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PPT课件.ppt_第1页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PPT课件.ppt_第2页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PPT课件.ppt_第3页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PPT课件.ppt_第4页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程蕾东西湖区环境保护局局长 党组书记 1 第一章 气候变化 2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引起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 两型社会 的重要内容 全球关注 3 一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一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气候变化 主要是指由于人为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大气组成改变 引起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 百万分之一单位 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 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 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 74 4 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1 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2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引起 据世界银行统计 工业革命100年间 人类共消耗煤炭2650亿吨 石油1420亿吨 钢铁380亿吨 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 其中发达国家约占80 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 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 温室效应增强 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80 20 5 三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 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 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 水资源分布失衡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2 引起海平面上升 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一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6 新奥尔良市 马尔代夫 3 对农 林 牧 渔等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 森林和草场等生态系统退化 4 加剧疾病传播 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5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如果温度升高2 5 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损失尤为严重 如果温度升高4 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一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7 四 气候变化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人均收入只有3000多美元 未来30年 中国的工业化 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增长的重要阶段 13亿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也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 生产领域 消费领域和流通领域都属于高碳经济状况 必将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 产生一系列政治 经济 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挑战 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2007年碳基燃料共排放二氧化碳达到54 3亿吨 居全球第二 我国的能源消费处于 高碳消耗 状态 加之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增长方式依然粗放 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未来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1 2 一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8 一 国际气候谈判历程1 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 2 1992年通过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确立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 3 1997年通过了 京都议定书 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 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 4 2007年达成了 巴黎路线图 确定就加强 公约 和 议定书 分头展开谈判 并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缔约方会议上取得成果 5 2009年12月7 19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达成了一个无约束力的协议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9 二 国际气候谈判的基本格局与主张 两大阵营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矛盾的焦点 减排责任分担 资金提供和技术转让 基本格局与主张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10 发达国家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主张全球升温与工业化前相比不超过2 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半 要求所有国家都应当采取有意义的行动 弱化自身减排责任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 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义务 对发展中大国提出量化减排要求 并将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 对进口产品加征碳关税 11 发展中国家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发达国家应当对气候变化承担主要责任 一是其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无约束排放 二是当前其人均排放量居高不下 人均历史累积排放更是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主张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 发达国家应按 京都议定书 继续率先大幅度量化减排 并切实兑现提供资金 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 发展中国家将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并在发达国家的资金 技术转让支持下采取符合国情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12 三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成果与分歧2009年12月7 19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 京都议定书 第五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对这一关系人类未来命运的重要会议 自开幕之日起就受到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尽管比预定时间延长了一天 但终因各方分歧太大只达成了无约束力的协议 离人们的预期甚远 即使这样 哥本哈根会议的意义仍然重大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13 成果会议坚定维护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及其 京都议定书 确立的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 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同时 就全球长期目标 资金和技术支持 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 毫无疑问 哥本哈根会议为2010年墨西哥会议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14 各方分歧第一 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与原则问题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自2007年通过 巴厘岛路线图 以来 国际气候谈判实行 双轨制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 发达国家主张双轨合并为单轨制 欧盟 美国 日本等国希望能在 京都议定书 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约束力的法律协定 同时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其中 