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第1-3-6-8章PPT课件.ppt_第1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第1-3-6-8章PPT课件.ppt_第2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第1-3-6-8章PPT课件.ppt_第3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第1-3-6-8章PPT课件.ppt_第4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第1-3-6-8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1 1 1 1 1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3 27 2020 2 2 2 2 2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第一篇能源与节能基础知识第二篇能源与节能管理第三篇主要节能机制 3 27 2020 3 第一章能源与能量 1 能源与能量 能源与分类 能源的种类及划分 常规能源 新能源等 能量的特性 储存 能源与能量 能量的定义 分类 能量 一 知识结构 3 27 2020 4 一 常规能源 新能源和新兴能源1 常规能源 现阶段科学技术条件下 人们已经广泛使用 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能源 如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能等 2 新能源 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 有待推广的能源 如核能 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3 新兴能源 指刚起步进行研究的能源 如可燃冰 可控核聚变 4 4 4 4 4 4 第一章能源与能量 二 了解内容 3 27 2020 5 5 5 5 5 5 5 一 能源的分类根据能源的来源 形态 性质 使用后对环境的污染 使用的类型 特征或转换 是否进入市场和再生可否等特点有八种分类方式 二 能量的分类对能量的分类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 到目前为止 人类认识的能量有机械能 热能 电能 辐射能 化学能 核能等六种 第一章能源与能量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6 6 6 6 6 6 6 一 能源与能量的定义1 能源是指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生物质能和电力 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 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2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 物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运动形态 对于每一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 例如 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 第一章能源与能量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7 二 能源与能量的关系1 能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能源是一种自然资源 能源可以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能量 2 能源的总量是不断变化的 它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逐渐减少 能量的总量是不会改变的 它在人类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转化为其他的不可利用能继续存在 即能量守恒 7 7 7 7 7 7 第一章能源与能量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8 三 能量的特性1 状态性 能量取决于物质所处的状态 物质的状态不同 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包括数量和质量 2 可加性 不同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相加 3 转换性 能量的转换是能量利用中最重要的环节 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其转换方式 转换数量 难易程度均不尽相同 即他们之间的转换效率是不一样的 任何能量转换过程都必须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8 8 8 8 8 8 第一章能源与能量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9 9 9 9 9 9 9 4 传递性 能量可以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也能从一种物质传递到另一种物质 能量传递的最终去向通常只有两种 一是转移到产品 二是散失于环境 如果把产品的使用也包括在内 能量传递的实质是 能量的最终去向只能是唯一的 即最终进入环境 其结果是能源被消耗 能量被利用了 5 作功性 各种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本领是不一样的 转换程度也不相同 第一章能源与能量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0 10 10 10 10 10 10 6 贬值性 能量在传递与转换过程中 由于多种不可逆因素的存在 总伴随着能量损失 表现为能量质量和品位的降低 即作功能力的下降 直至达到与环境状态平衡而失去作功本领 成为废能 这就是能量的质量贬值 四 能量的储存为了使利用能量的过程连续而满足要求地进行 就应有某种形式的能量储存 常见的有三种 一是机械能以动能或势能的形式储存 二是热 第一章能源与能量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1 11 11 11 11 11 11 能的储存 就是把暂时不需要的多余热量收集并储存起来 等到需要时再提取使用 从储存的时间来看 分随时储存 短期储存和长期储存三种情况 三是电能的储存 最常见的形式是蓄电池和抽水蓄能 第一章能源与能量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2 12 12 12 12 12 12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第二章能源概述 3 27 2020 13 2020 3 27 13 2020 3 27 13 2020 3 27 13 2020 3 27 13 2020 3 27 13 2020 3 27 13 第二章能源概述 一 知识结构 3 27 2020 14 一 2011年底世界能源资源储量 产量和消费量 14 14 14 14 14 14 第二章能源概述 二 了解内容 类别 能源名称 3 27 2020 15 15 15 15 15 15 15 二 2011年底我国能源资源储量 产量和消费量 类别 能源名称 第二章能源概述 二 了解内容 3 27 2020 16 三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面临问题发展现状 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能源节约效果明显 