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doc

四连杆履带式搜救机器人【6张图/189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1231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0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3-02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连杆 履带式 搜救 机器人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46页。18900字左右。
外文翻译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实习报告一份。
中期检查表一份。

图纸共6张,如下所示
A0-总图.dwg
A2-四边形机构.dwg
A2-曲柄.dwg
A3-机架.dwg
A3-车轮.dwg
A3-连杆.dwg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2 履带机器人研究现状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5
1.3 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7
1.3.1 模块化设计技术 7
1.3.2 控制技术 8
1.3.3 通信技术 8
1.3.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9
1.3.5 导航和定位技术 9
1.4 履带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10
1.5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2
2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移动机构方案设计 13
2.1 概述 13
2.2 移动机构选择 13
2.3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移动机构方案 17
2.3.1 机器人移动机构介绍 17
2.3.2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性能指标分析与设计 20
2.4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22
2.4.1 机器人直线行驶运动学分析 22
2.3.2 转向运动学分析 23
3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越障能力分析 26
3.1 机器人越障原理 26
3.1.1 突起型障碍 26
3.1.2 壕沟型障碍 27
3.1.3 其它类型障碍 27
3.2 机器人越障性能分析 27
3.2.1 机器人翻越障碍物受力分析 28
3.2.2 机器人翻越垂直障碍物重心偏移分析 30
4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移动机构设计 35
4.1 总体结构设计 35
4.2 机器人模块化设计 36
4.3 机器人传动系统设计 37
4.3.1 主驱动轮传动系统设计 37
4.3.2 履带变形装置传动系统 39
5 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建模 41
5.1 虚拟样机技术与Proe软件简介 41
5.2 利用三维软件Proe建模 42
6 全文总结 43
致 谢 45
参考文献 46

摘 要
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结构布局, 主要由机架和两个对称分布的履带变形模块组成。位于机器人中部的机架作为移动平台可装载直流电源及与控制相关的各种设备, 用于完成各种特定的任务, 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一般保持水平。机架两侧是基于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履带变形模块, 主要由四连杆变形机构、主驱动轮、被动轮及绕在履带轮上的履带组成, 其中四连杆变形机构由连杆、主动曲柄、被动曲柄组成, 用于提供驱动力, 并且可以绕机架旋转, 实现履带变形, 在越障时给机器人提供额外的辅助运动。机器人共有3个自由度, 即一个平动自由度和两个旋转自由度。安装在机器人两个主驱动轮内的电机通过联轴器传动, 将主驱动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履带的平移运动, 实现机器人的直线前进、后退和转向。另外一个电机安装在机架上, 通过链传动驱动左右两侧履带变形模块中的主动曲柄绕位于机架前方的轴转动, 从而实现四连杆机构的变形, 最终使绕在其四周的履带构形发生变化。该结构的特点在于巧妙地利用四连杆机构实现了机器人的行进与履带的变形, 使机器人具备良好的越障性能和地面适应性。

关键词: 平行四边形 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 越障

Abstract
Four connecting rod deformation caterpillar search and rescue robot that is used for public security, armed police after disaster unstructured environment executive search and rescue mission under the special robot.Four connecting rod deformation caterpillar robot structure layout, and the main frame and two 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deformation crawler modul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robot as a mobile platform can be loaded with control dc power supply and various related equipment, used to finish all kinds of particular task, in the motion process generally keep level.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is based on a parallelogram structure deformation of the crawler module, mainly by the four connecting rod deformation institutions, the drive wheels, passive round and round the track of the wheel track composition, four of them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active and passive crank crank up, used to provide a driving force,And can be rotated around the frame, realizing track deformation, the obstacle to provide additional auxiliary motion robot. The robot has 3 degrees of freedom, namely a transla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and two rota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Mounted on a robot two main driving wheel motor through the coupling drive, the main drive wheel rotation motion into translational motion track of the robot, straight forward, backward and steering. A motor is mounted on the frame, through the chain transmission drive around both sides of track deformation module of the driving crank around the rack i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thus realizing the four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of deformation, eventually winding around the track configuration changes. Th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lever use of four bar linkage mechanism can make the robot traveling and track deformation, so that the robot has good barrier properties and ground adaptability.
