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doc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doc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doc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doc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 歌赋散 文分类特点代表作家分类特点及代表作家魏 朝建安风骨慷慨任气悲凉为美曹操建 安 赋1、有一个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2、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3、抒情性进一步加强;4、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曹操:风格清峻;力倡通脱;多政治性应用性很强的令、表;善于破除公文的虚语旧格阮籍:大人先生传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都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1、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2、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曹丕 七言去“兮” 燕歌行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王粲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刘桢赠从弟,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咏史(燕丹喜勇士),蔡琰悲愤诗。正始之音(魏齐王曹芳的年号)玄风大畅阮籍咏怀诗意蕴深沉、清逸玄远嵇康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两晋时期诗 歌赋散 文分类特点代表作家分类特点及代表作家太康文风(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年号)繁缛陆机用事陆机文赋灵感论南朝骈文先驱豪士赋序叹逝赋序、吊魏武帝文潘岳悼亡诗潘岳 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哀永逝文情深辞茂 尤善为哀诔之文刚健文风刚健左思左思三都赋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两晋散文特点:西晋文坛也是注重形式技巧的讲究,以繁缛绮丽为特征,也不乏情文兼善之作。李密陈情表陆机、潘岳。东晋则受玄方诗影响,文采趋于平淡,有王羲之兰亭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刘琨游仙诗求仙长生郭璞愤世嫉俗东晋玄言诗山水陶渊明(田园诗)韵文5篇:扇上画赞咏史述祭文3篇:自祭文物我合一、心与道冥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自己的躬耕生活、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2诗 歌赋散 文分类特点代表作家特点代表作家特点代表作家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承魏晋诗风趋势:重艺术重抒情重娱乐元嘉(刘宋刘义隆年号)断限: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泰始的鲍照山水诗代替玄言诗,注意诗歌的艺术形式技巧谢灵运刘宋时用寒门,(客儿)一生不得志因寄情山水山水诗模式;局部描写;光,声,色描绘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 较多客观描写。精致骈赋鲍照芜城赋凭吊广陵骈文成熟南朝文人创造出一种新的美言文体骈文。在对偶、用事、辞采、声韵都已成熟。三个时期:1、刘宋形成期(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范晔后汉书)2、齐梁成熟期(写景:孔稚珪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宏景答谢中书书;理论:文心雕龙、丘迟与陈伯之书)3、至徐陵庾信达高峰。特点:全篇骈偶,四六隔句,上下联相粘,全篇平仄和谐。代表徐陵的哀江南赋序丘迟与陈伯之书特点:义正词严,先责大义又晓以至理,又动以真情,终使陈伯率八千叛军归降。鲍照对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的不满与抨击。如拟行路难其四;边塞题材,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描写妇女题材,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出身寒微 七言隔句压韵艺术上成熟永明(武帝萧赜年号)渐向娱乐发展新诗体重个人抒情,清丽“竟陵八友”谢朓,小谢感情单纯,感发明朗外露;革除山水诗的玄理;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心象的性质;语言流畅明白,甚至完全接近口语。宫体(主流):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追求写实技巧陈后主萧纲徐陵玉台新咏民歌(清商曲辞)西洲曲语言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承汉诗之风趋势:重政教重写实崇朴野散文繁荣儒家占绝对地位,佛教兴盛;皇室少数民族质木无文;北方的自然景观。北地三才子温子升质真朴野北魏文学成就最高庾信是南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哀江南赋叙事体,追叙他的家世和前半生的经历。北朝在汉化以后的道路上迈进。同时保持自己特色,经世致用且文采斐然。好勒石,碑文多为散体。郦道元 水经注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邢劭 魏晋之风崇沈约北间第一才子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魏收南北诗风交融(江陵失陷)庾信 用典较多王褒 民歌(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抒情率真,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勒川3u 社会政治状况 时间范围:从东汉献帝建安年代(公元196)到隋统一(589),约四百年的时间。这四百年间,一、社会状况: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动乱、分裂的时期。在此期间,除西晋取得了短暂的统一(277灭吴,到313年晋愍帝被杀,计36年,实际上晋武帝一死290,便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真正和平的时间只有十三年左右),四百年间的中国社会,基本上处在分裂、战乱之中。其过程又可分为魏晋和南北朝两个时期 。