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_第1页
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_第2页
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_第3页
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_第4页
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叮叮小文库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 课程:植物造景 专业: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学号:n121302101 姓名:丁佳齐 指导老师:伊贤贵-摘要: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是设计者感情、意愿、理想的表达。植物造景不仅是视觉艺术效果的表现,还是生态与文化的沉淀。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是对山水景观欣赏美感的升华。关键词:园林 植物造景 意境 配置方式 四季一、园林意境的含义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即是主观的理念、情感,境是客观的园林空间景物。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石,换句话说就是寄情于景。园林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虽然不像一山、一石、一水、一花、一草、一木那么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的基础上升华产生的艺术美。园林意境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创作意境的过程中要做到“意在笔先,情景交融”,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说,可能是“意随人异,境随时迁”。意境是植物造景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作品的灵魂。观赏者通过对“景”的欣赏而产生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又转化为一种“意”。美好的植物意境能引人入胜,具有深刻的感染力。2、 园林植物景观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花木是构成古典山水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要素,能赋予园林以视觉、嗅觉与听觉等诸方面的美感。古代的文人雅士和造园匠师对园林植物的认识比较深刻,能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表现形态赋予其人格化比拟。其主要表达方式有:(1)比拟联想,植物人格化自古以来常把松、竹、梅喻为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比为四君子。荷花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灌清莲而不妖”。以上这些都是利用园林植物的姿态、气质、色彩、生态习性等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将植物人格化,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2)借古诗意境,植物点题借鉴古典诗文的优美意境,创造浓浓的诗意,植物配置切合景点主题,以增添诗意。如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抱柱联为“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四房山”,此亭正处于水池之中,月牙形的地面被两桥分割为三部分,夏日四面皆是荷花,造园者巧妙的利用植物点出主题。(3)利用植物色彩、声响、香气创造意境利用植物色彩浓染空间气氛,烘托土题,这在中国园林常用的手法。声在园林中能引起人们的想象,是激发诗情的重要媒介。我国古典园林中,以赏声为上的不少,以声夺人,产生意境。例如拙政园的“听雨轩”,庭院种植芭蕉,借“夜雨芭焦,似鱿人之泣泪”之声。植物的香气也是形成意境的因素,香花种类很多,有许多景点因花香而得名。例如苏州拙政园“远香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留园的“闻木犀香轩”等。3、 植物季相变化景观意境的创造园林景物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和天象变化紧密相关。也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天时景象,使得意境更加深化,趣味无穷,给人以更深的艺术感受。如“朝餐晨曦,西枕烟霞”、“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园林里很多景物,都是以此为主题,来寄托造园主寄情自然,把自身溶入到大自然之中的情怀。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对于植物季相特色的理解,更大程度上,这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历代文人骚客对生活最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升华。如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其对联取自唐韩愈的诗句:“晚来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在这秋夜赏月,月光、池水、波光交相辉映,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除此之外,还有借助植物作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如留园的“闻木樨香轩”,在其四周种植桂花,花开时节,四周飘香,从而表现秋季的景色。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以荷花为主景,表现出“四壁荷花”的盛夏景观。这些都是以时间季节的转换变化,以植物为媒介来体现造园者所寄予景物的意境。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由观、听进而“游心太玄”,运用移情叙事,以达畅神之幽境。对于植物意境的重视,植物的季相往往称为植物景观的重要参照。人们喜欢四季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观,也就是中国园林讲求的四时有景,季节也是重要的一个景观元素。(1) 春花新绿,桃露春浓 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表现出一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候景象。形成“桃红柳绿”这一典型的春季意境,主要的方法是采用不同色系的植物组合而成的景观。绿色的柳树种红色的杉晰,都是春的使者,向人们暗示春的来临。枝条向上挺直,花色粉红而繁茂的碧桃,与枝条下垂,叶色淡绿而疏朗的高大垂柳为背景,形成向上与下垂、繁茂与稀疏。红色与绿色对比强烈的典型的“桃红柳绿”的春季意境。(2)夏荫风采,荷云夏净夏天,主要是叶子的绿色,但是叶子也有颜色的深浅差异,明暗之分。如垂柳初发时为黄绿,逐渐变成淡绿,夏秋季则为浓绿。在突出“夏荫风采”的植物景观的设计中,一般采用叶色的对比来强调意境的产生,以色度差别大者相配为好。如用银杏与桧柏相配,叶色对比明显。但将柳与香樟相配,虽然叶色相近,但树形迥异,效果亦好。如将柳树与银杏相配,其叶色度相近,但柳树枝叶疏朗、银杏枝叶紧密,因而感到后者体量较重,色较深。又如铺地柏与五针松的叶色度虽然相近似,但前者的树姿是由地面向上伸展,后者的树姿则是枝叶低垂,呈水平开展。这种姿态的差异,可使游人对叶色的欣赏转向对姿态的欣赏。所以,在创造“静态”意境的同时,考虑到植物的特殊性,还可以营造“动态”的意境。以不同色度级的叶色与花色,进行不同高度的乔、灌木逐层配置,可形成层次丰富的意境效果。如西湖之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秋色果香,桂风秋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说植物既想的美,春天是百花争妍,五彩缤纷,希望的象征,可以让游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秋天给人带来的则是另一种思绪,往往是“秋高气爽”的意境之美。风大给人以肃杀、萧条之感,也常使人产生悲秋“无可奈何花落去”“自古逢秋悲寂寥”之情。但是秋也是给人带来欣喜的,那就是收获之乐。人生的秋,那是成熟稳重的代表。秋花、秋果的植物配置方法,不但整个画面色彩丰富,还可以进一步表现秋季的绚丽多彩,形成“秋时金风播爽,云中桂子,月下梧桐,篱边丛菊,沼上芙蓉,霞生枫柏,雪泛荻芦”的胜景,此时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在地势开敞的空间或者只是微地形的空间,采用群植或丛植的方式大面积种植肖黄栌、榉树、枫树等形态优美,秋色逼人又有一定“季相”特征,集中表现层林尽然色彩的意境美,使人流连忘返。(4)冬枝神韵,梅雪冬妍 冬天,是植物休眠的时期,除了常绿树之外,落叶树则以其枝千姿百态的形为主,但也有观花、观果者。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处到处了冬景之一,梅花。冬季可观的还有腊梅,以及触动的金银木果,火棘果等,尽管冬景树可能比不上春,秋景树的形色,不像它们那么丰满、艳丽多姿,但是冬季的虬枝神态,却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刺激与诱惑。如冬季的黄葛榕、木棉、水杉、桃、李等更显媚姿。利用雪中的植物冬景,则更能达到“别具情趣”的意境。4、 结语 园林设计的关键是得宜的植物配置,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是使景观品质提高的关键。意境的营造要考虑到能否引起人们的共鸣,更深层次地理解景观。而创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是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的一大特色,恰恰也就是营造意境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植物配置时,充分利用好植物在四季中的表现型,就能创造诗情画意的四季美景,也能成功地营造意境。参考文献:1朱钧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