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产品有效成分吡蚜酮的其它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如下:ISO通用名称:Pymetrozine化学名称:(E)-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结构式: 吡蚜酮pymetrozine是瑞士原诺华公司1988年开发的新型杂环类杀虫剂。其作用方式独特,它主要通过影响昆虫的进食行为,使昆虫拒食而死。吡蚜酮对幼虫和成虫均有效。该药剂能很快渗透到植物组织中,残效达1个月。它无交互抗性,对天敌高度安全,十分适合抗性害虫的治理。吡蚜酮对水稻、蔬菜、棉花、小麦和果树等作物的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具有很高的防效。该药剂对同翅目害虫选择性极佳,对蚜虫的选择性优于目前最好的抗蚜剂抗蚜威,还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内吸活性是抗蚜威的2-3倍,是氯氰菊酯的143倍以上。在植物体内它既能被木质部输导也能被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于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具有良好的输导特性,该药在茎叶喷雾后对新长出的枝叶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为作用机理独特、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它适用于无公害有机粮食作物。其防治持效期长,是防治飞虱和蚜虫的新一代特效药。吡蚜酮防治白背飞虱的时间为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褐飞虱的喷雾时间为飞虱若虫始盛期;防治灰飞虱的喷雾时间为初发期。 利用点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用药,稻飞虱、蚜虫和粉虱只要接触到药剂立即产生口针效应,并同时停止取食,最终饥饿而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经过吡蚜酮处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饿”致死前仍可存活数日,且死亡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 一、作用原理: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二、产品特点:选择性强本品选择性极佳,对某些重要天敌或益虫,如棉铃虫的天敌七星瓢虫,普通草蛉,叶蝉及飞虱科的天敌蜘蛛等益虫几乎无害。 优良的内吸活性叶面试验表明,其内吸活性(LC50)是抗蚜威的2-3倍,是氯氰菊酯的140倍以上。 可以防治抗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桃蚜等抗性品系害虫。三、施药技术:用药量:防治蔬菜蚜虫、温室粉虱,亩用药5克;防治小麦蚜虫,亩用药5-10克;防治水稻飞虱、叶蝉,亩用药15-20克;防治棉花蚜虫,亩用药20-30克;防治果树桃蚜、苹果蚜,可配成2500-5000倍液喷雾。 施药方法:亩用药量兑水30公斤作常规喷雾或兑水10公斤用弥雾机弥雾。四、适用范围:蔬菜、小麦、水稻、棉花、果树。 防治范围:蚜虫科、飞虱科、粉虱科、叶蝉科等多种害虫,如甘蓝蚜、棉蚜、麦蚜、桃蚜、小绿斑叶蝉、灰飞虱、甘薯粉虱及温室粉虱等。 注意事项:喷雾时要均匀周到,尤其对目标害虫的危害部位。吡蚜酮别名:吡嗪酮英文名:pymetrozine分子式:C10H11N5O结构式:农药类别:杀虫剂CA登记号:123312-89-0化学分类:吡啶杂环类作用方式:触杀化学名: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毒性及环境影响:大鼠急性经口LD50 582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mgkg;虹鳟鱼和鲤鱼LC50(96h)100mgL;水蚤LC50(48h)100mgL。鸟急性经口LD50:鹌鹑、野鸭2000mgkg,LC50鹌鹑(8d)5200mgL;蜜蜂经口LD50(48h)117g只;蜜蜂接触LD50(48h)200g只。以往长期被国外垄断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吡蚜酮生产技术日前在大连理工大学开发成功。这种新型高效杀虫剂为吡啶杂环类杀虫剂,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符合当今农药发展方向。该杀虫剂作用方式独特,没有击倒活性,不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毒性,但是昆虫一旦接触到该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以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酯的肼解、成环反应、胺的烷基化、酮和肼的缩合、酰胺的水解、胺和醛的缩合等六步反应合成了新型高效杀虫剂吡蚜酮,合成总收率52.9%,液相分析结果显示产品纯度为99.95%。据科研人员介绍,即使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吡蚜酮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特别是蚜虫、白粉虱、黑尾叶蝉仍有独特的防治效果,可用于多种抗性品系害虫的防治。因其具有的高选择性、对哺乳动物的低毒性和对鸟类、鱼类、非靶标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在综合防治中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楼主发表于: 2009-04-08 09:26 克胜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白背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程金生江西省新建县植保植检站吴 伟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克胜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稻田白背飞虱,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24g,药后2天,校正防效为78.29%,药后5天达92.55%,接近药效高峰,药后10天对白背飞虱的防效仍达97.96%。对天敌安全。关键词:吡蚜酮、悬浮剂、白背飞虱、防效吡蚜酮悬浮剂是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防治稻飞虱的新型杀虫剂。为进一步验证吡蚜酮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防治白背飞虱提供依据,2008年6月我们进行相关的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对象: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2、供试药剂:25%吡蚜酮悬浮剂。江苏省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3、药剂剂量,供试药剂分为:25%吡蚜酮悬浮剂16克/亩、20克/亩、24克/亩三种处理。