定、精确度高)战术信息中层管理者(特点介于前两者之间)3) 按载体分类:文献信息、口传信息、电子信息、生物信息4) 按加工程度:原始信息、二次信息5) 按组织边界联系:内部信息、外部信息。4. 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论框架:1) COBIT:专门从事信息技术管理的国际性组织ISACA设计了一个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论框架。强调企业重视对信息技术的管理。2) 表现:企业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风险威胁越来越广泛。信息和信息系统投资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技术引发的组织变革和商业模式变革越来越剧烈。技术创新就业机会和降低成本的潜力越来越明显。二、 计算机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1. 数据与信息1) 信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运动及变化的描述。2) 数据:对事物状态、特征的表述符号,是信息的载体。3)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数据信息物理的释义的,对数据的解释,是数据含义的体现反映事物的表象,零散的,对原始事实和状态的直接记录反映事物的本质,相互关联的,数据加工后形成的认识和概念形式多变,容易受载体性质的影响比较稳定,不随载体性质而改变是信息的来源,用人工或自动化装置,对数据进行通信、翻译和处理根据一定规则对数据承载的事实进行组织后的结果从数据到信息是一个转换过程数据处理过程。4) 递归定义:某个单项数据,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信息,在不同的数据处理阶段充当不同的角色。2. 管理信息的性质1) 信息分: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人类社会信息2) 管理信息: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有用的、可影响和控制生产、服务或经营活动的信息统称。3) 管理信息的性质: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相关性、层次性、简单性、经济性、安全性、可处理性、可访问性、可检验性3. 管理信息的特点: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发生、处理、使用在时空上的不一致性。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信息生命周期的主观性。(生命周期捕获、组织、处理、使用、消亡4. 计算机对管理信息的处理1) 计算机信息系统(CBIS):用来对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支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传输、数据提供。2) CBIS优越性:支持数据的自动化采集。高速度、高质量的完成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和运算,并迅速输出结果。使半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和手工处理的任务自动化。借助通信技术的支持,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海量数据安全、快速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支持随时沟通和协作,提高沟通质量,有效改善团队工作。以多种方式和途径生动表现信息内容。5. 现代企业的信息处理要求1) 企业的三方面经营压力:市场压力、技术压力、社会压力2) 常用的信息技术:流程再造、商业联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3) 企业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获得可用性好的信息,并将其用于企业的流程管理和绩效改善之中。4) 信息的可用性包括: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经济性三、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1. 电子数据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1) 电子数据处理(EDP):支持单项数据处理业务,保存数据,实现数据的运算,帮助企业完成库存控制、物资采购等。2) 管理信息系统(MIS):帮助企业及时采集和迅速处理来自基层的、零散的业务数据,生成中高层管理人员成需要的管理报表,并自动打印。2. 决策支持和战略性应用1) 决策支持系统(DSS):以数据库、决策模型库和方法库为基础。2) 战略性信息系统(SIS):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规划(EPR)系统等实现内、外部资源的合理结合,使企业在经营方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全面提高,改善和建立企业之间的联系,利用市场机会,开拓市场资源,寻求新的战略优势。3. 电子商务和网络化应用:利用因特网开展营销、广告和客户支持活动,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的应用,并向后延伸到供应商,再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向前延伸到客户。4. 移动商务和物联网应用1) 移动商务:借助无线通信设备开展的电子商务活动。(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服务LBS)2) 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泛在网络,联网的对象从专门的计算设备拓展到了的常规物品。四、 计算机应用普及对用户的要求1. 安全使用信息系统2. 有效使用系统资源3. 不断改善系统的应用水平第二章 应用信息系统一、 信息系统的概念1. 系统与信息系统1) 系统:由彼此关联且与环境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集合。2)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3) 信息系统(IS):以信息处理服务为主要活动的、人机交互型计算机应用系统CBIS4) 戈登戴维斯的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和手工作业,利用分析、计划、控制与决策模型和数据库的人机系统,用以提供信息,支持企业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5) 信息系统的功能:采集、存储、处理、输出、控制。2. 信息系统的分类1) 按不同层次分:业务处理系统(TPS)操作层管理信息系统(MIS)管理层决策支持系统(DSS)决策层二、 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1. 组织的信息化和网络化1) 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不断的用信息技术装备自己,用信息系统覆盖手工动作的过程。