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硬盘和光驱故障4第4章 硬盘和光驱故障硬盘在计算机系统中发生故障的情况很多,电源问题、数据线问题、硬盘本身问题、硬盘分区格式化问题、BIOS设置等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故障。除物理损害之外,磁盘的软故障通常都能够通过工具软件修复,其中部分工具必须在DOS下使用。同为IDE设备,光驱的故障主要是其本身的原因较多,装机时需注意选购。4.1 硬 盘例1 系统自检时显示硬盘容量与实际不符【故障表现描述】 购买了一块20 GB的硬盘,系统自检时显示只有19 GB。【故障分析解决】生产硬盘的厂商计算容量时,1 000 KB为1 MB,而主板BIOS和其他测试软件是以1 028 KB为1 MB计算,这样便会造成5%左右的差异。而且,硬盘在分区格式化后,分区表等信息也要占用一部分硬盘空间。所以,在Windows系统中显示的可用容量也会和实际总值存在一些出入。说 明在CMOS中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NORMAL,LBA,LARGE)也会造成容量的不一致。 例2 系统不能识别出硬盘【故障表现描述】系统经常不能识别出硬盘。【故障分析解决】系统不能正确识别硬盘,通常是硬盘、主板、电源、BIOS设置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替换法反复检查,一一排除各部分的问题。仔细查看时发现,硬盘数据线的很多地方扭曲、捆扎得十分混乱,怀疑是数据线内部有断路或接触不良。更换数据线后,故障排除。例3 出现错误提示“C:Drive Failure Run Setup Utility”【故障表现描述】系统启动后不能进入操作系统,出现错误提示“C:Drive Failure Run Setup Utility,Press To Resume”。【故障分析解决】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推测,可能是硬盘的参数设置有问题。重新启动系统,进入BIOS设置程序,加载出厂预设值后故障消失。例4 出现错误信息“Hard disk(s) Diagnosis fail”【故障表现描述】关闭计算机后一段时间内再次开机,屏幕上出现错误信息“Hard disk(s) Diagnosis fail”。硬盘灯闪烁,无法正常启动。隔很长时间后启动计算机,无此故障。【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分析,是硬盘的问题。由于在关机一段时间内出现此故障,可能是硬盘的磁头不能很快归位造成系统诊断失败,可以尝试轻轻敲击硬盘表面使被卡住的磁头归位。打开机箱,在硬盘的外壳上轻轻敲击一下,注意力量不能过大,否则容易损坏硬盘盘片。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建议联系经销商或者产品维修单位进行修理。例5 出现错误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故障表现描述】开机后不能正常进入操作系统,屏幕上出现错误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故障分析解决】错误信息大意为:无效磁盘分区。根据错误现象分析,可能是磁盘的分区出现了问题,对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后故障解决。注意对于类似的故障,先尝试格式化硬盘,如果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则磁盘数据还有可能通过恢复软件挽救。如果格式化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重新分区、格式化了,如果还不行,则需低级格式化硬盘。例6 出现错误提示“Invalid system disk”【故障表现描述】系统启动后无法进入操作系统,出现错误提示“Invalid system disk,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故障分析解决】错误信息的大意为:无效系统盘,更换并按任意键继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系统引导文件(IO.SYS)丢失或损坏。使用软盘启动,执行“sys a: c:”命令将系统引导文件传入C盘,故障排除。例7 出现错误提示“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故障表现描述】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出现错误提示“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故障分析解决】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是引导程序损坏、分区表被改写等原因引起的。使用软盘启动,执行Fdisk/MBR命令,可以将正确的主引导程序覆盖硬盘上的有关内容。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再试试使用NDD程序进行检查、修复。例8 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存放混乱【故障表现描述】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存放混乱,在不损坏硬盘数据的情况下想重新分区。【故障分析解决】 这要借助于其他软件才能实现,使用Partition Magic程序可以满足此要求。使用Partition Magic的DOS版和Windows版都可以方便地对磁盘进行分区、格式化、检查等操作。首先,在Windows中对所有分区进行磁盘碎片整理。