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全长1711.76米红线宽度为30米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设计说明书61页,土方量计算表,CAD图纸25张)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56782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6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6-01-10
上传人:小***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林**(实名认证)
福建
IP属地:福建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路线
线路
全长
红线
宽度
30
城市
干道
标准
设计
说明书
仿单
61
土方
计算
cad
图纸
25
- 资源描述:
-
路线全长1711.76米红线宽度为30米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设计说明书61页,土方量计算表,CAD图纸25张),路线,线路,全长,红线,宽度,30,城市,干道,标准,设计,说明书,仿单,61,土方,计算,cad,图纸,25
- 内容简介:
-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专 业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班 级 土木 051班 姓 名 胡小申 学 号 0590444222 指导教师 余振锡 二零零九年六月一日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 马鞍山市钢城新路(经五路经七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 道路规划宽度 30米,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 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 051 姓 名 胡小申 学 号 059044222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要是对马鞍山市钢城新路进行道路工程设计,通过调研,资料查阅,完成指定的起、终点之间的新建道路设计,设计阶段为初步设计。 进行路线方案比选、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沿线路基防护工程、路基排水设计等色合计工作,了解并掌握道路设计的基本工程及道路交通量、路面结构的计算方法。 对设计道路进行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掌握道路工程的编制过程。 绘制工程图纸( 10 张以上,其中至少有 5 张手工完成,写出设计说明书,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起止时间 : 2 0 0 9 年 2 月 22 日至 2 0 0 9 年 6 月 6 日共 15 周 指导教师 系主任 院长 签 字 签 字 签字 填写说明:“任务书”封面请用鼠标点中各栏目横线后将信息填入,字体设定为楷体 号字。 摘要 本设计是对钢城新路(经五路经七路)( 00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在结合城市规划图,地形图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按照设计规范设计原则,对道路进行综合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道路纵断面、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交通安全设计、路面排水设计、照明工程 设计以及编制工程概预算。 通过设计基本了解了城市道路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使我们对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应用更加熟练,同时对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步骤和方法又练习了一遍,这是我们毕业前最有实战意义的一次训练,这不论对于以后我们的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也必将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初步设计 路面结构 工程概算 is to 00In to of on to as as s us to be to s to is we an no to to to to 序号 定额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一、机械土石方1 掘机挖土方 10001掘机挖淤泥 10001车外运淤泥与杂填土 10001车外运土方 10001土碾压 1000) 直接工程费A 基价B 流动施工津贴 工日 它直接费 现场经费 二) 间接费 三) 利润 7%(四) 定额测定编制费 五) 税金 六) 总价序号 定额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二、道路工程6 粒式沥青砼( 61002粒式沥青砼( 8100250025002粒式沥青砼( 41002粒式沥青砼( 61002000200000253水泥砂浆 100500额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三、相关费用1 绿化费 1灯工程 通标志标线 额编号 项目名称 工程量 单价(元)1 一、机械土石方 元 、道路工程 元 、相关费用 元 程总投资 元 ) 合价(元) 合价(元) 合价(元)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1页 1绪论 1 1 前言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长江三角洲的西缘。北、东两面分别与江苏省江宁县高淳县接壤,南面与芜湖市接壤,西临长江与和县相望。长江水路东到上海 440 公里,西达武汉 685 公里,陆路北距南京市区 45 公里,南距芜湖市区 50 公里,东至南京禄口机场 35 公里。 马鞍山市交通便捷,依靠长江黄金水道,东临沿江高速公路,宁芜铁路从中穿过,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梅山路是连接雨田路与平山路的城市主干道,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作为城市的中心地段,各道路的交通量增长迅速,原有的路网 已不能满足需求,而梅山路的建成将大大改善原有的交通情况,也可以使中部路网进一步完善,所以修建梅山路势在必行。 