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_102_C1NodeB系统介绍.doc_第1页
WR_102_C1NodeB系统介绍.doc_第2页
WR_102_C1NodeB系统介绍.doc_第3页
WR_102_C1NodeB系统介绍.doc_第4页
WR_102_C1NodeB系统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R_102_C1 Node B设备系统介绍课程目标:l 掌握B09系统硬件结构l 掌握B09系统各种背板、单板组成l 掌握B09系统各种接口以及各接口的信号流向l 了解B09系统指标和组网方式l 了解B09系统的一些经典配置参考资料:l 中兴通讯WCDMA基本原理l ZXWR RNC(V3.0)技术手册l ZXWR RNC(V3.0)硬件手册l ZXWR NB09技术手册l ZXWR NB09硬件手册目 录第1章 Node B系统概述11.1 系统概述11.2 系统背景41.3 遵循标准51.4 主要功能51.5 系统特点51.6 系统工作原理61.6.1 基带数字部分71.6.2 射频部分71.6.3 数据流向8第2章 单板介绍92.1 控制时钟交换板CCS92.1.1 功能和原理92.1.2 面板说明102.2 Iub-ATM接口板IIA112.2.1 功能和原理112.2.2 面板说明122.3 基带处理板BP122.3.1 功能和原理122.3.2 面板说明132.4 射频基带接口板RBI142.4.1 功能和原理142.4.2 面板说明152.5 线性功放LPA30152.5.1 功能和原理162.5.2 面板说明162.6 双双工器DDL172.6.1 功能和原理172.6.2 面板说明172.7 收发信单元TRXU182.7.1 功能和原理182.7.2 面板说明182.8 射频测量板RDM192.8.1 功能和原理192.8.2 面板说明192.9 PDV硬件子系统202.9.1 功能和原理202.9.2 面板说明222.10 环境监控单元EMU222.10.1 功能和原理222.10.2 面板说明232.11 E1转接板ET232.11.1 功能和原理232.11.2 面板说明242.12 塔放控制板TAC252.12.1 功能和原理252.13 系统背板介绍252.13.1 控制基带射频背板BCBR252.13.2 线性功放背板BLPA25第3章 技术指标263.1 物理性能263.1.1 外型尺寸、颜色、结构263.1.2 整机重量及机房地面承重要求273.2 设备电源273.2.1 电源系统供电范围273.2.2 功耗指标283.3 环境条件283.3.1 接地要求283.3.2 环境要求293.4 接口指标293.4.1 Iub接口293.4.2 Uu 接口303.4.3 RRU_接口343.5 容量指标343.6 时钟指标34第4章 组网和配置354.1 组网方式354.1.1 星形组网354.1.2 链形组网354.2 系统配置364.2.1 典型配置364.2.2 单板配置说明42附录A 缩略语4747第1章 Node B系统概述第1章 Node B系统概述& 知识点l Node B系统概述。l Node B系统工作原理。1.1 系统概述ZXWR B09是WCDMA无线网络子系统中的基站(Node B),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处理(包括信道编码和交织、速率匹配、扩频等),也执行一些基本的无线资源管理。整机的外观造型如图 1.11。图 1.11 ZXWR B09外观造型整机满配置时单板排列如图 1.12所示,其中各单板中英文名称以及缩写见表 1.11。图 1.12 ZXWR B09整机单板排列图如图 1.12所示,ZXWR B09系统主要有电源分配插箱、传输插箱、通风插箱、控制基带射频插箱、功放插箱、功放风机插箱组成,传输外置时无传输插箱。各部分包含的单板或部件如下:1电源分配插箱,此插箱主要包括:lPDM电源分配模块lE1转接板ETl环境监控单元EMUl塔放控制板TAC2传输插箱,此部分主要安放内置传输模块。