Key words: parallelogram Four connecting rod deformation caterpillar robot The obstacles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近年来,多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水)、人为的恐怖活动、武力冲突及各种生化病毒、有毒物质、辐射等恐怖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使得人们普遍关注对各种灾害的应急能力、灾后的快速响应处理能力。在突发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及意外伤害发生后,巨大的灾害往往造成大范围的建筑物坍塌和人员伤亡,现场搜索与救援成为人不最为紧急的工作。然而现场多为坍塌环境,结构复杂、不稳定,有些狭小空间救援人员和搜救犬根本无法进入,从而使搜救范围限制在倒塌建筑物表面范围。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也将有巨大的风险,其体重和移动可能会引起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对救援人员和幸存者的再次伤害。因此,救援队员必须在结构工程师进行评估,并对不稳定的倒塌结构进行支撑加固后才能进入,这个过程延误了搜救受灾者的时间。同时,由于搜寻空间条件恶劣,易导致救援队员劳累,从而易对周围建筑结构作出错误判断,错过没有知觉受灾者的概率上升,而且救援人员也存在重大的健康风险和安全风险,影响救援工作的快速展开。
意义:将机器人技术、营救行动技术、灾害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研制与开发用于搜救与营救的救援机器人,将有效地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减少救援人员的伤亡。
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搜救机器人是指用于公安、武警在灾后非结构环境下执行搜索与救援任务的特种机器人。机器人在搜索与救援过程中明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在发生倒塌后,机器人可以立即展开对幸存者的搜索,进入结构不稳定的建筑物,降低救援队员的风险,为搜救工作节约时间。
(2)可以进入狭窄空间,扩展搜救专家的工作范围。建筑物倒塌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间,这些空间可能就会有幸存者,但搜救人员难以进入,而机器人却可以一展身手。
(3)可以携带多种传感器,探测幸存者空间状况,在机器人软件的帮助下对搜索区域实行完整的三维搜索,绘制结构图,提升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搜救机器人可以携带温度探测器、一氧化碳探测器、爆炸界限探测器、氧气、PH探测器、辐射探测器和杀伤性武器探测器,从而测定空气读数,探测有害物质,分析后向救援人员提出警告。图为机器人给幸存者测量脉搏的示意图。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尤其是“911”事件之后,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地震、火灾等救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出了各种可用于灾难现场救援的机器人。以牵引和运动方式的不同搜救机器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2. 1 履带式搜救机器人
履带式机器人是为了满足军事侦察、拆除危险物等作业的需要,在传统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图1
图1 给出了目前国际上几家著名机器人公司的典型产品,他们主要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而开发的,体积普遍偏大,不太适合在倒塌的建筑物废墟中狭小空间内搜寻幸存者。
2. 2 可变形(多态) 搜救机器人
为了能进入狭小空间展开搜救工作,要求机器人的体积要尽可能小,但体积小了搜索视野就会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近年来在传统牵引式搜救机器人平台基础上,研制出了形态可变的履带式多态搜救机器人。

三、 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结构布局, 主要由机架和两个对称分布的履带变形模块组成。位于机器人中部的机架作为移动平台可装载直流电源及与控制相关的各种设备, 用于完成各种特定的任务, 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一般保持水平。机架两侧是基于平行四边
形结构的履带变形模块, 主要由四连杆变形机构、主驱动轮、被动轮及绕在履带轮上的履带组成, 其中四连杆变形机构由连杆、主动曲柄、被动曲柄组成, 用于提供驱动力, 并且可以绕机架旋转, 实现履带变形, 在越障时给机器人提供额外的辅助运动。机器人共有3个自由度, 即一个平动自由度和两个旋转自由度。安装在机器人两个主驱动轮内的电机通过联轴器传动, 将主驱动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履带的平移运动, 实现机器人的直线前进、后退和转向。另外一个电机安装在机架上, 通过链传动驱动左右两侧履带变形模块中的主动曲柄绕位于机架前方的轴转动, 从而实现四连杆机构的变形, 最终使绕在其四周的履带构形发生变化。该结构的特点在于巧妙地利用四连杆机构实现了机器人的行进与履带的变形, 使机器人具备良好的越障性能和地面适应性。

方法:
1.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2.在学校数据库查找相关资料
3.通过老师的指导
4.通过浏览因特网上的相关资料
5.对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
6. 设计参考有关设计样板,完善设计方法,进一步完善设计结果
7 通过与同学探讨得出有关结论
8 自己总结资料得出结论


四连杆履带式搜救机器人[KT]









内容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 1 绪论 题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多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水)、人为的恐怖活动 、武力冲突及各种生化病毒、有毒物质、辐射等恐怖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使得人们普遍关注对各种灾害的应急能力、灾后的快速响应处理能力。在突发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及意外伤害发生后,巨大的灾害往往造成大范围的建筑物坍塌和人员伤亡,现场搜索与救援成为人不最为紧急的工作。然而现场多为坍塌环境,结构复杂、不稳定,有些狭小空间救援人员和搜救犬根本无法进入,从而使搜救范围限制在倒塌建筑物表面范围。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也将有巨大的 风险,其体重和移动可能会引起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对救援人员和幸存者的再次伤害。因此,救援队员必须在结构工程师进行评估,并对不稳定的倒塌结构进行支撑加固后才能进入,这个过程延误了搜救受灾者的时间。同时,由于搜寻空间条件恶劣,易导致救援队员劳累,从而易对周围建筑结构作出错误判断,错过没有知觉受灾者的概率上升,而且救援人员也存在重大的健康风险和安全风险,影响救援工作的快速展开。 