道路是交通的纽带,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的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许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这对于我来说,对于提高个人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题是对马鞍山市从湖西路到平山路段的 钢城新路(经五路经七路) 进行初步设计。该道 路的红线宽度为 30 米,全长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道路等级的确定; 2城市道路技术标准的计算与验算,它包括平曲线半径及平曲线最小长度,纵坡,竖曲线,路基路面宽度等; 3通过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选定最后的路线方案; 4道路的平面设计,包括桩号的布置和圆曲线的计算; 5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包括坡度的选定、坡长的限定以及竖曲线半径的拟定; 6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即绘制出各桩号的路基横断面图; 7道路类型选择与厚度设计; 8道路雨水口的设计; 9道路护坡设计;10道路工程量计算与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并绘 制图表。 献综述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上面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感受、人的目的 (粗略阐述了人性化城市道路 ) 设计的五个方面:道路特色设计、道路线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道路设施设计 。 键词: 人性化、 城市道路、横断面、 街道设施、 无障碍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 。道路仅是人和车辆移动的 通道 ,一种工程构筑物 。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2页 车辆能够快速的通过, 减少行人对行驶车辆的干扰。 “以车为本 ” 的设计观念导致了城市建设时不考虑地形特点, 千篇一律的方格网式的道路网络 ,导致了单调的道路断面 ,冷漠的交通环境 ,剥夺了行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 城市道路上到处都充斥着尾气、 噪音和快速行驶的车辆 ,以步行和自行车为出行方式的弱势群体其公平使用道路的权利被无形剥夺。 这些问题的产生, 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的本身, 而是在总体设计上的失衡 ,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地贯穿于创造和设计活 动中。 技术愈进步社会越发展, 设计活动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所以, 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考虑人的舒适度 ,人的目的。 路特色设计 A、反映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危机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全球性文化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市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其中也包含了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街道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自然、 尊重历史并突出 特色 ,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 。塑造城市形象应利用好城市的自然条件, 尊重城市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 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 ,如深圳深南大道就反映了深圳这个美丽的国际花园城市的特色。 B、 反映功能特色 。城市道路设计要反映交通性、 生活性及游览性等各种功能。 如深圳深南大道是深圳市最繁华的交通主干道深南路的延伸段经过深圳市政府的近十几年的合理规划与开发逐步形成以华侨城旅游为主线, 深圳中心区为重点的旅游交通新干线。 C、 反映环境景观特色。城市道路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上海世纪大道是中国第一条景 观大道 ,全长 5总宽 100m , 含 31m 双向六快二慢的主机动车道和两侧各 6m 宽的机动辅道, 主道与辅道间设有绿化隔离带 。世纪大道的景观设计采用非对称性断面形式 ,在大道北侧人行道上布置了八处游憩园 ;在崂山路和扬高路路口设置了两处雕塑广场 、休闲小品以及艺术画廊等。 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 良好的线形设计 ,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 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 ,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 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 看 ,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 ,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 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 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 设置较大的曲线 ,使沿线两侧建筑物, 自然景色有所变化, 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 解除司机的疲劳 ,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路横断面设计 路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形式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3页 A、一幅路是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 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 可以采用划分中央车道线及快慢车道线、 只划分中央车道线和不划线三种方式灵活组织交通。 