然后运行Partition Magic,在其中删除不需要的分区(事先将此分区中的数据转移到其他分区),或者在某个已有分区中建立新分区(利用原分区中的未使用空间)。修改完成后,单击“应用”按钮即可。提 示使用软件修改分区时,最好事先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当软件对硬盘进行操作时,要保证电源的稳定,且避免碰撞、振动计算机。 例9 硬盘无故自动运行【故障表现描述】使用计算机时,发现每隔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硬盘灯一直闪烁,读写磁盘的声音很大,然后又自动停止了。【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分析,可能是系统自动对硬盘进行了某些操作。其原因有多种,例如硬盘的自动节能功能,当一段时间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后,将内存中的所有数据写入磁盘,然后进入“休眠”状态,当系统检测到有操作时,再将数据从硬盘读出,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操作系统可能会周期性地执行某些操作,例如自动保存、更新缓存等,也会出现读写硬盘的操作。如果这种间断性的读写硬盘操作影响了正常的使用,可以检查BIOS和操作系统的有关设置,禁用自动节能等功能。例10 超频后硬盘文件打不开【故障表现描述】一台组装计算机,使用一直正常,超频后经常出现硬盘文件打不开的情况。【故障分析解决】由于是超频后出现了故障,推断跟超频有关系。提高了计算机的外频后,总线的传输频率也会相应提高,如果硬盘性能跟不上,会出现各种故障。恢复系统外频后,故障消失。对于此现象,如果追求高频率,就要更换高性能的硬盘;如果不打算更换硬盘,则降回原频率使用。例11 系统反复读盘【故障表现描述】在读取某一文件、运行某一程序时,系统反复读盘,而且总是出错。有时则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成功读取硬盘数据,同时,硬盘会发出异样的杂音。【故障分析解决】根据故障现象可以推断,硬盘上出现了坏道。首先使用Windows系统的磁盘扫描工具、NDD等磁盘工具对硬盘进行检查、修复,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在备份重要数据后重新分区、格式化。以上操作可以解决一般的逻辑坏道,但如果硬盘上出现的是物理坏道,可以尝试使用Partition Magic等软件扫描,将坏道归为一个和几个分区,并隐藏起来。注意在系统中添加几个分区可能导致很多文件路径改变、一些程序无法正常运行,Partition Magic 7.0及以上版本提供了收集快捷方式和注册表内的相关信息、更新应用程序中的驱动器盘符引用参数的功能,以确保程序的正常运行。例12 硬盘出现了坏道【故障表现描述】硬盘上出现了坏道,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工具和NDD也不能成功修复。【故障分析解决】一般情况下,使用Scandisk、NDD无法修复的坏道,分区格式化后依然存在的坏道,都属于物理坏道。对于物理坏道,可以划分单独的分区将其隐藏,也可以尝试低级格式化,但低级格式化的效果不好,而且对硬盘有物理损伤。使用DM软件对有坏道的硬盘进行了“清零”操作(使用“Advanced Options”、“Maintenance Options”和“Zero Filling”命令,将硬盘的所有空间写入0)。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使用正常,说明硬盘的坏道还是属于逻辑坏道。例13 增加新硬盘影响旧硬盘软件运行【故障表现描述】计算机原有一块硬盘,分为C区和D区,后来又安装一块分为3个分区的硬盘,结果原硬盘的D区变为E区,新硬盘的C区变为D区、D区变为F区、E区变为G区,而且原来安装在D区的软件都不能正常运行了。【故障分析解决】这是DOS系统对硬盘的管理方法造成的。新旧两块硬盘的C区都是主分区,而其他分区为逻辑分区,操作系统会将主盘的主分区识别为C区,将从盘的主分区识别为D区,然后再将主盘的各逻辑分区、从盘的各逻辑分区依次识别为E,F等分区。解决此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1)在BIOS程序中将第二块硬盘设置为None。Windows 98操作系统的“即插即用”功能会在启动时检查出该硬件,并自动顺次分配原盘符之后的盘符。(2)如果打算将第二块硬盘一直当作从盘使用,为了避免在安装到其他计算机时总是需要该设置,可以将它重新分区,把全部空间用于建立扩展分区,并在其上建立各个逻辑分区。提 示Windows 2000/NT/XP操作系统不存在此问题,而且可以对盘符进行修改。Partition Magic、DM等软件也可以修改各分区的盘符。 例14 分区找不到【故障表现描述】计算机染上病毒后,引导区受到破坏,分区找不到了。【故障分析解决】首先确定病毒已经完全清除,找一个容量和分区完全一样的硬盘(或者找一个容量一样的硬盘设置一样的分区),使用能够备份引导区的软件,例如KV300,保存新硬盘的分区表,然后将其恢复到故障硬盘上。例15 误操作导致存储重要数据的分区被格式化【故障表现描述】由于输入错误,在DOS环境中错误地格式化了存储重要数据的分区,需要恢复磁盘数据。【故障分析解决】在DOS的高版本下,格式化操作在默认状态下建立了用于恢复的信息,即将引导区、分区表、目录表等所有内容复制到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而实际数据并没有消失。如果格式化后没有进行任何磁盘操作,通过Unformat命令可以恢复数据。提 示在DOS和Windows环境下,无论是误删除还是误格式化,只要没有在原数据区写入新数据,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恢复。 例16 硬盘不能完成碎片整理【故障表现描述】对硬盘进行碎片整理,总是在10%时重新开始。