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时作业1.doc_第1页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时作业1.doc_第2页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时作业1.doc_第3页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时作业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时作业1(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d解析:“物质是永恒的”,这里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里的“事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因此,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观点正确,观点错误。答案:a据国外媒体2013年5月3日报道,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显示,反物质不能具有反重力特性。据此回答第23题。2近年来,关于是否存在反物质的问题一直引起科学界的思考和探索,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最近的研究表明,过去一直处于人们猜测中的反物质确实存在。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a物质世界离不开人的意识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挖掘出物质c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d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解析:人的意识离不开物质世界,a项说法错误。人类发现反物质并非是挖掘出物质,因为反物质不过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所以b项说法错误。题目说的是认识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并且未涉及改造社会,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3材料中的反物质与之前人们发现的物质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世界的本原都具有客观实在性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abc d解析:材料中的反物质与物质都不过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故都正确。答案:d4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雷同”现象,新华社撰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解析:建设新农村必须从新农村实际出发,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a项符合题意。答案:a5观察漫画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钓鱼者的态度()a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b否认了事物运动的客观性c否认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否认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解析:钓鱼者认为“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否认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应选d。答案:d6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abc d解析:属于同语重复,不选。说法错误,社会的发展会受到人的意志的影响。答案:b7想你的365天里有一句歌词:“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最美的还是家的屋檐。”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印证了()a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c事物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解析:沧海桑田喻指世事变化巨大迅速,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故答案选d。a项不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项观点错误。c项抹杀了规律的普遍性。答案:d8“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的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其中包含的哲理有()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相同的规律规律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abcd解析:错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着不同的客观规律,错误,人们无法创造或改变规律。答案:c9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写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该诗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人间的欢乐”“像闪光一样短促”,显然,该观点否定了静止的存在,b项观点与之相符。a、c两项否定了物质是运动的载体,d项正确指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均与引文诗蕴含的哲理不符。答案:b1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揭示了()a世界上的事物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不变的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桃花依旧”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c事物处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之中d事物的变化是永恒的,人无法把握事物发展趋势解析:“去年今日此门中,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就肯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人面不知何处去”,说明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重要概念。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山川河流社会焦虑心态生产关系雷锋精神abcd解析:属于意识和文化的范畴。答案:c12两千多年以来,有记载的“末日”预言不少于200个,但没有一个成为现实。下列对漫画科盲分析正确的是()否认世界是物质的离开静止谈运动否认运动的永恒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abc d解析:世界末日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不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6分)13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但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科学每发展一步,宗教神学就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证明。现在,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科学是怎么回答的?(12分)答案:(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产生、发展过程,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客观性。(3)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4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14分)答案:(1)该命题强调“敢想”,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