3通风插箱,通风插箱包含:l离心型风扇控制板FCCl离心风机4控制基带射频插箱,控制基带射频插箱包括:l控制时钟交换板CCSlIub-ATM接口板IIAl基带处理板BPl射频基带接口板RBIl收发信单元TRXUl双双工器DDLl射频测量板RDMl控制射频基带背板BCBR5通风插箱,此插箱无单板部件;6功放插箱,功放插箱包括:l线性功放LPA30l功分器PDV(可选件,用于OTSR)l功放背板BLPA7功放风机插箱,功放风机插箱包括:l混流型风扇控制板FCD和混流风机表 1.11 ZXWR B09单板列表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名称IIAIub Interface over ATM BoardIub-ATM接口板RBIRF Baseband Interface Board射频基带接口板BPBaseband Processing Board基带处理板CCSControl & Clock & Switch Board控制时钟交换板TRXUTranceiver Unit收发信单元DDLDual Duplex Lna双双工器RDMRF Detection & Measurement Board射频检测测量板LPA30LinearPower Amplifier(30W)线性功放(30W)PDMPDM subrack电源分配插箱ETE1 Transit BoardE1转接板EMUEnvironmental Monitor Unit环境监控单元TACTower Amplifier Control Board塔放控制板1.2 系统背景WCDMA系统包含无线接入网UTRAN和核心网CN。基站(Node B)是UTRAN系统的网元,Node B在WCDMA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如下图所示。Node B通过Iub口与RNC相连,通过空中接口Uu与UE相连。如图 1.21所示,显示了Node B设备在3GPP规划的WCDMA系统中的位置。图 1.21 WCDMA系统基本结构上图所涉及到的设备实体包括:1核心网络(CN):负责对位于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交换。CN是一个统一称谓,一般还包括多个功能实体,如MSC(电路交换)、SGSN(分组交换)、HLR等;2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对一个或多个Node B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和管理的功能实体;3无线基站(Node B):为一个小区或多个小区服务的无线收发信设备;4用户终端(UE):包括移动设备(ME)和UMTS用户识别模块(USIM)。根据业务的状况,移动设备(ME)可再分为移动终端(MT)和终端设备(TE)等功能部件。无线接入网(即UTRAN)由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RNS)组成,每个RNS包括1个RNC和多个Node B。对系统来说,RNS将负责控制所属各小区的资源。在RNS内部,Node B和RNC之间通过Iub接口相连。1.3 遵循标准ZXWR B09基站的协议目前采用3GPP R99 Jun. 2002 规范。1.4 主要功能Node B在WCDMA系统中来看,主要是通过两个接口完成相关功能。1通过Uu接口完成与UE的无线链路传输功能包括:射频处理、信道编译码及复用解复用、扩频调制及解扩解调、测量及其上报、更软切换及功率控制、分集、压缩模式以及同步功能等;2通过Iub接口与RNC相联,上报NODE B测量信息,转发由RNC提供的系统信息广播,执行由RNC下发的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和控制命令。1.5 系统特点l先进的设计思路,所有模块冗余备份,高可靠性;l体积小,重量轻,满足靠墙安装的需求,视距安装,易于操作维护;l采用高效率功放,功耗小,节能环保;l采用软件无线电支持3载频设计,满足平滑扩容的需求;l高性能的无线指标满足大容量的需求;l支持远端模块RRU进行扩容;l支持内置传输,灵活组网;l支持内置电源转换,适应各种电源环境;l支持OTSR、四天线接收的增强覆盖技术;l支持HSDPA等新业务平滑升级;l支持远程下载和远程维护,真正做到无人值守。1.6 系统工作原理ZXWR B09基站的系统工作原理图如图 1.61。图 1.61 ZXWR B09系统工作原理图其中,RRU为远端射频单元,FCC/FCD用于控制风机,塔放控制板TAC和塔放TA属于可选配件。1.6.1 基带数字部分基带数字部分的组成:l主控时钟交换板CCSlIub接口处理板IIAl基带处理板BPl基带射频接口板RBIl系统的环境监控单元EMU基带数字部分的功能:lB09和RNC的Iub接口功能lB09系统的信令处理功能lUu接口的基带处理部分功能l远程和本地的操作维护功能lB09系统的工作状态监控和告警信息的上报功能1.6.2 射频部分射频部分的组成:l收发信单元TRXUl双双工器DDLl线性功放(30W)LPA30l射频检测测量板RDMl塔放控制板TAC和塔放TA(可选)射频部分的功能:l上行方向,对RF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解调后输出基带的IQ信号。