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论文:文化差异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分析与教学对策.doc_第1页
小学英语论文:文化差异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分析与教学对策.doc_第2页
小学英语论文:文化差异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分析与教学对策.doc_第3页
小学英语论文:文化差异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分析与教学对策.doc_第4页
小学英语论文:文化差异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分析与教学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差异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分析与教学对策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教学实例剖析了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主要是缺少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与本族语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匮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阅读理解、书写和交际障碍。并提出相应教学对策。强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帮助他们扫除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一系列学习障碍,切实提高小学生学英语效率,真正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关键词: 文化差异、学习障碍、教学对策随着小学英语学科在全国的普及,中国大约有1亿学龄儿童开始接触英语,跨入了英语学习的行列, 把中国的“英语热”进一步推向了高潮。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关注之多、投入之大、期望之高,让人无法形容。冷静、理智地进行思考反省,发现其效果是喜忧掺半,结果并非令人十分满意。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却是被忽视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孩子英语学习困难。 不少孩子从一开始的主动学习逐渐变成被迫学习。随着难度加深,他们学习时容易犯错误,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但家长不少投资和精力,以及那急于求成、急切回报的心情给孩子以无形的压力。学校的不少老师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和文化差异的比较,过多依赖于练习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习英语成了中国孩子们背上的一块“大石头”。 英语新课标(实验稿)增加了“文化”一项的目标要求,提出了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明确指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霍尔说:“我深信存在于我们和其它国家的人们之间交际的障碍很多来源于对跨文化交际所知甚少。”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表明中西方文化差异确实是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障碍。分析原因和研究对策无疑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折射文化。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社会文化知识教学,比较东西方两种文化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消除导致学生中词义曲解、混淆、词序颠倒错位、词句遗漏;以及会话表达不得体等各种学习障碍。从而避免挫伤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促使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一、文化差异造成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一)、语言学习中的理解运用障碍 1词义、短语的误解英语中有不少词汇有其自身的附加义,小学生不知道某些单词的隐含意义,例如颜色、动物等常用词,他们往往会望文生义,不能正确理解。练习时他们也张冠李戴。例如:You look blue today. (你今天脸色发青。)He is blue today. (他今天很难过。)He is a black sheep. (他一个害群之马的家伙。)These are green hands. (这些是新手。)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他体壮如牛。)2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所有格混用和遗漏恐怕很少有英语老师能让小学生正确熟练运用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所有格了。课堂上老师反复讲解,无济于事。他们在做练习时,今天学了人称代词的什么格就用什么。尤其是造句对话,想到那个就用那个。教者厌,学者烦。弄得师生两败俱伤,筋疲力尽。分析其中错误,主要还是中英文人称代词用法有差异,英语语法形成中更关注人的表达,对人称代词分类更细,使用很有限,而汉语里却没有要求。例如词组:(误)I / home(正)(My home); (误)give he,(正)give him ; 还有类似的句子等等。如:(误)Is she birthday in June? (正)Is her birthday in June? (误) Amys hair is longer than my. (正) My hair is longer than Amys.(误)He is going to do homework this evening.(正)He is going to do his homework this evening.3 动词时态变化规则的套用和表达的负迁移时间作为一个客体的存在,人类对它的认识有共识的地方,但更多的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中国社会经历漫长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观淡薄,习惯缓慢的生活节奏。常用的“慢用。”、“慢走。”可见一斑。语句表达只说明具体时间即可,动词没有变化。而西方人珍惜时间,严格守时。在英语语法中却突出强调了动词的时态变化。如:现在、过去、将来时等,以及动词的规则和不规则变化。使小学生很难理解,综合运用十分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法时态构成等缺乏足够的深刻认识,说话、造句总是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有些学生被弄得焦头烂额,大大挫伤了他们语言学习的热情。(1)(误) Last night I write an e-mail to my dad .或: I last night writed an e-mail to my dad .(正) Last night I wrote an e-mail to my dad.(2)(误) We went to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last weekend.(正) We went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last weekend.(3)(误) Did you studyed English yesterday afternoon? (正) Did you study English yesterday afternoon ? 4疑问句的词序及其回答小学生学疑问句也较困难,这似乎将学生们带入了迷宫,各种错误应有尽有,“中文思维+英语形式”现象极为普遍,词序颠倒,对否定问句和反意问句的回答更是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恰恰是中西文化思维的明显差异。汉语用肯定表示确认,用否定去否定命题;而英语用否定表示确认,用肯定表示否定。(1)特殊问句的词序错位、颠倒例如:(误)Did Tom play with whom?(正)Whom did Tom play with ?(误) Is it whose book ? (正)Whose book is it ?