2) 企业的网络化: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会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逐步扩展,应用覆盖领域逐步延伸的过程。3) 信息系统的分类:部门级信息系统、企业级信息系统、组织间信息系统2. 管理创新和组织的虚拟化1) 虚拟化企业:由独立分布的机构、公司或个人组成的,临时或永久的集合体。组织成员之间借助信息及通信技术提供互补的能力,共享资料以完成该“企业”的经营过程。2) 虚拟化团队:由真实的个人组成的工作团队。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凭借电话、网络、可视图文等沟通手段组成虚拟的工作环境,彼此按流程工作,合作完成事先拟定好的工作目标。三、 业务处理系统1. 业务处理系统的概念和作用1) 业务处理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位于企业的操作和执行层面。主要处理日常业务,实现基本业务处理环节的自动化和规范化。2) 业务处理系统的作用:可根据所处理事务的要求和特点,提供高度自动化的处理流程。高效率地完成结构化数据的捕获、生成、存储和传递过程。有效的数据编辑能力,可保证业务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可迅速有效的处理大量业务数据的输入输出,支持大量用户同时操作和查询。具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防护能力,保证业务处理流程和相关数据的安全性。2. 业务处理系统的构成3. 业务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1) 覆盖全业务2) 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LTP)的特点:a) 实时性系统。b) 大量客户可远程接入系统,提交服务申请(事务),系统能够正确处理多客户申请的并发操作。c) 系统会快速捕获数据并立即做出响应,完成该项事务的处理。d) 系统及时保存和更新数据库文件后,立即向客户返回信息。e) 能够保证系统业务处理和响应的时间符合用户需要,并保证操作流程的顺畅。四、 管理信息系统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1) 管理信息系统(MIS)定义: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支持中层管理运作的各种计划和控制系统,也同时具备一定的基层运作和高层规划功能。)2) MIS的作用:向企业管理部门提供规范化报表,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业务状态的信息系统,采取及时的调控措施。扩大了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范围,可帮助企业从整体管理的角度实现运营监测、控制和规划,促进业务质量、成本和服务的改善。3) 四个适宜:适宜的信息、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形式、提供给适宜的决策者2.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1) MIS的构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信息系统2) MIS的功能:高质量的生成职能部门所需要的信息报表。3) MIS的分层:数据层、逻辑层、应用层3.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1) 企业内部应用和管理集成: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制造资源规划系统(M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2) 外部集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业务伙伴关系管理系统五、 决策支持系统1. 决策支持系统(DSS):为组织中高层管理者服务的、以数据分析为特点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信息系统。(安东尼戈里、斯科特莫顿)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交互式信息支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 MIS与DSS的区别:MIS(管理信息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的决策支持提供关于组织绩效的信息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技术来分析特定的问题和机会信息形式和频度周期性报表、例外事务报告、按需提供的推式报表和响应信息交互式查询和应答信息格式预先指定的固定格式特定的、灵活的和自适应的格式信息处理方法为提取和操纵企业数据提供信息为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供信息3. 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以实时方式提供查询需求,并执行在线任务,系统快速响应并返回查询结果,有力地支持了管理者的分析过程。4. DSS的构成:1) 以数据管理、模型管理和知识管理三部分为基础,加上人机会话界面构成的。2) 数据管理功能可从企业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提取和复制资源到DSS。3) 模型管理功能可保存和管理DSS运算方法和模型。4) 对模型的选择和使用等需要有专门的知识管理能力。5) 会话界面是用户与DSS之间沟通的接口。5. DSS的发展趋势:1) 商业智能:智能化查询和服务支持系统。2) 主管信息系统:为组织的最高层管理者定制的决策支持系统。3) 专家系统(ES):模拟专家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功能:咨询、学习、教育)4) 群决策支持系统: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群体合作支持系统。6. 流程整合型系统1)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覆盖企业中各个企业业务领域的企业级系统。作用:从企业整体层面管理内部资源,解决各部门系统分割状态下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功能:协调企业的关键业务过程,使业务信息在销售、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间无缝流动,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及时传递,有效控制企业中各个业务环节的衔接过程,消耗低效流程,增强管理的有序性和透明化。2)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一种组织间信息系统(IOS),可跨越组织边界传递信息。(RFID电子标签进行采集)作用:帮助企业管理和供应商的关系,使规划、货源组织、生产过程、产品流通和服务最优化。特点:它可以决定生产、存储和运送的具体产品和精确时间。快速传递订单,跟踪订单状态。监视库存水平,核对库存状态,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物流注射、运输过程进行追踪。