l下行方向,对基带IQ信号,成形滤波后调制到射频信号,通过线性功放放大后,送到天线发射。l射频测量告警功能。1.6.3 数据流向ZXWR B09的业务数据流分为上行业务流和下行业务流。1下行业务流下行的业务数据被IIA接口板接收、处理,通过CCS板交换到BP板,通过RBI传送到TRXU,经TRXU调制后输出下行射频信号。下行射频信号发送到LPA进行线性放大,通过双双工器(DDL)做双工滤波,发送到天馈系统传输并发射。2上行业务流上行射频信号被双双工器(DDL)接收,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发送到TRXU板,经过变频处理后通过RBI向BP板输出基带信号。基带信号经过处理后变换为传输帧,送到主控板CCS,交换给IIA接口板。经过IIA板传输链路层的变换,通过E1线路或STM-1发送到RNC。第3章 技术指标第2章 单板介绍& 知识点l Node B单板介绍l Node B背板介绍。2.1 控制时钟交换板CCSCCS板的全称是Control & Clock & Switch Board,是Node B设备的主控时钟交换板。2.1.1 功能和原理控制时钟交换板CCS实现的功能有:l以太网交换功能,支持系统内部业务流和控制流的数据交换。lIub接口协议的处理(NBAP协议、SSCOP协议、ALCAP协议)。l基站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维护。l管理系统内各单板软件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版本,支持近端和远端版本升级。l监控系统内各单板的运行状况。l同步外部各种参考时钟。外部时钟参考源包括Iub口线路恢复时钟、GPS时钟和BITS系统提供的时钟,CCS可以根据实际配置进行选择。l产生并分发系统各个部分需要的时钟信号。l提供GPS接收机接口,管理GPS接收机。l提供实时时钟功能,供操作维护系统使用,实时时钟可以校准。l单板电源接口(-48V、-48V地、保护地、数字地),具备电源防反接功能。l读取系统各种硬件管理标识:机架号、背板类型号、槽位号、单板功能类型、单板版本和单板功能配置标识。l具有主备倒换和复位功能。l支持主备热备份功能。2.1.2 面板说明CCS面板指示灯状态说明见表2.11。表2.11 CCS面板指示灯说明名称指示灯状态解释RUN常亮单板处于复位、启动状态1Hz闪烁单板主用状态,状态正常5HZ闪烁单板备用状态0.25HZ闪烁版本下载过程常灭自检失败ALM常亮逻辑下载失败或其他严重告警5HZ闪烁锁相环或者输入时钟信号告警1HZ闪烁以太网或者485链路告警常灭运行无故障或正在复位、启动或者下载版本M/S常亮单板主用状态常灭单板备用状态LNK常亮所有通讯正常5Hz闪烁与已经配置的LMT,CCS,RIS之间的以太网口故障1HZ闪烁与EMU之间的通讯链路故障0.25HZ闪烁本层所有配置单板对应的以太交换控制器端口均有故障常灭所有的以太网口和485口全部故障MOD5Hz周期性闪烁快捕状态1Hz周期性闪烁跟踪状态常灭自由振荡状态常亮保持状态REF常灭参考时钟丢失5HZ闪烁参考时钟为GPS时钟0.25HZ闪烁参考时钟为BITS时钟1HZ闪烁参考时钟为IIA线路恢复时钟CCS的面板有一个复位按键RST、一个主备切换按键SWT、一个10M时钟测试接口、一个Fr测试帧接口。2.2 Iub-ATM接口板IIAIIA的全称是Iub Interface over ATM,是Node B设备与RNC设备连接的数字接口板。IIA可以实现星形连接、多Node B级连以及微蜂窝连接等多种组网方式。IIA接口板提供了3种传输接口:STM-1、E1和T1接口。2.2.1 功能和原理IubATM接口板IIA实现的功能有:l提供与RNC之间的物理接口,完成Iub接口的ATM物理层处理。IIA与RNC的Iub接口可以采用3种接口:STM-1、E1和T1。IIA处理ATM物理层的所有功能,包括比特定时、传输帧的生成/恢复、传输帧的适配、信元定界、HEC头部处理、信元速率解耦。lATM适配层处理。l信令数据与用户数据的收发。IIA在系统内部通过一个100M以太网口与系统主控交换板CCS进行控制和信令数据的交换,通过最多2个100M以太网口与CCS的交换以太网连接,实现与基带处理板BP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交换。