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39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39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39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39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3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一 赫鲁晓夫改革1 背景 二战后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问题尤为突出 2 内容 1 农业 用 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开垦荒地 扩大谷物生产 开展大规模种植 运动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农业 收购制 玉米 2 工业 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尝试推行 原则 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物质利益 3 评价 1 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并取得一定成效 2 失败原因 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苏共提出的 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带有很大的 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 反复无常 20年建成共产主义 盲目性 易错易混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 斯大林模式 的框架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1 原因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 内容 1 工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了企业的 收到了一定效果 2 农业 采取了扩大农场和农庄的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经营自主权 自主权 3 结果 1 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改革陷于停滞 2 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到80年代初 经济全面滑坡 易错易混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 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 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 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 斯大林模式 故效果不大 三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 原因 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 性的变革和改造 才能挽救危机 2 措施 1 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 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要求国家主要用 方法管理经济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2 提出了 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3 结果 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经济继续滑坡 于是把改革的重点转向 体制改革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根本 经济 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 思维启迪 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 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你知道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书记期间进行了哪些改革吗 你对这句话又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 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后又转向政治改革 但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用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 上面这句话有道理 指出了改革的致命错误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二战后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对经济体制进行变革 但是由于积重难返 改革步履艰难 效果不大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最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史料一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 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 黑白相间的构图 喻指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位人物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而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 史料二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 被苏联人民讥讽为 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 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 号称 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 步履蹒跚地跨进了80年代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探究问题 1 如何理解对赫鲁晓夫的如下评价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位人物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而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 2 苏联人民讥讽勃列日涅夫为 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 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因此说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又没有突破 斯大林模式 所以说 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 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赫鲁晓夫只能是 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2 勃列日涅夫的保守导致改革的停滞 苏联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滑坡 作为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却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 因此被苏联人民讥讽为 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 1 相同点 都是为了解决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都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都是在 斯大林模式 下进行的局部调整 都在农业 工业方面进行了调整 改革过程中都脱离了苏联实际 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都没能突破 斯大林模式 没有找到适合苏联国情的发展道路 2 不同点 1 内容 赫鲁晓夫的改革侧重于农业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于重工业 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2 结果 赫鲁晓夫的改革收效甚微 以他的下台告终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前期取得一定的成果 后期陷入困境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史料一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 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防止个人专断问题的重要性 可惜列宁逝世过早 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后来 党的民主空气缺乏 严格的等级制度 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 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 无主人财产 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 十月革命 必然性 历史意义和启迪 史料二1991年12月27日 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 对苏联的解体感到 羞愧 和 耻辱 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说 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 谁应该受到责难 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 莫斯科出版的 独立报 则直接指出 是的 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 毁灭了这个帝国 王斯德 钱洪主编 世界当代史 探究问题 1 根据史料一 二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2 有人说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这种观点对不对 为什么 3 联系所学知识 探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1 历史原因 缺乏有效的民主政治建设 个人专权 党内存在特权阶层 干群关系恶化 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分配的不合理 现实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的混乱 2 不对 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3 从经济改革入手 在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后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苏联解体的启示 二战后苏联从改革到解体的经过 说明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它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1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 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急于向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过渡 而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必要的物质和文化前提 2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 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以遵循 它是需要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改革是社会主义对自身的不断调整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3 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4 在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要特别注意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中的一切积极因素 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和民主的 改革要特别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建设 5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帆风顺 必然具有复杂性 曲折性和艰巨性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 找 解题的关键 解题技法 1 阅读全部材料之后 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 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 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 找出中心 然后围绕这个中心 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 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 观点相对照 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一单元 哪一课相关联 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 联系准了 解题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 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 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 所以 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 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 4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找 与 读 往往是一致的 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典题例证 赫鲁晓夫上台后 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 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赫鲁晓夫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 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 布尔拉茨基指出的 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 越来越贫困的 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 技术上落后的工业 最尖锐的住房短缺 居民生活的低水平 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 国家与外部各界的隔绝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苏 尤里 阿法纳西耶夫 别无选择 材料二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 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 把落后的农业部门 集体农庄 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 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 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齐世荣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1962年 叶 利别尔曼在 真理报 发表了 计划 利润 奖金 一文 史称 利别尔曼建议 他认为 如果只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 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企业根据所接到的产量和品种的任务应当自己编制充分完整的计划 其中包括劳动生产率 工作人员数 工资 产品成本 积累 投资和新技术各个方面 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 积极 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 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 采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 1 赢利率越高 奖金就越多 2 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 奖金也就越多 陈之骅 苏联兴亡史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 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利别尔曼建议 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 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分析 利别尔曼建议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第 1 问经济问题结合材料一内容概括即可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 斯大林模式 造成的 第 2 问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 第 3 问 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 积极 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 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 得出其与赫鲁晓夫改革工业方面措施的相同点 给企业一定的权利 物质利益刺激积极性 注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作答 应将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知识迁移到此处 答案 1 问题 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根源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2 措施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实行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 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3 相同之处 给企业部分权力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影响 理论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或者勃列日涅夫改革 即学即用 关注世界 关注未来 关注国家的发展 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8 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齐世荣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赫鲁晓夫提出 在最近十年 1961 1970年 里 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 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在第二个十年 1971 1980年 结束时 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 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 5 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1971 1975年 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 1 比前五年下降1 3 其后五年又下降2 6 第三阶段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 8 材料四1981 1985年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 1 3 1 2 2 1 8 因此 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 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1 材料一的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 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4 据材料四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 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 戈尔巴乔夫提出了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 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解析 第 1 问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从速度 规模上归纳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特征 主要目的根据所学知识从解决粮食困难 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分析 第 2 问根据材料提出的奋斗目标可以看出错误所在 急躁冒进 例证根据所学从改革措施中体现这一问题列举即可 第 3 问趋势从材料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 经济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