将机器人技术、营救行动技术、灾害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研制与开发用于搜救与营救的救援机器人,将有效地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减少救援 人员的伤亡。 搜救机器人是指用在灾后非结构环境下执行搜索与救援任务的特种机器人。机器人在搜索与救援过程中明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 1) 在发生倒塌后,机器人可以立即展开对幸存者的搜索,进入结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 构不稳定的建筑物,降低救援队员的风险,为搜救工作节约时间 ( 2) 可以进入狭窄空间,扩展搜救专家的工作范围。建筑物倒塌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间,这些空间可能就会有幸存者,但搜救人员难以进入,而机器人却可以一展身手。 ( 3) 可以携带多种传感器,探测幸存者空间状况,在机器人软件的帮助下对搜索区域 实行完整的三维搜索,绘制结构图,提升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搜救机器人可以携带温度探测器、一氧化碳探测器、爆炸界限探测器、氧气、 测器、辐射探测器和杀伤性武器探测器,从而测定空气读数,探测有害物质,分析后向救援人员提出警告。 同时由于机器人技术发展极为迅猛,用于侦察和作战等军事领域的机器人,由于其特殊用途受到了各国军方的广泛关注。许多军用机器人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安全领域,在维护国家安定,保障人民生活安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军用的地面移动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可以代替人类进入一些 危险未知的环境,适应于国防和民用等多个领域,而且在反恐斗争中叶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这类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战场侦察与环境探测 在移动平台上装备摄像头、安全激光测距仪、夜视装置和卫星全球点位仪等设备,通过无线电或光缆操纵,完成侦察和监视敌情、情报收集、目标搜索和自主巡逻等任务。还可以进入一些人类无法进入或适应的危险环境,完成规模战争和反恐作战中的侦察任务。 ( 2) 高度机动与协同作战 由于体积较小、机动能力较强,机器人能快速部署,完成侦察、警戒、目标突击 、追击乃至解救人质、街巷战斗、反恐作战、反装甲作战等武器装备,使之具备强大的攻击杀伤力,特别适用于城市和恶劣环境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 下(如核、生、化战场等)的局部战争和信息战争。 ( 3) 探测危险与排除险情 在战场上或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这时,微型移动机器人就会发挥很好的作用。美国军方曾广泛使用智能车辆扫除路边炸弹、寻找地雷和销毁地雷。民用方面,可以探测化学泄露物质,可以进行地铁灭火,以及在强烈地震发生后到废墟中寻找被埋人员等。 ( 4) 安全检测与受损评估 在工程建设领域,除可对水库堤坝、江河大坝进行质量和安全性检测之外,还可应用于码头、桥墩等被撞后的受损程度探测评估。在制造领域,可用于工业管道中机械损伤,裂纹等缺陷的探寻,对输油和输气管道线的泄露和破损点的查找和定位等。还可用于机场、车站等一些人口密集型场所,对来往人群、货物进行安全监控,也可以直接布置在客机机舱中执行检查危险物品的任务。 这些特种机器人技术集机械、电子、新材料、传感器、计算机、智能控制与网络通信等多门科学于一体,是一种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高新技术。对这种机器人的研究,将为未来地面战争、反恐事业和民用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有力支持。 本课题目标是要研究和开发一种能搭载多种特殊装置的移动机器人平台。可以搭载不同功能模块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带机器人研究现状 外研究现状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国外就对小型履带式式移动机器人展开了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4 系统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总结,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研究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它具有独立的实验性无人作战机器人计划,加上近年来反恐及城市巷战的需要,小型智能履带机器人研制工作受到了军方高度重视。 影响较大的有器人、 器人。它们应用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图 1 器人 美国著名的军用及特种机器人公司 制了微小型便携式机器人 列,如图 1 所示。该系列机器人采用履带式结构并装备有鳍 状肢, 鳍 状肢可根据任务要求在机器人前端安装一对或前、后两端各安装一对, 用 鳍 状肢辅助翻越障碍; 德国 司研制了名为 反恐机器人, 如图 2 所示。这种凝结了尖端技术的机器人能够移动、销毁或引爆炸弹。在身上装备有 4 个摄像头、切割器以及用来砸破窗户的装置。它不仅可以上下台阶,还能行走在陡峭的河岸、悬崖或绝壁,更能在及其恶劣的气候下作业,并能快速冻结炸弹装置。 图 2 器人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5 履带式机器人是为了满足军事侦察、拆除危险物等作业的需要 ,在传统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图 3给出了目前国际上几家著名机器人公司的典型产品 ,他们主要是为了满足 军事需要而开发的 ,体积普遍偏大 ,不太适合在倒塌的建筑物废墟中狭小空间内搜寻幸存者。 图 3 目前国际上几家著名机器人公司的典型产品 为了能进入狭小空间展开搜救工作 , 要求机器人的体积要尽可能小 ,但体积小了搜索视野就会受到限制 ,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 近年来在传统牵引式搜救机器人平台基础上 , 研制出了形态可变的履带式多态搜救机器人。图 4为加拿 大 司 他可以根据搜索通道的大小及搜寻范围的远近灵活地调整形状和尺寸。 图 4 加拿 大 司 态搜救机器人 内研究现状 国内微小型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是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 1986 年,我国开展了“七五”机器人攻关计划; 80 年代末,我国把排爆机器人列入“ 863”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6 高技术计划。目前我国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主要是高校及有关科研所,针对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研究主要集中在警用 、民用等非作战领域。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目前已研究并开发出多种微小 型履带机器人,它们具有探测及多种作业功能,是可以广泛应用于军队、公安、武警的新型机器人产品。