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化德县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1页
内蒙古化德县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2页
内蒙古化德县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3页
内蒙古化德县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4页
内蒙古化德县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亲爱的同学,又到了展示你才能的时刻了,别匆忙,别慌张,请你轻松地走进考场,微笑着拿起语文试卷,愉快地接受检验,相信你平日的辛勤耕耘定会在这里收获到硕果累累。一、积累与运用(24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解剖( )文zhuzhu( )摹画( )宽sh( )锃亮( )yu黑( )寒颤( ) m食( ) 2、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按顺序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油光可见 暗然失色 花团锦簇 冥思暇想 颔首低眉 粗制烂造 正襟危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 a、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 , 再加上父母的溺爱 , 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b、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c、在老师的教育下 , 我明白自己错了。d、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可观石上生云 可看水中腾雾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 b、 c、 d、5、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2分)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仿写:结识古仁人,我 。6、语文综合活动 (4分)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请写出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2分) 打电话已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同学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是最合适的? (2分) (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7、我会填。(名句积累) (6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 。归园田居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境界的诗句是: , 。“侧自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这两句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8、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2分) 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6分)造饮辄尽 造: 或置酒而招之 或: 环堵萧然 萧然: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因以为号焉。 译: 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 12、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4分)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13、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2分)五柳先生: 醉翁: 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418题 (13分)百衲衣 叶大春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14、母亲是如何对待“百衲衣”的?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归纳填入下面括号中。(4分)讨布缝百衲衣( )珍藏百衲衣( )还情百衲衣15、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文中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主要在哪一节?并概括该小节的内容。(3分)侧面描写在:_小节;内容: 16、第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2分) 17、文章结尾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语句)(2分) 。18、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923题 (13分) 绝 唱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19、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20、第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有几种写几种),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2分)21、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从含义的角度赏析: 22、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2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3分) 四、作文(50分)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