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二第3讲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新人教版 (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二第3讲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新人教版 (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二第3讲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新人教版 (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二第3讲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新人教版 (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二第3讲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新人教版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成长历程第3讲古代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古代农 工 商业的发展是我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 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农业方面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 水利的兴修及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手工业方面应掌握各个时期的手工业成就 商业上包含了内外贸易的发展 货币沿革及古代城市的发展 知识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 生产工具的进步 1 夏商周时期 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 石和骨 蚌所制 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2 春秋时期 铁农具开始出现 3 战国时期 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铁器时代的到来 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4 两汉时期 铁农具得到改进 牛耕广泛推广 耕犁上安装了犁壁 赵过发明播种机械耧车 二牛抬杠式牛耕法推广 开始出现一牛挽犁牛耕法 5 曹魏时期 马钧改进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 6 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 出现了曲辕犁 2 水利事业的发展 1 春秋战国时期 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 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 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 2 秦朝时兴修灵渠 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3 西汉时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明显 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 如六辅渠 白渠等 江淮 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 东南以排水筑堤 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 西北主要是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大规模治理黄河 4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魏兴修了许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 都要通渠灌溉 5 隋唐时期 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 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 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 北宋时王安石变法中颁布农田水利法 各地兴修的较大水利工程有一万多处 3 农作物品种的不断丰富 1 商周时期 后来习称的 五谷 都已种植 2 两汉时 农作物除了粟 黍等主要品种以外 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 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东汉时有了双季稻 3 唐朝时 农作物品种进一步增多 4 宋代北方的粟 麦在江南大量种植 江北广种水稻 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 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 5 明朝时 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 另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6 清代前期 棉花 蚕桑 茶叶 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 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2 北方战乱 南方相对安定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3 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为江南的开发增加了劳动力 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4 南方政权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5 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发展1 陶瓷业 1 秦朝 秦始皇陵兵马俑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制瓷技术日臻成熟 南方盛产青瓷 器皿形制美观 北方创制出白瓷 开辟了我国制瓷业广阔的前景 3 唐朝 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 创制的 唐三彩 为后来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青瓷中出现秘色瓷 2 纺织业 1 战国 纺织业取得新发展 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残片 纤维相当细密 2 曹魏 在纺织业中心襄邑 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缫丝质量很高 蜀锦遐迩闻名 行销吴 魏 3 唐朝 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 丝织品有绫 锦等十几类 有些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 五代十国 南方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蜀绣 吴绫 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 5 明清 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 纱绸机 纺织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 江南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手工工场 清朝时期 丝织业兴盛起来 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分工细密 3 冶铸业 1 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商朝青铜铸造生产规模大 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2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 青铜铸造工艺有更新的创造 出现了金银错新技术 3 两汉时期 西汉 煤成为冶铁燃料 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 东汉 杜诗发明水排 用水力鼓风冶铁 那时 低温炼钢技术也已发明并得到推广 4 魏晋时期 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 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 发明了灌钢法 5 唐朝时期 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 抛光 焊接等工艺 6 明朝中后期 广东佛山冶铁生产规模扩大 冶铁业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 造船业隋唐时期制造出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有 海上霸王 之称 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出海船五百艘 两本手工业专著的区别 战国 考工记 是一部手工业工艺专著 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明朝 天工开物 总结了明代农业 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知识点三古代商业的繁荣1 国内贸易 1 商朝 重视商业 商民善于经商 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 商人 商朝以贝为货币 商朝都城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有 商邑翼翼 四方之极 之称 2 春秋战国 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3 隋唐 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 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 备有 驿驴 城市里有固定的贸易场所 市 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 税收等 市中有邸店和柜坊 唐朝后期 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 在广大农村 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4 明清 国内市场扩大 