【故障分析解决】在操作系统对硬盘进行碎片整理时,如果发生写硬盘的操作以及某些后台程序启动的情况,就会重新开始。在整理磁盘碎片前,应该禁用屏幕保护功能,将系统等待、关闭硬盘的选项都设置为“从不”,检查系统后台是否有其他程序正在运行,全部关闭,如果与局域网相连,最好也将网线拔下。提 示在整理磁盘碎片之前,最好先进行磁盘扫描,删除不再需要的文件,以保证整理过程快速、正确地进行。 例17 硬盘容量无故增大【故障表现描述】硬盘大小实际为40 GB,某天开机发现自检程序识别为90 GB,而且不能进入系统。【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推断,可能是BIOS参数有错误,或者是主板、硬盘出现故障。放电清掉BIOS后故障依然,说明是主板或者硬盘的原因。经过仔细检查,发现硬盘的电源接口中断了一根针。分析原因,应该是硬盘没有正常供电,不但无法正常引导进入操作系统,还让自检程序没有获得正确的数据。送维修单位修理后,故障排除,硬盘上的数据也没有丢失。例18 误操作导致硬盘上的其他分区消失【故障表现描述】使用Ghost将C盘恢复为以前备份的状态,在操作时将“Local Partition From Image”(恢复本地分区)错选成了“Local Disk From Image”(恢复本地硬盘)选项。结果,硬盘上的其他分区消失,只剩下C盘。【故障分析解决】此时,最好的方法是使用KV300之类具有备份、恢复分区表功能的软件,将以前备份的硬盘分区表恢复。这样,硬盘其他分区的数据不会丢失。如果以前没有备份硬盘分区表,就只能尝试使用EasyRecovery等数据恢复软件了。如果误操作后没有对硬盘进行任何操作,数据被恢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例19 计算机自检正常无法启动硬盘【故障表现描述】计算机使用一直正常,某天上网突然死机,重新启动系统后,自检正常,过后一直无响应。使用软盘、光盘、挂双硬盘都无法正常启动。【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分析是被黑客或者恶意程序设置了硬盘逻辑锁(也称逻辑炸弹)。正常情况下,系统启动时先查找引导分区,然后依次查找扩展分区的各个逻辑分区。硬盘逻辑锁修改了第一个逻辑分区的地址,将其改为主引导分区的地址。这样,在启动时,系统在查找逻辑分区时总是找到引导分区,就形成了死循环,导致任何方式都无法正常启动系统。使用DM之类的软件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这种方法不能保留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可进行以下操作:开机进入BIOS设置程序,将带有逻辑锁的硬盘设置为None。重新启动计算机,使用软盘启动到DOS环境,运行事先复制到另一张软盘上的DM程序,它可以正确识别被设置为None的硬盘,此时进行低级格式化即可(只需低级格式化开始的几个磁道,即格式化开始一会就停止)。这样低级格式化后的硬盘就可以正常启动、重新分区和格式化了。例20 硬盘容量变小【故障表现描述】硬盘实际容量为80 GB,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发现硬盘只有20 GB。【故障分析解决】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BIOS设置程序,通过自动检查功能查看硬盘属性,发现能够正确识别硬盘的容量。通过软盘启动到DOS环境,运行Fdisk程序,发现硬盘分区只使用了一部分空间,其他空间根本没有分区,导致在Windows系统中无法使用这部分“闲置”的空间。在剩余空间上继续分区,重新启动进入Windows环境,格式化后正常使用。提 示出于安全考虑,有些用户会通过一些软件将某些分区隐藏,这样也会造成硬盘空间“丢失”的假象。此外,使用了操作系统不支持的分区格式也会造成空间“丢失”,例如在Windows 98中无法识别NTFS格式(Windows NT/2000/XP支持)的分区。 例21 出现错误信息“A Date Error in Drive C”【故障表现描述】系统启动后,在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时死机,屏幕上出现错误信息“A Date Error in Drive C:Abort Retry or Fail?”。【故障分析解决】根据错误信息分析,可能是硬盘上出现了坏道,或者是存在病毒。首先扫描病毒,排除病毒原因后。再使用操作系统的磁盘扫描程序检查硬盘。如果确认有坏道,备份重要程序,重新分区、格式化硬盘,并将坏道划分到一个或多个分区中,然后删除或者隐藏这些分区。例22 出现错误提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故障表现描述】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出现错误提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故障分析解决】错误信息大意为:操作系统加载失败。出现此错误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导记录出现错误。系统启动时,主引导程序检查分区表后,会根据分区表中的数据读取DOS引导记录,如果无法正确读取,就会给出上面提到的错误提示。对于此故障,可以尝试使用NDD等磁盘工具进行修复。如果使用软件不能修复,就只能重新进行高级格式化了(Format C:/s)。格式化后可以使用数据恢复软件对磁盘上的数据进行恢复,但存在丢失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可能。例23 出现错误提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故障表现描述】启动计算机后,不能正常进入操作系统,屏幕出现错误提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无效分区表)。