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1页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2页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3页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4页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子(Z个)原子核 中子(N个) 原子(ZA X)核外电子(Z个)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提纲注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原子结构1、原子构造:Z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记住记住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He-2 Ne-10 Ar-18 Kr-36 xe-54 Rn-86 X-118会写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 和一定数目的 的一种 。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如O和O 判定方法:它反映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间的关系。故单质、化合物间不可能是同位素。二、元素周期表周期:将 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 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 族( 个纵行 个族)副族( 个;用 表示 )第 族( 个, 列)_族( 个, 列)主族( 个;用 表示 )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第一周期(共 种元素)周期( 个横行,_个周期)第二周期(共 种元素) ( 个)第三周期(共 种元素)第四周期(共 种元素)第五周期(共 种元素) ( 个)六周期(共 种元素)第七周期, 种元素( 个)3、元素周期律涵义元素性质随着元素 递增而 变化。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是 变化的必然结果。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由递增至(若K层为最外层则由1递增2)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原子半径由(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呈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多少决定,它是反映结构的一个参考数据。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递变到,从中部开始有负价,从递变至。(稀有气体元素化合价为零),呈周期性变化。最高正价数=主族(F无正价) + 8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渐,酸性,呈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在一个周期内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引力渐强,使元素原子失电子渐难,得电子渐易,故有些变化规律。注意: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原子,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金属性强弱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 判断依据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 。2.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越 ,金属性越强。3.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 ,金属性越强。5.置换反应:若xn+y x+ym+,则y比x金属性 。6作原电池负极的比作正极的金属性 。7同周期的元素原子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越 ;同主族的元素原子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越 。非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判断方法1.与H2化合越易,气态氢化物越,非金属性越。2.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非金属性越。4.置换反应:An-+B Bm-+A 则B比A非金属性强。 NaBrCl22NaClBr25.同周期的元素原子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非金属性越 ;同主族的元素原子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非金属性越 。()同周期比较:金属性:NaMgAl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碱性:NaOHMg(OH)2Al(OH)3非金属性:SiPSCl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同主族比较: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FClBrI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注意:要会默写主族下列化合物通式(用表示元素符号)族AAAAAAA氢化物的化学式不写RH4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R2O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NaOH、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性质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原子半径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碱性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难易程度、稳定性阳离子半径阴离子半径第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三、化学键、化学键是指: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指: 。3、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全由非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阳离子或NH4+与阴离子原子成键元素与元素之间(特殊: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 元素之间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 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 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离子化合物: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全由非金属与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一定无离子键。2.电子式:(由于图片多不便排版,请同学们参看学案各种粒子电子式的书写方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注意区分: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还是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提纲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或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的反应。 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或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的反应。 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铝热反应。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B 大多数的高温反应 C.以H2、 C、 CO为还原剂的反应D.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说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 (下列不是放热或吸热反应)a、 放热:浓硫酸溶于水 NaOH溶于水 CaO溶于水 b、吸热:铵盐溶于水 反应条件与热量变化没有必然的关系,既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6、中和热: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二、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原 电 池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能量转换 化学 能 电 能的装置。(两极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电极名称 负 极(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 极(电子流入的一极)材料 较活泼金属(Zn)较不活泼金属(Cu) 金属(Fe)非金属(C) 金属(Pb)金属氧化物(PbO2)电解液通常和 电极 反应。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 两个活泼性 不同 的 金属 电解质溶液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 能自发地进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Zn):Zn - 2e- = Zn2+(氧化反应) 正极(Cu):2H+ + 2e- = 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Zn2+H2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离子迁移阳离子向 正 极作定向移动 ,阴离子向 负 极作定向移动 。电子迁移 (池外)电子流动:由 负 极到 正 极(池外)电流:由 正 极 到 负 极 。应用制作电池、防止金属被腐蚀、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干电池、铅蓄电池、新型高能电池、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干电池(锌锰电池) a. 负极:Zn 2e - Zn 2+ 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充电电池 a. 铅蓄电池: 负极:Pb + SO42-2e-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 总反应: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b. 氢氧燃料电池: 酸性条件下:负极:2H2 4e- = 4H+正极:O2 + 4H+ + 4e- = 2H2O 总反应:2H2 + O22H2O碱性条件下:负极:2H2 + 4OH- 4e- = 4H2O正极:O2 + 2H2O + 4e- = 4OH- 总反应:2H2 + O22H2OC甲烷燃料电池:碱性条件下:负极:CH4 + 10OH- 8e- = CO32- + 7H2O正极:2O2 + 4H2O + 8e- = 8OH- 总反应:CH4 +2O2 + 2OH- = CO32- + 3H2O酸性条件下:负极:CH4 + 2H2O 8e- = CO2 + 8H+正极:O2 + 8H+ + 8e- = 4H2O 总反应:CH4 +2O2 = CO2 + 2H2O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取正值). 计算公式:.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物质浓度的变化量之比据此计算: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式。.比较同一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关键:必须换算成为同一物质同一单位才可以进行比较。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内因: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 外因: a.