在设计性能上,国内开发研制的微小型机器人与国外同类机器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复合移动机器人 “灵晰 排爆机器人进入服役期,如图 5 所示,该机器人采用轮、腿、履复合移动式机构,车身分三段,前、后履带可绕车体转动,辅助上下台阶。车体装备机械手、云台、三个摄像头,重 180行驶速度 h,可以通过小于 45的斜坡和楼梯,可以跨越 现全方位行走。根据需求可 装备爆炸物销毁器、连发散弹枪、催泪弹等武器,大小手臂完全伸展时能举起 8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公安和武警人员在排除爆炸物、打击犯罪活动中的伤亡,对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 图 5 “灵晰 图 6 龙卫士反恐机器人 图 6 所示是由上海广茂达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龙卫士3B 反恐机器人”,是我国第一台单兵反恐机器人。机器人重 50驶速度为 01m/s,可以通过 27楼梯、 30斜坡,可以 跨越 20在草地、沙地、碎石地、雪地运行,适应全天候、全地形、操作方便,广泛用于爆炸物处理、侦察、特种作业等反恐领域,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7 综合指标接近国际水平。 爆机器人是由北京京金吾高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如图 7 所示,该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搜索、排爆、排除放射性物质,代替人去完成危险的工作。 抓取,优于国内外同类机器人。该排爆机器人机械臂最高伸展 将可疑物轻轻地放于高达 车载防爆罐中。机械臂最低可水平伸出距地面 伸入车底拆弹或抓 取可疑物品。其抓取器,横向旋转 90,纵向旋转360,可灵活地将可疑物品从防爆罐中取出。这是其他机器人难以做到的。 图 7 爆机器人 小型履带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研究涉及机械、控制、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要求其智能化程度更高,涉及的技术更广,难度也越来越高,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模块化设计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导航和定位技术等。 块化设计技术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结构构型可以根据工作 任务而改变,不同的机器人构型有不同的工作空间,适用于执行不同的任务,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8 因此对任务与环境的适应性强。 为了加快开发多种不同功能的机器人,有些公司将行走机构模块化,如美国 司制造的 器人,目前已有 3 种型号:侦察型、探险型和处理爆炸装置型,但全部动采用相同的底盘。 制技术 微小型履带机器人作为在危险、恶劣、有害的环境中执行特殊任务时使用的一种高技术装备,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应满足如下一些基本要求: ( 1) 控制系统稳定、可靠; ( 2) 易于保养和维护; ( 3) 操作简单、方便、 ( 4) 具有良好的抗电磁 干扰能力; ( 5) 能够全天候作业,环境适应性强。 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实现控制站和履带机器人之间信息传输的桥梁,是有效、准确地控制机器人执行任务和移动载体运动状态的关键技术。通信系统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关键模块之一,负责完成前方与后方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包括数据通信、视频信号通信、音频信号通信。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特殊应用环境对机器人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隐蔽性都有很高的要求。通常微小型履带机器人控制系统的通信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串行通信、总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9 传感 器信息融合技术 单一传感器获得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对机器人功能和自主性的提高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微小型履带机器人通常都配置多种不同用途的传感器,构成复杂的多传感器系统。如果只对各个不同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单独加工,不仅会导致信息处理工作量的增加,而且还隔断了各传感器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失去的信息组合还有可能蕴含着有用的环境特征信息,从而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系统精度,提高系统完成描述外界环境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航和定位技术 微小型履带机器人所面向的环境是现实世界中复杂的动态环境,如何利用自身受限的感知和行为能力引导机器人顺利完成复杂的任务,是微小型履带机器人实现自身导航和定位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般的,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定位系统可粗略分为感知模块、规划模块和执行模块。 机器人的三类模块在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下,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信息。自主地做出各种决策,随时调整机器人位姿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因此,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导航定位系统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一体的综合系统 。 带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为了应付各种危险的复杂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微小型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0 履带机器人得到了空前重视,出现了大批较为成功的微小型履带机器人。但是从这些机器人中可以看到一些缺点和不足,如自主能力不够、功能单一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微小型履带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 1)多机器人编队 目前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系统的,但从未来应用的角度来看,机器人编队系统的研究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多机器人编队的优势在于可以尽可能扩大视野、消除视觉死角、提高执行任务的效率,而且也可以提 高整个编队系统的可靠性和存货率,从而保证任务的 完成。 ( 2)人工智能的使用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已经在微小型履带机器人尤其是侦察机器人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应用范围和其控制的效果都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在未来的微小型履带机器人中,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主机器人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 ( 3)拓展使用范围 目前微小型履带机器人在民用领域主要用途是安全监视、反恐、排爆、消防、搜救;在军事领域主要用途是洞穴和建筑物勘测、扫雷、破障、生化战剂探测等;但还不能满足目前 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和军事需求,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拓展小型履带式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包括将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用于家庭服务、科学考察、充当旅行助手或者是在战争中用于目标指示、火力发射、战术运输、通信中继等。 ( 4)加强实战使用 实战使用的微小型履带机器人不仅可以检验其性能,而且可以证实其应用潜力和价值。美国陆军已经在伊拉克自由行动和阿富汗战争中部署其新型无人侦查机器人 器人等,用于执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1 行洞穴和建筑物勘测,地雷探测与标示、生化战剂探测等任务。 ( 5)跨平台 互操作能力 单一的微小型履带机器人所能完成的任务有限,为提高作业效能,在各种环境下的各种有人和无人、地面和空中平台要密切集成与合作,这样就需要各平台间具有无缝隙连接的、可靠地互操作能力,良好的跨平台操作能力取决于对信息技术标准和接口、信息传输、建模、处理与安全及人机界面等的深入研究。 ( 6)开发通用平台 利用同一种微小型履带机器人平台搭载多种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减少专用机器人平台数量,提高基础平台的质量,从而极大地提高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作业效能,降低使用和维修成本。如美国的 查机器人便使用了通用平台,将各个功能模块化,在通用平台的基础上搭载不同的功能模块,便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由于功能模块化,在通用平台的基础上搭载不同的功能模块,便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由于功能模块具有良好统一的接口,使得功能模块的更换实现“即插即用”,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于短时间内便可完成功能模块的拆除和安装。 ( 7)进一步提高自主能力 首先利用有限的带宽资源传输大量的数据对机器人进行遥控式不现实的,而且出于保密要求一些地方通行会受到限制,还有一些地方(如地道)又无法进行通行;其次在危险区域遥控微 小型履带机器人,操作人员的安全不能保证;最后,遥控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操作人员需要专门训练。因而需要进一步提高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自主能力。 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研究和开发一种能搭载多种特殊装置的移动机器人平台为目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2 标,提出了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微小型履带机器人的设计方案。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迅速拆装,适合单兵携带和进行维护,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在越障、越沟、攀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该机器人作为一种稳定的移动平台,最大优点是具有良好的越障性能、环境适应性能并具备了全地形通过能力,可进一步开发成为通 用平台,装载侦察设备、武器系统等实现多机器人编队,形成战斗群,提高机器人可靠性和存活率。也可以加载其他设备用于民用领域。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查阅参考文献,对微小型履带式机器人研究情况进行调研。 2、 研究经典履带机器人的移动机构,对微小型履带机器人性能指标进行调研与分析,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应达到的性能指标。 3、 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移动机构设计。 4、 对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进行越障能力分析 5、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内部 主要零件 设计 6、对 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建立虚拟样机模型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3 2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移动机构方案设计 述 一般来说,地面移动机器人主要包括机器人机械结构、伺服驱动系统、电源系统、传感器信息采集系统和控制系统等。要开发在复杂环境下工作的微小型机器人,必须先研究其机械主体结构。所谓的微小型移动机器人工作平台,其实是各种仪器设备和功能模块的搭载平台,是构成智能机器人机体的基础。因此,机器人机械主体结构的功能和环境适应性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工作寿命和执行任务的情况,其设计是机器人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设计机器人机械结构时,首先应考虑机 器人的用途,因为不同的用途,机器人的移动机构是不同的。此外,还应考虑机器人的用途,因为不同的用途,机器人的移动机构是不同的。此外,还应考虑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耐久性、稳定性、机动性、可控性、复杂性、外形尺寸及费用等。本文设计的移动机器人主要突出机动性强和越障性能优越的特点,本章在分析了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各种移动机构及其环境适应性基础上,根据机器人用途和应用的工作环境,设计了一种基于四连杆机构的履带机器人移动机构,阐述了机器人的运动原理和越障原理,并对机器人的性能和指标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动机构选择 到 目前为止,微小型地面移动机器人的移动机构主要有轮式、履带式和 轮履结合式三种类型。这三种移动机构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4 轮式移动机构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相对平坦的地形中具有相当的优势。