使用软盘可以启动,并能够识别硬盘。【故障分析解决】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是硬盘主引导记录的分区表出现了错误,例如被病毒破坏、出现了多个启动分区等。对于此类问题,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以前备份的正确分区表覆盖当前内容,如果以前没有进行过备份,可以尝试使用软件进行修复,例如诺顿的“磁盘医生”(NDD),根据程序的提示对磁盘进行检查、修复即可。如果是病毒导致的错误,首先应使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提 示解决分区表错误,还有一个有效但比较危险的方法,使用Fdisk重新分区,但一定要和原来的分区情况完全一样(否则磁盘数据将完全丢失)。分区后不进行格式化,直接使用NDD之类的软件进行修复。这样,磁盘上的数据不会丢失,仅相当于用正确的分区信息覆盖了存在错误的分区表。 例24 出现错误提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故障表现描述】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出现错误提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故障分析解决】错误信息大意为:操作系统丢失。根据错误信息分析,可能是DOS引导记录的结束标志出现了错误。建议使用NDD等磁盘工具进行修复,如果不需要保留磁盘上的数据,可以使用“Format C:/s”命令格式化硬盘。例25 系统报错:“Non 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故障表现描述】开机后,系统报错:“Non 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故障分析解决】错误信息大意为:无系统盘或者磁盘错误,更换并按任意键继续。根据错误信息,得知在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无法引导系统。设置为先从软盘驱动,使用启动软盘引导系统。进入DOS后,发现无法访问C盘,系统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说明找不到硬盘。进入BIOS仔细检查,发现没有识别出系统中存在硬盘。进入“HDD AUTO DETECTION”选项自动检测硬盘(各版本BIOS该功能的选项名称不同),保存后重新启动,故障消失。例26 UDMA/66硬盘工作在UDMA/33模式【故障表现描述】新组装一台计算机,主板支持Ultra ATA33/66/100硬盘传输模式,硬盘支持UDMA/66模式。在系统自检时,发现硬盘工作在UDMA/33模式下。数据线使用的是80芯电缆,连接方法正确。将另一块UDMA/66的硬盘接在主板上,能够正确识别。【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分析,可能是硬盘的设置问题。从网上下载IBM Feature Tool,用软盘启动系统后,运行该程序。在程序的“Features”菜单中选择“Change Ultra DMA mode”命令,将硬盘工作模式从“Ultra DMA mode 2-ATA 33 (33MB/s)”改为“Ultra DMA mode 4-ATA 66(66MB/s) Default value”,单击“确定”按钮,然后退出程序重新启动系统,自检程序正确识别硬盘的工作模式,使硬盘默认工作在UDMA/66传输模式。例27 硬盘的噪声很大【故障表现描述】计算机在工作时,硬盘转动和读写的噪声很大。【故障分析解决】出现这种故障不仅仅是硬盘的问题,有些品牌和型号的硬盘确实噪声很大,但更多时候是机箱设计和硬盘安装不合理造成的。首先检查硬盘的安装是否牢固,所有螺丝是否拧紧,最好在硬盘和机箱接触的地方垫一些橡胶物质,以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例28 硬盘分区后无法进行格式化【故障表现描述】对硬盘分区后进行格式化操作,系统提示出错“Trying to recover allocation unit”,无法进行格式化。【故障分析解决】根据错误现象分析,可能是BIOS中设置的硬盘类型与硬盘中保存的数据不一致造成的。建议检查硬盘的实际参数,并重新在BIOS中设置。例29 安装操作系统过程中死机【故障表现描述】安装Windows 98操作系统过程中,文件复制完毕重新启动系统时死机。【故障分析解决】安装操作系统时出现故障,一般都是硬件问题造成的。使用替换法进行检查,发现是硬盘故障。使用DM软件进行检测,发现硬盘上存在坏道,按程序提示修复坏道后,操作系统安装成功。例30 增加硬盘经常死机【故障表现描述】在计算机上加了一块硬盘,使用时经常出现死机、不能检测到硬盘等现象。【故障分析解决】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是新加的硬盘存在问题。使用替换法检查,发现新硬盘无故障,但单独使用两块硬盘中的任意一块时,无故障现象。推断为电源功率不足,更换大功率电源后,故障消失。例31 硬盘电路被烧毁【故障表现描述】一台组装计算机,更换了一块新硬盘,开机后,硬盘灯闪了一下,系统黑屏,连CPU散热风扇也不转了。重新插拔硬盘,再开机,只见硬盘的电路板上火光一闪,一小股黑烟从硬盘冒出。硬盘电路完全被烧毁,无法再启动计算机。【故障分析解决】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连接硬盘的电源插头已变形,与硬盘插孔接触不良,而且,主机电源质量不佳。更换电源和硬盘后,故障不再出现。例32 格式化硬盘时总是中止,无法进行下去【故障表现描述】格式化硬盘时总是中止,无法进行下去。【故障分析解决】这种情况通常是硬盘上出现了物理坏道所致。解决此问题可以采用屏蔽坏道的方法,就是将坏道所在区域划分为一个分区,再将其隐藏起来不使用。