以一个新的协议来取代 京都议定书 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的提议 主张仍实行 双轨制 七十七国集团 中国 表示 京都议定书 不可替代 将发达国家的义务和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捆绑到一起 是对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的背离 15 第二 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 发达国家是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者 因而应该率先减排 同时承诺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 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发达国家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要求 到2020年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0 45 而现实的情况是 欧盟减排承诺是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 30 日本承诺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 美国则承诺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 这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 减排目标 40 45 欧盟 日本 美国 25 20 30 17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16 第三 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和支持问题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根据 巴厘岛路线图 发达国家有义务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然而 发达国家口惠而实不至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 公约 秘书处执行秘书伊福 德布尔希望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 快速启动资金 但是 仅有欧盟表示将在未来3年内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24亿欧元的援助 美国宣布将和其他发达国家一起 在2020年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1000亿美元 但美国宣布这一决策时也附加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前提条件 17 第四 发展中国家减排行为的性质和核查问题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在后京都时代 发展中国家应依据国情 采取适当的减排行为 但对这种减排的性质界定 发达国家认为要具有法律约束力 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其减排行为是依据具体国情采取的 是一种自愿行为且应得到发达国家资金的支持 对于适当减排行为的核查问题 发达国家要求达到 可衡量 可报告和可核实 的要求 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 三可 标准应视发达国家的援助和支持情况而定 18 四 中国的立场2009年8月27日下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高票通过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我国的立场 2009年9月22日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阐述了中国的量化减排目标 一是加强节能 提高能效工作 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 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左右 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19 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但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爆发于去年9月15日的金融风暴 席卷全球 摧毁了华尔街的神话 在西方的衰退中 中国崛起显得更加光彩耀眼 也催生了世界对中国崛起的巨大幻觉 国际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对中国地位的判断 如 中美国 G2 金砖四国 等 出现了所谓的 媚华时代 三 从气候变化问题看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国际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对中国地位的判断 媚华时代 中美国 金砖四国 20 无论中国愿不愿意 这场金融危机都提升了全球对中国的期望值 将中国过早地推上了世界舞台 金融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全球国家实力的差距 却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崛起的预期 这是中国没有预料到的 三 从气候变化问题看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21 二 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是各方争夺世界秩序主导权和发展权之争 三 从气候变化问题看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掌控国际气候机制规则的制定权和在气候领域的主导权 同时 借气候变化问题 凭借其技术和环保标准上的优势 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 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产出口的产品施加较高 低碳 要求 打压别国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达国家 抵制发达国家要求其承担强制性减排的要求 警惕发达国家的 气候重商主义 就可以为其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发展中国家 应对气候变化早已演变成各国争夺发展空间 争取经济利益的政治博弈 其实质是各方争夺世界秩序主导权和发展权之争 22 发达国家的 高碳生活 夏天空调吹得你发抖 夜间光照如白昼 房子要住敞亮的 车子要买大个儿的 坐着飞机去钓鱼 开着大奔去健身 消费着来自世界各国饱含排放的廉价商品 过着奢侈豪华的 高碳生活 却自弹自唱当上了所谓的 低碳代表 三 从气候变化问题看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高碳生活 23 中国 1 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节俭 低碳生活的优良传统 与现在提倡的 低碳生活 不谋而合 2 中国有7亿多人在农村 很多人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过着天然的 低碳生活 3 中国是 世界工厂 承接了大量发达国家转移的低端产业和高排放产业 三 从气候变化问题看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24 4 中国不断强化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 简约和 低碳生活 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生活准则 骑自行车上班 使用老款手机 拎着环保袋购物 利用淘米水冲厕 人走灯灭 下班断电 5 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 核电在建规模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世界第一 风电装机世界第四 6 中国领导人没有专用的 空军一号 与其他一些大国领导人出门动辄七八架专机形成鲜明对照 如果国际上有人一定要迫不及待地给中国设定排放上限 那么对不起 先请贵国停开一半的汽车 停飞一半的飞机再说 三 从气候变化问题看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25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 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 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 一方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挑战 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也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 两型社会 带来重大机遇 四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 26 一 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 积极落实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四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 全面实施部门和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继续以节能减排和调整能源结构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 进一步采取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煤 退耕还林还草 植树造林等政策措施 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 推进草地改良 沙化治理 天然林保护 增加林业碳汇 27 三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四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 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和相关产业振兴规划 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研究制定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加大绿色投资 