根据顾客的需求安排生产,快速追踪产品设计的变化。减少工作中的人为错误,提高SCM整体的运行效率。3)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中跨部门整合的信息系统。以外部资源客户为中心而建立,旨在提高企业对客户的关注程度,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特点:采用基于web的软件工具和集成数据库,可搜集、追踪和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根据客户需要,利用多种通信渠道,协调一致的与客户交流。作用:吸引和维护客户,提供更加快速和周到的服务,改善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实现企业利润的优化。第三章 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一、 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1. 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为进行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各种资源的总和。1) 计算机系统平台: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它对以文字、符号、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存储、变换、运算和输入输出等操作。二进制形式存在,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 通信网络平台:传输信息,使信息能够被牌不同空间的使用者所共享,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更准确、更快速、更安全和更便宜的传递信息。包括:通信网络设备、传输介质、通信协议。3) 数据库平台:配合计算机硬件设备,在计算机内部科学、高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进而能利用数据所承载的信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4) 信息处理的软资源:方法、技术、标准、规范、制度、法规。2. 通信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处理的模式:1) C/S(客户端/服务器):客户端请求服务、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处理方式。特点:能充分发挥客户机端PC的处理能力,具有较高的客户端响应速度,但需要特定软件支持。2) B/S(浏览器/服务器):基于特定通信协议(HTTP)的C/S架构。特点:通过万维网浏览器访问因特网上的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信息,这此信息的产生和保存是在网络中的Web服务器以及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服务器上,客户端除了万维网浏览器,一般无须安装任何其他程序。3. 集中式平台与分布式平台1) 集中式平台:存在一个由若干信息处理设备组成,具有比较强的处理能力和一定存储容量的中央系统,平台中的其他设备均为客户机终端。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处理操作完成,终端只用来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实现人机交换。优点:数据一致、感染病毒可能性低、信息安全策略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终端可能使用功能简单而便宜的微机,费用低。缺点:网络速度的瓶颈会制约信息处理速度、系统效率不高。2) 分布式平台: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都是由独立的设备共同完成,网络的作用是实现快捷的数据访问和共享。优点:系统设计灵活,用户使用方便,战用服务器的资源少,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成本和风险,故障不影响全局。缺点:对病毒比较敏感,数据的不一致性,用户端的维护和管理要求比较高。二、 计算机系统平台1. 计算机:一种能够自动、高速、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数字电子设备,能够实现调整数据运算和大量数据存储。2. 冯诺伊曼:计算机之父,首先提出了“程序存储”的思想及采用二进制作为数字计算机的数制基础,使计算机按照人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工作。组成与功能:1) 输入设备把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送至计算机中。2) 存储器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3) 运算器能够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4) 控制器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5) 输出设备能够按照要求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3. 计算机系统:1) 硬件: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物理部件的总称。包括:各种电子器件和机电装置(中央处理机、存储器、外部设备)2) 软件: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4. 多媒体技术特征: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5. 多媒体计算机关键技术:1) 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a) 静态图像信息压缩标准JPEGb) 动态图像信息压缩标准MPEG2) 数字图像技术:对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使其更适合人眼或仪器分辨,并获取其中的信息。3) 数字音频技术:4) 数字视频技术:AVI(原始,没经过任何压缩)和MPG格式5) 多媒体通信技术:6)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7) 虚拟现实技术(VR):人工现实或灵境技术,提供了一种完全沉浸式的人机交互界面6. 计算机发展历程:1) 第一代电子管和断电器2) 第二代晶体管、磁芯、印刷电路3)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多层印刷电路4)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5) 第五代高性能微处理器、高密度电路发展方向:高性能化、微型化、大众化、智能化、人性化、功能综合化三、 通信系统平台1. 数据通信: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2. 数据通信系统的要素: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终点3. 