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共两课时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1页
《消息二则》共两课时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2页
《消息二则》共两课时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3页
《消息二则》共两课时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4页
《消息二则》共两课时课件说课讲解.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息二则 喜欢新闻 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 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学习目标 1 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 掌握新闻的特点 结构形式 3 理清新闻的内容 要素 结构 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4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 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活动一 了解新闻知识 把握结构特点 一 新闻的概念1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 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 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2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A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 广播 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包括消息 通讯 特写 人物专访 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 社论 报告文学等 B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 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活动一 了解新闻知识 把握结构特点 二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 即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 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 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主标题 副标题 引标题 主标题 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 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 说明原因 烘托气氛 副标题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 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 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 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 是新闻的主干部分 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 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 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 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 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 高潮在前 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 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2020 3 8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6 活动一 了解新闻知识 把握结构特点 三 新闻的特点 1 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只写给自己看 或只写给个别人看的 就不是新闻了 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 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 2 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为了体现真实 新闻一般必须具备 六要素 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何故 有时还加上How 如何 即 五个W加一个H 成为新闻 六要素 当然 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 虚假 3 时效性 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 这是 时效 上的要求 新 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是时间上的新 报道的必须是最新发生或发现的事实 二是内容的新 要报道新鲜的事实 要有新看点 有的新闻 如特写 人物专访 报告文学 也追求文字形象 生动 以使读者愿意读 喜欢读 1949年初 淮海 辽沈 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 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 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 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 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消息二则 时代背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 197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思想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 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 毛泽东选集 共五卷 里 他的诗词收在 毛泽东诗词文集 里 他撰写的新闻 收在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里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 二十一日 地点 长江前线 芜湖 安庆 人物 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 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事件结果 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1 朗读课文 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活动二 播报新闻 整体感知 1949年4月21日 长江前线 芜湖 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活动二 播报新闻 整体感知 2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 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 的命令 活动三 研读课文 品味语言 一 字斟句酌 体会新闻的特点 1 据了解 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 那么 标题中的 三十万大军 改为 百万大军 行不行 不行 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 那么 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 不可以吗 不可以 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活动三 研读课文 品味语言 二 品析语言 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 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 好像是中立的 纯客观的 但是 完全中立的 客观的 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 事实 是不可能存在的 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 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 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 万船齐放 直取 对岸 突破 地阵 占领 进击 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英勇 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活动四 当堂检测 语言运用 一 填空1 新闻的主要结构有 标题 导语 主体 2 新闻的特点 传播性 真实性 时效性 二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 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 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 绿色上网 万人签名活动 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 活动当天 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 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 要文明健康上网 远离精神污染 绿色上网 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 消息二则 新闻六要素 记叙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新闻知识回顾 狭义 指消息 广义 包括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传播性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兼有议论 何人 Who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因 Why 何事 What 如何 How 新闻六要素 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 就不难解决了 6个 W 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引标 主标 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领起下文 新闻的躯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 有时可省略 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辅助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 准确认读并理解 锐不可当 业已 绥靖 阻遏 等词语 2 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 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3 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4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 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1949年初 淮海 辽沈 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 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 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 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 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时代背景 注音 鄂 豫 绥靖 阻遏 泄气 溃退 歼灭 管辖 锐不可当 上当 要塞 瓶塞 阻塞 堵塞 y su z xi ku ji nxi d ngd ngs is is s i 活动一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朗读第二则新闻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气势 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活动二 速读课文 理清结构和要素 1 本则新闻的结构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二十日夜起 课文最后 第一层 二十日夜起 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 地点 人数 第二层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 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 汤恩伯认为 结束 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九江 课文结构 第1 2两句 其余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标题 主体 导语 标题 导语 导语 导语 主体 主体 主体 主体 导语 活动二 速读课文 理清结构和要素 本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 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 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活动三 研读课文 回答问题 1 标题中的 百万 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 其中东路军 西路军各35万 中路军30万 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 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 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 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 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 都很泄气 属 背景 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 突出了文章中心 活动四 品读课文 品味语言 1 比较阅读甲 乙两句话 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 现在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乙 至发电时止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现在 与 至发电时止 相比 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 且有 战势发展迅速 我军胜利进军 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 剩下的 容易产生误解 是人员 还是物资 余部 是军事术语 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 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 既确切 又得体 所以 乙句的语言准确 语言色彩恰当 活动四 品读课文 品味语言 2 比较阅读甲 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 甲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乙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 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 汤恩伯本是来 督战 的 结果不但无战可 督 而且全军覆没 狼狈不堪 敌军的 不料 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所以 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 褒贬有别 活动五 进入演播厅 角色体验 如果你来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的播音员 你在重音 语调 情感 节奏上应如何处理 全文的朗读基调为慷慨激昂 豪情万丈 冲破 横渡 均是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等应重读 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 封锁 切断 应干脆利落地重读 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 嘲讽的语气 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