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 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f. 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3、化学反应的限度 可逆反应: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或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标志:举例反应mA(g)+nB(g) pC(g)+qD(g)达到状态无条件判断依据V(正)=V(逆)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p molC,则v正=v逆一定平衡vA:vB:vC:vD=m:n:p:q, 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B,同时消耗q 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或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一定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一定平衡m+np+q时,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一定平衡m+n=p+q时,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有条件判断依据压强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一定平衡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只有当m+np+q时,一定时一定平衡一定,但m+n=p+q时,一定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时一定平衡体系的密度容器容积不变,密度一定时一定平衡容器容积改变,密度一定时一定不平衡体系颜色对于有颜色的物质参加反应时,体系内的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一定平衡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复习提纲第一节 甲烷一、烃:仅含有_和_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二、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1、甲烷的元素存在、组成与分子结构 存在: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中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国家。分子式:CH4_ 电子式:_结构式:特点:正四面体,键长度强度相同夹角相同。2、甲烷的物理性质: 3、甲烷的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 (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1)、甲烷的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2)、甲烷的取代反应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分子里的四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反应能生成一系列甲烷的氯取代物和氯化氢。方程式_ _ _ _ _ _ _取代反应:_ _ _ 产物都不溶于水,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是液体,三氯甲烷称氯仿,四氯甲烷可作灭火剂。(3)、甲烷受热分解: 三、烷烃烷烃的概念: 叫做饱和链烃,也称烷烃。1、 烷烃的通式:_2、 烷烃物理性质:(1)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_,516个碳原子为_,16个碳原子以上为_。(2)溶解性:烷烃_溶于水,_溶(填“易”、“难”)于有机溶剂。(3)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_。(4)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_。烷烃的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1)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_反应。(2)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单质的气体发生取代反应。(3)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通式:_ _四、同系物同系物的概念:_ _掌握概念的三个关键:(1)通式相同;(2)结构相似;(3)组成上相差n个(n1)CH2原子团。五、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物体1、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 _,但具有不同_ _的现象。2、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 _,不同_的物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3、 同分异构体的特点:_相同,_不同,性质也不相同。区别以下几个概念:同素异性体,同位素,同分异构体4、 掌握五个碳的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写法(三种)以及其一氯代物种类写法(8种)第二节 乙烯和苯一、乙烯的组成和分子结构1、组成: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2、分子结构特点: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除了烷烃以外的其他烃都属于不饱和烃)二、乙烯化学性质:易加成,易加聚,不易取代1、燃烧反应(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化学方程式 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被氧化,高锰酸钾被还原而褪色,这是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缘故。(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此反应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3、乙烯的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加成反应。、与X2(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乙烯气体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CH2CH2+BrBr CH2Br-CH2Br 1,2二溴乙烷(无色)、与HX(卤化氢气体)加成反应:CH2CH2+HCl 、与水的加成反应:CH2CH2+H2O 乙醇(酒精)、乙烯与H2加成反应:CH2CH2+ H2 4、乙烯的加聚(加成聚合)反应:nCH2CH2+ 三、乙烯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和水果的催熟剂。四、烯烃 1、通式:CnH2n与环烷烃相同 2、化学性质:与乙烯一样五、苯、芳香烃1、苯的组成与结构(1)、分子式: C6H6 结构式:结构简式:或者(2)、结构特点:环状,12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碳碳之间的化学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键。2、苯的物理性质: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氧化反应方程式: 现象:火焰明亮,有浓黑烟生成。说明含碳量更大,部分碳没有充分燃烧。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加成反应(只与H2)苯与液溴反应的装置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的取代: 液溴最容易 溴苯注意: 试剂加入顺序:先加 ,再加 ,最后加 。长导管b段的作用: 、 。导气管c段出口不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 ,因HBr 。现象:导管出口有 (HBr遇水形成);锥形瓶d中加AgNO3溶液有 生成。把反应后圆底烧瓶中混合液分离开的方法:把混合液倒入盛水的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是溶有溴单质的溴苯),再向其中加入 洗涤(除 )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即可,纯净的溴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 。注意:苯不能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反应,与液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反应。与硝酸的取代:硝化反应 硝基苯注意: 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浓HNO3再加浓H2SO4,冷却后再加入苯,因为若先把浓HNO3加到浓H2SO4中易发生液体飞溅;两种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易使HNO3分解,使苯挥发并会出现其他副反应。用水浴加热,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水浴中。水浴加热的好处:a受热均匀,b温度易控制。测水浴温度,应把水银球放入水浴中。硝基苯是无色、有毒、有苦杏仁味、密度比水大的油状液体。生成的硝基苯有黄色,原因是溶解了NO2。可通过加NaOH溶液的方法除去,然后分液。、苯的同系物:(含有一个苯环,苯环的侧链上是烷基的烃。)与苯的相同点:可以发生溴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与苯的不同点:苯不能与高锰酸钾反应,而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反应。通式:CnH2n(n6)第三节 乙醇、乙酸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能与金属钠(活泼的金属)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1) 乙醇燃烧 化学反应方程式: (2) 乙醇的催化氧化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说明:此反应是消去的相临的碳和氧上的两个氢原子,从而形成碳氧双键。(3) 乙醇还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小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有:含双键的烯烃、炔烃、醇。、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四、乙酸、乙酸的物理性质: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实验式):、乙酸的酸性: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你如何验证呢?通过哪些实验可以说明,写出方程式 。、 酯化反应: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断键规律:酸去羟基醇去氢反应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说明:药品加入顺序:浓硫酸一定不能第一个加入。浓硫酸的作用:饱和碳酸钠作用:此反应是可逆反应长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1、糖类、油脂、蛋白质主要含有 元素,分子的组成比较复杂。2、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称为 。、葡萄糖的检验:葡萄糖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砖红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2)葡萄糖光亮的银镜, 化学方程式: 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必须是碱性的,否则反应失败。、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颜色反应:蛋白质滴加浓硝酸变黄色浓HNO3只能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色。(2)灼烧反应: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IO等不变色。开心一刻:已知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的是如何看到信的内容的?、糖类的水解蔗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