(2)对否定问句的问答例如:Dont you know? / Dont you see? / Dont you think so?否定回答(误) -Yes, I dont. (正) -No, I dont.肯定回答 (误) - No, I do. (正) -Yes, I do.(3) 反意问句的回答aHe didnt play the computer games, did he? 否定回答(误)Yes, he didnt. (正) -No, he didnt.肯定回答 (误) No, he did. (正) -Yes, he did.b.还有的是陈述句,即使从正面入手也往往在句尾加一反问的尾巴,用反问句形式,如: A fine day, isnt it? You like coffee, dont you?存在这种是非颠倒差异的根本原因恐怕是,西方人着眼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和态度,中国人则着眼于对交谈对方所发出的信息或表明的态度所做出的反映,承认或(不承认)那否定的意思,强调的是交际双方的呼应和配合。 (二)、语言学习中的书写障碍1个别单词大写的原因不明小学生在书写中通常只记得开头要大写,却忽视个别词的特殊性,不明其中的原由。容易把“I”(我)写成小写,忽视该词在句中任何位置都要大写的习惯。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西方人比较突出个人的作用,崇尚个人自由,体现强调个人价值,以自我为中心,并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民族文化思想在语言形成和发展中的具体表现。例如:(误)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 they are my father and my mother and i. (正)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 they are my father and my mother and I.另外,小学生对专有名词的认识也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和数词有关的词组,学生及易犯错。如:(误)row one ;room 303; grade five, class four; (正)Row One; Room 303 ; Class Four ,Grade Five; No. 1;在特殊疑问句中又错写成大写,如: (误)What Class are you in ?(正)What class are you in ? (误) Which Grade is she in ? (正)Which grade is she in?等等诸如此类,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与满分失之交臂。因为在汉语书写里没有这样的要求。学生不明白英语中的这些名词是为了强调及区别个人、国家、地方、机构、组织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隐含着西方人的价值观。2书写的顺序颠倒 由于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书写障碍在小学生学习中时常发生。如:在学习书写信封地址时,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西方人更注重个别。所以,中国人写信封地址从大地址到小地址、门牌号、收信人;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从小到大。先写收信人姓名,再写门牌、地名。学写电子邮件时,学生还有个屡纠不改的错误,就是在写信结束时随手写下写信的日期。而在语文课学生学写书信时,这正是语文老师最强调的。 (三)、语言学习中的交际障碍 (1)语言运用失误语言语用失误是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习惯,误用了其他表达方式,或不懂英语正确的表达方式,按母语的习惯套入英语中去。就拿“Thank you. .”为例。有一个学生帮助外教完成一项任务后,老师表扬他干得很出色, 老师说:“Thank you.” 该学生连忙说:“Never mind.” 学生想表达的是“没有关系,不用谢。”但用英语的“Never mind.”显然是不妥的。因为“Never mind.”常用于对方表示道歉,而自己不予介意,是安慰对方的套语。学生在这儿用错了表达式。应说:“It is my pleasure .”学生不懂得如何正确的使用,套用汉语习惯。这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小学生身上的典型反映,如果英语老师一开始就注视区别,学生自然从小就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产生敏感性。(2)社交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不了解或忽视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再以“Thank you. ”为例。这一简单答谢很多学生还是不会在交际中正确使用。学生面对别人的感谢会说一些客套话来应答。,“没有,很一般的。”“这又没什么。”有这样一道情景交际选择题:当老师夸奖学生书写漂亮时说:“Wow! Your handwriting is so beautiful!”学生应回答:a“Thank you .”b.“No.Its just so so .”不少学生会选择b。二、消除文化差异造成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为了能更好地与别人进行有效交流、沟通。分析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就是让他们少走弯路,通过打开、接触文化这个窗口,让他们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他们的文化,初步学会一些交流的技能、技巧。避免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交际中由文化差异冲突引起的误会和尴尬。(一)、加强课内渗透,做到三宜:1设计宜巧依托教材,在备课设计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的渗透中英语文化的差异,切忌只重西方文化,忽视中国文化,应突出中国文化、或本土文化的优越性。内容健康向上,不盲目崇洋媚外。 导入设计多样,集悬念 、新意于一体;充分体现语言之间的明显差异,通过比较来突出不同。刺激学生的先入感官,加深学生第一印象,消除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习障碍。2讲解宜少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讲解对比要切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语言简练,明白易懂,风趣幽默,有启发性、概括性,便于学生熟记。要既能符合学生语言认知的特点,又能反映语言的文化特点。切忌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上课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结果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3练习宜精设计的拓展练习应有针对性,典型性,多样性,层次性;要既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要有的放矢;切忌面面俱到,搞题海战役。这样势必给学生增加负担,令学生厌恶,只能是事倍功半,劳民伤财。通过学习、对比中西方文化,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是一种自然现象,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促使学生对文化差异产生一定的敏感性。(二)、拓展课外渠道,做到三宜;1牵涉内容宜广中西方文化涵盖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内容包罗万象,教师以点带面,从政治、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各领域,让学生广泛接触并领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髓,熟悉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 2展开活动宜多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开展丰富多彩、新颖别致的英语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体验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感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持久的语言学习内驱力。例如:几年来受学生们喜爱的是:开展“英语知识大赛”;自编自导“英语故事表演剧”;合唱“英语歌曲连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