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归去来兮辞》导学案1 鲁人版必修1(1).doc_第1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归去来兮辞》导学案1 鲁人版必修1(1).doc_第2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归去来兮辞》导学案1 鲁人版必修1(1).doc_第3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归去来兮辞》导学案1 鲁人版必修1(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制作人:审核人: 制作时间:2013-10-21课前预习案一、学习目标:二、文题及背景: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2.探寻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 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3题解关于“辞”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朗读课文一读正字音。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二读断句读。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三读 明白音乐美。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朗读时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每段段首那三句话读法(可让学生分析探讨读法)第一段的“ 归去来兮,”要读得豪迈,因为作者释放了所有做官的闷气,大呼一声“回去吧”;第二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愉悦而平静,因为它承上启下,承上,归家很高兴;启下,作者心里很轻松;第三段“已矣乎!”有些无奈。三、基础导练:1.识字注音:自给 粟米 长吏 靡途 一稔 敛裳 田园将芜 轻飏 熹微 载欣载奔 僮仆 酒樽 壶觞 眄 庭柯以怡颜 休憩 矫首 出岫 景 翳 翳以将入 盘桓 西畴 棹 窈窕 曷 耘耔 东皋 2.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陶渊明(365427),名 ,字 ,一字 , (朝代)大诗人,浔阳柴桑人,卒后朋友私谥“ ”,故后人称“ ”。陶渊创作了不少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初中我们学过他的著名散文 。3通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思考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第一段: 。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接下来,说明归隐的两个原因:一是田园荒芜,二是心为形役。然后写了归家途中的轻快,看出诗人的归心似箭。 第二段: 。先写入家门时的热闹场面,然后写归家以后闲适有趣的田园生活。 第三段: 。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再表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然后补充上段再写自由自在的生活:谈心、弹琴、读书、躬耕田地、徜徉山水,无不是乐事。 第四段: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文章最后是上升到哲理高度,卒章显志。 四、知识链接1陶渊明与菊 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此句的意思是庭园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却喜旧日栽下的松菊犹在,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呢? 陶渊明是最喜欢菊的诗人。他归田后,家里“秋菊盈园”(九日闲居),常对菊而坐,采菊东篱。诗人在和郭主簿二首之二道出了爱菊的原因:“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诗人笔下的菊像松一样傲霜而立,又像春花一样美丽多姿,在严霜的打击下,菊开得既芳香又有光彩。正是菊的独特的“贞秀”品质令诗人赞赏不已。菊是诗人的自喻,菊象征着诗人孤高傲世、超尘绝俗的个性品格。 陶渊明爱菊还有另一个可提及的原因,即与菊的药用价值有关。诗人说:“酒能祛百病,菊为制颓龄。”服菊可以延年益寿,食菊、饮菊花酒,当是文人的雅事。 陶渊明与菊已合二为一,一提起菊就想起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常被人采用的两个典故。由于这两典都与归田隐居有关,“菊”就与孤标傲世的隐士结缘了。后人用这两典,有的表现隐者的孤高个性和自得的生活,如唐温庭筠赠给郑处士的诗句“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有的表现对仕途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宋赵必的宴清都:“有秫田二顷,菊松三径,不如归去!” 2陶渊明与“五斗米” 古人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观。陶渊明在他39岁时直面不得志的仕途也吐出了“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的心声,做出了忧道不成,“只好躬耕自给”的抉择。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的宋史陶潜传有记载: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