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罩壳复合模具设计与零件三维造型【三维PROE】【10张CAD图纸+毕业答辩论文】【冲压模具】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4430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14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6-22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电机
机电
罩壳
复合
模具设计
零件
三维
造型
proe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
答辩
论文
冲压
模具
- 资源描述:
-
中文摘要
通过分析电机盖端的结构特点,确定了其冲裁工序、拉伸序及各工序件的尺寸,介绍了整体模具的工艺设计,重点分析了拉伸模结构。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在当下已经日趋成熟,利用传统的设计手段对电机罩壳进行完整的复合模设计。通过对零件结构的分析制定可行的工艺方案,并进行最优化选择。在完善的工艺方案基础上,对每一个工序进行工艺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通过参考经典的模具结构,对复合模进行结构设计。并通过计算数据对标准及非标准零件进行查找和设计。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4.0对模具的零部件进行绘制,并进行装配得到装配图。结合proe4.0的工程图绘制功能以及二维绘图软件CAD,对三维零件及装配图进行二维工程图的绘制。传统设计方法与绘图软件的结合,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模具设计的过程,提高了模具设计的效率,为冲压模具的更好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冲压模具,复合模 三维造型
Abstract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on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end cover, determined its blanking working procedure, the drawing working procedure and various working procedures size. The process design of the while die were introduced, mainly analyzed on the drawing die structure. The design method of stamping die is becoming mature, and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is using to design compound die of motor casing. Analyzing the part structure to make feasible process scheme, and select the optimal plan. On this basis, make the process calculation of each procedure. Consult classical die structure to design the compound die. Followed that, search the standard parts and design the nonstandard parts of compound die. Using 3D modeling software proe4.0 to draw the components of die, and assembling them to get the assembly drawing. After that, make the 2D engineering drawing by the combination of proe4.0 and CAD. The process of die designing is simplified to some extent, because of the coordination of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and drawing software. Moreover, the efficiency of die designing is improved, and it lays the foundation to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tamping die.
Key words: electrical machinery en cover; the pressure process ; progressive die; die design.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论1
1.1冲压模具的重要意义1
1.2冲压模具行业发展现状1
1.3选题的目的与意义2
第二章 工艺分析3
2.1工艺可选方案3
2.1.1冲压工艺方案一3
2.1.2冲压工艺方案二6
2.2方案分析8
2.2.1方案一分析8
2.2.2方案二分析8
2.3方案对比9
第三章 工艺计算10
3.1落料工艺计算10
3.1.1工艺性分析10
3.1.2排样与搭边10
3.1.3冲压力计算10
3.1.4压力中心计算11
3.1.5冲裁间隙11
3.1.6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11
3.2拉深工艺计算12
3.2.1拉深毛坯的确定12
3.2.2判断是否采用压边圈13
3.2.3拉深工艺计算13
3.2.4确定各次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及筒壁高度14
3.2.5凸、凹模间隙及刃口尺寸15
3.2.6压边力和拉深力的计算16
3.2.7拉深功的计算17
3.3胀形工艺计算18
3.4冲孔工艺计算20
3.4.1端面孔工艺计算20
3.4.2凸缘孔工艺计算22
第四章 模具的结构与零件设计25
4.1模具的结构25
4.2模具的工作原理26
4.3模具主要零件设计27
4.3.1工作零件设计27
4.3.2卸料装置30
4.3.3模架31
4.3.4模柄34
4.4冲压设备的选择34
总结36
致谢38
参考文献38
附录39
第一章 绪论