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用能条件大为改善 环境保护成效突出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面临问题 资源约束矛盾突出 能源效率有待提高 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体制机制亟待改革 16 16 16 16 16 16 第二章能源概述 二 了解内容 3 27 2020 17 17 17 17 17 17 17 一 能源的意义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 人类生存的根本要素 二 我国能源发展政策与目标及主要任务政策 坚持能源发展方针 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目标 在能源发展方针中 确定八个方面 节约优先 立足国内 多元发展 保护环境 科技创新 深化改革 国际合作 改善民生 第二章能源概述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18 第二章能源概述 三 理解要点 任务 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发展 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步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3 27 2020 19 一 能源安全1 能源安全的概念 指保障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至关重要的能源可靠而合理的供应 对生产国而言 能源安全就是需求安全 对消费国而言 能源安全是供应安全 2 能源安全的作用 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石 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3 能源安全的要求 保持较高的自给水平 多元化发展 符合低碳经济要求 开放的能源市场 19 19 19 19 19 19 第二章能源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20 二 能源与环境 1 能源其开采 输送 加工 转换 利用和消费的过程 尤其是利用过程 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地球上的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 必然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影响 成为环境污染的根源之一 主要表现在导致酸雨 臭氧层破坏 热污染 温室效应等方面 2 能源与环境保护主要措施 主要抓责任目标考核 技术开发和推广 结构调整 污染联防联控 监管及保障 节能工作等六个方面 20 20 20 20 20 20 第二章能源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21 21 21 21 21 21 21 三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指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 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 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第二章能源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22 22 22 22 22 22 22 2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基础性资源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能源结构 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洁净煤技术 低碳经济 农村能源结构 开发新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工作 促使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能源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23 23 23 23 23 23 23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第三章节能概述 3 27 2020 24 24 24 24 24 24 24 节能概述 节能意义 节能的定义 意义和分类 节能的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 节能的途径 节能的方式 我国节能工作的现状与任务 现状与问题 形势与主要任务 节能的方式与途径 第三章节能概述 一 知识结构 3 27 2020 25 一 节能的分类 二 节能的保障措施 三 十一五 节能的显著成效 四 主要问题与面临的形势 25 25 25 25 25 25 第三章节能概述 二 了解内容 3 27 2020 26 第三章节能概述 三 理解要点 一 节能的意义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节约与开发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是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节能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节能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节能是推动低碳经济体系建立的重要抓手 节约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前提 节能是增强用能单位竞争力 提高用能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3 27 2020 27 二 节能的基本原则 四个原则 坚持突出节能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坚持把节能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机制 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三 节能的方式 四种方式 不使用能源 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 27 27 27 27 27 27 第三章节能概述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28 四 十二五 节能工作的主要任务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推动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推动能效水平提高加强工业节能 强化建筑节能 推进交通运输节能 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 强化商用和民用节能 实施公共机构节能 第三章节能概述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29 29 29 29 29 29 29 一 节能的定义加强用能管理 采取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 