IIA将Iub接口中的AAL2适配的业务数据封装成MAC包,通过系统的CCS的以太网交换网实现到BP的按VPI/VCI/CID分发;将Iub接口中的AAL5适配的信令数据封装成MAC包,能过CCS交换网送到CCS的CPU进行信令处理。同时,IIA将BP送过来的MAC包进行AAL2适配处理,把CCS通过传送过来的信令数据MAC包进行AAL5的处理,适配成ATM信元,通过Iub发送到RNC。lATM信元的交换。IIA支持两个STM-1光口之间、STM-1接口与E1/T1接口之间的ATM信元交换。l时钟提取及自由振荡。IIA系统支持从STM-1接口或者E1/T1接口中提取时钟,分频到8KHz后送给CCS作为时钟参考;另外,IIA支持在没有CCS的情况下,通过自由振荡提供本板需要的时钟。l单板个体掉电复位功能。2.2.2 面板说明IIA面板指示灯状态说明见表2.21。表2.21 IIA面板指示灯说明名称指示灯状态解释RUN常亮单板处于复位、启动状态1Hz闪烁状态正常0.25闪烁版本下载过程常灭自检失败ALM常亮逻辑下载失败或者其他严重告警5Hz闪烁输入时钟信号告警1Hz闪烁Iub接口或者以太网链路告警0.25闪烁其他故障常灭表示运行无故障或正在复位、启动或者 运行无故障或正在复位、启动或者下载版本LINK常亮系统已经配置的所有Iub链路正常5Hz闪烁系统配置的单板的Iub端口STM-1链路故障1Hz闪烁系统配置的单板的Iub端口E1链路故障0.25闪烁以太网口链路故障常灭所有配置的Iub链路全部故障PWR常亮电源正常常灭电源故障IIA的面板有一个复位按键RST、两个STM-1的LC光接口(可接单模光纤)、一个网口OW(调试用)和一个E1/T1接口(可接8路E1)。2.3 基带处理板BPBP的全称是Node B Baseband Processing Board,是Node B设备的基带处理板,完成3GPP规定的基带处理功能。2.3.1 功能和原理基带处理板BP完成3GPP规定的物理层协议和帧处理协议:l下行业务数据处理,接收来自IIA单板的业务数据,按照主控板CCS配置的参数,完成业务数据的编码/复用、速率匹配、信道映射、扩频加扰、功率加权、信道合成功能,然后把数据送给RBI或者TRXU处理。l上行业务数据处理,对来自RBI或者TRXU的上行信号进行RAKE接收、信道译码,然后将数据送往IIA进行处理。l无线链路同步、传输帧处理。l测量功率控制和切换所需要的参数。l更软切换、分集收发。l通过以太网接口与CCS通讯。l提供上下行IQ链路。l读取各种硬件管理标识:背板类型号、槽位号、单板功能类型、单板版本、单板功能配置标识、CPU序号。l单板个体掉电复位功能。2.3.2 面板说明BP面板指示灯状态说明见表2.31所示。表2.31 BP面板指示灯说明名称指示灯状态解释RUN常亮运行状态1Hz闪烁单板状态正常0.25Hz闪烁版本下载过程常灭自检失败ALM常亮逻辑下载失败或者其他严重告警5Hz闪烁时钟告警1Hz闪烁I/Q链路告警或者以太网链路告警常灭表示无故障或者正在启动或者复位LNK常亮系统已经配置的所有I/Q链路正常5Hz闪烁单板与主用WBIA之间的I/Q链路故障0.25HZ闪烁以太网链路故障常灭表示I/Q相关的链路全部故障PWR常亮电源正常常灭电源故障BP的面板有一个复位按键RST。2.4 射频基带接口板RBIRBI的全称是Node B Radio Baseband Interface,是Node B设备射频和基带的数字接口板。RBI提供基带处理板和射频处理板之间的物理链路以及提供与射频拉远处理板的物理链路,可以实现基带处理板、射频处理板、射频拉远处理板之间基带数据的灵活配置。2.4.1 功能和原理射频基带接口板RBI的功能有:l接收BP发送的下行IQ信号,进行解复用处理。根据系统配置,把下行的各路IQ信号进行同扇区信道合路后再进行复用处理,发送到相应的TRXU。l通过背板接收TRXU模块发送的上行IQ信号,进行解复用处理,分离出各个载扇的IQ信号。根据系统配置,把上行的各路IQ信号进行复用处理,发送到相应的BP。l当RBI和RRU相连时,RBI通过光接口接收RRU发送的上行IQ信号,进行解复用处理,分离出各个载扇的IQ信号。再根据系统配置,把上行的各路IQ信号进行复用处理,发送到相应的BP。l当RBI和RRU相连时,RBI接收BP发送的下行IQ信号,进行解复用处理。再根据系统配置,把下行的各路IQ信号进行同扇区信道合路、复用处理后发送到RRU。l监视链路状况、时钟信号、以太网接口工作状况以及RBI内部各部分的运行状况。l支持检查主备状态控制线的状态和状态通知。l具有主备倒换功能。l单板个体掉电复位功能。2.4.2 面板说明RBI面板指示灯状态说明见表2.41所示。