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明清 主干排查 一 政治上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1 明朝 1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权分六部 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 明成祖时 内阁形成 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 清朝 1 康熙帝 在宫内设置南书房 与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 扩大了皇权 2 雍正帝 设立军机处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 明清时期 实行八股取士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但严重阻碍了科技 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 经济上 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1 农业 玉米 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广泛植棉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 手工业 1 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 2 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3 明代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 4 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 商业 1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棉花 茶叶 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2 明代中后期 在运河沿岸 江南地区 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3 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形成大商帮 4 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 白银大量使用 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4 政策 2 影响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三 思想文化上 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1 思想 1 王阳明 思想的核心是 发明本心 认为 良知 就是 本心 和 理 主张克服私欲 致良知 2 李贽 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认为人皆有私 主张个性自由 2 科学技术 1 医学 本草纲目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 农学 农政全书 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 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徐光启被誉为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 文学艺术 1 小说 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著名的长篇小说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2 绘画 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 牡丹蕉石图 和清代郑板桥的 墨兰图 3 国粹 京剧 清乾隆年间 四大徽班进京 徽班兼收昆曲 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 逐渐形成了新剧种 京剧 特征归纳 明清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 1840年鸦片战争 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 但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时期 1 政治上 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严重制约新经济 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 经济上 一方面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 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影响了古老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 思想文化上 理学仍占据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传统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 中西方差距拉大 文学艺术繁荣 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专题考向 主题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 视角1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考题1 2014 课标全国 27 明初废丞相 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 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 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 关键信息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 迁移知识明代内阁制的特点和影响 解析据题干及明代内阁制的信息可知 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 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 虽然内阁首辅有时操纵朝政 但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皇权的信任 故进一步表明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故选b项 答案b 视角2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影响 考题2 2016 课标全国 27 明初改行省 地方分设三司 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 司法 军事 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 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关键信息明中叶以后 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迁移知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措施 特点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原来的三司分属三个机构 各自为政 权力分散 后来的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权力相对集中 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造成的互不统属 运转不灵的弊端 提高了办事效率 故选b 不论哪种方式 都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排除a 题干材料并未说明巡抚不再归属六部 看不出六部权限的削弱 排除c 明朝时 地方权力分散 难以与中央政府形成对立 排除d 答案b 精要点拨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 而内阁 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2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废丞相设内阁 设立军机处等 3 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 政治体制逐渐走向僵化 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主题二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繁荣及经济政策视角1从联系发展的角度考查明清对外贸易的特点 影响 考题3 2014 课标全国 27 据记载 清初实施海禁前 市井贸易 咸有外国货物 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 因而各省流行 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关键信息 市井贸易 咸有外国货物 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 因而各省流行 所在皆有 迁移知识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对外贸易 解析据题信息中 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 可知 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 这反映了在传统对外贸易中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故选a项 答案a 视角2从社会现象角度考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4 2016 课标全国 27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百年前的雇工 戴星出入 俗柔顺而主令尊 如今 骄惰成风 非酒食不能劝 夏必加下点心 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关键信息 骄惰成风 非酒食不能劝 夏必加下点心 冬必与早粥 迁移知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末农村雇工待遇提高 这是因为商品经济发达 雇工出卖劳动力的机会增多所致 故选择a项 夏必加下点心 冬必与早粥 是个别雇主为了留住雇工而采取的措施 非政府行为 故b项错误 社会矛盾尖锐 在材料中未体现 排除c项 题干材料反映了农村中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非 增强 故d项错误 答案a 精要点拨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变的制约因素 1 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导致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 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 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海禁 闭关锁国 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影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及资本转化的进程 3 经济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分散性 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加之沉重的赋税 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 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 思想观念 以 农本 为立国的经济思想 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 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 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主题三传统思想的创新与科技文化的传承视角1运用材料考查明代理学思想主张 特点及影响 考题5 2012 课标全国 27 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 农以具养 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 民 之道 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 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 四民 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迁移知识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 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可知作者阐明了正心诚意的观点 故选d项 a b c三项都是对题干的片面理解 均排除 答案d 视角2从发展创新角度考查明清传统文化的特点 成因 考题6 2013 课标全国 27 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 释 道三教 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 曰小说 士大夫 农 工 商贾 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 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关键信息古有儒 释 道三教 自明以来 又多一教 曰小说 其教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迁移知识明清小说 解析题干材料 较之儒 