轮式结构具有重量轻、造价低、行驶平稳、移动速度快、控制简单、最大行程大、使用寿命长、维修保养方便等特点,但不足之处是越野通过能力和防护能力不如履带式移动机构。 利用车轮移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地面行进方式。轮式驱动机构移动方式的优点是:高速稳定,能量利用率高,机构和控制简单,而且现有技术比较成熟。它的缺点是:对路面要求较高,适用 于平整的硬质道路,不能很好的适应场地。轮式移动机构可以达到较高的运动速度,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轮式移动具有相当的优势,控制也相对简单。轮式移动机构由于应用广泛,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移动机构之一。传统的轮式移动机构有三轮、四轮、六轮的结构形式,日本还曾研究出五轮移动机构。但轮式移动机构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在爬坡时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要想解决打滑需要加装减速箱或用动力制动的方法实现动态调整过程。但其通过性和越障能力受到限制,在攀爬楼梯时一般要求前轮半径要大于楼梯高度,底盘最低点距地面高度限制 了地面通过性。为适应复杂地形甚至于爬楼梯的要求,必须加大轮子直径,导致底盘结构体积庞大,重量增加。从理论上讲,三点决定一个平面,因此车轮式移动载体的平稳运动最少需要 3个轮子支撑。现在大多数机器人用的是 3轮或 4轮移动方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有用 5轮以上的,但这种情况下机器人的结构和控制会更加的复杂,这对我们技术有限的大学生机器人队伍来数是不太适用的。因此我们会选择 3轮或 4轮的移动方式,下面对此进行讨论。 典型 3轮移动机器人通常采用 1个中心前轮和 2个后轮的车轮布置。 3个车轮配置与功能的不同组合有可以将 3轮机器人 分为如图 1所示的若干类型 。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5 图 8( a)所示的组合是前轮 1为万向脚轮或球形轮,后轮 2和后轮 3为独立驱动轮,利用它们的转速差实现转向。这种组合的特点是机构组合容易,而且当两个驱动轮以相同速度、相反方向转动时车体能绕两个驱动轮连线的中点自转,但自传中心与车体中心不一致。 图 8( b)所示的组合是操纵舵机机构和驱动机构集中在前轮 1上,两个后轮之起支撑从动作用。与图 1( c)相比,该机构也能绕两后轮连线的中点自转,但其前轮驱动集中,结构比较复杂。 图 8( c)所示的组合是前轮 1为操舵轮,后轮 2和后轮 3中的一 个为驱动轮,另一个为从动轮。这种车轮机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组成容易,但单边驱动的驱动性差,稳定性不好,不能自传。 图 8( d)的车轮组合将图 1( c)的单轮驱动该为双后轮差动驱动,提高了驱动性,但加了一个差动齿轮装置,结构更加复杂,也增加了质量。 (a) (b) (c) (d) 图 8 3轮式移动配置方式 履带式结构实际上是一种自己为自己铺路 的轮式结构。是将环状的循环轨道履带卷绕在若干滚轮外,车轮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常见的履带移动车是在车体的两侧各设有一对履带驱动装置的双履带结构。有为了适应复杂的路况而采用多履带的。赛中由于路面不是很复杂,以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将履带卷绕在两个以上的车轮上,个车轮用来做驱动轮,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6 的车轮作张紧轮或导向轮。动轮通常靠自身的齿与履带内侧的齿形啮合来驱动。型的履带移动机构由驱动轮、导向轮、托带轮、履带、履带架等部分组成。动机构适合在复杂路面上行驶,是轮式移动机构的拓展,带本身起着给车轮连续铺路的作用。带的优点是着地面积比车轮 式大,以着地压强小;另外与地面粘着力较强,吸收较小的凹凸不平,能力强,于有突变的地面,原地旋转,低。此,履带式适合于各种场地。带车辆和轮式车辆的特性有所不同。要的不同在转向特性上。带车辆的转向通过两侧履带的差速进行转向。带式转弯不如车轮式灵活。要改变方向时、要将某一侧的履带驱动系统减速或制动来实现转弯,者反向驱动车体的原地自传。都会使履带与地面产生相对横向滑动,大了机器人电机的能耗。负重大的情况下可使电机温度迅速升高影响电机的使用和寿命。带车的受力比较复杂,用力可能是静态的也有可能是动态的。辆以常速运动时, 静态力作用。加速运动时,受动态力作用。车辆转弯时,将产生离心力,推动车辆横向移动,动态力总是作用在车辆质心处。 图 9 履带式结构 轮履结合式, 机器人行走系统是完成移动动作的直接保证,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机器人性能发挥,其对机器人运动可靠性有很大要求。服普通履带式移动机构的缺点,要通过改变履带的形状和结构来实现,特比勒( 、形状可变履带、位置可变履带、履带式加装前后摆等结构形式相继出现,并应用于各种机器人的移动机 构。近年来各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7 种增强的非金属复合材料应用于履带,大大减轻了履带式移动机构笨重的缺点,改善了其整体性能,对复杂环境,履带式移动机构具有较强的地形适应性。本文将介绍一种轮履结合式的结构。出于对重量和经济性的考虑,选用标准同步带代替履带作为行走系统的主要部件。同步带有梯形齿和弧齿两种齿形,有标准可选。用的是 8 图 10 轮履结合式 在设计移动机器人时也应遵循以下机构设计原则: ( 1) 总体结构应易于装配和拆卸,便于平时的试验、 调试和维修。 ( 2) 应给机器人暂时未能装配的传感器、功能元件等预留安装位置,以备将来功能改进与扩展。 ( 3) 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装配,互不干扰。 连杆履带式机器人移动机构方案 器人移动机构介绍 本文所要设计的移动机器人是为军事侦察和监测的设备提供移动平台,要求结构简单,体积小,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而且控制简单。考虑到机构复杂和设计成本等因素,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四杆机构的履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8 带式移动结构,如图 11 所示,主要由车架和两个车架和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履带变形模块组成。 图 11 四杆机构的履带式移动结构 该结构的最大优点在于利用简单的四杆机构作为履带机器人的移动机构和变形机构,可同时实现机器人的行进与履带的变形,使得车体体积减小,结构紧凑,使机器人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加强机器人越障、爬坡性能并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可以满足微型移动移动机器人的使用要求。 该机器人的机械主体结构为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平行四边形的工作原理如图 12 所示。在此机构中, 机架, 构件与机架相连称为连架杆, 连杆。 图 12 平行四边形机构 平行四边形机构有两个显著特性:一是两曲柄以相同速度同向转动;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9 二是连杆作平动。当主动曲柄 一定速度转动时,从动曲柄 以同样的速度转动,而连杆 平动,始终与机架 持平行状态。可以明显看出:如果在此机构上搭建工作平台,其最大特点就是工作平台运动平稳可靠,而且运动范围很广,这就决定了机器人的越障性能。 