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一、基础题(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万籁此都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分)(2).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3)龟虽寿中表达作者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的诗句是:.。(2分)(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2分)(5)默写夜雨寄北(李商隐)。(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母亲xn f(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2)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n b( )。(3)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x x do do( )地说着。(4)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z zu zh zhng( )呢?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假酒案。B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C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设身处地的感觉。D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得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4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3分)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B.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和上面的语句构成排比句。(4分)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友谊是悦耳动听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 ; . 。二、阅读题(4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3分)A、顾:入门不顾 顾此失彼 B、乃:去后乃至 家祭无忘告乃翁C、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D、引:下车引之 呼朋引伴7、翻译下列句子。(3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8、“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汉书班超传)注释徐令:徐县县令。执:操持.做。研:通“砚”。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然内孝谨 (2)尝辍业投笔叹曰 10、“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3分)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11、请结合选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4分)(三) 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我的老师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12、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13、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词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3分)14、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4分)(四) 课外现代文阅读(17分)田野上的白发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宜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抱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15、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16、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17、第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4分)18、“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三、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我们每个人都向往拥有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在孩子的眼里.家是慈母手中长长的线.家是慈父温暖坚实的臂膀.家是心灵栖息的避风港;在父母眼里.家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家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期盼。家中每天都在上演着世间最真实动人的故事.有甜.有苦.有喜.有愁请你以难忘那次 为题目写一篇体现家庭生活的作文要求:(1)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2)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