适应于机动车与 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 ,还可以应用在“ 潮汐式” 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 。由于其造价较低 ,组织方便 ,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 B、两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 栏杆) 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 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 。它可以采用划分快慢车道线或不划线两种方式组织交通 ,一般用于快速路、 主干道、 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 近年来随着自行车流量的逐年减少和机动车流量的迅速增加 ,机非混行的影响已很微弱, 取消了自行车道 (即不划线方式 )的两幅路将逐渐成为城市采用最为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C、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 或分隔墩栏杆) 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 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 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 ,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 、次干道 。随着自行车的减少与消亡, 其原本机非互不影响的最大优势已成为过去 ,而且其利用分隔带单独建设的自行车道对道路用地的资源浪费和机动车道的拓宽处理方式也成为道路横断面改造的首要问题。 D、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 ,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 分向行驶。 它原主要适用 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 但与三幅路的原因相同, 四幅路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 最终将被两幅路所取代。 上述的讨论说明 ,只有一幅路和两幅路才是未来道路横断面的发展趋势, 但两幅路必须吸收三、 四幅路的优点并解决机非干扰的问题。 根据一些大城市非机动车的发展特点 ,参考国内外其它城市的实践经验 ,干道及以上道路横断面型式应采用两幅路布置, 支路及个别次干道可以采用一幅路布置, 两幅路的自行车道可以引进路侧带与人行道和绿化结合布置, 有条件的道路可禁止自行车的行驶;吸收三 、四幅路的优点,机 动车与行人、 自行车之间最好设置绿化带隔离, 而且还可以利用中央绿化带设置安全岛 ,保证行人横过马路的安全。 照城市道路功能对其分类 分为交通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 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主要是满足交通要求。 道路上车流量较高,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较大, 一般适用于城市区域之间的较长距离的交通转移; 自行车的地位相对较低, 行驶受一些限制 ,流量也不会太大; 另外, 对人行道要求相对较低 。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若设置非机动车道 ,则与人行道同高设置。 城市生活性 道路的交通特点是: 目的性 、相关性的出行和到达的交通量占主体, 道路上行人较多, 一般以上下班交通为主, 也包含一定规模的购物娱乐等生活出行。 它更多考虑人的需要, 故必须考虑公交优先, 有条件的道路应规划公交专用道而且自行车流量相对较大。生活性道路的总体特征是人车同样优先, 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 考虑交通安全需要人车分离, 干道级的道路可同时考虑机非分离 ,支路则可以机非混行并视交通状况路边停车, 行人可采用平面过街(人行横道), 此类道路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商业性道路 , 道路两侧商业发达, 或间隔拥有多处大型的购物和娱乐场所, 对道路的通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商业性道路应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4页 考虑人群的安全、 购物环境及交通目的, 机动车道不应太多, 一般为双向四车道, 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 并与车站结合开辟行人过街横道, 同时人车之间应有较宽隔离, 自行车也应与人群隔离, 减少干扰。 此类道路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景观性道路, 又称园林景观路, 它是在城市重点路段, 强调沿线绿化景观, 体现城市风貌的道路。 通常绿化率不小于 40, 总宽度应较宽 , 部分主干道或次干道才具有此特性 。景观性道路以行人的休闲、 休憩和布置绿化为主, 人行道要求较宽, 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结合布置, 两侧应结合自然条件对称或非对称布置; 车行道应与行人之间有较宽隔离, 可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 ,保留自行车同时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限制。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布置形式。 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原则 A、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 B、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行人 、机动化与非机动化车辆尽量分离 ,加强三者的安全性, 提高行车的速 度, 减少三者之间的互相干扰。 C、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 避免管线、 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 D、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 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物取得和谐。 E、基于考虑蓬勃发展的小汽车工业, 在保证小汽车行驶的同时, 提倡公交优先,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公交专用道及港湾式车站。 