分别概述如下:魏晋时代,又可分为四段:(1)汉末至天下三分(184208)从汉末农民大起义(184)到208年赤壁之战,是中原地区极度混乱,天下大乱,群雄蜂起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时期。(2)正始文学时期后段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各国统治区内出现了相对的和平,而各政治集团为夺取最高政治权力进行的争斗,演变成残酷血腥的政治屠杀,尤其是司马氏集团为篡夺曹魏政权进行的屠杀,造成了严重的政治恐怖。 和这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文学史分期,称作“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年号。)(3)西晋时期(177313)司马氏攻灭蜀汉和东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西晋王朝建立后,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在短时期内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西晋时期,出现了以“太康文学”为代表的文化上的繁荣。而“永嘉时期”则是诗歌向玄言诗变化的开始。(4)东晋十六国时期(317420) 西晋王朝的统一安定,并没有持续多久, “八王之乱”引发了空前的民族大冲突。汉族政权被迫退避到长江流域,建立了东晋王朝。中国再次走向分裂。中国文化的发展,又形成了两线并行的状态。东晋社会相对安定,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的空前混乱局面,先后有五个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政权: 西、东晋之交的刘琨、郭璞和晋、宋之交的陶渊明、谢灵运,是这个时期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陶渊明,他不仅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的伟大文学家之一。南北朝时期(400581)(1)魏宋对峙 公元39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元魏攻灭后燕,占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雄踞北方的大国。420年,东晋名将刘裕建立宋朝。北魏和刘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在实现相对的安定之后,社会生产恢复并发展,文学艺术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南方承孙吴与东晋的发展,形成了繁荣富裕的南方社会。(2)宋齐梁陈的更迭,北魏的衰落与分裂。 刘宋文帝(刘裕之子)之后,从明帝开始,内部纷争,国势衰微。宋之后,先后有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三个小朝庭。而北魏在孝文帝之后,也进入衰落期。后来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先后出现东魏与西魏、北齐和北周对立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流是南朝文学,但北朝文学也有不可忽视的成就。南朝文学从总的发展趋势上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但其中也有颇有变化转折,宋齐梁陈各有自己的特点。南朝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北朝文学主要成就是在郦道元、杨炫之的散文创作上。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总体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全国长期分裂;2,政权更迭频繁;3,社会动乱;4,民族矛盾尖锐。二、政治制度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门阀制度下的社会问题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在动荡的社会中,士族的存在可保证一定程度的局部稳定,这是士族制度的积极作用。其消极作用则表现为:统治的黑暗,残酷卑鄙的争权夺利,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平衡,造成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人才的浪费和压抑。出身寒门的士子,很难有展示政治才能的机会。反映在文学中: 士族阶层特有的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如对个性的张扬,风度神韵的追求,对形式美的讲求,诗与酒的结合,诗与哲理的结合等,品评等第也影响到文学批评。 寒门士子的不平之声。如左思、鲍照的愤世嫉俗,陶渊明的鄙弃荣华,追求自然,都反映了出身中小地主的士子对门阀制度的反抗。u 社会思想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先秦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时期。这一解放运动促进了学术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一、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思潮: 这一时期各种思想纷纷涌出,如法家思想,名家思想,墨家思想,当然儒家思想也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众多思潮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老庄思想,其次是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1,老庄思想的盛行与玄学的兴起。2,道教思想。3,佛教。二、魏晋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影响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陶渊明的出现,以及嵇康、阮籍、锺嵘、刘勰、萧统等人关于“自 然”和“真”的论述,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极深远的影响。 玄学中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旨之间的关系,其中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个道理对诗人和读者都很重要。中国诗歌的艺术精髓说到底就在于此。而这正是受了魏晋玄学的启发而得到的。 佛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古代的思想文化,并且以它三世 (前世、今世、来世)、因果轮回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丰富了古代人的想象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