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 更加有效 合理地利用能源 掌握定义中的前提条件 环节和目的 第三章节能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30 30 30 30 30 30 30 第三章节能概述 四 掌握重点 二 节能的途径1 管理节能 1 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政府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2 加强节能标准体系建设 3 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 完善能源计量统计指标体系 4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3 27 2020 31 31 31 31 31 31 31 第三章节能概述 四 掌握重点 5 严格执行落后产品 产能淘汰制度 6 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制度 7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8 严格建筑节能管理 大力推广节能型的环保型建筑 9 控制室内空调温度 10 强化交通运输节能管理 11 加强公共机构用能管理 3 27 2020 32 32 32 32 32 32 32 第三章节能概述 四 掌握重点 12 加大对用能单位执行节能法律 法规和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 13 加大对节能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 14 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 2 技术节能 1 加大对节能先进技术资金投入与研发力度 2 加快技术创新 落实示范与推广潜力大 应用广的重大节能技术 3 27 2020 33 33 33 33 33 33 33 3 加快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和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4 抓好高耗能行业的工艺节能 5 搞好用能设备的节能 6 输配电系统节能 7 余热利用 8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3 结构节能 1 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第三章节能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34 34 34 34 34 34 34 2 控制高耗能 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3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4 加快钢铁工业三大生产工艺结构调整 5 推进电力结构调整 6 因地制宜 提高产业集中度 7 建设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 8 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第三章节能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35 2020 3 27 35 2020 3 27 35 2020 3 27 35 2020 3 27 35 2020 3 27 35 2020 3 27 35 燃料 与 第六章 3 27 2020 36 36 36 36 36 36 36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燃料与燃烧 煤的燃烧 一 知识结构 燃油的燃烧 气态燃料的燃烧 锅炉热平衡 燃料 3 27 2020 37 一 燃料分类中固态 液态和气态燃料 二 几种煤的分析仪器的名称和原理 三 煤样 飞灰 炉渣的采集与制备 四 煤的燃烧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五 燃油 燃气锅炉及燃烧器的结构 特点 六 燃油 燃气燃烧过程中各阶段及特点 七 气态燃料的燃烧计算 八 新燃料 37 37 37 37 37 37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二 了解内容 3 27 2020 38 38 38 38 38 38 38 一 燃料的相关概念1 燃料与燃烧的定义燃料是指燃烧时能够放出热量或者产生动力 并且伴随着生成光的可燃物质 燃烧是指燃料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化学反应 并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燃烧是化学反应 流动 传热和传质并存且相互作用的综合现象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39 39 39 39 39 39 39 2 燃料应该具备以下性质 1 单位质量的该物质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量 2 容易并能充分燃烧 3 在自然界中蕴藏丰富 能够大量开采 价格低廉 4 燃烧产物对人体与环境的危害尽量少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40 40 40 40 40 40 40 3 固态 液态燃料的表示方法以及各种基准换算关系固态燃料和液态燃料的各元素含量组成通常用其质量分数来表示 1 收到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组分符号带下标ar 2 空气干燥基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组分符号带下标ad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41 41 41 41 41 41 41 3 干燥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 组分符号带下标d 4 干燥无灰基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组分符号带下标daf 四种基准可以互相换算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42 4 气态燃料的表示方法及含湿量的定义气态燃料的各种组分含量通常用单一气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含湿量 1m3干气体所吸收的饱和水蒸气的质量 二 煤的燃烧特性和使用性能1 煤的热解挥发及着火性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时 煤中部分有机质和矿物质热分解析出的气态产物 42 42 42 42 42 42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43 2 煤的焦结性焦炭的粘结程度称为煤的焦结性 是指煤粒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后形成一定大小和强度焦块的能力 3 煤灰的熔融性煤灰的熔融性是表征煤灰在高温下粘塑性变化的性质 习惯称为煤的灰熔点 用三个特征温度表示 分别为变形温度 软化温度和流动温度 其值通常用角锥试验法测得 43 43 43 43 43 43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44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4 煤的结渣性煤的结渣性是指煤中矿物质的结块性能 它是判断煤在气化 