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 教案.doc_第1页
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 教案.doc_第2页
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 教案.doc_第3页
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 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 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德育目标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重点: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1、 导入新课一、导入(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集传世。写作背景:楚汉争霸鸿门宴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项羽在关东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派兵驻守函谷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率诸侯军40万、秦军降卒20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将他们全部坑杀。元年十二月,项羽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料力量不敌,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西楚霸王 同年二月,项羽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分别为王,企图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刘邦采纳萧何建议,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忍忿前往汉中,途中烧毁所过栈道,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战争开始 五月,田荣于齐地起兵反楚,刘邦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联络各地诸侯王,率联军56万攻楚,一举袭占楚都彭城。项羽自率精兵3万疾驰南下,乘刘邦陶醉于胜利,以少胜多,大败汉军,收复彭城。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连老婆孩子都不顾,逃回荥阳。楚河汉界 刘邦战败,诸侯纷纷背汉向楚,为摆脱被动局面,刘邦争取英布,重用韩信、彭越,从各方面联合反楚力量,有利地形,分兵扼守险要。三年十月,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赵军。四年十一月,又大破齐、楚联军于潍水之滨,平定齐地,从东、北两面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态势,直接威胁楚大后方。四年八月,楚军粮尽,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属汉。四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五年十月,刘邦追击楚军至河南太康南,因韩信、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击,大败,被迫坚壁自守。刘邦从张良计,分别给韩、彭割地封王。乌江自刎 十二月,调集各路大军40万人,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楚歌四起,军心瓦解。项羽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派兵追击。项羽逃至乌江兵败自刎。二、设疑自探(一)学始于疑大家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1、概括垓下之围主要写了哪两个情节。2、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3、垓下之围刻画项羽的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4、概括二、三段主要情节 5、东城快战中写了项羽的哪三次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6、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从中可见项羽怎样的的性格?(二)自探要求1、请大家针对以上问题先进行独立探究2、时间三分钟三、解疑合探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做好展示评价的准备。展示 两分钟后,出示展示任务分配及要求例:问题一: 第一组展示(前黑板)问题二: 第四组展示(前黑板)问题三: 第五组展示(前黑板)明确:1、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2、惊起饮歌泣 3、语言、动作描写,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4、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5、三次行动: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写出项羽“斩汉一将”的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第二次:项羽并未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敌兵,项羽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无敌。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第三次:项羽驰,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通过对比,再次渲染项羽的勇猛无敌。在身当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表现其骁勇善战。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6、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勇猛、自负的性格。评价展示接近尾声时出示评价任务分配及要求:例:问题一:第二组评价问题二:第六组评价问题三:第七组评价四、质疑再探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2、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哪些性格特点?明确:1、不同意。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正是因为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他才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了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2、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在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5、 运用拓展1、教师出题: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下列三首诗的评价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题乌江亭(唐)杜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这三首诗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意见。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节的行为。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兵家胜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江东子弟的扶持下,卷土重来都是有可能的,那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这种观点背后的英雄观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子弟还会不会再追随他,这也很难说。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杜牧题乌江亭时所云:“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2、自主编题我做小老师,我来考考你,小组推荐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