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摄影构图教案.doc_第1页
人物摄影构图教案.doc_第2页
人物摄影构图教案.doc_第3页
人物摄影构图教案.doc_第4页
人物摄影构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摄影构图教案课程名称人物摄影构图课程总学时2教材名称摄影构图教学参考书1、摄影构图艺术,李兴国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2、影视摄影构图学,郑国恩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3、专题摄影,张韫磊、靳福堂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年3月第一版4、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上、下)孙建秋、刘宝成等译,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5、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 授课教师刘柯、龙碧江、周金贵、高禄文、杨汪人物摄影构图学时分配:2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摄影创作中的各个基本角度的特点,并要求大家进行一定的分解拍摄训练,理解各种角度的造型功能,从而可以在实践当中熟练运用恰当的拍摄构图。二、教学重点、难点1、景别与构图(重点)2、画幅3、拍摄高度与构图(难点)4、正面角度、背面角度、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远景、特写部分。三、教学手段1、观摩优秀摄影作品2、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五、作业内容:人物摄影作品二幅目的:利用摄影的手段调动人物、表现人物、刻画人物,提高学生的人像摄影水平。目的:继续进行画面构图的训练,要在拍摄过程中体现拍摄的前期策划、构思、物体的选择、环境的确定。拍摄时技术与艺术手段的运用。六、参考资料摄影构图七、授课内容与教学设计授课内容教学设计备注第一节 景别一、远景景别1、 概念:从比较远的距离(或短焦距镜头)拍摄的、包含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包含的事物比较多、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和空间环境为主的画面景别; 2、 作用:(一) 交代空间环境;(二) 在影视作品中,往往有抒情作用。3、 注意:(一)取其势,大处着眼”,把握大的线条、形状、色块、轮廓;(一) 有意识地运用前景;(二) 影视摄影和编辑中,往往要保留一定的时间长度。二、全景景别1、概念:(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全身;(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的完整,并且周围无过多空白。2、作用:(一) 客观展现被摄体的全貌;(二) 交代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三) 交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四) 具有定位作用,定轴线、定光线、定基调;三、中景景别1、 概念:(一) 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膝部以上(站姿)或腰部(坐姿)以上;(二) 拍摄其他事物,则指包括事物的绝大部分,而且其中有事物的主要部分。2、 作用:(一) 利于展现动作、姿态和手势;(二) 利于展现情节交流;(三) 影视摄影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画面景别。四、近景景别1、 概念:(一) 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胸部以上;(二) 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主要部分。2、 处理:(一)“近取其神”:重在表现人的神态,要特别注意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处理;(二)“近取其质”:重在表现事物的色彩、纹理、质地;(三)相对于人的正常视觉效果,开始强行放大,要特别精细。五、特写景别1、 概念:(一) 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肩部以上;(二) 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局部。2、 作用:(一) 突出细节;(二) 通过局部透视全部,通过表象揭示本质;(三) 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有强制观看的意 味;(四) 影视编辑中,常常被用来插画面或转场。3、 处理:(一) 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可滥用;(二) 要特别注意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处理,眼睛往往被称作人的“心灵的窗口”,手往往被称作“人的第二张脸”;(三) 注意捕捉拍摄现场富有内涵的情节、细节。六、景别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1、景别是相对的概念;2、远景、特写景别被称作“两极景别”,又被称作“心理镜头”,具有较强的主观感情色彩,要谨慎运用;3、景别运用要“准”;4、一般情况下,镜头景别要成组拍摄。第二节 画幅的确定一、根据被摄者的情况、姿势和背景环境的特点确定画幅格式。1、根据被摄人物的情况确定画幅格式;2、根据被摄者的姿态确定画幅格式;3、根据背景情况确定画幅格式。二、根据摄影者的意图确定画幅。第三节 拍摄高度一、平角度拍摄1、客观、真实、自然,最接近人的正常视觉效果;2、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拍摄角度;3、注意背景的简化;4、注意地平线的处理。二、仰角度拍摄1、近距离拍摄高大物体;2、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3、夸张跳跃动作的高度;4、简 化 背 景;5、夸张前景景物(配景缩小法);6、建立画面中上下部分的联系。三、俯角度拍摄1、拍摄大场面、全景,交待事物间的方位关系;2、表现纵深延伸线条;3、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4、简化背景;5、压缩跳跃动作的高度;6、压缩前景景物;7、远距离拍摄,简化构图。四、顶角度拍摄1、表现图案美;1、 成被摄物体上下部分2、 大小悬殊比;4、化立体为平面,简化构图。第四节 拍摄角度一、正面角度1、展现事物本质特征最主要的角度;2、拍摄人,重在表现人的神态、人体对称结构和人的正面动作;3、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4、利于形成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感;5、拍摄多个事物,有并列展示、同等评价的意味。二、侧面角度3、 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2、利于交代动作的方向感;3、利于交代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4、利于展现事物的轮廓;5、与中景景别结合,利于展现情节交流。三、斜侧面角度1、兼有正面、侧面角度的特点,且灵活多变;2、拍摄人像的经典角度;3、利于表现空间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