倡导绿色消费 促进绿色增长 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 加强节能 提高能效 清洁煤 可再生能源 先进核能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 建筑和交通体系 研究制定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 28 四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四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 加强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 加强农业 林业 水资源等领域和沿海及生态脆弱地区适应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 继续开展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 加快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 防御极端气候事件的机制 提高灾害综合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 29 五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 组织重大科技研发与示范项目 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提高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 倡导全民自觉行动 推动形成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全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保障能力 六 加强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 四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 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 加快建立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制定相应的标准 监测和考核规范 健全必要的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 30 七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 加强国际对话和交流 增信释疑 开展务实合作 加快资金 技术和人才引进 有效消化 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气候友好技术 CDM机制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加强人员交流和经验共享 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 增强各方对我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 积极采取行动和措施的了解和认识 树立我国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31 第二章 低碳经济 32 前言 2008年 六五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 转变传统观念 推行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 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 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它以低能耗 低排放 低污染为基本特征 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 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实质是能源消费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 是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 33 前言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 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作为两型社会试点的武汉市 如何探索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之路 将对全国低碳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示范作用 34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英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者 也是全面创建低碳社会的积极实践者 迄今该国在应对气候领域创造了许多 第一 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完成并有望大幅超越 京都议定书 第一阶段减排目标 第一个提出2050年可减排60 至80 第一个征收 气候变化税 和拟定 气候变化法 第一个制定涉及整个经济领域的碳排放交易制度 主要大国中第一个设立有关气候变化的巨额国际合作基金 35 一 多管齐下 建构比较完备的减排政策措施体系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在行政手段上 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明确各行业减排目标 任务和标准 电力行业供应商自2003年开始3 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2010年要达到10 4 2015年增加到15 4 政府部门到2010年只有15 的电力来自化石燃料热电厂 建筑行业严格执行 欧盟建筑能耗标准体系 2006年全英新建房屋的能耗较2002年前下降了40 全国家庭中以能耗和用水两个指标 提出了 可持续家庭标准 概念 英国按照 行政手段先行 经济政策主导 技术措施跟进 配套工程保障 的总体思路 形成了一整套相辅相成 较为完备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措施体系 36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一 多管齐下 建构比较完备的减排政策措施体系 在经济政策上 制定了开征气候变化税 实施政策性补贴 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等措施 2001年起 英国开始在企业中征收 气候变化税 征收对象包括使用能源的工业 商业和公共部门 迄今已取得减排6000万吨二氧化碳的效果 2002年 英国建立了碳排放交易体系 UKETS 2010年 政府还敦促所有的办公楼 超市 商业和公共机构全面参加 碳减排承诺 CRC 的排放交易机制 全球碳交易总额的80 在伦敦完成 碳交易还催生了碳中介 管理 登记 核查等新职业 为英国培养了一批精通碳责融资和交易的国际性人才 37 在技术措施上 通过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排放技术的投入 夯实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基础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一 多管齐下 建构比较完备的减排政策措施体系 英国政府每年提供5亿英镑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 贸工部宣布成立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基金 MRDF 以支持海浪和潮汐能的利用和商业化推广 将 气候变化税 的部分收入 每年6600万英磅 用于设立 碳基金 投资3 7亿英磅成立国内 环境变迁基金 推动环保技术产业化 投资10亿英磅成立 能源技术研究所 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技术 38 能源领域是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行业 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6 电力企业承担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义务 政府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研发的投资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通过发展热电联产 微热电联产技术 提高能效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二 突出重点 分行业推进 39 建筑和家庭占英国能源使用总量的30 占终端用户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二 突出重点 分行业推进 在家庭层面 启动提高家庭用户能源使用效率的项目 英国政府颁布了 可持续住宅标准 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 绿色评级 分A级一G级7个级别 A级为节能效果最优 G级为节能效果最差 并颁发相应的节能等级证书 被评为F级或G级的住房 目前估计约占所有住房的20 的购买者可由政府设立的 绿色住家服务中心 帮助采取改进能源效率措施 这类服务是免费的或是优惠的 从2016年开始 英国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须实现 零排放 这种环保住宅将享受免缴印花税的政府优惠 40 英国环境 食品和乡村事务部最近还公布了一项家居节能退税计划 英国政府还大力推行家用电器 能效标识 推广智能计量表和实时能耗显示等措施 减少家庭能源消耗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二 突出重点 分行业推进 41 交通行业也是一个能耗较大的行业 其二氧化碳排放占23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二 突出重点 分行业推进 政府采取了机动车税收手段以及配套政策 英国对新车燃料的使用效率有较严格的规定 启动一项气候变化交流运动 以提高公众和驾驶员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的意识 促使更多公共交通的利用 42 其他行业 如农业 林业和土地以及其他公共部门的主管部门同样制定了类似的行业减排政策和措施 并得到有效实施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二 突出重点 分行业推进 2007年5月 英国政府公布了废弃物战略 主要内容包括以更多优惠鼓励家庭减少废物 扩大废物回收范围 提高废物回收率 提高垃圾税 英国地方政府议会为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设计了按垃圾袋大小 