F、中央分隔带的设置一般应满足自行车过马路最小安全等待宽度, 在主次干道上要考虑路口进口道左转拓宽需要; 在部分主干道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要; 支路要考虑机非混行以及路边停车的需要。 G、增加道路绿化率, 合理布置绿化带, 道 路绿化率应满足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的要求。 置方案及应用实例 布置方案示例, 图 1 4 是主干道红线 50m 和次干道红线 40m 的横断面布置方案示例。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5页 如何解决昂贵的城市用地与良好环境的关系, 如何通过合理的道路横断面, 确保车辆行驶顺畅和生态景观道路的设计目标, 完成交通任务, 减少汽车污染问题,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非常重要。 规划设计好城市道路横断面, 针对我国目前状况, 要综合考虑路幅宽度; 细化机动车道功能 、增加机动车道数量、 适应交通发展需要; 管线入沟、 减少 人行道宽度、 增加道路绿地率; 重视研究道路交通构成变化趋势, 满足路面分幅远近期过渡需要、 同一条道路的横断面应随交通、 地形等因素变化而适当变化。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6页 B、应用实例 。武汉市关山一路和关山二路通过改造以后, 整体感受是更人性化生活化。 道路横断面为 “三块板” 形式, 在道路上设置两条分车绿带 ,中央为机动车道, 两侧为非机动车和人行道改造后骑自行车时, 感觉机动车道上的扬尘和废气的干扰小了, 行人随处穿越分车绿带过街的情况也大有好转。 靠非机动车道一侧的人行道上开辟了 的草坪种植带 , 将道路绿化率 提高了近 10 人行道的路缘石、 草坪种植带和步行硬地不在一个平面上, 增加了行人的安全感, 节日期间还成组布置移动盆花, 增添了活力和美感, 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 人行道设置导向块材, 在行人过马路处设置三面坡缘石坡道, 盲道和街道缘石坡道均很完备。 无疑, 这是一次以人为本的改造提高了人们的户外生活品质 路交通工程设计 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设施要以为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 护栏、 候车廊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 突出使用功能, 交通标志、 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 的提前量, 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 生活性街道 由于此类街道人车混杂 ,交通情况非常复杂所以设施规划设计要细致入微 ,标志标线方面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路面, 更有效地组织交通。 街道的停车需求较多, 合理布置各类型的停车位和组织交通尤为重要, 引导和限制性的设施是设计的主要手段。 其主要措施是通过在路边、 路中设置各种设施来控制车流、 限制车速, 以换取居民更多的活动空间。 A、将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或锯齿形,迫使进入的车辆降低车速, 也使外来车辆因线 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 同时曲线形道路对居民而言, 其趣味性更强 ,景观更丰富。 B、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产生不易进入的氛围 ,以减少不必要车辆的驶入。同时, 道路上种植的树木改善了道路景观, 美化了居住区的环境。 C、在道路交叉口处将道路设计成凹凸状, 将路面部分地抬高或降低 ,使车辆驶过时产生振动感, 给驾驶者以警示。 D、在确保车辆可以通过的前提下, 间断性地缩小车行道的宽度, 造成不易通过的视觉效果。 E、在道路铺设上采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材料, 在视觉上形成印象驼峰、 印象槽化岛, 既为了引起驾驶者的注意减速行驶, 也使生活性的道路更富趣味。 F、通过在交叉口设置斜路障, 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和前行。 G、在居住区入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传达限速和禁转等交通信息。 住宅地区的支路系统, 行人对道路安全、 舒适的需求被置于首位。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了灵活的道路网络, 活泼、 多样的断面形式, 创造了宜人 、友好的交通空间。 更重要的是居住区内的道路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 成为人们交流的场所。 应用实例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7页 北京市率先在一些较大路口和 立交桥下设置了 “左转弯待转区”, 随后增加了 “左转弯待转区二次信号灯” 采用这一措施后, 明显提高了路口的通行能力 。其实 ,无论是交通信号灯, 还是交通标志、 交通标线或交通设施, 已越来越多地在细节上体现人性化。 以交通标线为例, 截至 2003 年底 ,北京市交通标线已达到 11542 较十年前增加了 。 目前, 全市五环以内8m 以上的道路交通标线施划率达到了 6m 以上的道路交叉口 6000 余处, 路口渠化率达到 特别是近年来在过街天桥、 公交车站对应的辅路位置上 添加了人行横道, 实现了行人过街设施的连续顺畅衔接, 在地铁路中间较宽地带, 还特意辟出一些安全区, 方便行人二次过马路, 增加了行人的安全感 ,在二 、三环主路中间竖立的 “请系好安全带请勿疲劳驾驶” 等新型卡通交通安全宣传标志,通过生动、 趣味的卡通形象来传递交通安全信息,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另外, 高强级反光膜在交通标志上大量使用, 新型闪光雨线被广泛用于城市道路中心线, 弯道和桥区禁止变更车道地区。 减速标线、 彩色路面 、太阳能发光灯等新技术不断使用, 都为城市交通 设施体现“ 以人为本” 的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路设施设计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 街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 因此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 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 ,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 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舒适、 方便 、自然、 和谐且美好的感受。 