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点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第 19 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地位、意义 原子能导弹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加强了国防能力,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打破了苏联美国的核垄断,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维护 世界和平 1964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91-1994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航天 技术 2 / 8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方红 号 ” 发射成功 世界第五、进入航天时代 1999 起 神舟号无人飞船 4 次成功 XX 年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杨立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生物 技 术 1965 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1973 年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 南优 2 号 ”“ 东方魔稻 ”“ 第二次绿色革命 ”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馑问题 20 世纪末 3 / 8 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计算机 1983 年 巨型计算机 “ 银河 - 号 ” 居世界前列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发展 “ 两弹一星 ” 战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以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3、科技发展战略: 1956 年制定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 以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为重点。 1956 年制定第二个科 技发展规划,部署了 “ 两弹一星 ” 的试验与研制 1985年制定实施 “863 计划 ”“ 星火计划 ”“ 火炬计划 ” 等1995 年,提出 “ 科教兴国 ” 战略。 4、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和奉献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4 / 8 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 考点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知道我国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的方针,讨论在贯彻 “ 双百 ” 方针过程中取得 的经验和教训。) 第 20 课 “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 提出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大改造完成,生产力水平低,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时间 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 双百 ”方针 成就 科技领域 成功召开了关于遗传学讨论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5 / 8 之争座谈会 文艺领域 涌现出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风貌的大批优秀作家与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 文艺刊物增多 优秀电影层出不穷 ,1959 年被电影界称之为 “ 难忘的 1959 年 ” 曲折 原因 (1)根本原因是 “ 左 ” 倾错误影响 (2)受一些政治运动扩大化和 “ 文革 ” 影响破坏 表现 政治批判扩展到学术领域 一些 “ 争鸣 ” 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 ,受到长期歧视和压抑 文艺界呈现出 “ 百花凋零 ” 局面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 春天 原因 文革结束后,文艺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 “ 双百 ” 方针 20 世纪 80年代初,6 / 8 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成果 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21 世纪 ,文艺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经验教训 教训 政治运动扩大化,学术问题政治化 经验 1、纠 “ 左 ” ; 2、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3、坚持 “ 双百 ” 方针 考点 3: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 的深刻含义。) 第 21 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奠基 建国初 1949 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内容: 接管旧教育 ,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教育向工农敞开 大门 意义:确立人民教育的性质 7 / 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方针 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成就 ( 1)大力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 2)建立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 3)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意义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曲折 原因 “ 左 ” 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文革冲击 表现 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 年废止高考制度 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 课考试的 “ 工农兵学员 ” 。 影响 破坏中国教育事业,导致人才缺乏 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复兴 【教育的春天】 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 1)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2)恢复高考制度( 3)组织8 / 8 编写新教材( 4)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社会风气 确立 “ 教育优先、科教兴国 ” 战略 坚持 “ 三个面向 ”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制定义务教育法 20 世纪 90年代推动高 等教育的持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