表2.41 RBI面板指示灯说明名称指示灯状态解释RUN 常亮单板处于复位、启动状态1Hz闪烁单板主用状态,状态正常5Hz闪烁单板备用状态0.25Hz闪烁版本下载过程常灭自检失败ALM常灭表示运行无故障或正在复位、启动或者下载版本常亮逻辑下载失败或其他严重告警5Hz闪烁输入时钟信号告警1Hz闪烁I/Q链路故障或以太网链路故障0.25Hz闪烁其他故障LINK常亮已配置的单板对外的所有I/Q链路正常5Hz闪烁单板前面板去往RRU的I/Q链路故障1Hz闪烁单板与BP板之间的IQ链路故障0.25Hz闪烁以太网链路故障常灭I/Q相关的链路全部故障PWR常亮单板加电常灭单板未加电RBI的前面板有一个主备倒换键、一个复位键和6个光接口。2.5 线性功放LPA30 LPA30的全称是线性功率放大器Linear Power Amplifier(30W)。主要功能是在系统中完成射频多载波信号线性放大功能,将下行射频信号线性放大到30W额定输出功率,向双工器输出。LPA30同时提供功率输出取样和告警上报功能。LPA30应向系统提供的告警信号为:l输出过功率报警l过驻波比报警l过温度报警l过电流告警l设备故障报警2.5.1 功能和原理线性功放LPA30的功能包括:l射频信号放大。l支持软件远程下载。l告警上报。l过流、过温、过功率保护。l串口通信。2.5.2 面板说明LPA30面板说明见表2.51和表2.52。表2.51 LPA30面板指示灯说明名称指示灯状态说明RUN绿色常亮启动运行红色常亮故障自保护或禁止功放运行红色闪烁下载软件O.PWR常灭没有过功率告警红色常亮过功率告警O.VSWR常灭没有过驻波比告警红色常亮过驻波比告警O.TMP常灭没有过温度告警红色常亮过温度告警O.C常灭没有过电流告警红色常亮过电流告警ALM常灭没有设备故障告警红色常亮设备故障告警表2.52 LPA30面板其它说明名称说明Tx in信号输入端口PA out信号输出端口MON正向功率检测端口RST复位开关ON电源开关打开OFF电源开关关闭2.6 双双工器DDLDDL的全称是双双工器WCDMA Dual Duplexer and LNA,它是Node B系统上下行通道的关键部分,主要用于上下行信号双工器隔离、滤波和上行信号的低噪声放大。整个板子由滤波耦合单元和低噪声放大单元组成。2.6.1 功能和原理双双工器DDL的功能包括:l发射和接收射频通道滤波。lLNA输出。l提供前向检测信号通路。l提供反向检测信号通路。l提供耦合测试通道。l提供DDL告警检测。2.6.2 面板说明DDL的面板无指示灯,接口说明见表2.61。表2.61 DDL接口说明接口名称接口说明接口连接器信号方向在前面板的位置(自上而下数)PA1前向发射信号接口,与LPA发射端口相接(2110-2170)MHz,43dBmSMALPA30DDL1PA2前向发射信号接口,与LPA发射端口相接(2110-2170)MHz,43dBmSMALPA30DDL6ANT1天线口,前向及反向信号双工端,与天线或塔放的输出端相接NFDDL机顶2ANT2天线口,前向及反向信号双工端,与天线或塔放的输出端相接NFDDL机顶5RTE1前向发射信号功率耦合端口SMADDL检测仪器3RTE2前向发射信号功率耦合端口SMADDL检测仪器42.7 收发信单元TRXU TRXU的全称是WCDMA Node B Tranceiver Unit,它是Node B系统上下行通道的关键部分,主要用于实现基带及射频前端的连接。2.7.1 功能和原理收发信单元TRXU的功能包括:l上下行信号处理(主要是上下行信号调制解调功能)。l系统时钟处理。l以太网口通信。l电源供电功能及电源开通和关断功能。l给DDL供电。l单板个体掉电复位功能。2.7.2 面板说明TRXU的面板指示灯的状态说明如表2.71所示。表2.71 TRXU的面板指示灯说明名称指示灯状态解释RUN常灭自检失败常亮单板处于复位、启动状态1Hz闪烁状态正常0.25Hz闪烁版本下载过程ALM常灭运行无故障或正在复位、启动或者下载版本常亮逻辑下载失败或其他严重告警5Hz闪烁锁相环或者输入时钟信号告警1Hz闪烁I/Q链路告警或者以太网链路告警0.25Hz闪烁其他故障LNK常灭I/Q相关的链路全部故障常亮系统已经配置的所有I/Q链路正常5Hz闪烁单板的上行I/Q链路故障1Hz闪烁单板的下行I/Q链路故障0.25Hz闪烁以太网链路故障PWR常灭电源故障常亮电源正常TRXU的前面板有一个复位键和2个射频口。2.8 射频测量板RDMRDM的全称是RF Detection & Measurement Board。2.8.1 功能和原理射频测量板RDM功能包括:l天线端口的下行前、反向功率检测。l天线端口的驻波比检测。l天线端口的发射信号强度指示(TSSI)测量上报。l以太网口通信和单板个体掉电复位。2.8.2 面板说明RDM的面板指示灯见表2.81。