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1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2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3页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0分)1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2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加强c地方实权的扩大 d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3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来吾乡风气大坏,视读书甚轻,视为商甚重。才华秀美之子弟,率皆出门为商,而读书者寥寥无几;甚且有既游庠序,竟弃儒而就商者读书之士,多受饥寒,曷若为商之多得银钱,俾家道之丰裕也。4右图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1893年的日记,这说明了当时a科举制度已被废除b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c作者认同实业救国思潮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5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 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6古代中国某一时期曾施行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一时期,六部地位虽有所上升,但基本上还是在辅政部门协调或指导下行使权力。这些辅政部门有 尚书省 中书省 内阁 军机处 a b c d7“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作者反对盲从孔子a b c d8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这反映了a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c对“包产到户”的认识有待突破 d农村经济形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9某历史学家用一句话概括了某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法国大革命以自身为榜样鼓舞了他们,工业革命以其恐怖唤醒了他们。“他们”有 雨果 贝多芬 莎士比亚 海明威a b c d 10下列东西方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或活动,未能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具有保守性的是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 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 a b c d 11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有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上述评论反映出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出现 c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 12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曾令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因而政府举行庆典,并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教育部特令京中各校放假,尽管已近严冬,朝野乐此不疲,知识分子尤其亢奋。据此推断,这一历史班件应是中国a义和闭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 b成为一战的战胜国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d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3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 c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14有学者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某历史事件时说:“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该历史事件应该是a九一八事变 b“慕尼黑阴谋” c德国武装入侵波兰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15有资料显示,1600-1800年欧洲的文盲率大大下降,尤其是1700年以后更为明显。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代议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推动 文艺复兴的开始 科学革命的影响a b c d 16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一封谕英国国王书,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这表明当时的林则徐a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已作好防备英国武装挑衅的准备c开始从器物上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d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17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18下列两幅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知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历史的影响不包括15世纪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a开始提出“人生而平等”观念 b增强了人类共同属性的认识 c促进了“地理大发现”行动 d促进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欧化19人们评论一个艺术流派:“(他们)拥抱现实生活但是以不同的方式。别具一格的是,他们对色彩、光线和光学的新理解融入他们的画作中。”下列画家属于这一流派的是a德拉克洛瓦 b凡高 c列宾 d毕加索20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选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是世官制度的一种 是察举制度的延伸 与门阀制度相呼应 又称“九品官人法”a b c d二、非选择题:(60分)21、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材料二 我国1962年出版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世界通史近代部分的第一章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1992年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的第一章是“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史观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6分)(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分)(3)推断材料二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史观,分别分析其史实依据。(4分)22、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4分)材料二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4分)材料三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6分)2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材料三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化等等趋势,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4分)(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出现的新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4分)24、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对世界秩序的应战和挑战是日本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 明治政府决心缔造一个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强国。政府和私营企业家从西方引进产业资本主义制度和近代生产技术,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产业结构变化正充分展开。1889年,明治天皇举行仪式,告知其祖先授予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出于“人类事业的进步趋势以及和文明进展保持一致的考虑”。19世纪90年代,战胜中国以及与西方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在日本掀起了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 摘编自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 日本史(1600-2000)(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缔造“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国家的主要举措。(6分)材料二 1940年7月,日本基本国策要纲指出:“应首先以皇国为核心,巩固日满华之结合,以作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根本。”南方施策要纲中说:“为了应付欧战后的世界新格局,加强东亚诸国政治经济提携,驱逐欧美势力” 摘编自李玉 骆静山主编太平洋战争新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政府提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背景(4分)并指出这一秩序的实质。(2分)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人比以往更有赖于世界资源和世界贸易。美国的支持为日本赢得了进入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机会。人力资源的更新和最优秀的头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