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设计【三自由度+圆柱坐标】
45页 26000字数+论文说明书+开题报告+6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PLC接线图A1.dwg
手爪A2.dwg
整体装配图A0.dwg
机械手手臂联结座A2.dwg
机械手设计论文.doc
机械手设计论文开题报告.doc
液压系统图A1.dwg
目录.doc
腰部结构图A1.dwg







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设计目的…………………………………………………………………………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
1.4 设计原则………………………………………………………………………… 2
2 设计方案的论证…………………………………………………………………… 3
2.1 机械手的总体设计……………………………………………………………… 3
2.2 机械手腰座结构的设计………………………………………………………… 4
2.3 机械手手臂的结构设计………………………………………………………… 6
2.4 机械手腕部的结构设计………………………………………………………… 7
2.5 机械手末端执行器(手爪)的结构设计……………………………………… 9
2.6 机械手的机械传动机构的设计……………………………………………… 11
2.7 机械手驱动系统的设计……………………………………………………… 15
2.8 机器人手臂的平衡机构设计………………………………………………… 22
3 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 23
3.1 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 23
3.2 电机选型有关参数计算………………………………………………………… 31
4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35
4.1 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5
4.2 机械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0
结束语 ……………………………………………………………………………… 42
致谢 ………………………………………………………………………………… 43
参考文献…………………………………………………………………………… 44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机械手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它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 ,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1]。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1.2 设计目的
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机械手主要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组合最终形成生产线,实现加工过程(上料、加工、下料)的自动化、无人化。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发
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制造业。本设计能够应用到加工工厂车间,满足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安装、卸载加工工件的要求,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目前,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2]:
(1) 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
(2)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3) 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成为智能化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4) 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成为智能化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5) 焊接、搬运、装配、切割等作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研究;以及离线示教编程和系统动态仿真。
总的来说,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满足相对具体的任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性价比高的模块,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1.4 设计原则
这次毕业设计的设计原则是:以任务书所要求的具体设计要求为根本设计目标,充分考虑机械手工作的环境和工艺流程的具体要求。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结构简练,尽可能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元配件,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可靠性。本着科学经济和满足生产要求的设计原则,同时也考虑本次设计是毕业设计的特点,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如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液压、气动、电气传动及控制、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PLC)、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机械系统仿真等知识尽可能多的综合运用到设计中,使得经过本次设计对大学阶段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也考虑个人能力水平和时间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好本次设计。
参 考 文 献
[1] 付永领, 王岩, 裴忠才. 基于CAN总线液压喷漆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R]. 机床与液压. 2003, (6): 90~92
[2] 丁又青, 朱新才. 一种新型型钢翻面机液压系统设计[A]. 机床与液. 2003,(5): 128~129
[3] 刘剑雄, 韩建华. 物流自动化搬运机械手机电系统研究[C]. 机床与液压. 2003, (1): 126~128
[4] 徐轶, 杨征瑞, 朱敏华, 温齐全. PLC在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 机床与液压. 2003, (5): 143~144
[5] 胡学林.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篇[D]).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6] 胡学林.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篇) [D].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7] 孙兵, 赵斌, 施永康. 基于PLC的机械手混合驱动控制[A]. 液压与气动. 2005, (3): 37~39
[8] 孙兵, 赵斌, 施永康. 物料搬运机械手的研制[R]. 机电一体化. 2005, (2): 43~45
[9] 王田苗, 丑武胜. 机电控制基础理论及应用[J].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0] 李建勇. 机电一体化技术[J].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1] 王孙安, 杜海峰, 任华. 机械电子工程[A].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12] 张启玲, 何玉安. PLC在气动控制称量包装装置中的应用[C]. 液压与气动. 2005, (1): 31~33
[13] 赵文. 数字控制技术在龙门刨床电控系统中的应用[M]. 电气传动. 2005. 35 卷(3): 55~57
[14] 沈兴全, 吴秀玲. 液压传动与控制[R].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15] 王宪军, 赵存友. 液压传动[A].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2.
[16] 徐灏等. 机械设计手册[D]. 第5卷.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7] 陈铁鸣, 王连明, 王黎钦. 机械设计(修订版) [C].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
[18] 邓星钟. 机电传动控制(第三版) [J].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19] 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SIEMENS AG). S7-200系统手册. 2002.
[20] 蔡行健. 深入浅出西门子S7-200 PLC[R].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22] 张利平. 现代液压技术应用220例[R].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3] 高西林. 锻床上料机械手. 轻工机械. 2001, (2):
[24] 李春波, 王大明, 李哲, 王祖温. PLC控制的气动上下料机械手[C]. 液压气动与密封, 1999. 12. (6): 21~24
[25] 尹自荣, 熊晓红, 骆际焕, 王建坤. 数控上下料机械手的研究及应用. 锻压机械[D]. 1994, (6): 3~5
[26] 张波, 李卫民, 尚锐. 多功能上下料用机械手液压系统[A]. 2002, (8): 31~32
[27] 侯沂, 刘涛. 装卸机械手设计研究[D]. 机械. 2004, 第31卷 (6): 53~54
[28] 叶爱芹, 袁金强. PLC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5卷(4): 64~65
[29] 王会香, 孙全颖. 自动涂胶机械手的PLC控制[A].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2,7卷(5): 16~18
[30] 潘沛霖, 杨宏, 高波, 吴伟光. 四自由度折叠式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分析[R].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4, 26卷(4): 90~95
[31] 刘新一. 多工位自动冲床机械手控制器设计[C].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0, 第14卷(3): 19~20
[32] 吉爱国, 冯汝鹏, 郭伟, 张锦江. 计算机在机械手控制中的应用[A]. 机械与电子. 1996, (6):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