燃烧过程中是否容易结渣的一个重要指标 影响结渣率的主要因素有 灰熔点 灰分含量 煤灰周围气氛 煤中无机硫含量等 5 煤的可磨性煤的可磨性用可磨性指数表示 定义为 将处于风干状态且质量和粒度相同的标准煤和测量煤样放入相同研磨设备中 使用相同的能量进行研磨 所得的可磨性比值称为可磨性指数 3 27 2020 45 三 液态燃料的燃烧1 液态燃料的燃烧方式分为预蒸发型和喷雾型 2 燃油的雾化原理是通过喷嘴将燃油雾化为细小的颗粒 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 影响燃油雾化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油温 雾化剂的压力和流量 油压 油烧嘴结构等 3 燃油的配风原理和一次风 二次风的作用 一次风起根部风作用 并在着火前与油雾混合均匀 二次风可以是直流的 也可有一个 45 45 45 45 45 45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46 46 46 46 46 46 46 不大的旋流强度 这样既有利于早期混合 也有利于后期混合 4 乳化燃烧常用方法分为机械法 气动法 超声波法 四 气态燃料燃烧优点及方式1 气态燃料是一种优质燃料 有五方面优点 2 气态燃料的燃烧方式分为扩散式燃烧 完全预混式燃烧和部分预混式燃烧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47 47 47 47 47 47 47 五 基本燃煤燃烧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 层燃炉的原理 特点与结构原理 层状燃烧是将固态燃料放在炉排上 形成一定厚度的燃料层 大部分燃料在燃料层中进行燃烧 少量的细小煤颗粒被吹到燃料层上方与挥发分和CO一起在燃料层上方进行燃烧 同时 焦炭燃烧并形成灰渣 特点 通常要经历干燥 热解 挥发分着火 焦炭燃烧和燃尽四个阶段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48 48 48 48 48 48 48 链条炉结构 图6 2 5链条炉结构1 煤斗 2 煤闸门 3 炉排 4 送风道 5 防焦道 6 看火孔 7 老鹰铁 8 渣井 9 灰斗 10 人孔 11 下导轨 3 27 2020 49 49 49 49 49 49 49 2 煤粉燃烧的特点 完全燃烧的基本条件 煤粉炉的结构煤粉燃烧的特点 煤粉随空气通过喷嘴送入燃烧室 在燃烧室空间以悬浮状态燃烧 煤粉颗粒平均直径应小于0 08mm 完全燃烧的基本条件 足够高的炉膛温度 适当的空气量 燃烧气流良好前期混合和后期扰动 煤粉在炉内足够长的停留时间 结构 炉膛 燃烧器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50 50 50 50 50 50 50 3 27 2020 51 3 煤沸腾燃烧的原理和特点基本原理 沸腾燃烧是利用空气动力使煤颗粒在沸腾状态下进行燃烧并完成传热和传质的 流态化是指固体颗粒与流动着的流体混合后 能像液体那样自由流动的现象 燃料煤由给料机经给煤口送入流化床密相区进行燃烧 其中许多细颗粒物料进入稀相区继续燃烧 并有部分随烟气飞出炉膛 飞出炉膛的大部分细颗粒由固体物料分离器分离后 经返料器送回炉膛 再参与燃烧 燃料的燃烧主要在炉膛中完成 51 51 51 51 51 51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52 2020 3 27 52 2020 3 27 52 2020 3 27 52 2020 3 27 52 2020 3 27 52 2020 3 27 52 3 27 2020 53 53 53 53 53 53 53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点 燃烧室内的流化速度快 运行在紊流流化床或者快速流化床状态 燃烧室内的颗粒浓度较高 燃烧室内颗粒的横向混合剧烈 燃料着火稳定迅速 炉膛上部稀相区存在着强烈的物料返混 内部温度均匀 稀相区的传热与传质强 循环流化床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 循环流化床具有很高的炉内脱硫剂利用率 炉膛截面较小 截面热负荷较高 负荷调整范围大 负荷调节速度快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54 一 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 挥发分 灰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 1 水分 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两种 2 灰分 指煤在燃烧时 其中的不可燃杂质经高温分解和氧化后形成的残渣 3 固定碳 测定煤样除去挥发分和水分后形成焦炭 从焦炭中减去灰分后残留的部分 4 挥发分 是将煤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时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物 54 54 54 54 54 54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55 55 55 55 55 55 55 二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 有机质的元素组成通常利用元素分析来测定 包括五种主要元素即碳 氢 氧 氮和硫 1 煤中的碳元素通常以氢 氧 氮 硫的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kg的碳元素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33858kJ 碳是煤中的主要可燃物质 占到质量分数的20 70 甚至更多 煤形成的年代越长 其含碳量越高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56 2 煤中的氢元素是煤中含量仅次于碳的可燃成分 1kg的氢元素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25400kJ 煤中的含氢量为2 8 含氢元素越多越容易着火 3 煤中的氮和氧是燃料内部的不可燃物质 煤中氮的含量约为1 2 氧元素含量随着煤的生成年代增加而降低 4 煤中的硫元素是燃料中的有害可燃元素 1kg硫元素燃烧后可以放出约9040kJ热量 56 56 56 56 56 56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57 57 57 57 57 57 57 三 燃料发热量及煤的高位 低位发热量1 燃料发热量 指单位质量或者单位体积 气态燃料 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能释放的热量 它是衡量燃料作为能源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 高位发热量是指1kg 或1m3 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叫做燃料的高位发热量 它包括燃料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完全凝结成水放出的汽化潜热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58 3 低位发热量是指1kg 或1m3 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减去燃料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完全凝结成水放出的汽化潜热后的差值 四 固态 液态燃料完全燃烧的计算1 理论空气量V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约为21 1kg收到基固态 液态的燃料 根据C H