数据通信方式:1) 从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式:单向通信(单工)、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2) 按二进制的时空顺序不同:并行通信、串行通信(RS232接口、USB接口)4. 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传输系统的利用、接口及信号产生、同步、差错检测与纠正、寻址与路由、网络管理、安全保证5. 数据传输的信号:1) 模拟信号:因变量完全随连续消息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电视图像信号、电话语音信号)。2) 数字信号:表示消息的因变量是离散的(计算机、数字电话、数字电视)6. 通信系统的编码方式:1)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2)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3)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调制过程(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4)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7. 通信系统的传输媒体:1) 双绞线: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适用于距离较短,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2) 同轴电缆:3) 光纤(光缆):容量更大、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衰减更小、隔绝电磁场、成本低廉4)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经外线、蓝牙(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标准的代称)8. 带宽:信号可以使用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间的差值。9. 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多分路复用CDM10. 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四、 计算机网络平台1.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一个开放体系结构,垂直的将网络分为7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3. 网络协议: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系列规则。三要素:语法:定义协议中所使用数据块的格式。语义:规定各数据块格式的作用。定时:规定数据块的交换顺序和定时器的使用。4. 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的分类:1) 局域网(LAN):网络所覆盖的物理范围。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结构以太网、环形结构IBM令牌环网、无线局域网2) 城域网(MAN):3) 广域网(WAN):4) 互联网:不兼容的网络通过网关(Gateway)连接起来,并由网关完成相应的转换。5. 互联网协议1) TCP/IP协议层次:应用层FTP、Telnet、http、SMTP传输层TCP、UDP网络层IP、ARP、RARP网络接口层Ethernet、Token-ring、FDDI、X.25、ATM2) IP地址:连接到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拥有的唯一地址.3) IP协议的版本:IPv4长度32位(232-1)个地址、IPv6长度128位(2128-1)个地址4) TCP与UDP的区别TCP: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提供的是可靠的传输服务。UDP:面向非连接的,没有差错重传机制。5) 端口:一种指主机、集成器、交换机、路由器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的接口。另一种指TCP/IP协议中逻辑意义上的端口。(FTP21、Telnet23、HTTP80)6. 物联网与云计算:1)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并按照一定的协议,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形式。“物”的满足条件:具有信息接收和发送器件具有一定的存储功能具有中央处理器具有操作系统有可被识别的唯一标识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物联网的技术构架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2) 云计算: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络计算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产物。原理:将大量由互联网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服务。特点:虚拟化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灵活方便地获取服务、高性价比服务模式:IaaS:基础设施服务。PaaS:平台服务。SaaS:软件服务。五、 数据库平台1.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阶段:1) 人工管理阶段: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组数据,各应用程序之间不能互相调用;造成大量数据冗余。2) 文件系统阶段:文件系统建立了数据文件内部的数据结构,每个程序都通过自己的文件系统和相应的数据联系,每个文件系统都管理着某个程序需要的数据。3) 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技术一方面实现了数据与程序的完全独立,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高度共享、冗余度低、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易于扩充、易于编制用用程序优点。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1) 数据库:(DB)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特定组织各项应用相关的全部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的主体为物理数据库。2) 硬件支持系统:3) 软件支持系统:最主要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软件。4) 数据库管理员:DBA5) 用户:3. 数据库系统结构:模式描述逻辑结构,它是数据库结构的完整表示。一个数据库系统只有一个模式。