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1页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2页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 淄博市创建文明城市纪实 Http:/ 2008-5-12 2:40:00 作者: 新华社记者 许剑铭 字号:大中小 【打印】【关闭】 编者按:4月24日至29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13家中央新闻媒体记者来我市,就作为全国重大典型推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集中深入采访。从5月8日开始,13家中央新闻媒体陆续刊播了各自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两天登载新华社记者采写的稿件,敬请关注。 走进淄博,会有很多“惊讶”:齐国故都的风俗底蕴让人由衷赞叹,工业名城的发达经济令人称颂不已,花园城市的碧水蓝天使人心怡气爽,几年前的老工业污染城市,依托自然条件和现代文明资源,5年初步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描绘出心中的生态文明城市“景观”。 环境立市生态做主 淄博市是国内较早依托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结构性污染突出,曾被人夸张地形容为,“一年吃块砖(粉尘),白衬衣不敢穿”,“外商绕道走,游客不敢留”。原有的发展模式让淄博感到发展之“痛”。 面临严峻形势,淄博市提出把生态建设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头等大事,2003年在山东省率先提出了实施“环境立市”战略,2006年又提出建设“生态淄博”的战略目标,明确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 为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淄博对中心城区近郊16家水泥企业的44条生产线进行搬迁、转产,拆除关停落后燃煤炉窑256座。针对中心城区东部化工企业集中的情况,从2004年起关停并转重污染企业512家,关闭环保不达标的“土小”企业2600余家。 在淄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记者发现,从垃圾的分选、燃烧、过滤整个系统处于密闭状态,焚烧后生成的灰渣达标后用作水泥混合料等,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这样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淄博已经随处可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了淄博市结构性污染问题。 “发展经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淄博政府职能部门的准则。为了保护环境,淄博将很多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项目拒之门外,坚持“一票否决”制度,杜绝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进入,仅2006年以来就实施环保“一票否决”90余次。2007年开展“环保执法年”活动,多部门联合执法,“顶格处罚”138起环境违法行为,保持了环保执法的力度。 从2005年起,总投资55亿元的“碧水蓝天行动计划”,淄博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环保成绩单:水质始终保持在一至二类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烟尘管制区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连续4年超过300天。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几年超过10%的情况下,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7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22%。 淄博由原来的重工业资源城市,逐步向绿色、生态、宜居城市转变。 结构调整唱响生态经济主旋律 2002年,淄博依靠老石化、老建材、老冶金,全市工业总产值仅780亿元。而到2007年,淄博工业总产值超过1945亿元,是2002年的1.6倍。五年时间淄博经济怎样实现了飞跃?“发展生态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淄博市市长周清利道出其中“奥秘”。 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淄博曾面临工业化进程中的诸多“陷阱”,生产水平低,工艺差,品牌效益小,长期面临产业结构“重而不优”。刘慧晏认为,发展生态经济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坚持发展服务业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始终强调“安全环保第一,发展效益第二”的东岳集团,合作研发的绿色环保制冷剂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合作研发的离子膜项目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金晶集团通过设置余热锅炉,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冬季加热重油,夏季用于中央空调。集团负责人称:“节能减排、不断提高燃料利用效率,成为我们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公司生产的超白玻璃不仅远销欧美,还中标奥运工程“鸟巢”、“水立方”。 实践中,淄博市从自身产业特点出发,选择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4个重点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2007年,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1%。五年累计利用工业废渣1000万吨,节约标煤50万吨,节地6000余亩,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量40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3亿元。淄博市被山东省列为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型城市。 淄博还大力发展物流、信息、金融、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31.6%。 2003年以来,淄博共引进境内外资金725亿元,年均增长18.1%,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淄博。2005年,淄博市被国家统计局公布为中国投资硬环境50优城市之一。 区域布局勾画山水情缘 依托“半城山色半城河”的自然资源优势,淄博市“组群式生态文明城市”的蓝图应运而生。 淄博市按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大绿化要求,集中组织了城区公共绿地、绿化景观和环城绿化带、森林屏障、组团间绿色走廊建设。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人均绿地面积14.3平方米,形成了林荫路网为贯穿,公园绿地为节点,社会绿化为补充,外围大环境绿化为依托的城市绿化格局。 2003年,根据组群式城市的特点,淄博市深入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对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进行财政补贴,大力推广沼气利用,建成沼气池3万余个,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卫生面貌和生态环境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