S等元素化学反应式计算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为 58 58 58 58 58 58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59 59 59 59 59 59 59 2 燃烧所需的实际空气量与空气系数实际送入燃烧器的空气量称为实际空气量 实际空气量 理论空气量 过量空气量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称为空气系数 用表示 即 3 理论烟气量Vy0锅炉在供应理论空气量 1 时所产生的烟气量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60 根据化学反应式可以得出对应于1kg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烟气的量 其中理论氮气的量包括理论空气量中的N2和燃料本身含有的氮两部分 理论水蒸气的量来源于燃料中氢元素燃烧后生成 燃料本身所含水燃烧后生成 有理论空气带入的水蒸气三部分 60 60 60 60 60 60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61 4 实际烟气量Vy1kg燃料产生的实际烟气量 包括理论烟气量 过量空气和与之对应的水蒸气 5 烟气焓1kg燃料生成的理论烟气焓为 由1kg燃料生成的实际烟气焓中还包括过量空气量的焓和烟气中携带有一部分飞灰的焓 烟气的焓取决于烟温 煤质 空气系数 61 61 61 61 61 61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62 五 固 液态燃料不完全燃烧的计算1 干烟气量不完全燃烧时的干烟气量可以借助于烟气分析来确定 即通过烟气分析测定各成分的容积份额 并据此计算出干烟气量Vgy 62 62 62 62 62 62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63 63 63 63 63 63 63 2 烟气的总量用计算方法确定烟气中的实际水蒸气量VH2O 与干烟气量Vgy相加计算出烟气的总量Vy 3 空气系数不完全燃烧时的空气系数按下式计算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64 六 热平衡计算锅炉的热平衡方程式可写为 式中 燃料的输入热量 锅炉有效利用热量 排烟热损失的热量 燃料的气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热量 燃料的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热量 锅炉散热损失热量 燃料的灰渣物理热损失热量 64 64 64 64 64 64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65 65 65 65 65 65 65 1 各项热量用其占输入热量百分比的表达式 名称 含义 q1 q2 q3 q4 q5 q6 100 q1 锅炉的热效率 通常由 表示q2 排烟热损失q3 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5 散热损失q6 燃料物理热损失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66 2 层燃炉 煤粉炉热平衡计算锅炉热效率 正平衡计算法 由锅炉效率的定义给出 反平衡计算法 利用能量平衡法计算 燃料消耗量 66 66 66 66 66 66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67 67 67 67 67 67 67 3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平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量平衡公式 式中 燃料的脱硫热损失热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效率 第六章燃料与燃烧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68 68 68 68 68 68 68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第七章管理概述 3 27 2020 69 69 69 69 69 69 69 管理概述 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概述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节能管理概述 节能管理 第七章管理概述 一 知识结构 3 27 2020 70 70 70 70 70 70 70 一 能源管理的相关法律 法规 产业政策 标准和规范 二 节能管理的相关法律 法规和规划 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 三 节能管理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 在制度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手段 2 法制化 制度化 3 标准化 4 定量化 第七章管理概述 二 了解内容 3 27 2020 71 71 71 71 71 71 71 一 能源管理的目的 用能单位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 政策和标准 完善能源管理制度 调整工艺和产品结构 加快节能技术进步 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 节能管理的目的 通过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 改进能源输入 加工转换 分配输送 终端使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促进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 第七章管理概述 三 理解要点 3 27 2020 72 一 能源管理的主要内容1 能源规划及设计2 能源输入管理3 能源转换管理4 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5 能源使用管理6 能耗分析与评价7 能源标准化8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9 建立企业能源管控中心 72 72 72 72 72 72 第七章管理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73 73 73 73 73 73 73 二 节能管理的主要内容1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 奖惩制度 2 制定节能计划和加快节能技术进步 3 能效对标管理 4 加强对主要用能设备的管理 5 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度 6 设立能源管理岗位 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 第七章管理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74 74 74 74 74 74 74 7 节能项目管理 8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创新节能形式 9 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节能培训工作 10 建立遵法贯标机制 接受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 第七章管理概述 四 掌握重点 3 27 2020 75 75 75 75 75 75 