首先需要使用Scandisk、NDD、DM、Partition Magic等软件扫描磁盘,将所有坏道标识出来(如果这些软件也无法正确扫描硬盘,可以通过硬盘格式化的中止位置,即百分比数字,大致确定坏道所在位置)。然后使用能够分区的软件,例如Partition Magic,创建一个或者数个磁盘分区,刚好包括磁盘上的坏道。最后,将包括坏道的分区隐藏起来。这样,以后就不会在使用硬盘时遇到坏道了。例33 意外断电导致硬盘两个分区消失【故障表现描述】使用Partition Magic 7.0的DOS版对硬盘进行操作,删除了一个分区,并将此空间加入与其相连的另一个分区。在软件将分区设置应用到硬盘的过程中意外断电。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Partition Magic后发现,操作涉及的两个分区消失,原分区所在空间显示为黄色。【故障分析解决】在Partition Magic中,黄色区域代表无法识别的区域。可以进行以下操作恢复数据:启动Partition Magic 7.0或更高版本,在分区示意图上选中黄色区域,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删除的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删除类型,选择第一个删除选项,并单击“确定”按钮。此时,黄色区域变为灰色,表示区域空闲,然后右击灰色区域,从弹出菜单中选择恢复的命令。程序会搜索硬盘上丢失的分区,并将搜索结果显示在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最后,在程序主窗口中应用所做的修改。重新启动系统,分区即可被找回。注意使用Partition Magic恢复硬盘数据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另外,如果在删除并恢复分区后,显示的结果不正确,选择撤销操作的命令,而不要应用所做的改变。这样,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例34 出现错误信息“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故障表现描述】系统启动后,屏幕上出现错误信息“Track 0 Bad, Disk Unusable”。【故障分析解决】由于硬盘的0磁道上存储着引导数据,当0磁道出现物理损坏后,硬盘就无法使用了。但0磁道损坏的硬盘并不是没有修复的希望,可以使用PCTOOLS 9.0的DE工具将硬盘的第1磁道代替0磁道。运行DE.exe,打开“Options”菜单,选择“Configuration”命令,取消选中“Read Only”选项,保存并退出。打开“Select”菜单,选择“Partition Table”选项,在分区表信息中,第1分区代表C盘,将它的Beginning Cylinder的0改为1,设置C盘从第1柱面开始,而不是原来的第0柱面。保存并退出程序。重新启动系统,进入BIOS设置程序,重新检查硬盘,保存后退出。再次重新启动系统后,对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注意由于DE工具仅对FAT16分区的硬盘有效。因此,对于其他分区的硬盘,可以通过Partition Magic等磁盘工具将分区转换为FAT16,然后再对其进行处理。例35 硬盘在BIOS中时有时无【故障表现描述】硬盘在BIOS中有时能找到,有时又找不到。【故障分析解决】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主板的IDE控制器有问题。(2)硬盘的接口电路故障或者是硬盘的磁臂控制电路或磁头有问题,无法正常读取数据。(3)硬盘的供电电压不稳,供电正常时就能找到硬盘,供电偏低时硬盘丢失。(4)主机超频,造成硬盘的时钟频率过高,而出现不稳定的情况。(5)硬盘的数据线和硬盘接口有问题及硬盘的电源接口接触不良所致。可根据以上分析,采用替换法一一排除。例36 硬盘无法正常格式化和使用【故障表现描述】 硬盘在BIOS中能够找到,但是无法正常格式化和使用。【故障分析解决】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的接口部分正常,而硬盘的控制部分和数据读写部分有问题。如果硬盘读写时没有异常的响声,但是不能进行格式化,即使低格时也不断的报错,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的读写电路出了问题,读写数据的错误率太高所致。例37 硬盘复制数据特别慢【故障表现描述】硬盘复制数据特别慢。【故障分析解决】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1)硬盘的数据线使用错误,如支持DMA100的硬盘使用了DMA33的数据线,造成硬盘的数据传输速率明显下降。(2)硬盘的数据线方向接错,DMA66、DMA100和DMA 133的硬盘数据线是有方向性的,如果接反了,也能正常读写,只是速度明显下降。(3)硬盘的DMA通道被关闭,没有使用DMA数据传输方式,而使用传统的数据块传输方式致使数据传输率大大下降。(4)硬盘的数据读写电路或接口电路,也有可能是主板的IDE接口电路出现问题,造成数据传输率降低。可根据以上分析,采用替换法一一排除。例38 开机后硬盘“咣咣”直响【故障表现描述】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开机后“咣咣”直响。【故障分析解决】有的硬盘是一开机就出现这种“咣咣”的声音,有的是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这种“咣咣”声是硬盘的磁臂在移动时动作过大,定位异常,造成与外壳碰撞而发出的异响。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更换硬盘。例39 无法使用U盘【故障表现描述】Windows 98操作系统,接上USB移动硬盘后,系统没有识别出任何新硬件,无法使用移动硬盘。