外模式用户看见并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描述。4. 数据库管理系统:1) 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简称为DBMS。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数据描述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1) 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的发展2) 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有机结合的发展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主要特点:集成性;独立性;数据量大;实时性;交互性;数据模型有:基于关系模型;基于面向对象模型;基于超文本、超媒体模型;开发全新的数据模型。3) 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新技术数据仓库a) 数据仓库:指的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b) 数据仓库的组成:数据仓库数据库;数据抽取工具;元数据;访问工具;数据集市(Data Marts)。c) 数据仓库的特点:面向主题;集成;相对稳定;反映历史。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一、 数据模型:抽象的表示和处理数据的工具。分为: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二、 概念模型:以人的观点模拟物质本身的模型。(信息模型)1. 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交流的语言,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但又很容易向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转换。2. 常用术语:1) 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能互相区别的事物(entity)。2) 属性:实体具有的特性。3) 码:在众多属性中能够唯一标识(确定)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4)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5) 实体型:用实体名描述它的各属性名,可以刻画出全部同质实体的共同特征和性质。6) 实体集:某个实体型下的全部实体。7) 联系: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分: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名称3. 表示方法E-R图确定系统中的实体属性确定每个实体属性联系确定实体间的联系连接上面三种图形三、 数据模型:以计算机系统的观点模拟物质本身的模型。(分: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1. 逻辑数据模型: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组成:数据结构(核心)、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常用: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2. 物理数据模型: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不但受数据库管理系统控制,而且与计算机存储器、操作系统密切相关,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存储模型。3. 层次模型的特点:1) 有且仅有一个无双亲的根结点。2) 根结点以个的其他结点,向上仅有一个父结点,向下可有若干子结点。4. 网状模型的特点:1) 允许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2) 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个双亲。四、 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1.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1) 建立在集合论和谓动词演算公式基础上。2) 以平面表格形式作为基本存储结构,平面表也称二维表。3) 通过相同关键字段实现表格间的数据联系。4) 所谓“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5) 表中每一列称为关系的属性,属性列的第一行叫属性名。6) 每一关系表中有若干行,表中的每一行与基础行性质是不同的,它描述了关系中的属性及属性名,这一行称为关系的“型”或者框架。7) 其他行则称“元组”,也称关系的“值”(记录)。2. 关系二维表的术语:1) 关系(relation):一张二维表对应一个关系。2) 属性(attribute):表中每一列叫做一个属性,有名和值的区别。3) 元组(tople):由属性值组成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记录)。4) 框架(framework):由属性名组成的表头。5) 域(domain):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6) 候选码(candidate key):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7) 主码(primary key):一个关系中往往会有多个候选码,可以指定一个为主码。8) 主属性(primary attribute):可以作为候选码的属性。9) 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不能作为候选码的属性。10) 外部码(foreign key):属性(或属性组)X不是当前关系的码,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码,则称X是当前关系的外部码。11) 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外码所在的关系。12) 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主码与另一个关系的外码相对应的关系。3. 一个关系模型具备的五个条件(1) 表格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这是最基本项。(2) 每一列数据有相同的类型,即属性。各列都有唯一的属性名和不同的属性值,列数可根据需要而设定。(3) 每列的顺序是任意的。(4) 每一行数据是一个实体诸多属性值的集合,即元组。一个表格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出现。(5) 各行顺序是任意的。4. 关系的完整性包括:(1) 实体完整性主码在内的所有主属性都不能取空值。(2) 参照完整性参照关系中每个元组在外码上的每个属性值必须为空值,或等于目标关系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由用户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为某个关系数据库设定非约束条件。