75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第八章基础管理 3 27 2020 76 76 76 76 76 76 76 第八章基础管理 一 知识结构 基础管理 能源统计管理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能源标准化管理 节能培训管理 能源计量管理 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节能项目管理 3 27 2020 77 77 77 77 77 77 77 一 基本概念能源计量 能源计量器具 二 能源计量管理的依据 三 能源计量的种类及范围能源计量的种类和范围在GB17167 2006中做了明确的规定 四 计量器具分类计量器具分为计量基准器具 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三类 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 一 了解内容 3 27 2020 78 一 建立十四个方面的规章制度 能源计量部门分工 职责 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能源计量人员培训管理 能耗定额管理 节能计量奖惩管理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和分析 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能源计量数据记录表格 能源计量测试档案 技术资料使用保管制度 能源计量器具检定 校准制度 能源计量器具使用 维护 保养制度 能源计量器具采购 入库 流转 作废核准制度 计量实验室工作制度 计量测试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78 78 78 78 78 78 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79 一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原则1 应满足能源分类计量的要求 2 应满足用能单位实现能源分级 分项考核的要求 3 重点用能单位应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检测仪表 以满足自检 自查的要求 79 79 79 79 79 79 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80 二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1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满足 通则 规定 RP NS N1 100 式中 RP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NS 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配备数量 N1 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 80 80 80 80 80 80 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81 81 81 81 81 81 81 2 用能单位应加装能源计量器具 耗能量 产能量或输运能量 单台设备能源消耗量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准确度等级等应分别执行教材中表格的规定 3 从事能源加工 转换 输运性质的企业 其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满足评价其能源加工 转换 输运效率的要求 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82 82 82 82 82 82 82 4 从事能源生产的用能单位 如采煤 采油企业等 其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满足评价其单位产品能源自耗率的要求 5 能源作为生产原料使用时 其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要求 6 能源计量器具的性能应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及使用环境的要求 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83 三 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检定是一种法定的行政行为 用来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1 检定方式强制检定 对列入 强检目录 的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检定 用于贸易结算 安全防护 医疗卫生 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于实行强制检定的对象 非强制检定 强检计量器具以外的其他计量器具 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 2 检定周期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83 83 83 83 83 83 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84 84 84 84 84 84 84 一 能源统计的概念 二 能源统计的特点 联系面广 能源生产形态多样化 能源统计边界复杂 第二节能源统计管理 一 了解内容 3 27 2020 85 一 能源统计的任务 五项任务 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订方针 政策 编制能源计划提供可靠资料 对能源管理和能源方针 政策 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为加强能源科学管理 挖掘能源潜力 提高能源利用率服务 为用能单位生产 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能源消耗服务 对能源生产及需求进行统计预测 85 85 85 85 85 85 第二节能源统计管理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86 86 86 86 86 86 86 二 能源统计工作程序 五个程序 确定统计范围 建立统计指标体系 采集数据 进行整理加工 编制统计报表 计算各类能源综合指标 绘制综合平衡分析图表 对能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将能源统计结果报送有关部门 第二节能源统计管理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87 87 87 87 87 87 87 一 能源统计原始记录 台账和报表1 能源统计原始记录是用能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 卡片 单据等形式 对能源活动过程和成果所作的最初记载 遵循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符合本用能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水平 满足统计 会计 业务核算等方面的需要 避免重复和矛盾 经常进行整顿和改进 通俗和简便易行 要求 种类齐全 统一管理 准确及时 第二节能源统计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88 88 88 88 88 88 2 能源统计台帐是用能单位按照填报能源统计报表 分析研究 能源管理及其它核算的需要而设置的汇总资料 