【故障分析解决】在其他计算机上安装USB移动硬盘,能够正常使用,说明问题出在计算机上。重新启动,进入BIOS设置程序,在“PnP/PCI Configuration”中发现“Assign IRQ For USB”选项被禁用了。启用此选项,保存并退出BIOS设置程序。重新启动计算机后,系统能够识别出新USB设备,安装驱动,移动硬盘工作正常。注意不同版本的BIOS对于USB设置的选项名称和位置不同。例40 无法使用移动硬盘【故障表现描述】操作系统提示识别到了移动硬盘,但是无法正确安装硬盘的驱动程序,无法使用移动硬盘。同时听到移动硬盘连续不断的“哗哗”声,并不是正常硬盘的“吱吱”声。【故障分析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移动硬盘的耗电量大,需要+5 V 700 mA以上的电流,而一般主板的USB接口能够提供的电流只有500 mA,供电电流不足,无法正常驱动硬盘的电机工作,造成无法正确安装移动硬盘的驱动。最好的办法是给移动硬盘外接电源。4.2 光 驱例1 开机自检找不到光驱【故障表现描述】一台组装计算机,装好后开机,自检时没有检测到光驱,进入操作系统也没有显示存在光驱。【故障分析解决】开机检查,发现数据线没有插牢。重新插好数据线,开机,故障消失。例2 光驱的数据线接反【故障表现描述】一台组装计算机,安装系统时设置为从光盘启动,放入能够启动系统的安装盘,可启动时根本没有检测光驱,直接从硬盘启动。【故障分析解决】开机检查,发现光驱的数据线接反,正确连接后,故障消失。例3 光盘装反无法读盘【故障表现描述】光驱使用一直正常,突然出现不能读取光盘数据的现象。将光盘放入光驱后,能够听见光盘的旋转声音,光驱指示灯也在闪烁,但长时间读取后无法看到光盘上的内容,系统提示将磁盘插入驱动器。【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分析,光驱的机械部分工作正常,不能识别光盘上的内容,可能是激光头、数据传输等方面的问题。经过检查,发现由于光盘上没有印刷任何文字和图像,两面没什么区别,导致光盘数据面向上被放入光驱。翻转光盘重新插入驱动器,故障消失。例4 双光驱同时工作,计算机无故重新启动【故障表现描述】一台组装计算机,一直工作正常,新装上一个光驱后出现故障:使用新光驱播放CD或VCD光盘时正常,但使用它安装软件时计算机自动重新启动,有时候两个光驱同时使用时也会出现重新启动现象。【故障分析解决】首先使用替换法检查两个光驱,发现单独使用任何一个都能正常工作。考虑到新光驱可以播放CD和VCD光盘,但不能安装软件,怀疑是电源功率不足所致。因为,光驱在读取CD和VCD数据时,基本都是以4倍速工作的,耗电量不是很大,当安装软件、复制大量数据时,光驱转速很高,所需电流比播放CD时要大。将计算机上的杂牌电源更换为高品质大功率电源后,故障消失。例5 光驱面板上的耳机插孔无声【故障表现描述】 计算机各部分使用都正常,使用光驱播放VCD光盘时,将耳机插入光驱前面板上的插孔,但听不到任何声音。【故障分析解决】几乎所有的光驱都带有一个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用于将光盘上读取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从自带的耳机插孔输出。使用光驱播放CD光盘时,可以从面板上的耳机插孔获得声音信号,但播放VCD时,其数字信号的转换工作不能由光驱独立完成,需要由计算机的声卡协助完成。所以,播放VCD光盘时,耳机插孔中没有任何音频信号。将耳机或者音箱连接到计算机声卡的输出插孔即可听到所有声音。例6 系统不能正确识别光驱【故障表现描述】一台组装计算机,Windows 98操作系统,启动自检正常,但启动Windows系统时总是出现很长时间的黑屏。进入操作系统后,没有光驱盘符。【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分析,可能是光驱本身或者设置问题导致操作系统在检测硬件设备时出现了故障。仔细检查跳线和数据线、电源线等的连接,不存在问题,BIOS也检测到了正确的信息。反复启动,故障依旧。将光驱安装到其他计算机上,工作也正常。后发现连接光驱的数据线是一根DMA/66专用电缆,更换为普通IDE数据线后故障排除。原来,计算机用户在组装计算机时,以为支持高传输速率的数据线可以改善光驱的传输速率,但由于IDE光驱不支持DMA/66接口,因而导致了系统不能正确识别光驱。例7 皮带老化导致光驱托盘进出不畅【故障表现描述】一台组装计算机,光驱已使用多年,近来总是出现光驱托盘弹不出来或者收不回去的现象,好像总有东西卡住了似的。【故障分析解决】光驱托盘的弹出和收回是由一个电机通过皮带带动齿轮来完成的。拆开并检查故障光驱,发现由于皮带老化,总是在传动时打滑,引起了托盘进出不畅。比照原皮带,从自行车胎上剪下同样大小的一段橡胶圈,替换下原皮带。原样安装好光驱,开机试用,故障解决。例8 光驱内有异物不读盘【故障表现描述】光驱使用了一段时间,期间调整过激光头的发射功率,工作状态一直比较稳定。近来突然出现了不读盘的现象。【故障分析解决】拆开光驱外壳,接上电源检查光驱的工作情况,发现放入光盘后,主轴电机并没有正常地升起与顶部的塑料盘夹紧光盘,导致光盘还在托盘上,没有随电机一同旋转。仔细检查光驱的机械部分,发现控制主轴电机的传动装置中有杂物,阻碍了电机的升起。小心挑出杂物后,光驱工作恢复正常。例9 读取某些光盘时速度变慢【故障表现描述】一台普通CD-ROM光驱,读取大部分光盘时正常,读取某些光盘时速度明显变慢,甚至不能读取数据。【故障分析解决】对比此光驱能顺利读取和无法读取的光盘,发现不能顺利读取的光盘普遍偏薄,多为制作工艺较差的盗版光盘。推测光驱挑盘的原因是光驱工作时不能很好地夹住光盘一同旋转,使光盘与主动轴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激光头不能正常读取光盘数据。将光驱内上夹盘的不锈钢支架轻轻向下压,使用光驱能够很好地夹住光盘。重新安装好光驱,开机试用,故障排除。例10 激光头被卡无法读盘【故障表现描述】计算机开机后,系统自检正常,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后,能看到光驱盘符。