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品种达到两百余种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2 对外贸易 1 汉朝 开通了陆上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与中亚 西亚 南亚和东南亚各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 文化交流 2 唐朝 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进行贸易 长安 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 商人 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3 明朝 郑和下西洋 访问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并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 4 清朝 实行闭关政策 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 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3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 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清代 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1 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 先以陆路贸易为主 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汉朝至唐朝 以陆路为主 经丝绸之路与西亚 欧洲国家进行贸易 唐朝至明清 以海路为主 同海外各国进行贸易 2 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而着力于加强友好往来 3 对外贸易伴随着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的科技不断西传 西方宗教也传入中国 4 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不少波斯人 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 与中国人长期杂居 通婚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2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 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 极端贫困 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 2 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 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 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 对商品征收重税 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 4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从根本上说 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主题 提取信息阐释事物的能力 示例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中叶 全国范围内商贸活动迅速发展 需要大批货币参与流通 铜钱每贯重六斤四两 按唐斤合1 19市斤计算 每贯铜钱重7 5市斤 千贯则为7500市斤 史书记载富商拥有动辄一二十万贯钱 如此繁重的铜钱很难携带它长途旅行并进行贸易 另一方面 唐政府又曾一再下令禁止带钱出境 货币流通由此受到阻碍 张泽咸 唐代工商业 材料二商贾至京师 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 诸使 富家 以轻装趋四方 合券乃取之 号 飞钱 新唐书 食货志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 二说明唐代商人外出经商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 2 材料二中所说的 飞钱 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考生答卷阅卷分析 该生答题格式较好 本题第一问较易 从材料一中可找出外出商人遇到的两个困难 从材料二中可知解决的方法是发明了 飞钱 类似于今天的 汇票 本题第二问较难 特别是 飞钱 的出现说明了进奏院和商人之间诚信贸易的发展 该生回答得较好 说明对材料理解透彻 答案 1 铜钱过重 不便携带 政府禁止带钱出境 货币流通不足 发明了便于携带的 飞钱 2 商品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发展 易错点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易错点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示例2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乃至有 江南之为国盛矣 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 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错因分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是从唐朝开始的 东晋时期生产力水平尚低 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也较低 故不包括d项 答案d纠错心得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有 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政治清明 例如汉唐时期曾出现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等太平盛世景象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鼓励发展生产 如与民休息 轻徭薄赋 抑制兼并 保护小农经济等 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证了农业的发展 东汉 唐 明 清各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与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有关 重视水利的兴修 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如治理黄河 修建都江堰等 再如唐朝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 制成曲辕犁 发明了筒车等 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才使中国古代的经济得到不断发展 考向一以 三农问题 为命题视角立意分析 三农问题 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在各个题型上都有所体现 这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根据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农者 国之本 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 若不由兹 而云太平者 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初 户不及三百万 绢一匹易米一斗 至四年 米斗四五钱 马牛被野 新唐书 材料三据 通典 天宝八年 749年 统计河北道 河南道 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 分全国为十五道 各仓所储粮食量 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1 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以长安 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 解析第 1 问是重农思想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 回忆唐初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的措施可知其具体体现 第 2 问通过数字变化 联系贞观之治进行分析 第 3 问通过表格和长安 洛阳的政治 经济 商业地位回答 第 4 问从盛世局面和经济发展的具体联系来分析 答案 1 重农思想 以农为本思想 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的政策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2 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兴修了水利工程 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出现了曲辕犁 3 河南 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 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4 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考向二从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角度命题立意分析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各类考试的热点 哪些因素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哪些因素阻滞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是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 叙述 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 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 致富数千金 于是购置田产 居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 出身于大地主家庭 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 更富裕了 材料二 郑氏规范 介绍 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 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 