图 13 是基于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机器人结构简图。其中,连杆为 1,连架杆 为 D=个履带轮半径均为 R。 图 13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结构简图 为验证绕在轮子四周的履带在机构变形时总长不变,可假设在机构变形的任意时刻,连架杆与机架之间夹角为1,2, 3 , 4 , 则履带总长可由下式计算: L=2 1L +2 2L + 1A 2A + 1B 2B + 1C 2C + 1D 2D ( 2 可将上式化简为: L=2( 1L + 2L )+R(1+2+ 3 + 4 ) ( 2 容易得出:1= 3 ,2= 4 ,且1+2= ,代入 2得履带总长为: L=2( 1L + 2L )+2R ( 2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 式 2明,履带总长在机构变形过程中为定值,与变形角度无关。也就是说,履带在变形中不会发生时松时紧的现象。 连杆履带式机器人性能指标分析与设计 本文设计的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中,利用简单的移动和变形机构实现了良好的机动性能和越障性能,机器人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 器人, 器人结构优点: ( 1) 当机器人用于侦察,负荷较轻时,机器人可以转动两侧的主动曲柄辅助越障、攀爬,此时机器人同 样具有很好的运动灵活性; ( 2) 当机器人需要执行排爆、作战等任务时,负载重,此时机器两侧的主动曲柄不再转动,而是相对于中间主体固定,保持八轮着地的状态,此时机器人的运动比较平稳,机动性 能最佳,运动方式如同 器人性能参数指标如下表 示, 器人性能参数指标如下表 示。 表 器人性能参数指标 机器人重量 大负重 11进方式 采用履带行进,差速转向 潜水深度 3m 平均速度 s 最大速度 s 外形尺寸 685406178源 自带可快速拆装的锂电池组,可以供电 3h;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1 基本控制方式 远距离无线操作控制; 特点 适用于各种战场环境,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表 器人性能参数指标 外形尺寸 863571280器人重量 39效载荷 136进方式 采用履带行进,差速转向 最大速度 s 潜水能力 潜水深达 控方式 无线遥控 电源 自带可快速拆装的锂电池组,可以供电 1 4h; 加载设备 多传感器和多摄像头 特点 适用于各种战场环境,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在参考 器人的性能参数和外形尺寸基础上,考虑到实验室目前具备的条件的加工技术、工艺等因素,提出了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的性能指标和外形尺寸要求。 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在设计时为减轻重量,履带轮材料用铝合金制成,只要少数强度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如机架、轴等)采用 45 号钢,设计完成后机器人外形尺寸如表 示,外形尺寸如图 示。 表 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性能指标 机器人重量 30大负重 50形尺寸 660500300受冲击能力 1m 高左右的掉落冲 击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2 翻越台阶高度 200均速度 2m/s 最大速度 s 基本控制方式 远距离无线操作控制 电源 自带可快速拆装的锂电池组,可以供电 3h; 特点 适用于各种战场环境,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表 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 660500300带宽 50架长(连杆) 450柄长(连架杆) 210底距离地面 10连杆履带式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器人直线行驶运动学分析 为了简化,对 微小型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进行履带运动学分析时,可以将履带简化为一条不可拉伸、无质量、无厚度、闭合的柔性带。如图14 所示为四连杆变形履带机器人运动时履带上各点的速度分析图。 图 14 机器人履带上各点的速度 机器人做直线运动时,履带要做复合运动。一方面,履带随同机器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3 人本体一起做相对地面的直线运动,这种运动速度叫牵连速度,用一方面,履带由要做相对于机器人本体的旋转运动,这种速度叫卷绕速度,用 示。履带上某点的绝对速度用示。 jV= ( 2 由图 14 可知,履带上不同的点的速度是不同的。当 在同一直线且夹角为时,履带上某点的绝对速度的代数式可表示为: c o ( 2 位于上方的履带为水平直线,夹角 =0,代入 2得: jV= ( 2 式 2明,该段履带的绝对速度等于牵连速度与卷绕速度之和。 位于下方的履带也称为水平直线,夹角 =,代入式 2 jV= ( 2 式 2明,接地段履带的绝对速度等于牵连速度与绕卷速度之差。 向运动学分析 在分析履带机器人的转向性能时,对相关条件做如下假设: ( 1) 履带在水平地面上低速均匀转向,即不考虑转向过程中离心力及地面坡度对机器人的影响,并以给定的不变角速度实现稳定转向,不考虑角速度的变化; ( 2) 在履带转向过程中不考虑履带的滑转和滑移;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4 ( 3) 机器人的重心位于机器人平面中心; ( 4) 各条履带接地压力 均匀分布。 图 15 履带行走装置理论转向速度平面图 理论转向时履带行走装置的速度如图 15 所示。图中 B 为车辆的履带中心距; L 为履带接地长; R 为理论转向半径; O 为转向中心; G 为机器人平面中心,也是机器人的重心位置; 为机器人的转向角速度,单位为 s;1V 为低速侧履带的速度;2V 为高速侧履带的速度; V 为高低速履带的速度差,所有速度的单位为 m/s。 理论转向角速度: 履带行走装置的理论转向角速度 ,等于机器人的瞬时速度,即 =2 履带的速度等于主动轮线速度,即 602 2式中, V 为履带速度, n 为主动轮的转速,单位为 r/2r 为主动轮工作半径。根据图 15 中相似三角形关系,式 ( 2又可表示: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5 =02)1(602 2221212 ( 2 式 中, 12 分别为高低速侧履带主动轮的转速; i 为两侧主动轮的转速比,21 一般情况下又习惯用机器人转向一周的时间 T 来描述机器人转向运动的快慢,即: 221 602 T ( 2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6 3 四连杆履带式机器人越障能力分析 器人越障原理 起型障碍 突起型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路障,机器人翻越此类障碍物的原理如图 16 所示,过程分析如下: 图 16 机器人翻越突起型障碍原理图 图( a):在正常的平坦地形环境下,组成履带变形机构的四根连杆处于水平位置,机器人保持八轮着地的状态,直至前方出现障碍物。 图( b):出现障碍物后,机器人停止前进。通过电机驱 动主动曲柄前轴逆时针旋转,从而改变四杆机构构型,最终使绕在连杆四周的履带构型发生变化。当主动曲柄 转至适当角度即可停止旋转。 图( c):机器人继续前进至障碍物附近,电机驱动主动曲柄 时针旋转,使得 的履带压在障碍物边沿。 图( d): 的履带压在障碍物边沿后,主动曲柄 续顺时针旋转,迫使机架 后轴旋转,直至四根连杆再次处于同一直线。