5. 关系操作(1) 传统集合运算:并、交、差三种。(2) 专门关系运算:选择(筛选)、投影、连接三种。选择对关系表中元组(行)的操作,操作结果是找出满足条件的元组。投影对关系表中属性(列)的操作,操作结果是找出关系中指定属性全部值的子集。连接对两个关系的运算,找出满足连接条件的所有元组,并且拼接成一个新的关系。五、 数据规范化范式: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关系模型。u 数据规范化:一个低一级关系模式,可以分解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这种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1) 1NF:如果一关系模式,它的每一个分量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即其域为简单域,此模式为一范式。目标是确保每列的原子性。如果每列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则满足一范式。(2) 2NF:部分依赖。若关系模式R属于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R称为二范式。(3) 3NF:如果一个关系满足2NF,并且除了主键以外的其他列都不传递依赖于主键列,则满足三范式。u 数据规范化的步骤:六、 数据库的安全性1. 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具有的防止非法用户闯入,或合法用户非法使用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的功能。2. 常用安全措施:身份验证、存取控制七、 SQL语言1.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标准关系数据库语言。集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的语言,其主要功能是数据查询。SQL也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2. SQL语言的特点:高度非过程化的语言。9条命令动词。数据查询select数据定义create、drop、alter数据操纵insert、update、delete数据控制grant、revoke3. SQL数据库的术语(1) 表数据(记录)的集合。(2) 数据库基本表的汇集,包括基本表、视图和索引。数据库软件扩展名内容SQL server 2000mdf以文件形式存放在计算外存储器中。主要有主数据库文件、其他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三类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用户自定义函数、索引、规则、默认值Visual foxprodbc不能直接存入任何用户数据,只是组织和管理数据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索引,并建立数据字典和数据安全保护(3) 索引依据数据表中某个关键字或关键字表达式值的顺序,使数据表中的记录有序排列的一种技术。(4) 关键字创建索引的表达式,由一个列或由若干个列及变量、函数组成。(5) 视图特殊类型的表,由一个或多个表(或视图)中的部分字段或部分记录导出,但不会被作为一个完整的数据集合存放在存储器中,只存放相应的定义,称为“虚表”或逻辑表,当作实体数据表使用。(6) 术语对照表关系模型SQL server 2000Visual foxpro关系元组属性框架主码候选码表行列结构主键键数据表(表)记录字段结构主索引候选索引八、 数据库定义1. 创建数据库2. 数据库的管理显示数据库信息(使用存储过程)Sp_helpDB 数据库名配置数据库(使用存储过程)Sp_DBoption 数据库名重新命名(使用存储过程)Sp_renameDB 数据库名 数据库新名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3. 基本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SQL server 2000Visual foxpro数值型字符串型时间型货币型二进制文本和图形特殊类型自定义数据类型int,smallint,real,float(n),decimal(p,s)char(n),varchar(n)datetime,smalldatetimemoney,smallmoneybinary,varbinerytext,ntext,imagetimestamp,uniqueidentifierNCDYL(逻辑型)M(备注型)G(通用型)4. 创建数据表5. 数据表的管理内 容语 句 格 式查看表结构修改表结构表的删除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修改更新Sp_help objname=nameAlter table 基本表名add/drop column/alter column 列名 类型名(增加时)VF中没有drop子局,没有column关键字drop table 基本表名insert into 基本表名(列名表) values(表达式)delete from 表名 where(删除条件)(没有where表示所有记录都删除)update 表名 set 字段表达式6. 索引的建立与删除(1) 最常用的提高检索、显示、查询速度的方式。(2) 排序:按指定列(字段)中值的大小,重新排列数据记录。(3) 索引:独立于表的物理数据库结构,不会改变数据表记录的物理排列顺序,但是打开相关索引后,数据表的记录按照索引表顺序显示。(4) 索引种类SQL server 2000Visual foxpro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 单列索引 复合索引 唯一索引 非唯一索引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唯一索引(5) 索引的创建和撤消7. 视图的定义与删除九、 SQL语句的数据查询功能1. 简单查询查询命令SQL server 2000Visual foxpro查询简单表所有字段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查询数据表的指定列Select 列名 as 要显示的列名 form 数据表名Select 列名 as 要显示的列名 from 数据表名使用列表达式查询Select 列名,表达式 from 数据表名Select 列名,表达式 from 数据表不输出重复行的查询Select 列名,列名 from 数据表名Select distinct 列名,列名 From 数据表名查询结果排序输出Select *(列名) from 数据表名 order by 列名 asc/desc(排序方法)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order by列名 as/desc(排序方法)只输出部分行的查询select top数字 *(列名) from 数据表名 order by 列名 asc/desc(排序方法)Select 列名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条件 Order by 列名 asc/desc Top 数字满足逻辑条件的查询Select *(列名)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条件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条件使用统计聚合函数查询(sum,avg,count,min,max)Select