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二.doc_第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二.doc_第2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二.doc_第3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二.doc_第4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1、名词解释SNA 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变量 实际变量 净出口 间接税 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绿色GDP2、试述六大经济总量包括哪些项目?各个经济量之间有何关系?3、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几种?4、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以及四部门经济具体如何循环的?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GNP、NNP、NI、PI和PDI这六个经济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6、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7、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8、经济国民经济核算时要遵循社么样的平衡原则。9、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例介绍SNA的基本内容。10、试用收入法说明GDP的构成。11、如何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产出等于支出两个等式?1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82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400亿美元,消费是76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200亿美元。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13、假定某国各项经济指标如下:消费支出:3000亿;总投资:2000亿;政府支出:900亿;进口:300亿;出口:150亿;工资:4200亿;间接税未知;利息:200亿,租金:250亿;利润:400亿;折旧:100亿;非企业收入:400亿根据所给资料进行: (1)用支出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2)该国间接税为多少?(3)该国国内生产净值为多少?1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1、名词解释(1)SNA: 即国民账户体系。是西方国家首先发明用来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考察和统一核算的制度,由一套逻辑严密一致的宏观经济账户、表式组成。这些账户和表式符合一套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定义、惯例、分类和核算规则。 (2)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变量:即以当年现行价格计算的变量。 (4)实际变量:即以不变价格(基期的价格水平)来计算的变量。 (5)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就是外国人花在该国国内产品的支出(出口)减去国内花在外国产品上的支出(进口)。 (6)间接税:指企业缴纳的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7)国内生产净值:指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后的净额。 (8)国民收入:指一国国内所有生产要素收入之和。 (9)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国内个人最终所获得的可供自己完全支配的收入。 (10)绿色GDP: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本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2、试述六大经济总量包括哪些项目?各个经济量之间有何关系?六大经济总量主要包括:(1)国民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总值;(3)国民生产净值;(4)国民收入;(5)个人收入;(6)个人可支配收入。其中,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活动的基本总量,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指一国在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两个指标之相互关系为:显然,当国外净要素收入为正值时,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反之,当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值时,国民生产总值就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即。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NI)具体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之和,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 间接税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P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它是从国民收入中减去那些不会成为个人收入的项目(如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之后的余额。具体来讲是由国民收入减去公司利润、净利息、社会保障支出,加上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个人的股利收入、企业的转移支付。个人收入 = 国民收入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金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eposable Income, PD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个人可支配的全部收入,等于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得税再加上政府、企业对个人的各种救济补助。个人可支配收入 = 个人收入 个人所得税 各种转移支付3、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有三种:(1)支出法;(2)收入法;(3)增值法。4、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以及四部门经济具体如何循环的?(1)两部门经济循环。两部门经济是指只包括生产和消费两部门。在两部门模型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在两部门经济中, 。从经济统计角度看,国民收入一定会等于国民产出,即。那么,储蓄一定会等于投资,即。 从总需求来看,总产出(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C)+投资(I)。从总收入也就是从总供给看,总产出(Y)=要素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C)+储蓄(S)。由于,所以,则。(2)三部门经济循环。三部门经济是指由企业、家庭和政府三个经济主体组成的经济。三部门经济=两部门+政府部门。从经济统计角度看,国民收入一定会等于国民产出,即。而 ,则从总需求来看,总产出(Y)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从总供给看,总产出(Y)要素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转移支付由于,即所以,即。(3)四部门经济循环。四部门经济是指整个经济活动的主体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四个部门组成。从经济统计角度看,四部门经济中:即:从总需求来看,即。从总供给来看,即。由于总需求=总供给,即。所以,。