4、小区安排:试验小区计12个,每小区16.6M2, 重复三次,随机排列,小区间作小泥埂隔离。5、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新建县石埠镇缪家村,常年种植水稻的双季稻田,肥力中上,旱涝保收;。早稻(品种菲优98),施药时水稻处于孕穗未期,施药时田间水层34厘米,有少量的稗草,土壤为乌黄泥田,PH值6.5,田间稻飞虱为白背飞虱,以低龄若虫为主,中等发生。气象资料:6月19日施药,施药当日为阴转多云天气,风力2级,次日晴天多云。6、施药方法:本试验6月19日施药,施药一次,未添加防治螟虫、纹枯病等其它药剂混用。每处理药剂对水1.25公斤(折合每亩50公斤),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细喷雾。7、本试验实施前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5月2日亩用75%瘟失顿40克加20%三唑磷100克对水30公斤喷雾,作为秧田“送嫁药”,防治早稻秧田二化螟、稻瘟病,均一处理;5月20日在大田亩用5%锐劲特5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第一代二化螟,均一处理。调查记录和方法调查时间:药前(6月18日)调查虫口基数,药后2天(6月21日)、5天(6月24日)、7天(6月26日)、10天(6月29日)分别调查、记录各小区残留活虫数。调查方法:田间虫量调查,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10个点,每点2丛(将白瓷盘平放稻株基部,用手从稻株另一面扑打稻丛基部各三次,计算落入盘中的飞虱数量)药效计算方法: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校正防治效果(%)(防治前后处理区虫口减退率防治前后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防治前后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目测对作物及其它非标靶生物的影响。二、结果与分析1、从表1中看出,药后2调查,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24g的处理校正防效为78.29%,药后5天达92.55%,接近药效高峰,到药后10天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则达97.96%。从表中数据还可看出,当16g/亩上升到24 g/亩的范围内随着制剂用量的上升对白背飞虱的防效也有所提高。表1 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白背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处理药前基数(头/20丛)药后2天药后5天药后7天药后10天活虫数减退率(%)校正防效(%)活虫数减退率(%)校正防效(%)活虫数减退率(%)校正防效(%)活虫数减退率(%)校正防效(%)25%吡蚜酮悬浮剂16g/亩57.673735.8457.7224.3357.8185.301573.9993.641279.1693.9725%吡蚜酮悬浮剂20g/亩4323.6744.9563.731369.7789.478.6779.8495.076.3385.2895.7425%吡蚜酮悬浮剂24g/亩 56.6718.6767.0578.2912.3378.6292.556.6788.2397.12492.9497.96CK4162.3351.76-117.67187-167.6308.95-141.67245.5-2、对作物及非靶标的影响吡蚜酮系列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早稻无影响,对田间蜘蛛无影响。三、结论与讨论1,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25%吡蚜酮悬浮剂在推荐用量及稀释倍数下使用,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药后5天达92.55%,接近药效高峰,药后10天对白背飞虱的防效仍达97.96%。对作物安全,对田间天敌无明显影响,可以大力推广。建议在白背飞虱中等至偏重发生年份使用制剂用量1820克/亩进行防治;偏重至重发年份使用制剂用量2024克/亩进行防治。2,用克胜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白背飞虱的适期应在白背飞虱的1-2龄高峰期用药,有利于保证防效。3,施药时田间要有3-5cm水层,有利于药液在植株内传导。以往长期被国外垄断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吡蚜酮生产技术日前在大连理工大学开发成功。这种新型高效杀虫剂为吡啶杂环类杀虫剂,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符合当今农药发展方向。该杀虫剂作用方式独特,没有击倒活性,不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毒性,但是昆虫一旦接触到该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以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酯的肼解、成环反应、胺的烷基化、酮和肼的缩合、酰胺的水解、胺和醛的缩合等六步反应合成了新型高效杀虫剂吡蚜酮,合成总收率52.9%,液相分析结果显示产品纯度为99.95%。据科研人员介绍,即使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吡蚜酮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特别是蚜虫、白粉虱、黑尾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池区安全员证考及答案1
- 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 脐橙产业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 老旧建筑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探索
- 土味水晶鞋营销方案
- 2025年交通工程安全题库及答案
- 三级语文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养殖专业模拟试题及答案
- 儿科病区应急预案(3篇)
- 7.2 三角函数概念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苏教版2019
- 山东省济南市2025届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339)
- GB/T 45451.2-2025包装塑料桶第2部分:公称容量为208.2 L至220 L的不可拆盖(闭口)桶
- 2025年月度工作日历含农历节假日电子表格版
- 电梯井道圈梁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 流感疫苗项目市场营销策略方案
- 财务代理记账报税合同模板
- HY_T 0330-2022 海滩养护与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方法
- 十四条经络养生课件
- 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 钢结构厂房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