表2.81 RDM面板指示灯说明名称指示灯状态解释RUN常亮单板处于复位、启动状态1Hz闪烁单板主用状态,状态正常5Hz闪烁单板备用状态0.25Hz闪烁版本下载过程灭自检失败ALM灭运行无故障或正在复位、启动或者下载版本常亮逻辑下载失败或其他严重告警5Hz闪烁锁相环或者输入时钟信号告警1Hz闪烁LNA告警0.25Hz闪烁VSWR告警LINK常亮单板对外链路正常0.25Hz闪烁以太网口故障灭链路全部故障PWR常亮电源正常灭电源故障RDM的面板有一个复位按键RST。2.9 PDV硬件子系统PDV的全称是功分器Power Divider。主要功能是把一路LPA30放大后的信号分成三路信号并经DDL从天线端口发射出去,从而完成单扇区发射,三扇区接收的OTSR(全向发射分集接收)功能。2.9.1 功能和原理PDV实现功能:l发射信号等分路。l输出信号同向。l 实现OTSR功能。PDV在基站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图 2.91 PDV在基站中的位置为了减小PDV与LPA30之前的连线损耗,应把PDV靠近LPA30放置。设LPA30的功率不变,PDV的插损为6dB,则每扇区的发射功率为5瓦。其中,PDV的出线端口都在前面板,其在基站中的连接示意图如图 2.92所示。下行方向:从TRXU 1出来的发射信号,经LPA放大后送入PDV,然后分成三路,经过DDL 1、DDL 2和DDL 3从天线发射出去。上行方向:从天线接收的主集、分集信号经DDL分别送入TRXU 1、TRXU 2、TRXU 3的主集、分集接收口,从而实现了全向发射分集接收。图 2.92 PDV在基站中的连接示意图2.9.2 面板说明PDV面板端口说明如表2.91所示。表2.91 PDV面板端口说明名称说明PAin前向发射信号输入接口,与LPA30发射端口相接(21102170)MHz,44.8dBmPAo1功分器输出端口1PAo2功分器输出端口2PAo3功分器输出端口32.10 环境监控单元EMUEMU的全称是Enviromental Monitor Unit,由两块单板组成,分别是EMC和EMS,EMC的全称是Enviromental Monitor& Control Board,EMS的全称是 Enviromental Monitor Subsidiary Board。EMU是Node B设备的环境监控和对外接口板。2.10.1 功能和原理环境监控单元EMU完成系统功能包括:l提供和外部环境监控设备的接口,包括:10路干结点输入。6路干结点输出。RS232或RS485串口。l实现环境量的监控、管理信息接入和告警上报。l可根据环境温度和系统设定,通过FC控制系统内风机的工作。l以太网口通信。l系统-48V电源电压检测、上报、告警指示。l提供防雷告警信号的接入(3个信号)。2.10.2 面板说明EMU的面板各接口说明见表2.101。表2.101 EMU面板接口说明名称解释GPS1EMU内置GPS1天线接口GPS2EMU内置GPS2天线接口X2干结点输出口和外部设备通讯口(RS232 / RS485)RS232电源管理口/外部设备通讯口(RS232)X1干结点输入口8KHz8KHz测试时钟输出口200Hz200Hz测试时钟输出口10MHz10MHz测试时钟输出口DBG主备CCS外接调试口和LMT口Ether外部SDH设备10M通讯网口2MHz2MHz时钟输入接口2MbitE1输入接口2.11 E1转接板ETET的全称是Node B E1 Transit Board,是Node B设备中Iub接口的一部分。2.11.1 功能和原理ET硬件子系统完成功能包括:lE1的转接。lE1的线路过流保护。lE1的过压保护。2.11.2 面板说明ET转接板安装在Node B设备顶部,ET的面板如图2.111所示。图2.111 ET面板示意图2.12 塔放控制板TACTAC的全称是Node B Tower Amplifier Control,是Node B设备的塔放控制板。2.12.1 功能和原理塔放控制TAC硬件子系统完成功能包括:l塔放供电及其保护。l塔放供电电流检测、上报。l接收EMU子系统提供的-48V电源。l串口通信。l供电线路防雷。2.13 系统背板介绍2.13.1 控制基带射频背板BCBRBCBR硬件子系统功能包括:l提供IIA、RBI、BP、CCS、TRXU、DDL、RDM接口信号。l给IIA、RBI、BP、CCS、TRXU、DDL、RDM单板供电。2.13.2 线性功放背板BLPA线性功放背板BLPA硬件子系统功能包括:l为DDL、TRXU提供射频信号接口。l提供串行总线接口与系统通信。l提供LPA所需电源。第3章 技术指标& 知识点l Node B系统详细技术指标。