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表达技巧赏析.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表达技巧赏析.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表达技巧赏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与考查的几点探究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姜道成一、考点透视(一)新课标要求(1)学会鉴赏诗词作品中的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2)学会评价诗词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形成学习古诗词的综合运用能力。(二)中考回顾诗歌鉴赏的正规考查开始于1994年的高考试卷。此后,在选材、命题形式、考核点、赋分上经过了一个稳中渐变的的过程,即由分析一首诗词到分析两首,从设置一个题目到两到三个题目。选材包括唐诗、宋词、元曲,偶尔有的地方还出现过现代诗,不过现在没有了,从常见的诗歌到非常熟悉的篇目。考查点包括对诗歌中的词语解释、句意理解、意境描述、内容概括、写作技巧的分析及思想内容的评价。赋分多在5分左右,题型有选择、填空、简答、描述、赏析等等,考虑到中考与高考的衔接问题,中考古诗词赏析稍微简单一些。(三)考向预测采用主观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在近几年不会有太大变化。在命题形式上,就作品的形象、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综合考查,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二、知识要点(一)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鉴赏古诗首先要注意分清类别,了解风格流派。不同类别的古诗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一般来说,浪漫主义风格的诗词善于抒发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它们就是在鞭挞社会上黑暗的时候,抒发了对美好世界、光明未来的追求。在表现形式上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神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抒发感情。而现实主义则用冷峻的态度来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鲜明而又深刻地表明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如杜甫的诗,只要掌握了此类诗歌的特征,对诗歌风格的鉴赏就能把握其主旨。另外,风格从小处而言,有豪放、婉约之分。豪放指诗词的内容不拘泥于传统的个人离愁别绪,而是反映了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立意高远而又深刻,体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婉约指诗词的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约缠绵,巧借他人或自然景物抒写个人的悲欢离合。所以我们鉴赏诗词要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从诗歌的语言材料中找到或悟出诗歌的整体风格。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王维的诗中有画,李贺的奇崛绚丽掌握了一些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作者,通过积淀,再到对各种风格流派了然于胸。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同种风格的作家也是同中有异,如文学史常将苏辛并提,因他们同属豪放派,但二人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正如王国维所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这些在他们写人、写景、怀古等作品中不难发现。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作家也不只具有一种风格,要视具体作品而论,例如杜甫也有“迟日江山丽,清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佳句。苏轼豪放有名,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凄婉之作。李清照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男儿般豪放气势。(二)感悟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画面。鉴赏意境的基本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分析此时、此物、此景、此情,了解诗人是如何借助抒情客体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诗人创作意境是指诗人在写作时创造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理寓其中的艺术画面。诗歌中情景结合的方式有即景抒怀,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情景相生等等。例如,读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乘坐的船渐渐远去,一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处,这时诗人依然不肯离去,凝视江流滚滚,任江风拂乱发髻。透过这幅画面,我们不难体会出诗人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但凡优秀古诗词,无不营造出独特而美妙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思绪驰骋、回味无穷。(三)品味语言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现出思想内容。有的词句含义深刻,往往是表达主旨的“诗眼”,抓住了它,就找到了理解之门的钥匙。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僧敲月下门”的“敲”字,都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鉴赏诗歌时,可联系全诗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同时可以横向对比,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作家的语言风格有清丽悠远、细腻深刻、粗犷豪放等特点。(四)鉴赏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首先要鉴赏修辞手法的运用。诗词为了增强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要用到各种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夸张等。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更突出了诗人忧愁之深广,又如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借代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借此生动地表现了伤春惜花的闺怨。同时诗歌中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常见的有象征、衬托、对比、白描、比兴、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触景生情、以乐景抒哀情等等。另外还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而抒情又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这里就不在赘述了。(五)评价思想感情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时,首先要知人论事。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古典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这些词来表述: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悲哀、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大概可分为以下八类: 惜别、离别、思乡、讽喻、怀古、报国、咏景和恋友之情,作者的情感都能通过意象在诗中充分体现出来,如:古人常通过游子、折柳、天涯、家书、归雁、明月、 秋、落叶等意象,表达思乡之情。平常要多积累总结。从中考选用的古典诗词倾向上看,思想感情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明显占大多数。古典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的感情往往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融于对景、物、人、事的描写中。读这类诗作时,更应仔细体会诗作的“潜台词”。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字面上像是在谴责不知亡国恨的歌女,实则不然,诗歌批判的矛头实际上正是指向酒楼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三、考题精析 (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回答1-2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2)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诗歌艺术特色。开头四句通过自问自答道出了诗人身处人境而能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是由于“心远地自偏”(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从精神上摆脱了环境的干扰。后四句接着说自己采菊东篱,不经意中目遇南山(庐山),时近黄昏在南山生发出来的山气(云雾),飞鸟返回云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渗透了人生的真谛。尽管诗中明说“欲辨已忘言”,但本诗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 可以探索的。A项应该联想到诗人的志趣情感,远离世俗的烦扰,过悠闲自在的生活。B项抓关键词“悠然”,表现悠闲的心态;CD两项都要结合诗的意境,全面分析。答案:1A (2)心远地自偏。(二)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1分)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点有分析诗歌内容、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等。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 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 “霜满地”不是指如霜的月光,是指满眼的白霜遍地,秋景之一。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通过比较,A项符合一般诗词的规律,B项“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