积累资料的帐册 包括 统计报表台帐 专项指标台帐 历史资料台帐 分析研究台帐和能源管理台帐 第二节能源统计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89 89 89 89 89 89 89 3 能源统计报表是以表格形式科学 准确 简明的描述用能单位用能过程中能源购入 消费和贮存的数量关系 能源统计的工作步骤 制作原始记录 建立统计台账 编制统计报表 展开能源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能源统计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90 二 用能单位的能源统计与分析1 用能单位能源购入贮存量统计2 用能单位能源加工转换量统计3 用能单位能源输送分配量统计4 用能单位最终用能统计主要生产 辅助生产 采暖 制冷 照明 运输 生活及其他 节约能源量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能源统计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91 一 基本概念单位能源消耗定额和用能总量定额 二 能源消耗定额制定依据 三 能源消耗定额的种类单项能源消耗定额 综合能耗定额 工艺能源消耗定额 生产能源消耗定额和能源供应定额 91 91 91 91 91 91 第三节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一 了解内容 3 27 2020 92 一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的作用编制能源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 科学地组织能源供应管理的重要基础 监督和促进用能单位内部开展节能工作的有力工具 用能单位加强经济核算和节能奖惩的依据 二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应在能源消耗定额制定 执行 检查 考核和修订等方面编制相关制度文件 92 92 92 92 92 92 第三节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93 93 93 93 93 93 93 一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的内容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管理体系 适时修订能源消耗定额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保证能源消耗定额的实现 考核和分析能源消耗定额完成情况 总结经验 提出改进措施 二 能源消耗定额制定的原则 定质 与 定量 相统一 先进性和合理性相统一 快 准 全 好 全面参与制定的原则 第三节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94 94 94 94 94 94 94 三 能源消耗定额制定的方法 三个方法 技术计算法 实际测定法 统计分析法 四 能源消耗定额的执行与考核1 执行 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定额的批准下达和各部门应贯彻执行 建立健全的能源消耗定额供能 分级管理 奖惩制度和管理档案 健全原始记录 记载能源在不同阶段 不同环节的使用和消耗情况 加强车间 班组 核算与实行节能奖励等措施相结合 第三节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95 95 95 95 95 95 95 2 修订 由于影响能源消耗定额的各种因素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能源定额应定期修改或临时修改 一般单项定额每年修改一次 3 考核 将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与执行消耗定额的实际结果经常进行比较 找出偏差 并分析研究产生偏差的原因 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降低能源消耗 一是考核到单项产品的单项能耗 二是考核到单项产品的综合能耗 三是考核到单项工艺的单项能耗和综合能耗 第三节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96 一 基本概念标准与标准化 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 能源标准与能源标准化 二 用能单位能源标准的分类按能源消耗的种类分类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的纵向流程分类 照能源标准主要功能的属性分类 96 96 96 96 96 96 第四节能源标准化管理 一 了解内容 3 27 2020 97 97 97 97 97 97 97 一 能源标准化的作用 八个方面 实现能源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 合理开发 有效利用能源的技术准则 评价能源利用水平的基本依据 用能设备进行能效分析的重要指导 提高能源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 促进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 能源立法的科学基础 能源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必备条件 第四节能源标准化管理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98 98 98 98 98 98 98 二 能源标准体系依据层次清晰 划分明确 协调统一的原则 将各类能源标准纳入能源标准体系中 能源标准体系属于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 在体系表列入的只是在目前可以预见的标准项目 随着能源标准化实践不断深入和更新 能源标准体系会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修订一次 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以保证能源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第四节能源标准化管理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99 一 能源标准化的内容1 能源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对能源从开发到利用的各个环节制定需要的能源标准 组织实施能源标准和对能源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以达到能源的合理开发 有效利用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 能源标准的类别 八个类别 能源的术语和图形符号 能源监测 检验 计算方法 能源产品和节能材料的质量 性能要求 用能产品的能源要求 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 用能 99 99 99 99 99 99 第四节能源标准化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00 设备及其系统经济运行 能源产品和节能产品认证 能源开发 利用 管理的其他节能技术要求 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及体系 二 用能单位能源标准的制定1 能源标准的等级能源国家标准 能源行业标准 能源地方标准 企业能源标准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第四节能源标准化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2 