3.1 物理性能3.1.1 外型尺寸、颜色、结构整机外形尺寸为(高宽深):1200mm600mm600mm。机柜前后都设计有门。打开前门可看到设备的所有模块,并进行观察、检测和维修;后门仅在整机装配时和需要设备大型维护时使用。图3.11 整机布局(打开前门)和风道简图整机结构组成见图3.11,整机采用19标准插箱。各插箱分别固定在机架上。整机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分别为(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电源分配插箱PDM(2U)、传输插箱(1U)、离心风机插箱(2U)、基带控制射频插箱(8U)、通风插箱(2U)、功放插箱(7U)、功放风机插箱(2U),共24U。插箱通过托轨推入机架,并通过螺钉与机架连接固定。主要插箱尺寸和其中的单板、模块排列布局见图3.12、图3.13。图3.12 基带控制射频插箱布局图3.13 功放插箱布局整机结构设计满足系统靠墙安装的需求,主要采用前走线(仅电源与接地部分后走线),以满足单板模块前维护的需求。机柜后部装有汇流条接地条。在机柜的前门上装有可方便拆卸的防尘网。3.1.2 整机重量及机房地面承重要求3C3S的满配机架,其整机的总重量200Kg。3.2 设备电源3.2.1 电源系统供电范围基站设备工作电源为标称电压48V(变化范围40V 57V)的直流电源。设备在该电压变动范围之内正常工作。也可以配置底置电源,分别支持交流220V(变化范围176V264V),和直流24V(19V29V)。3.2.2 功耗指标表 3.21 ZXWR B09功耗指标序号单元名称代号单位功耗W数量单元功耗W1控制时钟交换板CCS402802Iub-ATM接口板IIA352703基带板BP4052004射频基带接口板RBI5021005收发信单元TRXU5031506射频检测测量板RDM251257环境监控单元EMU8188双双工器DDL53159线性功放LPA302506150010塔放控制板TAC2512511离心风机86219212混流风机26378B09几种典型配置时的整机功耗参见下表:表 3.22 B09典型配置整机功耗典型配置整机功耗单载单扇(发射不分集)功耗983W单载单扇(发射分集)1233W单载三扇(发射不分集)1673W单载三扇(发射分集)2423WOTSR(三载单扇发射不分集)1093W3.3 环境条件3.3.1 接地要求接地电阻 53.3.2 环境要求设备运行环境要求如下表所示。表 3.31 ZXWR B09环境要求项目要求温度()-5+55相对湿度595大气压(kPa)70106空气清洁度灰尘粒子直径大于5m的浓度13104粒/m33.4 接口指标3.4.1 Iub接口Iub接口为RNC与NodeB之间的接口,有以下几种:1Iub E1接口lIub接口支持标准E1接口,性能指标满足ITU-T G.703,ITU-T G.704的要求。l传输速率2.048Mbps。l线路码型为HDB3。l线缆为75非平衡同轴电缆或120平衡双绞电缆。2Iub T1接口lNode B提供T1接口,符合T1.102-1993(R1999),T1.403-1999标准。l线缆为100平衡双绞电缆。3Iub STM-1接口lNode B提供STM-1光接口,符合SONET STS-3c光接口标准ANSI T1.105-1995和ETSI STM-1光接口标准ITU-T I.432.2和G.957。l光接口的比特速率:155.52Mbps。lNode B端为LC型光连接器(IEC 874)。l光缆为单模光纤,波长1310nm,插入损耗40dB。3.4.2 Uu 接口Uu口为终端与RNS的无线空中接口。Uu接口性能指标指基站收发信机的性能指标。Uu口性能指标如下:1发射机性能指标基站发射机基本公共导频信道(P-CPICH)功率准确性:指基站的基本公共导频信道(P-CPICH)功率相对设定的绝对电平功率的变化范围。B09的指标优于3GPP标准,见下表:表 3.41 基本公共导频信道功率准确性3GPP TS25.141参考指标ZXWR B09实际指标P-CPICH功率准确性2.1dB1.5dB基站发射机输出频率误差:指基站载波频率发射信号的稳定能力。B09的指标符合3GPP TS25.141要求。基站额定输出功率:支持额定输出功率20W(43dBm)。在进行自动校准的通常环境下,基站输出最大功率在额定功率值上的偏差1dB以内;在极端环境下,基站输出最大功率在额定功率值上偏差2dB以内。最大输出功率:指基站天线连接处(指基站和馈线的接口)测试的总的平均功率。ZXWR B09最大输出功率为20W(43dBm)。在进行自动校准时,最大功率输出的偏差在1dB以内;在极端环境下,最大功率输出的偏差在2dB以内。