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导学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导学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导学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导学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导学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温馨提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改革就是为了顺应这一历史趋势,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推行的。学习孝文帝的改革,要紧扣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从生产方式、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把握。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要理解它同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进行的,其改革又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蒸馍、烙饼原是中原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为游牧民族接受;裤褶服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北魏以后成为南北流行的服装。这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上的相互影响和民族之间的融合。其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魏孝文帝锐意改革,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他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他又进行了哪些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和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知识点1北魏统一北方1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的是鲜卑族拓跋部。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2)社会矛盾激化: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上鲜卑贵族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2改革的目的及改革的实施(1)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2)实施:早期的改革以孝文帝的名义进行,但实际的决策者是冯太后。知识链接 各民族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做一做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背景的是()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民族融合趋势加强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北魏建国之时,北方多年分裂混战,造成大量人口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因此不存在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状况,C项说法错误。知识点2均田制和三长制1实行均田制(1)背景:自十六国以来,由于连年战乱,北方人口锐减,土地抛荒现象严重。到北魏时期,政府掌握、支配着大量无主荒地。(2)实施: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3)作用: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2推行三长制(1)背景:北魏原有的基层统治机构有很多弊端,不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2)实施: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构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3)作用:三长制的实行,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做一做2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对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B对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农民原有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D对全国所有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均田制的概念。均田制是指北魏政府将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的制度,故正确答案是A项。知识点3整顿吏治1背景: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现象严重。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还加深了社会矛盾。2措施:制定俸禄制度,规定官吏的俸禄由国家筹集,三个月发放一次。各级官吏无权到民间征收,违者严惩。凡贪污帛满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地方官吏的任期,按照政绩的好坏决定,对官吏三年考核一次。3作用:使北魏的吏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农民的赋役负担减轻,使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知识点4迁都洛阳1原因(1)随着北魏的发展,平城的种种劣势逐渐显露: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平城地处偏僻,使得北魏政府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北方少数民族柔然逐渐强大,对北魏构成了威胁。(2)定都洛阳有很多优势:洛阳在黄河之南,地处农业生产发达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并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迁都洛阳,既可摆脱都城沦陷的尴尬,又能举兵南下,实现统一。2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迁都(1)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率军从平城出发,到达洛阳。(2)孝文帝秉公执法,打击以太子拓跋恂为首的保守派,为改革的深入发展铺平了道路。4影响(1)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洛阳城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2)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做一做3“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补充中对应的选项()A长安 B洛阳 C南京 D开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根据材料“初谋南迁”“外名南伐,其实迁也”等信息,判断“高祖”即为北魏孝文帝,此举为迁都洛阳。故正确答案是B项。知识点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移风易俗(1)规定无论何人一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2)下令改鲜卑姓为汉姓,亲自主持“定姓族”的工作。(3)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把鲜卑贵族与汉族上层的利益与命运连在一起。(4)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禁止人们说鲜卑语。2实行汉制宣布凡属鲜卑族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特别提示 评价移风易俗:孝文帝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改变姓氏,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是西北地区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做一做4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D国家统一促进北魏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材料中得出“洛阳”从“荒土”变为“礼义富盛,人物殷阜”,时间又是“晋宋以来”可推断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使洛阳恢复以往繁荣昌盛,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违背史实,D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知识点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2孝文帝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特别提示 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核心解读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进程,前后两个时期的特点有所不同。前后两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呢?教你一招首先要指出改革的重点所在,而后从目的、核心内容、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名师点拨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目的是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主要内容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汉化政策。目的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主要内容有迁都洛阳和包括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及改籍贯在内的移风易俗。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问题2全面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名师点拨(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会被先进的被征服民族的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5)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全盘吸收汉文化,不加区别兼收汉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这是改革的不足之处。好题精讲例首都:文明创新示范材料一十五年,“经始明堂,改营太庙(改变了鲜卑族的祖先崇拜观念)”。十六年,“告谥孔庙”。十七年,“车驾发京师,南伐仍定迁都之计”。十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摘自魏书高祖纪下材料二孝文帝在魏晋都城的旧址上,遵从周礼的规划格局营建洛阳城,改变了秦汉以前宫殿、苑囿的分散布局,将其集中建在中轴线上,此格局显示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唐、宋、元、明、清的都城规划所沿用,还首创了里坊制的布局形制。摘编自华夏文明的核心古代都城材料三北魏时期的壁画依据材料指出三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概括北魏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解析本题以对民族关系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了孝文帝改革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