此时,机器人已经完全攀附在障碍物上,通过电机驱动机架后方的两个主驱动轮,机器人在驱动力和履带攀附力下可顺利通过障碍物。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7 沟型障碍 壕沟型障碍也是一种常见的路障,起伏的路面对于微小型履带机器人来说就是一种壕沟型障碍 ,如图 17 所示 。 图 17 机器人通过壕沟型障碍原理图 它类型障碍 利用四杆机构的变形,机器人除了可以翻越各种基本的路障,还能通过一些阶梯障碍,对电控设备密封后甚至能通过一些不太深的沟渠。这样,本文设计的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越障性能。 器人越障性能分析 履带机器人的越障性能是指机器人在不用任何辅助装置的条件下能克服各种天然 和人工障碍的能力。机器人的越障性能主要取决于本身的几何参数和履带的性能。 机器人共有 3个自由度 , 即一个平动自由度和两个旋转自由度。安装在机器人两个主驱动轮内的电机通过联轴器传动 , 将主驱动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履带的平移运动 , 实现机器人的直线前进、后退和转向。另外一个电机安装在机架上 , 通过链传动驱动左右两侧履带变形模块中的主动曲柄绕位于机架前方的轴转动 , 从而实现四连杆机构的变形 , 最终使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8 绕在其四周的履带构形发生变化。该结构的特点在于巧妙地利用四连杆机构实现了机器人行进与履带的变形 , 使机器人具备良好的越 障性能和地面适应性。 器人翻越障碍物受力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可假设台阶是光滑的,整个机器人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处。由于主要曲柄末端的履带轮与台阶之间为线接触,为避免打滑,应至少保证该履带轮的几何中心处于接触点的正上方。在爬坡高度为0位于机架前方的履带轮刚离开地面的瞬间,机器人和主动曲柄的受力情况如图 18所示。 图 18 越障时机器人受力图 从图 18可 以看出,机器人受到自身重力 G,地面对后轮的垂直反作用力 2N 、地面牵引附着力 f,以及台阶对主动曲柄的反作用力 1N 。将 1N 分解成水平分力 0F 和垂直分力 N ,则有 1N =N / ( 3 式中,为主动曲柄中心轴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由于本文设计的履带机器人采用左右两侧对称的方式布置,可以仅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9 对一侧的主 动曲柄进行受力分析。机器人越障时主动曲柄的受力如图 19所示。 图 19 越障时机器人主动曲柄受力图 根据受力平衡方程,可得: N =G /4 ( 3 根据力矩平衡方程 M =0,可得: 1( 3 式中 T 主动曲柄的驱动力矩 1地面反作用力形成的阻力矩 主动曲柄重力形成的力矩 将式 3 3入式 3得: ) c o sc o s(44c o sc o o s 0001 ( 3 式中 0L 1N 对 2O 点的力臂。 从式 3以看出,对这主动曲柄的转动和机器人的前移, 0L 和逐渐减小, 渐增大, T 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故此时主动曲柄的驱动力矩取最大值。在机器人设计过程中,为方便计算,可直接用 L 代替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0 此处的0L。 在三角形 1 中, 3 22h ( 3 0210 2 ( 3 由于本文设计的机器人轮子尺寸完全相同,故 21 ,代入式 3 20 )(1 ( 3 代入式 3得: 202204 ( 3 在第二章中已经给出了机器人的设计参数与指标: L =250H =200器人重力 G =300N,将这些参数的值代入式中,计算可得主动曲柄的驱动力矩的最大值 : 此,对于整个机器人而言,最大驱动力矩为 2 器人翻越垂直障碍物重心偏移分析 与一般的轮式机器人等微小型移动机器人相比 , 履带式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越障能力 , 尤其是通过垂直路障的能力。翻垂直路障的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1 能力 , 是履带机器人越障性能的主要指标。这里设计的一种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可以通过台阶、沟渠等常见障碍 ,在此仅着重阐述其通过垂直路障的基本原理。 图 20是机器人通过垂直路障的原理示意图 , 四连杆机构由机架 杆 动曲柄 动曲柄 器人越障的过程分析如下 : 图 20 机器人通过垂直路障原理示意图 图 21是机器人在翻越垂直路障过程中某一瞬间的几何关系图。由于四个履带轮质量相等并集中了四连杆机构的大部分质量 , 而且在设计机器人时也充分考虑了质量分布的因素 , 将驱动电机安装在主驱动轮内 , 机架采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型材 , 装载的电源、电路板等设备质量也较轻 , 所以机器人两侧的履带变形模块质量远大于机架质量 , 可认为机 器人重心 O 与平行四边形连杆重心即平行四边形 角线的交点近似重合。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2 图 21 机器人越障过程中的几何关系 主动曲柄与机架夹角 ; h 垂直路障高度 ;机器人下侧履带与地面夹角 (与路障高度 同时 , 由于履带与地面及阶状障碍物的接触均为线接触 , 可将绕在四连杆四周的履带构型简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机器人在越障过程中的简化图如图 22所示。 图 22 机器人越障过程简化图 为了便于计算,设平行四边形对角线 , 与的关系由正弦定理: )s 1 ( 211c n ( 3 同理可求得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 度为: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3 ( 3 根据履带式机器人跨越垂直障碍物的相关理论 , 当履带式机器人部分驶上垂直障碍物时 , 如果它的重心位于障碍物边缘的前方 (如图 23所示 ), 机器人就可以恢复水平位置 , 实现机器人的越障。通 过以下的计算可以分析四连杆变形履带式机器人在翻越垂直路障时的越障性能。如图24所示 , 当机器人重心位于障碍物边缘时 , 通过主动曲柄 小与机架之间的夹角,可使机器人重心在水平方向发生偏移。当偏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机器人将会恢复水平位置,实现越障。假设机器人变形前主动曲柄与机架夹角为,对角线 ,重心位置为 1O ;变形后主动曲柄 与机架夹角为 2 ,对角线 ,重心位置为 2O 。根据计算得出机器人变形前后重心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为 : 图 23 机器人超越垂直障碍物的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4 图 24 机器人变形前后重心偏移示意图 )c )c 111222 3 其中,22122 ,11111 211111 c a n 221212 c a n 由变形前 11水平方向的投影与障碍物垂直高度的关系得出: t a c 11 3 代入化简后可得: t a o c o 21 3 可由式 3简后得出: h c o i ns i nc o ss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连杆履带式搜救机器人【6张图/189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231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