垃圾重量和垃圾箱大小三种可能的收费方案 政府对那些在回收利用废物方面表现出色的家庭给予物质奖励 43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三 统一协调 部门分工合作 财政部 外交部 交通部 商业企业与监管改革部 社区与地方政府部 国际发展部 英国环境 粮食与农业事务部 减排工作 合作 行业执行 开展 44 英国政府于2006年设立了气候变化办公室 OCC 作为跨部门战略研究提出与推动实施的单位同时向七个政府部门和首相负责 专司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执行和协调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三 统一协调 部门分工合作 环境 粮食与农业事务部主要负责气候变化法草案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气候变化协议等框架性政策的制定和指导 并负责能源行业 家庭建筑以及农业林业和政府相关行业的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财政部负责气候变化税的管理 45 商业企业和监管改革部主要负责可再生能源义务的加强和修改 微热电联产战略的实施 并参与建筑终端能效方面的服务条例和测量方式改进等工作 交通部负责与交通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社区与地方政府部主要负责建筑能耗条例以及和家庭排放义务相关的标准制定和相关协议活动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三 统一协调 部门分工合作 46 伦敦市就将节能减排作为市长一号工程 实施四个绿色计划 即绿色家园计划 绿色组织计划 绿色能源计划 绿色交通计划 一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四 地方政府积极努力 公众积极参与 形成低碳社会氛围 绿色交通计划 2003年开始汽车进入伦敦中心城区每天收取8英磅交通拥堵费 2008年2月开始实施低排放区政策 即在大伦敦地区 远远大于伦敦中心交通拥堵收费区 的所有道路内行驶的超过欧洲三期粒子排放标准的货车 巴士 长途客车 旅行篷车等必须缴纳每日200英镑的费用 47 48 TransitionTownsRespondingtoPeakOil ClimateChange 49 二 东西湖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主导产业处于粗加工阶段 工业增加值急待提高 2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3 污染形势较为严峻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5 土地集约利用度不高导致土地利用效率差距明显 4 居民节约意识不强导致生活浪费现象还比较明显 6 还未形成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 50 1 能源发展的低碳化 三 对我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我区应该制定 绿色能源配额制度 农村绿色能源建设补贴制度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严格控制燃煤电厂的建设 关停小火电 改造高污染电厂 51 2 经济发展的低碳化 三 对我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发展服务业 积极利用信息化 流程外包 加快金融资本市场发展 尽快形成物流 信息 研发 设计 创意 软件业 商务服务和文化等辐射集聚效应较强的服务产业群体 促进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转型 奠定低碳社会的基础 52 3 社会发展方式的低碳化 三 对我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推行生态交通 创建低碳机动化模式 大力发展包括地铁 BRT 快速交通 公交专用道 普通公交等 并进一步改善和扩展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减少交通的碳排放和城市空气污染 53 其次是倡导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 三 对我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推行新的城市规划理念 倡导紧凑型城市 COMPACTCITY 土地混合使用和生态城市 ECO CITY 等发展新理念 强制建设节能住宅 并直接补助节能达60 以上的高等级绿色建筑和促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对大型商业建筑实施能源审计公开其能源消耗 推行绿色城市基础设施 在交通 供水 供热 污水和垃圾处理诸方面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经济激励政策 积极开展生态城镇的建设和老城区 生态化改造 鼓励市民减少自己的碳足迹 54 最后是倡导新的消费观 应将低碳社会的建立看成是消费模式 消费文化习俗的革命 从而创建一种新的文明和社会结构 创建低碳社会意味着所有的公民都应超越个人私利和当代人的利益 代之以天人和洽 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观 彻底摒弃传统封建社会和lT业文明中固有的炫耀式 奢侈浪费的方式和一次性消费模式 推广 合约使用 相对于传统的买断 卖断的市场交易方式 通过回收 翻新 提升 再造 循环使用来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方面 各级政府应该带头 利用政府消费巨大的购买力和影响力来引发市场和公民的响应 除此之外 还要推行商品的耐用 修理和实用的概念 反对过度包装以达到 消而不耗 的目的 三 对我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55 4 技术发展的低碳化 将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我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领域 加强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的自主研发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 CDM 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 通过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 尤其针对提高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 大力加强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 特别是检测 计量及统计体系的建立 全面掌握我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认真计算和编写最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为我区发展低碳经济打下一个良好的科学基础 三 对我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56 名词解释CDM机制 发达国家每减排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平均在100美元以上 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减排成本只有几美元至几十美元 因而发达国家有动力提供资金和技术在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开发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等减排项目 并由此而产生的 核定减排量 抵扣本国承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此即清洁发展机制 CDM 57 5 政策 机制的低碳化 三 对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是开征燃油税并对能源企业开征能源税和环境税 二是对节能设备和产品的最终购买者以补贴或减税 三是对汽车和住房采用区别化信贷 依据节能减排的性能差别制定对购买者的优惠政策 四是启动政府资助重大基础性节能减排技术的投资计划 五是建立全国第一个中部地区排污交易市场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和排污交易市场机制 58 第三章 低碳生活 前言 如何擦去你的碳足迹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 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 为此 你需要植三棵树来抵消 如果你用了100度电 那么你就排放了78 5千克二氧化碳 为此 你需要植一棵树 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 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为此 需要植三棵树 依此类推 低碳生活就是要减少碳足迹 尽能力擦去你的碳足迹 59 日常生活行为的节能减排潜力一 衣 1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2 减少住宿宾馆时的床单换洗次数 绿色酒店 就是指酒店业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 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道德规范 即一是通过节能 节电 节水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减缓资源的耗竭 二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促进酒店产品的生产 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 降低整个酒店对环境危害的风险 60 日常生活行为的节能减排潜力一 衣 3 采用节能方式洗衣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 弱档工作时 电动机启动次数较多 也就是说 使用强档其实比弱档省电 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 按转速1680转 分 只适用涡轮式 脱水1分钟计算 脱水率可达55 一般脱水不超过3分钟 再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 尽量手洗 61 二 食4 减少粮食浪费5 减少畜产品浪费6 饮酒适量少喝一瓶啤酒减排二氧化碳0 2公斤7 减少吸烟 三 住8 节能装修9 农村住宅使用节能砖 日常生活行为的节能减排潜力 62 四 行16 每月少开一天车17 以节能方式出行200公里18 选购小排量汽车19 选购混合动力汽车20 科学用车 注意保养 尽量选用公共交通 开车出门购物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