释 道而更广也 说明小说通俗易懂 流传广泛 再结合材料中 士大夫 农 工 商贾 无不习闻之 可知 城市经济的发展 导致市民阶层壮大 从而推动了小说等世俗文化的发展 故选c项 答案c 精要点拨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主张 工商皆本 2 反对封建专制 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得出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的结论 3 反正统 反教条 以 异端 自居的思想家李贽 指出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至论 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 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 4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主张限制君权 顾炎武强调 经世致用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通史考向 主题四从政治 经济 文化等跨模块角度综合考查明清重大历史现象视角从联系角度考查政治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题7 2015 课标全国 27 明成祖朱棣认为 北京 山川形胜 足以控四夷 制天下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关键信息明成祖朱棣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迁移知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国家政治上是统一的 a项错误 中国古代自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了江南地区 因此迁都北京 必然会促进南北间的商品流通 从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的发展 b项正确 区域性商帮在明初时还没有明显形成 c项错误 d项夸大了该举措的作用 错误 答案b 通史点拨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 1 经济上 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 科技文化的交流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置军机处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 3 思想上 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 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的强化压抑了人们的思想 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 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 古代商人 以末致富 以本守之 的经商思想 都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课标全国卷第41题热考题型系列之三 建筑布局型 材料 思考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 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1 提取信息准确 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 太和殿高大雄伟 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 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 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 却是英国行政中枢 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 概括综合 示例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 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 历史归宿 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 可加2分 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 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 走上民主道路 1 视角 历史概念 内阁制 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 亦无属官 然而清代内阁大学士有定额 有属官 如康熙年间 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 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 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 且内阁官员有大学士 学士 侍读 中书舍人 典籍 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 这表明 a 清代内阁已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b 清代内阁的权力有逐渐增大的趋势c 清代内阁有组织庞大和权责不明的特点d 清代内阁附属机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解析明代内阁成员人数没有严格规定至清代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 且组织较为庞大 导致了权责不明的现象发生 故选c项 明清时期内阁始终未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排除a项 内阁的权力在材料中未体现 排除b项 清代内阁附属机构的设置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 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排除d项 答案c 2 视角 历史趋势 地方区划的演变 周振鹤在 体国经野之道 中写道 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 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 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 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 到清中叶 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这主要反映了 a 古代行政区划深受山川形便的影响b 古代行政区划具有犬牙交错的特点c 古代行政区划与经济和人口变化有关d 行政区划趋势反映了政治重心的变化 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地理分布从北密到南密 且南方行政区划数量逐渐超过北方 这反映了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方行政区划数量增多 说明古代行政区划与经济和人口变化有关 故选c项 古代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古代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 故山川形便 犬牙交错也是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但与题干材料无关 排除a b项 d项说法错误 排除 答案c 3 视角 社会热点 经济结构的转型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是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 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 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 田 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 地 有所谓 多种田不如多种地 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表明 a 江南地区农业已经完全商品化b 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和商业化c 江南地区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d 江南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解析据题干可知 江南地区不单纯是粮食产区 农业经营重点从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 反映了江南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 专业化和商业化的转变 故选b 从材料看 农业经营只是呈现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的趋势 农业生产并未完全商品化 排除a 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 排除d 答案b 4 视角 主干知识 不同时期的土地问题 有学者认为 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禹时 就已有 九州 各地的土地调查 在西周青铜器彝器铭文中 便有土田的数字可稽 春秋中叶以后 鲁 楚 郑三国先后进行过田赋和土地调查 唐中叶尤其是宋代以后 私有土地日益发达 地籍逐渐取得与户籍平行的地位 明代中叶以后 进行了全国统一的土地彻底清丈 鱼鳞图册成为征派赋役和地籍管理的主要依据 这反映了 a 奴隶制土地制度向封建土地制度转变趋势b 国家加强对土地兼并问题困扰的解决c 国家对土地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持续创新d 国家注意调整解决社会财富不均的问题 解析据题干可知 从夏代至明朝中叶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土地的管理 特别注意对土地数量的清查 且逐步精细化 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对土地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持续创新的特点 故选c项 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 排除 土地兼并问题 主要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这与 夏禹 等朝代不符 排除b项 古代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目的主要着眼于国家财政收入和统治稳定 排除d 答案c 5 视角 历史反思 经济政策的影响 明清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 但几乎毫无例外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 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 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 参与科举 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a 封建小农经济b 封建土地所有制c 重农抑商d 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古代小农经济下 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 重本抑末 采取歧视商人和压制商人的政策 商人将经商的财富投入购置土地或鼓励子女读书科举做官 小农经济是根源 但其直接原因是重农抑商政策 排除a项 选c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其重要原因 但不是直接原因 排除b项 闭关锁国政策是封建王朝的对外政策 与题干不符 排除 答案c 6 视角 主干知识 明清传统儒学的活跃 苏渊雷在 读史举要 中写道 归根结底 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 思想体系的形成 从横的方面说 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 从纵的方面来说 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 文中的 纵 主要说明明清时期 a 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和束缚b 儒学思想丧失了传统统治地位c 彻底抛弃了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d 传统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解析明清儒学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反映 这是横的角度 而从纵的方面看 明清儒学抨击宋明理学的传统 教条 但又继承先秦以来儒学的传统思想 具有反君主专制 倡导经世致用 追求个性解放等特点 具有传统向近代社会转型承古萌新的特点 故选d 明清儒学只是批判理学的空谈 并没有彻底冲破宋明理学的弊端 排除a项 丧失了 抛弃了 不符合史实 排除b c两项 答案d 7 视角 社会史观 商业发展的影响 商业发展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表现 也影响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陆游在 饭罢戏作 中写道 南市沽浊醪 浮蚁甘不坏 东门买彘骨 醯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 美不数鱼蟹 轮困犀浦芋 磊落新都菜 太和楼是北宋仁宗年间临安的著名酒楼 无名氏在 题大放送和楼壁 中写道 太和酒楼三百间 千夫承糟万夫瓮 席分珠履三千客 后列金钗十二行 一座行觞歌一曲 楼东声断楼西续 就中茜袖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