能源标准的制定 五个步骤 组建工作组 编制工作方案 明确分工 落实计划 调查研究 起草标准草案及征求意见稿 组织专业人员评审标准草案 一是注意标准草案的技术内容 编写方法 具体格式等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对标准是否适应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和审查 以确保标准的先进性与合理性 三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标准的审批 发布和实施 第四节能源标准化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02 102 102 102 102 102 102 一 节能培训的依据 节约能源法 和 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 做了明确规定 二 节能培训的意义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和节能操作技能 将节能理念融入到用能单位文化之中 建立分层次 分类别 多渠道 多形式的节能培训格局 达到自愿 自觉和自主地开展节能工作的目的 第五节节能培训管理 一 了解内容 3 27 2020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一 总体思路首先 制定符合自身的节能培训计划 其次 按计划组织实施 内培外培 第三 应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 培训的流程制定节能培训计划的原则 超前性 有效性 系统性 统一性与灵活性 节能培训计划制定过程 节能培训的师资 教材和经费 培训对象 培训管理 培训考核 第五节节能培训管理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一 节能培训内容国家节能减排法律 法规 规划 节能体系标准 节能技术应用 节能管理新机制 节能实践案例推荐等 二 节能培训方法课堂讲授 参观学习 案例研究 以开发技能为主的学习方法 计算机培训 网上学习 第五节节能培训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三 节能培训组织实施1 节能培训资源建设 培训师资 培训教材 培训经费 培训设施设备 2 节能培训管理 档案管理 报名 分期分班 培圳考勤 考试成绩等 考勤与纪律 准时出勤 严守课堂纪律 尊重培训教师等 四 节能培训考核及评估1 节能培训考核 检验节能培训教学效果 2 节能培训效果评估 满意度 理解度等 第五节节能培训管理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06 106 106 106 106 106 106 一 节能规划的内涵 二 节能规划的目的 三 节能规划的意义 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一 了解内容 3 27 2020 107 107 107 107 107 107 107 一 节能规划编制流程 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二 节能规划编制步骤1 分析现状 三个方面 2 分析节能潜力节能潜力是指用能单位基期能耗与在当前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最低能耗的差值 3 比选节能措施从结构节能 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等方面找出的节能措施应进行比选 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109 4 确定节能规划目标用能单位节能规划目标是制定节能规划的核心 应既有中长期目标 也有分阶段的短期目标 短期的年度目标应服从于中长期目标的要求 5 形成规划文本节能规划文本应包括正文和附件 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二 理解要点 3 27 2020 110 一 用能单位节能规划的内容 1 总论 主要包括编制依据 用能单位基本情况 同期发展规划中有关节能的要求 能源消耗情况和规划的范围等内容 2 发展环境 外部环境 内部条件和综合分析 3 节能潜力分析 1 结构节能分析 每个结构节能措施应有必要性 技术可行性 优化工艺结构 产品结构或能源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消费结构方面的具体内容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2 技术节能分析 每个技术节能措施应有必要性 技术可行性 具体内容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 3 管理节能分析 每个管理节能措施应有必要性 目的 使用规范及达到效果方面的内容 4 分析结果 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 汇总分析的效果 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性评价 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12 112 112 112 112 112 112 4 指导思想 遵循原则 规划目标 1 指导思想 体现实践科学发展观 落实节约优先方针 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创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 遵循原则 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的原则 执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政策 优化产品结构 工艺流程 能源结构 合理利用能源 节能从源头做起 持续改进节能管理 涵盖用能单位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及节能降耗工作等 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13 3 规划目标 包括单位价值量综合能耗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企业节能量及节能率 5 重点项目 1 结构节能重点项目 2 技术节能重点项目 3 管理节能重点项目 4 重点项目汇总 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14 6 保障措施建立健全节能管理体系 组织机构 管理机制 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 加强节能宣传 培训和交流 确保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具体作法 7 附件正文中不宜详细描述 并且与正文关系密切又较为独立的资料列为附件 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 三 掌握重点 3 27 2020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一 节能项目管理的目的 二 节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三 节能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四 节能项目融资 第七节节能项目管理 一 了解内容 3 27 2020 116 116 116 116 116 116 1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