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GNP、NNP、NI、PI和PDI这六个经济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相关部门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NI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6、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不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GDp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 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7、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及冬季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8、经济国民经济核算时要遵循社么样的平衡原则。国民经济核算要遵循平衡原则,即国民经济的平衡原则或国民指标的平衡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客观存在的平衡关系,即同一国民经济整体,从不同环节计算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应该相等,即保持平衡的原则。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其中,流通是生产的继续,流通本身包含在生产内的,其他三个环节的活动总量应该保持平衡, 生产总量 = 分配总量 = 使用总量生产总量中包括流通总量,而负责流通的商业部门,本身就作为生产的组成部分,计算产值并且计入生产总量之中。分配总量指初次分配总量;分配仅仅是对初次分配的转移和归宿,它既不能增加初次分配总量,也不能减少初次分配总量。生产、分配和使用总量相等的原则,称为三方等价的原则。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提出,应该对国民收入从三个不同角度同时进行分析的观点。1932年,德国统计局提出了国民收入生产额、国民收入分配额和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概念。之后,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其国民收入和资本形成(1937)一书中,分别就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阶段,给出了国民收入的三个定义。指出:如果没有统计上的困难,三者必然相等,这就是所谓的“三方等价原则”, 国民生产 = 国民收入 = 国民支出三方等价原则要求在计算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核算时,可以采取生产法(增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而这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必然相等,这个原则描述了国民经济循环各个阶段的总量平衡关系。9、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例介绍SNA的基本内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1952年至1984年。这一阶段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它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历史产物。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MPS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主要是没有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2年。这一阶段是MPS和SNA两种核算体系共存阶段。SNA即国民账户体系。当时采用两种体系相互并存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加之,国际上前苏联东欧等国家仍继续采用MPS体系。应当说,这两种体系共存的现象,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理论发展制约的烙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92年,中国在参照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把两种核算体系相互转换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并付诸实施,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核算问题。在这一阶段,国家统计局不仅发布以MPS的“国民收入”为核心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同时还发布以SNA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并且成功地解决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资料的相互衔接问题。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今。这一阶段是取消MPS,采用SNA基本核算框架、核算原则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时期,也可称之为与国际接轨时期。在此阶段,为了适应中国改革开放新形势发展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联合国1993年SNA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设计和编制了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一套国民经济循环账户,同时取消了MPS的国民收入等有关指标。从上述进程中不难看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是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循序渐进的。10、试用收入法说明GDP的构成。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会获得其回报: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收入法就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为了弄清国内生产总值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考察一下一个企业的增加值是如何分配的。增加值的一部分付给企业的雇员作为工资和薪金,一部分付给企业租用的土地、房屋等的所有者作为租金,一部分付给银行作为贷款利息,一部分是付给政府的间接税,一部分是资本折旧,最后剩余部分就是企业的利润。从这一指标细分可以看出,由于所有企业的增加值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所有企业的要素收入总和也应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法计算的各项要素收入有: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资本折旧、独资者收入和公司利润、净国外要素收入。按收入法计算国民总收入的公式为: 国民总收入 = 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资本折旧+独资者收入和公司利润+净国外要素收入11、如何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产出等于支出两个等式?这里的产出是创造的新价值。假定某企业一年产出成品值200万元,消耗原材料150万元,则创造的价值就是50万元。如果不考虑间接税和折旧,新创造的这50万元价值就被认为是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管理才能)共同创造的,因而要转化为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假定工资20万元,地租5万元,利息15万元,那么利润就是10万元。而国民收入中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卖价扣除成本后的余额,因此,从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总产出总等于总支出是指全社会来看,总产出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假定一件上衣卖500元,消费者购买时就支出500元,而这500元又是许多有关的生产经营者(棉农、纱厂、织布厂、制衣厂、售衣商)创造的价值即产出。因此总产出就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1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82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400亿美元,消费是76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200亿美元。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解答:储蓄S = 8200 - 7600 = 600(亿美元) 投资I = 私人部门储蓄 + 政府部门储蓄 + 国外部门储蓄 = 600 + (-400)+ 200 = 400 (亿美元)政府支出G = 7600 6000 1600 - (-200) = 2200 (亿美元)13、假定某国各项经济指标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