如在人流集中的步行商业街周围 ,设置足够的停车场使人们出行更方便; 休息座椅与高大乔木或花坛相结合, 使人在休息时既亲近了自然又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晒; 林荫小道 、座椅、 路灯及电话亭等 ,提供人们小憩休闲的空间。 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 还要考虑到伤残人、 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 努力创造一个公平 、平等的社会环境。 如在街道必要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坡道和盲道; 提供儿童专用的坐具、 场地和设施; 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厕所蹲位等。 从城市道路建设的细节处, 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 、关心、 帮助和方便。 此外路面设计也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重要的方面, 传统的不透水性路面结构易在集中降雨季节造成内涝和道路积水, 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和城市居民的生活, 因此应该采用透水性路面。 参 考 文 献 【 1】岳素 平 .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J】西部探矿工程, 2003,( 5): 122 2】赵国峰 关于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的探讨【 J】交通科技,马 青 吕正华 赵明 【 3】马 青, 吕正华, 赵明。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 J】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4】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城市道路与交通【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1 【 5】李节琴 张丽霞 城市道路平 、纵 、横断面设计中的综合处理【 J】森林工程, 2001,( 3): 48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8页 2概述 2 1 城市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 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 314642311726与东经 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 30 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全市总面积 1686 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里,东西最大 横距 46 公里。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 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矿区内铁矿山有马钢 (集团 )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南山、姑山、桃冲铁矿及待开发的罗河铁矿,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 31 处,伴生矿产地 10 处,铁矿总储量 吨,占安徽全省铁矿总储量的 其中能满足工业开采的约 10 亿吨以上。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矿体较大,储量亿吨以上的有 5 处,矿石平均品位 多属易选的磁铁矿石,经过选别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 53 64。马鞍山郊区的高村、陶村、和尚桥,当涂县境内的白象山,庐江县境内的罗 河是潜力很大的后备矿山。硫铁矿集中分布在马鞍山郊区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 吨,约占安徽全省储量的 伴生的磷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仅以南山铁矿凹山矿采场和尾矿坝中含磷计算,储量达 1427 万吨,约占安徽全省磷矿储量的 1 3。钾长石矿主要分布于市郊葛羊山西部,储量达 100 万吨,剥离层薄,开采条件好,是陶瓷、玻璃、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制造钾肥、硫酸原料的明矾石矿,主要分布于向山地区的大黄山,储量约 210 万吨,含明矾品位 可作水泥工业掺料的石膏矿,分布于市区东南向山,为中型矿床。此外 ,还蕴藏可供开采的金、铜等有色金属矿及高岭土、云母等一些非金属矿。 自然环境优美。整个城市依山环湖临江而建,景色宜人。城西南部的采石是著名的古战场、古津渡,采石矶以其雄奇神秀而冠中国长江三矶之首,太白楼是长江四大名楼之一,拥有国家级采石风景区;城郊的濮塘风景区和当涂境内的大青山更是休闲娱乐的佳境;城中心是充分展示江南园林城市风貌的雨山湖风景区,众山环绕,形成了 “九山环一湖,翠螺锁大江 ”秀丽景色。经过多年的建设,马鞍山基础设施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显著增强。先后荣获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 “国家环保城市 ”等荣誉称号,是投资置业、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 为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的建设必然发挥出其突出的作用。梅山路建设正是为了满足缓解城市中心地段的交通压力,从而加速城市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2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9页 2 2 1 地形、地貌 本次设计的路段为 钢城新路(经五路经七路) :自湖西路至平山路。起点坐标为 X= Y= 终 点 坐 标 为 X=Y=途与 太白大道、支路二、湖东路、支路三 相交,该路段的地形变化不大。 2 2 2 沿线气候 路线所在区域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季风明显、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梅雨集中、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等特点。