插入光盘,能听到光驱内的旋转声音,指示灯也闪烁一阵后熄灭,但使用“我的电脑”访问光驱时,系统总是提示设备没有准备好。更换多张其他计算机使用正常的光盘,故障完全一样。【故障分析解决】根据故障现象分析,自检正常通过,说明数据线连接以及驱动程序都没问题;光驱托盘能正常进出,并能正常旋转,说明电源与电机没问题;指示灯没有长时间的闪烁,说明不是读盘能力下降。初步断定是光驱的机械故障,导致读盘异常。将光驱拆下并打开外壳,激光头卡住了,而且位置远离初始点。由于光盘的识别信息都保存在最内圈,而激光头卡在外圈位置,无法正确读取光盘信息,导致了不能识别光盘。推断故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光驱质量不佳,而且使用时大范围的检索让激光头运动过快,致使激光头被卡,无法返回原位。小心将激光头拨回原位置,重新安装好光驱,启动系统,故障排除。例11 光驱的盘符变成了“可移动磁盘”【故障表现描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光驱的盘符变成了“可移动磁盘”,插入任何光盘,系统都提示“驱动器中的磁盘未被格式化”,并询问是否马上格式化。【故障分析解决】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BIOS设置的问题。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BIOS设置程序,检查各IDE接口所连的设备是否都正确设置,软驱的设置选项是否正确,有必要的话,让系统重新检测一下IDE设备。例12 播放CD时出现变调现象【故障表现描述】一台组装计算机,一直使用正常,将系统从Intel平台升级到AMD平台后,光驱的使用方面出现了很多故障。使用光盘安装大型游戏或者软件时,系统经常出现致命I/O错误,导致安装失败,而且播放CD时出现变调现象。修改光驱的传输模式也没有任何作用。【故障分析解决】由于在升级系统之前光驱使用正常,排除了光驱硬件故障的可能。经常出现I/O错误,可能是AMD与光驱存在冲突造成的。为解决系统冲突,可以尝试更新光驱的Firmware。访问光驱厂商主页,下载对应型号的最新版本Firmware。进入纯DOS环境,运行更新程序,将光驱的Firmware更新为新版本。重新启动计算机,故障排除。例13 光盘的数据面上有划痕无法读盘【故障表现描述】由于收藏不当,导致光盘的数据面上出现了很多划痕,读取数据时很不流畅,有时候无法识别出。【故障分析解决】处理光盘表面划痕的最好办法是将其打磨平整。首先准备一些工业用研磨剂,如果没有,可以用牙膏加洗洁精代替。在光盘的数据面上倒少许研磨剂(或者洗洁精),均匀抹平,然后用软布蘸清水(或者牙膏)在有划痕的地方轻轻摩擦。注意,打磨的方向是沿光盘径向由外至内、由内至外,切勿做圆周运动。划痕深的地方稍微加力。如果打磨时感觉阻力稍大,就再加点清水。整个光盘表面都要打磨,直至划痕变浅、消失。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后放入光驱检查。例14 计算机无法识别用Direct CD刻录的光盘【故障表现描述】计算机无法识别用Direct CD刻录的光盘。【故障分析解决】Direct CD是一种使用UDF文件系统记录数据的软件,因此,采用ISO9660标准的设备无法读取用Direct CD刻录的光盘。建议安装UDF Reader软件,它可以识别用Direct CD格式化过的光盘。例15 光盘容量部分“丢失”【故障表现描述】购买的CD-RW光盘容量为650 MB,使用Direct CD格式化之后,容量少了许多。【故障分析解决】Direct CD对CD-RW光盘进行格式化时所采用的是UDF格式,也就是封包写入(Packet Writing)的固定长度格式。UDF格式将光盘容量分为一个个大小为32 KB的区块(Block),让刻录机对每一个区块进行写入及删除操作,以便CD-RW光盘可以像硬盘或软盘一样读写及删除数据。UDF格式的这种特性也造成了需要“牺牲”一些空间来记录每一个区块在光盘上的物理位置,所以会出现容量“丢失”的情况。例16 光驱电源故障无法读盘【故障表现描述】一台光驱使用了4年,一直运行正常,一日出现光驱不读盘的现象。将光盘放入光驱后,查看光盘内容时系统报错,提示将磁盘插入驱动器。【故障分析解决】仔细查看发现,光盘放入光驱后,无光盘高速旋转的声音。检查带动光盘旋转的电机,清理后重新安装,故障消失。例17 播放CD和VCD光盘时音箱无声音【故障表现描述】一台组装计算机,各部分工作都正常,但使用光驱播放CD和VCD光盘时,从计算机音箱中听不到声音。【故障分析解决】打开机箱检查,发现光驱与声卡没有使用音频线进行连接,这样,光驱读取的音频信号并不会传入系统进行处理,计算机音箱也就不会放出任何声音。使用专用音频线将光驱与声卡正确连接后,故障排除。例18 双光驱共用IDE数据线启动时黑屏【故障表现描述】为升级计算机,购买了一个新光驱,将两个光驱连接在一根IDE数据线上使用。启动时黑屏,无法进入系统。【故障分析解决】将两个光驱分别安装在系统中,发现计算机都能够正常启动并工作,说明两个光驱都没有问题。查阅光驱说明书,得知老光驱为PIO4接口,新光驱为DMA33接口。推断为接口的不同导致冲突,引起系统无法启动。将老光驱卸下不用,即能解决冲突问题,也可让新光驱与IDE硬盘共用一根数据线,老光驱独用一根数据线。例19 光驱读盘能力下降【故障表现描述】光驱使用多年,一直工作正常,近来出现读盘能力下降的现象,一些以前能够顺利读取的光盘,现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识别出,清理了激光头上的灰尘后,仍没什么改善。【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可以判断,光驱的激光头已经老化了。可以尝试自己调整激光头的发射功率,以提高读盘能力。方法如下:拆开光驱,找到激光头旁边的电位器,使用一字螺丝刀小心调节,逆时针旋转510。然后通电开机,检查光驱的读盘能力是否提高,若没提高则关机进行反方向的调节。调节量不宜过大,否则会烧坏激光头。每次少调一点,开机检查一下效果,需要耐心地反复调整。