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docx_第1页
【同步练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docx_第2页
【同步练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docx_第3页
【同步练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 选择题1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2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美国等国的技术援助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3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词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浯,按时间顺序排列为电子计算机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造地球卫星 杂交水稻A B C D4 2008年9月27日16:43,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填空题5、嫦娥奔月,千年飞天梦成真。我国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步最关键的科技成就是_ 简答题 6、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 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 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材料四 “神七”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图五2008年9月27日,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完成太空舱外活动请回答:(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答案】 1、 B 2、B 3、C 4、 A5、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6、(1)正确。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人类逐渐进入“电气时代”。(2)表现: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到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转变为科技智能型。(3)特点: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4)历史条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意义: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解析】 1、解析:B 从题中信息“中国在太空轨道升起”“美国在太空的对手不仅有俄国斯,还有中国”这些信息,提示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而且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符合这些信息的显然是B。2、解析:B 中国航天事业没有得到美国的援助。3、解析:C 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属于近期世界科技新成就,出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出现于1970年,出现于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故C项正确。4、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5、我国最早将科研领域指向太空是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送入太空。6、解析:第一问从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