年平均降雨量 100 140间,最大降雨量为 年之中以一月气温最低( ,极端最高气温在 极端最低气温在 间;平均无霜期 235 247 天。风向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频率最高,平均风速 /秒,多数大风的风力都在 10 级以下,大风时本区域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气候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在季风环流异常的情况下,春季的低温、没汛期的洪涝、伏秋季的干旱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常有出现。 2 2 3 工程地质评价 第一层 耕填土:褐 黄褐色,呈湿很湿、松散稍密状态,含植物根茎。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在 之间。该层土物质组成杂乱,颗粒大小不均,厚度变化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淤泥:灰黑、黑色,呈饱和、流塑状态,富含有机质和腐殖物,有臭味。本层局限分布于塘的底部,层厚约 。属高压缩性软弱土,工程地质条件很差。 第二层 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黄褐褐黄色,呈饱和流塑状态,该层厚度为 。属高压缩性土,工程地质田间较差。 第三层 硬塑粉质粘土:黄褐,褐色,呈湿稍湿状态,局部坚硬状态。层厚 。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工程地质良好。 第四层 可塑粉质粘土:黄褐 褐黄色,呈湿、可塑状态,钻孔最大可见深度为 。属中等压缩性土,是良好的地基土下卧层。 2 2 4 抗震性能评价 该路基大多数路段为对抗震有利地段,地基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除局部),场地类别为级,路基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故岩土勘察等级为二级。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该路段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2 2 5 自然区划 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法( 规定,本项目在自然区划中处于 1 区。 2 2 6 设计依据 (一)马鞍山市城市 总体规划( 1996 (二)马鞍山市城市交通规划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10页 (三)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现状地形图 (五)相关的规范与标准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90) 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2000) 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003) 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2002) 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2004) 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004) 7 公路软土路段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96) 8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90) 9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2006) 10 城市道路绿化规程与设计规范( 97) 11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006 98) 1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2000) 1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2001) 1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1999) 1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 2 7 设计原则 ( 1) 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 ( 2) 符合各项规范要求,达到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 ( 3) 在满足道路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 4) 道路平、纵断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 ( 5) 道路的设计应尽量使平、纵、横三方面协调,线形顺适连续,视觉良好,工程经济合理。 ( 6) 路面结构的选择做到节省工程费用,路面材料应结合地方材料的特点,便于施工,减少道路的后期养护费用。 ( 7) 横断面形式应满足道 路交通需要,同时便于分布各种城市管线。 ( 8)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9) 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加强道路绿化设计。 2 2 8 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及相关参数 根据 马鞍山市总体规划、马鞍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梅山路等级为城市 级次干道,道路规划宽度为 30 米,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见表 2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11页 表 2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表 项目 规范值 采用值 道路等级 城市 级次干道 城市 级次干道 雨水设计重现期(年) 1 年 1 年 计算行车速度( 30, 40 40 路缘带宽度 (m) 动车道宽度 (m) 动车道路拱设计坡度 (%) 人行道横坡 (%) 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 (m) 300 700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35 大纵坡( %) 6 小纵坡( %) 小坡长 (m) 85 曲线最小半径 (m) 600 10000 凹曲线最小半径 (m) 7000 7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35 动车道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100 100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12页 3道路平面设计 3 1 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 1)在满足各项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平面线形应直接、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 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2)除满足汽车行使动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 上的要求。 ( 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贯。 ( 4)应避免连续急转弯的线形。 ( 5)平面线形应有足够的长度。 ( 6)尽量减少拆迁,降低工程造价。 ( 7)平面设计 技术标准如表 3 1。 表 3平面设计技术指标表 设计指标(城市 级次干道) 规范值 采用值 设计车速( km/h) 30, 40 40 不设超高时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m) 300 700 不设缓和曲线时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m) 500 700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35 2 平面线形方案比选: 方案一、 路线全长 ,分为三段,每段的长度符合标准,与其他主次干道相交基本属于正交。但它穿过较多的住宅区,大型的工业厂房且路线经过一些池塘,虽然路线较短,但是避免不了工厂和 大量住宅的拆迁,工期会很长,造价也比较高。 K 0 + 0 0 0 K 0 + 7 0 4 . 2 7 K 1 + 2 7 4 . 6 8K 1 + 6 9 1 . 0 7方案二、 路线全长 ,也分为三段,每段长也都符合标准,先行比较优美,有利于避免行车的单调、疲劳,相对于方案一它没有经过大型的厂房区之经过了少数的住宅和池塘,虽然方案二的路线长度稍长于方案一的路线长度,但综合考虑方案二要优于方案一。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13页 K 0 + 0 0 0K 0 + 4 7 9 . 9 5K 1 + 0 3 9 . 0 2K 1 + 7 1 1 . 7 6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3 3 平面线形各要素计算 最终的平面线形为: K 0 + 0 0 0K 0 + 4 7 9 . 9 5K 1 + 0 3 9 . 0 2K 1 + 7 1 1 . 7 63 3 1 起终点和各交点坐标 起点坐标: 标:, 标: 终点坐标: 3 3 2 起终点和各交点之间距离 起点 距离 221 0 1 0 122( ) ( )( 3 5 0 2 7 7 0 . 0 0 0 3 5 0 2 6 2 3 . 8 4 9 ) ( 4 9 9 2 4 6 . 5 6 0 4 9 9 7 0 3 . 7 2 0 )4 7 9 . 9 5l x x y 距离 222 1 2 1 222( ) ( )( 3 5 0 2 6 2 3 . 8 4 9 3 5 0 2 5 7 7 . 9 4 0 ) ( 4 9 9 7 0 3 . 7 2 0 5 0 0 2 2 6 0 . 9 0 0 )5 5 9 . 0 7l x x y 终点的距离 223 2 3 2 3223502577. 940 3502649. 512 500260. 900 500930. 3 776 7 3 . 2 9l x x y 3 3 3 导线方位角计算 起点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14页 00101014 9 9 2 4 6 . 5 6 0 4 9 9 7 0 3 . 7 2 0a r c t a n a r c t a n 1 0 7 . 7 33502770. 000 3502623. 849 01212124 9 9 7 0 3 . 7 2 0 5 0 0 2 6 0 . 9 0 0a r c t a n a r c t a n 9 4 . 7 13502623. 849 3502577. 940 终点: 02323235 0 0 2 6 0 . 9 0 0 5 0 0 9 3 0 . 3 7 7a r c t a n a r c t a n 8 3 . 9 03502577. 940 3502649. 512 3 3 4 各交点平曲线要素 桩号为: l=00+0+ 设计车速为 V=40km/h,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 和第 规定取圆曲线半径为1R=700m 500m 可不设缓和曲线,01 0 1 1 2 1 0 7 . 7 3 8 5 . 2 9 1 3 . 0 2 图 3 4 011101 1 1 01111 1 11 1 11 1 11 3 . 0 2t a n 7 0 0 t a n 7 9 . 9221 3 . 0 2 7 0 0 1 5 9 . 0 61 8 0 1 8 01 3 . 0 2s e c 1 7 0 0 s e c 1 4 . 5 4222 2 7 9 . 9 1 5 9 . 0 6 0 . 7 40 4 7 9 . 9 5 7 9 . 9 0 0 4 0 0 . 0 50 4 0 0 . 0 5T R L J D T K Z Y L K 1111 5 9 . 0 6 0 5 5 9 . 1 11 5 9 . 0 60 5 5 9 . 1 1 0 4 7 9 . 5 822 Y Z K K 桩号为: l=1+ 设计车速为 V=40km/h,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 和第 定取圆曲线半径为2R=700500m 可不设缓和曲线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61页 第 15页 02 1 2 2 3 9 4 . 7 1 8 3 . 9 0 1 0 . 8 1 , 5 2222 2 22222 2 22 2 22 2 21 0 . 8 1t a n 7 0 0 t a n 6 6 . 2 3221 0 . 8 1 7 0 0 1 3 2 . 0 01 8 0 1 8 01 0 . 8 1s e c 1 7 0 0 s e c 1 3 . 1 3222 2 6 6 . 2 3 1 3 2 . 0 0 0 . 4 61 0 3 9 . 0 2 6 6 . 2 3 0 9 7 2 . 7 00 9 7 2 . 7 0T R L J D T K Z Y L K 2221 3 2 . 0 0 1 1 0 4 . 7 01 3 2 . 0 01 1 0 4 . 7 0 1 0 3 8 . 7 022 Y Z K K 3 3 5 线路的总长 终点桩号:2 3 2 1 1 0 4 . 7 0 6 7 3 . 2 9 6 6 . 2 3 1 7 1 1 . 7 6Y Z l T K K 路线总长 : 终点桩号 起点桩号 =m 3 4 各种参数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