注意提高激光头的发射功率可以有效地提高读盘能力,但也加快了元件的“衰老”速度。如果光驱还能比较正常地工作,建议不要调整发射功率。例20 读取光盘时经常死机【故障表现描述】计算机启动时,自检正常,在读取光盘时经常死机,屏幕上出现错误信息“A fatal exception OE has occurred at 015F:BEF9E01F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will be terminated”。【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分析,可能是光驱的纠错能力下降,或者是供电质量不好。建议先检查计算机的供电情况,使用单独的电源线为光驱供电。再把光驱安装到其他计算机上测试,如果故障依旧,则说明需要清洁激光头或更换光驱。例21 机械磨损导致光驱托盘进出时不通畅【故障表现描述】一台普通IDE光驱,使用一年有余,近日在使用时发现光驱的托盘进出时不通畅,有时候进出很快,有时候好像被卡住似的。【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分析,可能是光驱的机械部分出现了问题。拆下光驱并打开外壳,仔细检查后发现,托盘旁边的齿轮和轨道有轻微的磨损,原来的少量润滑油与大量灰尘混合,已经失去润滑的功效。使用棉签小心擦去这些没有润滑作用的污物,均匀涂抹上新的润滑油(也可用金霉素眼膏代替)。安装好后开机检查,故障排除。例22 VCD光盘被识别为音频CD【故障表现描述】重新安装系统后,也安装了光驱的驱动程序,程序询问传输模式时选择DMA/33。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发现任何插入光驱的光盘都被识别为音频CD。【故障分析解决】根据现象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与光驱的驱动程序有关,将该DMA/33的驱动程序卸载,选择其他传输模式(例如PIO)重新安装驱动程序即可。例23 自制的音频CD在家用或者车载CD机上无法播放【故障表现描述】使用光盘刻录机制作了一张音频CD,使用计算机光驱能够正常播放,但放到家用或者车载CD机上却无法播放。【故障分析解决】发生这种现象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1)音频CD是在ISO9660模式下刻录的。(2)音频数据被刻在CD-RW盘上。(3)刻录时,最后一个片段未被关闭。(4)采用了多片段刻录方式,而CD机不支持多片段读取功能。如果打算在计算机和普通CD播放设备上都能播放,刻录音频CD时,建议使用CD-R盘刻录,采用Jullet模式,且确保最后一个片段被关闭。例24 刻录机无法进行刻录【故障表现描述】 将一张CD-RW光盘放入刻录机后,系统提示光驱不能使用Direct CD,无法进行刻录操作。【故障分析解决】 根据现象分析,该CD-RW光盘经过Direct CD格式化,而当前使用的刻录软件不支持UDF格式,所以无法使用由Direct CD格式化过的光盘。如果要使用此格式的光盘,建议安装支持Direct CD的软件。例25 程序报错“Power calibration error”【故障表现描述】使用刻盘机刻光盘时,程序报错“Power calibration error”,无法继续进行。【故障分析解决】错误信息的大意是:激光束强度错误。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CD-R/RW盘质量不佳。刻录软件在开始刻盘前会检查光盘的参数,检测失败会报错。建议更换优质CD-R/RW光盘,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就需要对刻盘机进行维修了。例26 刻录为VCD格式的光盘无法在家用的VCD机上播放【故障表现描述】使用刻录软件将MPEG文件制作为VCD格式的光盘,在计算机上能够播放,但放到家用的VCD机上却无法播放。【故障分析解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刻盘时没有选择DAO模式,这样刻出来的光盘在计算机以外的设备上不能读取;第二,VCD机不支持CD-R光盘,可以换到其他VCD机上试一下。例27 刻录机影响系统启动【故障表现描述】新购一台IDE内置光盘刻录机,安装到计算机上后,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故障分析解决】开机检查,发现光盘刻录机与硬盘使用同一根IDE数据线,而且刻录机和硬盘的跳线都设置为Master(主盘)。将光盘刻录机跳线调整为Slave(从盘),开机,系统启动正常。提 示建议硬盘不要和光驱、光盘刻录机共用一根数据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样本
- 化工安全员岗位答辩汇报大纲
- 传染病预防控制要点
- 退烧后护理方案
- 儿科肠炎护理要点解析
- 2025年通信监理工程师中级职称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2025年高中音乐教师工作总结模版
- 【方案】【SITA】2025年:数字时代的空中旅行166mb
- 干眼的临床护理
- 中国教育史全套课件
- 解码医美个性化未来-2023.10
- 文 艺 表 演 评 分 表
-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负责人说课 课件
- 北京故宫的资料简介100字
- 土木工程宾馆毕业设计答辩ppt
-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120讲
- 民俗学概论(绪论)
-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回转窑回转滚筒干燥机使用说明书
- 少年模拟法庭剧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