基站发射机总功率动态范围:指下行链路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小输出功率之差。ZXWR B09该项指标优于3GPP标准。基站发射机信道输出频谱占用带宽:指以指定信道的中心频点为中心,99的积分功率所对应的频带宽度。B09的指标符合3GPP TS25.141要求。2接收机性能指标基站接收机在静态/移动传播条件下,多径衰落传播条件1、2、3、4下和生/灭传播条件下的DCH解调性能:符合3GPP TS25.141要求。基站接收机在静态传播条件下的RACH前导捕获性能:静态传播条件且AWGN电平为-84 dBm/3.84MHz干扰信号存在情况下,当RACH前导捕获概率达到0.99和0.999时,基站接收信号的Ec/N0值不超过表3.42的限制:表3.42 静态传播条件下RACH前导捕获性能Pd = 0.99Pd = 0.999Required Ec/ N0-20.5 dB-20.1 dB基站接收机在多径衰落传播条件3下的RACH前导捕获性能:在多径衰落传播条件3且AWGN电平为-84 dBm/3.84MHz干扰信号存在情况下,当RACH前导捕获概率达到0.99和0.999时,基站接收信号的Ec/N0值不超过表3.43的限制。表3.43 多径衰落传播条件3下RACH前导捕获性能Pd = 0.99Pd = 0.999Required Ec/N0-15.5 dB-13.4 dB基站接收机在静态传播条件下的RACH消息解调性能:表3.44 静态传播条件下RACH消息解调性能帧中传输块的大小TB和TTIBLER 0.1时Eb/N0BLER 0.01时Eb/N0168 bits, TTI = 20 ms4.1 dB5.0 dB360 bits, TTI = 20 ms3.9 dB4.8 dB基站接收机在多径衰落传播条件3下的RACH消息解调性能:表3.45 多径衰落传播条件3下RACH消息解调性能帧中传输块的大小TB和TTIBLER 10-1时Eb/N0BLER 10-2时Eb/N0168 bits, TTI = 20 ms7.4 dB8.5 dB360 bits, TTI = 20 ms7.3 dB8.3 dB基站接收机参考灵敏度:参考灵敏度是指在天线连接口处测得的不超出3GPP TS 25.104 V7.2.1指定的BER要求的最小接收功率。如表3.46:表3.46 接收机参考灵敏度数据率基站参考灵敏度电平( dBm)FER/BER12.2 kbps单天线:-124dBmBER 0.001基站接收机动态范围:当基站接收机在12.2kbps参考测试信道强度在-91dBm环境下,且同一接收频道内存在-73 dBm/3.84 MHz的干扰AWGN信号时,基站接收机应该满足BER不超过0.001的要求。如表3.47:表3.47 接收机动态范围参数电平单位数据速率12.2Kbps有用信号-91dBm干扰AWGN信号-73dBm/3.84 MHz3基站邻道选择性(ASC)指标:邻道选择性ACS是指当相邻信道上存在干扰时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的能力。ACS定义为指定信道的接收滤波器对邻道信号的抑制度。即基站在接收信道的5M的相邻信道存在-52dBm的单码道的WCDMA干扰信号,并且此时有用信道的被测12.2Kbps的参考测试信道强度是-115dBm时,测得的BER不超过0.001的要求(3GPP协议给出的参考值)。如表3.48:表3.48 3GPP给出的基站邻道选择性指标参数电平单位数据速率12.2kbps有用信号-115dBm干扰信号-52dBm已调干扰信号频偏(有用信号中心频率为参考)5MHzZXWR B09系统满足的性能如表3.49所示。表3.49 ZXWR B09满足的ACS性能参数电平单位数据速率12.2kbps有用信号-115dBm干扰信号-48dBm已调干扰信号频偏(有用信号中心频率为参考)5MHz4基站互调特性指标:互调抑制是指当存在两个或多个与有用信号有特定频率关系的干扰信号时,对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能力的测量。在接收频点的10、20M频偏处存在两个干扰RF信号(见下表)情况下,基站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时测得的BER不超过0.001。如表3.410:表3.410 3GPP TS25.141给出的互调特性参考值信号类型信号电平偏移有用信号-115dBm 连续波信号- 48 dBm10MHz单码道WCDMA信号- 48 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