avg/max/min(列名) as 平均分(要显示的列名)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条件Select avg/max(列名) as 平均分(要显示的列名)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条件分组查询Select avg(列名) as 平均分,max(列名) as 最高分,min(列名) as 最低分,sum(列名) as 总分 From 数据表名 Group by 列名 Having 条件Select 列名 as 显示的列名,条件(列名) As 显示的列名 From 数据表名 Group by 列名模糊查询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列名 like 条件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列名 like 条件使用in查询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列名 in 条件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列名 in 条件使用between查询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列名 between 条件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列名 between 条件查询含有空值的记录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列名 is null/(is not null)Select * from 数据表名 Where 列名 is null/(is not null)控制输出方向屏幕输出 to scrieen打印输出 to printer保存到文件 into 文件名2. 高级查询(1) 连接查询:select 列名表 from 数据表名 类型 join (表2 )on (表1列)(表2列) select 列名表 from (表1,表2) where (表1列)(表2列)(2) 联合查询:select * from 数据表1 union select * from 数据表2(3) 嵌套查询:第五章 信息系统建设规则一、 信息系统规划1. 信息系统规划是企业信息主管(CIO)的核心工作。2. 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投资浪费和资源损失,先后建设的系统若缺乏集成基础,可能会彼此冲突,无法对企业动作提供一致性支持,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会将企业推入投资陷阱。前期缺乏规划所致缺陷或风险,后期付出高昂代价,甚至永远无法补救。3. 信息系统规划的类别:(1) 从规划范围:战略性规划、执行性规划(2) 从规划主体:企业级规划、部门级规划(3) 从规划内容:针对从个项目的综合发展规划、针对单一项目的开发规划4. 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的关系:(1) 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需要与企业的业务战略和组织流程之间保持良好的对应关系。(2) 对应关系具有多向性,是相互交织的和复杂的。(3) 需要通过规划明确这些关系,尤其是战略层面的规划。5. 信息系统规划的意义: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的有效性、使企业对未来技术与业务的结合过程有所准备。6.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企业需要哪些信息系统、如何获得这些系统、现有系统和管理环境的变化、系统应急计划7. 信息系统规划书: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模板工具。二、 信息系统规划流程1. 不同规划之间的联系:(1) 企业业务战略:规划的起点和信息战略的支持目标。(2) 信息系统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需求,以及对业务的支持方式。(3) 信息技术战略:侧重解决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资源分布等基础性问题。2. 四阶段规划流程:战略规划、需求分析、资源分配、项目规划三、 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1. 战略性规划与执行性规划战略性规划:比较宏观的指导性规划。直接与组织的业务战略相衔接,保证信息技术与企业组织和管理业务相协调。分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选择需要建设的应用系统,为企业提供有利的竞争手段。设定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进程,对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做出规划。2. 执行性规划:对战略规划的落实和细化。考虑企业在特定时间、环境下的资源约束,对符合战略规划的各项开发项目和任务做出安排。设立具体的定量指标或评价方法,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包括:总体规划的分期指标、具体的实施计划、资源配置方案、项目组合及进度安排、工作步骤和验收时间)四、 战略性规划的方法1. 诺兰模型:(1) 组织中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经过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成长阶段(萌芽、扩散、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2) 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形成客观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3) 任何组织都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的阶段来对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以促进其在企业中的成长。(4) 在第三、四阶段之间有一个转折点,在这里企业管理焦点将从信息技术管理转向数据资源管理。2. 价值链模型: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1) 价值链分析可以用来识别出对组织有益的活动,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总价值。(2) 借助价值链结构图可以找出重要的活动过程,并找出支持主要活动的应用系统,使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的价值实现有实际贡献。(3) 价值链可以帮助人们脱离局部视野,使部门管理者能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客观分析某项技术对组织价值创造的作用,就应用系统对企业的价值达成共识。3. 关键成功要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