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讲学稿1(无答案).doc_第1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讲学稿1(无答案).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讲学稿学习目标与要求:1. 掌握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理解、句子翻译和课文内容的理解。2. 熟悉中考的题型。模块一:温故知新复习赢在中考八上六文言文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的题目和知识清单。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内容摘 记1. 完成赢在中考p50-p88的“课本复习”八上七文言文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题目。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研讨内容摘 记请三人小组长组织讨论下面问题,并把讨论的结果在讲学稿上进行记录。(一)曹刿论战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b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下视其辙/吾视其辙乱(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谋事在人 b小大之狱/人间地狱c遂逐齐师/夸父逐日 d望其旗靡/所向披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3曹刿因为“_”而请见鲁庄公。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幸而最后虚心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取胜之道,曹刿一讲攻击的缘故,“_”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_”、“_”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采用的就是这种叙述历史事件的方式。c本文紧扣题目,详写了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略写了作战中的战术和战争的过程。d文章说明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政治条件,也说明抓住有利战机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 举:任用,选拔 b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d而后喻喻:了解(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b人恒过/国恒亡c百里奚举于市/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d舜发于畎亩之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3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会有顺境,更会有逆境。逆境对人的磨炼是多方面的,孟子认为逆境通过“_”对人的意志进行磨炼;通过“_”对人的身体方面进行磨炼;通过“_”对人的行为进行扰乱,从而可以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用原文填空)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先经受艰苦的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文章的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晰。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小组的展示任务,根据展示建议,请大组长组织组员共同做展示前的准备工作:展板布置,人员的分工、最终展示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