1.1冲压模具的重要意义
模具制造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也已经成为广大业内人士的共识。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












- 内容简介:
-
3.2.3 在静态应力下的强度设计3.2.3.1对于韧性材料的设计 试验结果说明了无论是第三强度理论和第四强度理论对分析材料在延展性上的失效是可以采用的。一个或其他这两种理论是工程师必须选择的东西。为了设计的目的,用第三强度理论是简单快速的。但如果问题是理解失败部分的原因的话,或许更适合运用第四强度理论。 从简单的拉伸试验中,在剪切屈服强度和张力的关系中,可以预测的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如下 = (3.19)(1) 在单轴应力的情况下 最大应力准则将是 (3.20) (3.21) 安全系数的条件是 = =,和,分别是设计的许用压力和屈服于正常应力和剪应力的设计许用安全系数 (2)在合并弯曲和扭转的情况下,强调的最大应力条件下将= 第三强度理论= 第四强度理论其中和分别是后面和扭转的应力 安全系数的条件是 S= s (3.26)or S= s (3.27)其中s是一个安全的允许结合因素3.2.3.2 脆性材料的设计 本节关注的是故障,或强度,脆性材料或通常考虑由于某些原因在脆性断裂方式的失效的材料,根据第一强度理论,发生脆性破坏的三个主应力的其中一个等于或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或部分。 脆性材料的最大应力准则可以通过分别指定或以有限的拉伸和剪切应力或在公式(3.15)和(3.16)来呈现3.2.4在不同应力下的强度设计3.2.4.1疲劳失效 机械零件经常在反复或波动的应力作用下磨损,尽管实际最大应力远低于材料的极限强度。当应力被多次重复是的这种磨损被称为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开始于一个小裂缝,只发生在宏观水平并并且可能是一个不连续点,或者材料上的非常微小缺陷和小的表面损伤。由于应力集中的影响,可能在没有预示的情况下导致在循环应力作用下使材料反复变形并且裂纹不断扩大直到该区域的抵抗变得非常小时瞬间发生断裂 疲劳破坏是以两个不同区域为特征,一个是被称为疲劳区的光滑表面,他的裂缝会随着不断反复按压在一起和配合表面的分离而逐步扩大.另一个是会发生突然的脆性断裂的粗糙结晶区。图片3.2表示了疲劳失效的表面,他有三个初始裂纹并且他在一个小的,旋转的弯曲载荷上。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一些弧形疲劳线(也可以叫做海滩波纹)3.2.4.2应力寿命的定义当周期数N的所需的失败记录时,在这个疲劳区域的材料强度是 图3.2 旋转弯曲载荷下疲劳破坏的截面通过样品承受指定大小的反复载荷来确定。建立材料的疲劳强度,由于反复载荷的大小可能从极限强度下降直到没有疲劳失效的数值,所有一定数量的测试是必要的。测试结果的绘制是例如一个-N的示意图或应力循环的示意图,它也叫做在对数坐标纸上的疲劳曲线,或是疲劳强度。失效周期数值N.A的典型的 -N示意图在图3.3上显示。它说明了对钢制材料UNSG42300的完全扭转轴向疲劳测试的结果。 应力循环次数 图3.3一个典型的钢的疲劳曲线 如图3.3,疲劳失效,从n = 1到n = 1000周期一般分为低周疲劳而相应的应力循环周期大于1000被认为是高周疲劳。 图3.3也表示,-N曲线是通过有限寿命区和无限寿命区来区别的。在这个区域的边界线N叫做周期的临界值,较远的疲劳曲线变成水平线,疲劳曲线将不会出现不管周期有多大。疲劳强度对应的临界周期数叫做耐久极限或疲劳极限,疲劳应力设定为或, 或 和 或 ,应力的比例r=/,r=1(对称的脉冲应力)和r=0(变动应力)。 对于一些材料比如有色金属和合金,他们的疲劳曲线不会变成水平,故而一个真正的疲劳曲线是不会出现的。对于这样的金属他实际上接受指定的一个疲劳强度,被定义为对应于所选生活的断裂应力值N(应力循环次数)在-N 曲线中,例如 N= 曲线。 在工程中,一般来说,疲劳寿命小于1000或10000(N或N在一些参考中)周期的部分可以采用静态设计准则。然而,对于一些重要的部分或结构例如化工容器在压应力下,采用低循环的设计标准。因为对于的大多数通用机械零部件的疲劳寿命需要高于10周期,低循环的设计标准在本书中不需要详细论述。在有限寿命区 N,-N的方程式可以被画出,C 和 从试验结果建立了常数,m是一个指数有关的材料的类型和应力条件,比如说呢,当钢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应力,m=9;接触应力,m=8 假设临界的周期数为,疲劳极限和 是已知的,疲劳强 度到选定的应力循环次数N可以定义 =被称为寿命系数。临界的周期数是由材料的类型来确定,一般来说,用硬度钢350HB,和用硬度钢350HB, 1025而有色金属,25 研究发现,标准曲线,从众多的耗时的疲劳试验得到的是难以用数学方法和疲劳设计中的应用。因此,实验表明提出的简化疲劳强度失效的几种获取方法和实用方程。一个绘图的韧性材料的简化疲劳强度图称为折线简化图的方法。一个典型的韧性材料的疲劳强度图是显示在图。3.4表示的应力幅与平均应力 在图中点A(0,),B( ,),S(,0)和 F(,0 )分别代表对称脉动强度,交替强度,屈服和材料的静态极限强度。如果考虑收益最大应力超过屈服强度的韧性断裂准则,直线是从点的135一角的平均应力轴和停止在E点,对延长线AB,因此,虚线表示简化疲劳设计准则构造。破线内的区域的屈服和疲劳安全带而破线以外的地区是破坏区。很明显,任何一点代表的工作应力(,),这是地址断线内,更安全的一部分。同时点或虚线外ABES显示故障。 图3.4 韧性材料的简化疲劳强度图 对金属画折线简化图,相关的强度可从设计手册或其他工程设计手册列出实际方程。3.2.4.4 许用疲劳设计图 分析和预测在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部分的疲劳寿命,所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应力集中,零件的尺寸和表面条件,加载顺序和频率,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因此,结合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依赖的是采用疲劳寿命的三个最有影响力的因素的考虑。让的应力集中系数,规模因素和表面状态的因素是(),()和() 分别,结合影响因素或可得到的 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这三个因素只影响应力幅而不是平均应力。因此,允许的疲劳设计图是基于简化疲劳图和组合的影响因素如3.5建立。 图3.5许用疲劳设计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