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试卷.doc_第1页
期中复习试卷.doc_第2页
期中复习试卷.doc_第3页
期中复习试卷.doc_第4页
期中复习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考试复习试卷.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6分)(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1分)(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2分)(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 (2009淄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菊花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在秋冬季节开放。菊花不仅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功效。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习俗。莲花:多年生草本水生球根花卉。地下有根状茎,称为莲藕。茎一般空心挺直,叶片呈圆盾形,有细茸毛,不沾水。花冠成莲座状,颜色通常为白色或淡粉色,气味清新幽雅。莲花的全株植物体都有利用价值。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图案成为佛教的标志。梅花:位居二十四番花信之首,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秀美,幽香宜人。梅不屑与浮花浪蕊在春风中争奇斗妍,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之时,傲霜斗雪,迎风怒放,因“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在文学艺术史上,梅诗与梅画数量之多更是令人叹为观止。(1)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假如让你从上面三种花中推荐一种作为我国的国花,你会选择哪一种?写出推荐的理由。(3分) (2)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花情有独钟,并留下诸多广为流传的佳作逸事。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为三种花分别选一位代言人。(3分)林逋 陶渊明 郑板桥 周敦颐 王冕 郑思肖菊花: 莲花: 梅花: (3)如果你要参加一个以“花”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你认为上面三段文字中哪一段更适合作为朗诵材料,请说明原因。(2分) (2009威海)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五),完成第89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语是 , 。(2分)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1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2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荻( )港 殷( )切 溃( )退 歼( )灭 绥( )靖要塞( ) 遏( )制 炽( )烈 亵( ) 温馨( )锐不可当( ) 高屋建瓴( ) 负隅( )顽抗寒噤( ) 趴在( ) 蹿( ) 仄歪( ) 飒飒( )吆喝( ) 提( )防 闷( )热 剥( )削 疟( )子地窖( ) 迫击炮( ) 瓦烁( ) 削去( ) 闪烁( )鞠躬( )( ) 匍匐( ) 颤巍巍( )缀满( ) 晨曦( ) 瞥见( ) 箱箧( ) 琉璃( )( )惊骇( ) 劫( )掠( )恍惚( )( ) 荒谬( ) 憧憬( )( ) 蜿蜒( )( )孤孀( ) 震悚( ) 疮疤( ) 霹雳( )( )憎恶( )( ) 惧惮( ) 粗拙() 诘问( ) 掳( )踌躇()() 狼籍() 赋闲()籁籁()惦()记蹒跚()() 奔丧( ) 颓唐() 栅栏() 琐屑()涎水() 揩( )一把 尴尬( )( ) 凹凼( )( )黏性( ) 唿嗒( )( ) 嘎( ) 门槛( )惶恐( ) 取缔( ) 攥( )住 滞笨( ) 伛( )偻镶嵌( )( ) 眼翳( ) 愧怍( ) 骷髅( )( )唏嘘( )( ) 噩耗( )( ) 呵斥( )( ) 焦灼( )颠沛( ) 伎俩( ) ( ) 吊唁( ) 跋涉( )( ) 滞笨( ) 文绉( )绉 嫉( )妒( ) 猝( )然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个成语_、_、_、_、_、_、_、_。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 _。5、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6、“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_ _,_ _。7、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_,_,_。_,_。8、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_ _, _。_ _,_ _。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10、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_ _,_ _。11、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 _,_ _。12、“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_ _,_ _。1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1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 _,_ _。15、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 _,_ _”。16、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 _,_ _;_ _,_ _。1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18、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 _,_ _,_ _,_ _ _,_ _,_ _。19、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 _。20、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 _ _,_ _。21、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2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 _,_ _。2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 _,_ _。2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 _,_ _。25、通过春望中的_ _,_ 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26、石壕吏中_ _,_ 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27、归园田居中透过_ _,_ 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28、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 _,_ 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29、游山西村中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30、透过望岳中_ _,_ 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32、归园田居中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3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 _ _,_ 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34、使至塞上中_ _,_ 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35、游山西村中_ _ _,_ 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36、望岳中_,_ 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37、望岳中_ _,_ 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38、望岳中_ _,_ 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39、春望中_ _,_ 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40、春望中_ _,_ 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41、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42、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43、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44、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45、石壕吏中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序例句词语解释序例句词语解释1缘溪行缘2落英缤纷落英3 甚异之异4豁然开朗豁然5屋舍俨然俨然6阡陌交通交通7 黄发垂髫黄发垂髫8怡然怡然9具答之具10咸来问讯咸11 率妻子邑人妻子12绝境绝境13 不复出焉复14无论魏晋无论15 延至其家延16处处志之志17 欣然前往欣然18无问津者津二、译句原文译文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9后遂无问津者。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序例句词语解释序例句词语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3斯是陋室斯4惟吾德馨德馨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6无丝竹之乱耳乱7无案牍之劳形案牍8无案牍之劳形劳形9何陋之有何10 二、译句 原文译文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爱莲说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序例句词语解释序例句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妖3不蔓不枝蔓枝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6宜乎众矣宜 二、译句 原文译文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莲,花之君子者也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大道之行也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序例句词语解释序例句词语解释1选贤与能与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亲3不独子其子子子4男有分,女有归分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作7是谓大同是大同8女有归归 二、译句 原文译文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男有分,女有归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成语练习:一、根据意思写成语。1、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2、形容夜晚的天气晴和美好。( )3、慌慌张长,不知怎么办才好。( )4、(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5、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 6、宏伟美丽。( )7、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 8、伟大的功绩。( )9、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10、深得难以测量。比哈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11、上天不会断绝人的生路,比喻身处绝境,终能找到出路。( )12、形容人老实本分。( )13、微小而不值得一提。( )14、离开了队伍。( )15、穷困愁苦,颓丧失意。( ) 16、形容十分精妙逼真。( )17、精巧美妙到了极点,其他的无法与之相比。( )18、没有料到,形容意外。( )19、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20、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定适宜的办法。( )21、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22、另有一种子巧妙的心思。( )23、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24、比喻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处境。( )25、形容整齐有秩序。( ) 26、相差很远,很不相同。( )27、形容东西精致,造型奇特巧妙。( )28、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 29、本领高强,无所不能。( )30、形容非常赞赏。( ) 31、相处没有冲突。( )32、永远没有尽头。( ) 33、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33、命中洽谈室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掉。( )34、灿烂多彩。( ) 35、比喻没有办法。( )36、事物要适应自然的选择。( )37、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38、说起来没完没了。( )39、赛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40、虽然看见了却好像没看见一样。显然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41、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 )(2009潍坊)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8. (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分)(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009临沂)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8分)读下面一副对联,从下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了同一句他作品中的诗文句子。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示例:相如赋司马相如“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2009滨州) 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8.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2分)(2009枣庄) 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2009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7解释加点的词。(4分) 陶后鲜有闻 鲜: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亭亭净植 植: 相与步于庭中 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 9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4分)(2008宁波)创奇迹 世界震惊(2分。每格l分)俗语: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诗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分。俗语、诗歌各l分)(2008南昌)(1)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意思相近即可给分)(1分)(2)写出诗(词)句给1分,写出小说名称、人物(或战役)给1分。(3)介绍清楚雕塑的名称、所在地点给1分,表达出对雕塑的恰切理解给1分;语言通顺给1分。答题内容提示:它是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雕像,名为“打结的手枪”。它的构思与造型十分奇特,是一支枪管扭曲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