清代全史 叙述 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化末年 明朝 购织机一张 从事纺织 忻织泞布精良 每一下机 人争鬻之 因此获利甚多 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 以上材料 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 材料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上述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3 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 为什么 解析回答第 1 问应根据材料指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 2 问要围绕商业活动和兴办手工工场两个方面回答 第 3 问还应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面去思考 答案 1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 经营商业活动 兴办手工工场 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从事封建地租剥削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 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 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一 选择题1 2008 北京文综 某古代水利工程 旱则引水浸润 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后来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 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 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芍陂解析首先注意对题干材料中 旱 雨 水旱从人 等有效信息的理解 再综合理解材料 可知该项水利工程应属于 综合性 水利工程 即既能泄洪又能灌溉的水利工程 又是在三国时 蜀 地 可知a项符合题意 a 2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别图片能力 为隋唐时期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为汉代二牛一人犁耕法 为三国时马钧发明的翻车 为隋唐时江东出现的曲辕犁 答案c 3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奠基时期是在 a 六朝时期b 隋唐时期c 南宋时期d 明清时期 解析六朝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这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隋唐时期是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后 南宋时期是完成南移 明清时期南移状况得到进一步巩固 a 4 符合下图所示农业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a 西周b 西汉c 晋d 宋 解析由图可知 当时的主要农业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即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这种状况始于宋代 选项中所列四个朝代 只有d符合 d 5 韩非子 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 麻等织成的单底鞋 妻善织缟 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 而越人跣行 缟为冠之也 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 游于不用之国 欲使无穷 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战国时期已经有私人手工业 当时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 b c d 解析从 韩非子 中的这个故事 我们看不出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d 6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 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 上世纪80年代 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 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 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 建成南越王博物馆 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 看到标有 景德镇 字样的瓷器b 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 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 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d 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翻车灌溉解析标有 景德镇 字样的瓷器出现于北宋 b项是隋唐时期的史实 翻车在三国时期应用 c 7 2008 苏州测试 汉书 上记载 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 而 昌言 上说 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 三斛 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民更加勤劳b 耕犁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解析劳动工具的革新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b 8 2009 南阳一模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打扮是 妾有绣腰襦 葳蕤 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 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 碧绿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女子倍受压迫 日夜劳作b 汉代吏治腐败 焦仲卿为普通小吏 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 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解析 孔雀东南飞 主要描述的是丝织者的辛苦和丝织品的广泛使用 c项最符合材料信息 c 9 杜甫诗云 大邑烧瓷轻且坚 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 急送茅斋也可怜 关于唐朝陶瓷工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代瓷窑遍布南北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b 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的瓷器为主要产于北方的白瓷c 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道路的唐三彩 其主要产地在今天的河南巩义d 杜甫诗中赞美的瓷器属于当时最名贵的越窑秘色瓷解析由诗中 君家白碗胜霜雪 可知杜甫赞美的是白瓷 而秘色瓷是青瓷 d 10 如果你是唐朝中期的人 你可以 用五铢钱购买青瓷 到广州进行对外贸易 骑着 驿驴 进行贸易 将金银财物存入柜坊a b c d 解析唐初 废五铢钱 行开元通宝钱 所以排除 b 11 东京梦华录 载 南通一巷 谓之界身 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壮 门面广阔 望之森然 每一交易 动即千万 骇人闻见 这反映了 a 北宋东京商业规模较大b 北宋城市突出经济职能c 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夜市d 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商业解析材料表明北宋都城东京的交易市场宏伟壮观 交易量庞大 这说明了东京商业规模较大 a 12 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 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a 玉米 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 湖广熟 天下足 取代了 苏湖熟 天下足 c 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 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 d 统治者奖励农耕 发展生产解析 小户 听 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 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 这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的本质 c 二 非选择题13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商品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唐代 东至宋 汴 西至岐州 夹路列店肆待客 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 倏忽数十里 谓之驿驴 南诣荆 襄 北至太原 范阳 西至蜀川 凉府 皆有店肆 以供商旅 远适数千里 不持寸刃 通典 舟航所聚 旁通巴 汉 前指闽 越 七泽十薮 三江五湖 控引河洛 兼包淮海 弘舸巨舰 千轴万艘 交贸往还 昧旦永日 旧唐书 崔融传 材料二 明清时期 镇有各种类型 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 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外 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 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宋至明清江南市镇数量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的 驿驴 店肆 可概括出 商旅出行方便 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