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文赏析(11.20).ppt_第1页
古代公文赏析(11.20).ppt_第2页
古代公文赏析(11.20).ppt_第3页
古代公文赏析(11.20).ppt_第4页
古代公文赏析(11.20).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味 古代公文赏析主讲人 徐艳华Email ysyh0401 上节内容回顾 Chineseinformationprocessing 内容提要 一 公文的源流及发展二 古代公文的写作技巧三 古代公文的语言特点四 古代公文文风的演变五 古代公文的立意六 古代公文名篇赏析 一 公文的源流及发展 我国的公文 从公文信息记述传递和保存的方式方法去划分 大致可分为八个有所交叉的阶段 一 结绳 刻契记事与象形文字公文约在公元前十七世纪夏代以前 当时中国社会还属于原始公社 仰韶文化 社会前后 还未出现甲骨文 社会需要与产生的 公文 信息量还不很多 而且没有文物确证 只能算一种推测 二 甲骨公文 甲骨文是距今三千多年前殷王室后期利用龟甲 兽骨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 目前出土已在十五万片以上 甲骨文中有不少围绕王室活动为中心的官方文书 诸如战争 祭祖 气象 财产分配等 其结构完整 有事由 情况 办法及占卜时间 起草 的贞人 商吏官名 掌用占卜 姓名 已具备公文雏形 图1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 图2殷王武乙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卜骨 丁巳卜宾贞 妇婡不疾 贞 妇婡其疾 三 金文公文 以青铜器为载体代表 以铭铸为著文手段 指通过制范铭铸在陶器 玉器和青铜器上的公文 典型代表是虎符 即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 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是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 虎符一劈两半 一半交给将帅 另一半由朝廷保存 只有两者勘合 才可以调兵遣将 图3战国时代秦杜县的遣兵虎符 秦杜虎符 另外 还有西周著名的 毛公鼎 铭文四百九十七字 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 被誉为 抵得一篇尚书 1975年在陕西歧山还发现了西周后期的四件金文器 有一件铸有两个奴隶主打官司判决词的 朕 匜 音仪 记载下了西周的司法公文 甲骨质轻体薄 青铜笨重价高 贵族阶级为了满足权力欲望 显示威严权势 强烈需要一种更为厚重庞大的载体来记载刻录公文 石碑应运而生 石刻碑刻始于战国末年秦朝初期 盛于魏晋时期 到了汉代时期 铜器公文一般就只记录年月工名 宏篇巨制则以石碑为主 公文载体逐渐由青铜器转为石碑 石碑公文宏伟大气 历时更长 受众更广 能够强有力地体现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能够更好地将作者著文的目的放大并加以强调 大大加强公文的功能 图5传说由李斯撰刻的宣扬秦始皇统一伟业的琅琊台刻石 四 石刻公文 在甲骨 青铜 石碑上雕刻文字 费时费力 于是人们发明了方便省力的书写工具 毛笔 不仅使文字形体发生很大改变 也使公文载体发生重大变革 由笨重坚硬不易携带书写的石碑 青铜等转向轻便易书写的木片 竹简 于是产生了 简册 用麻绳或牛皮筋串起来 简册成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最为广泛的书写材料 甚至成为书籍的代称 秦始皇当政时 每天要阅读的简册公文需要几对太监合力共抬 这一方面反映了秦始皇勤勉政务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竹简作为公文主要载体的地位 图6银雀山汉墓竹简 五 简册公文 早在纺织业起步时期 就有人在布尺上书写公文 但是受生活水平限制并不常用 到了汉朝时期 社会发展 生活富足 为了彰显天子威严 宫廷范围内开始使用昂贵奢华的丝绸绢帛书写诏书下发圣旨 绢帛成为公文的一种载体 绢帛价格昂贵 并不适用于普通大众 所以它并不是公文的主要载体 却是重要载体 在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作为威严地位的象征被沿用 与绢帛极为相似的一种公文载体是兽皮 它的使用范围更狭窄 一般应用在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 尤其是以游牧为生的北方地区 那里不盛产青铜 纸张 绢帛 却盛产兽皮 所以部落 王庭下达命令一般以兽皮为载体 图7咸丰皇帝圣旨 六 绵帛公文 七 纸张公文汉代造纸术发明 纸张产生 公文载体发生历史性变革 因为经济实用 携带方便 纸张成为公文书写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载体 沿用时间最长 使用范围最广 随之产生了公文的折叠 卷轴 骑缝 修改等制度 从此公文进入飞跃发展的时代 一系列公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以此为基础 八 电子公文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政府纷纷将电子政务提上日程 首先从纸质公文的电子化入手 以实现无纸化办公为首要目标 于是以电子为载体的电子公文历史必然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公文的载体再一次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革 进入电子时代 二 古代公文的写作技巧 一 公文的政策性和针对性古代优秀公文 在内容上多体现了强烈的政策策略思想 在写作上有明确的针对性 从而能较好地达到它的创作意图 实现它的政治目的 我们试以林则徐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分析 看看他是如何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的角度出发 将犀利的笔锋直刺当时在全国存在的白银大量外流的要害问题 促使道光皇帝采取了严厉措施禁烟的 真实性是公文写作的根本原则 古人早就有 修辞立其诚 美物者贵依其本 赞事者宜本其实 事以明核为本 等说法 历代中枢 汉宣帝曾下诏反对公文 增辞饰非 隋文帝曾普诏天下 公私文翰 并宜实录 都指出了这一点 公文特别是政策性很强的上行公文中 当下级向上级阐述观点时 由于他驳斥的是上级甚至是皇帝 它必须有充足理由 也就是说要充分地以理服人 但这 理 的基础却是事实 而绝非空洞言词 空谈道理的公文大抵只能供后人欣赏颂扬 当时却多半不会有好效果的 亦即公文上行文成败关键 从内容上讲在于所阐述的主张 提出的政策是否符合上级方针和利益 从写作上讲 在于所选用的材料论据 是否真实 使人信服 只有真实的东西 才会真正有政治力量 李斯 谏逐客书 可谓楷模 二 公文的说服力与真实性 三 寓理于情 以情感人 多年来流行的看法 认为公文大多是 官样文章 晓之以利害 可以 抒情则大可不必 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 但公文的种类繁多 其写作方法的变化运用也是多样的 古代公文中也有一些名篇采取了 寓理于情 以情感人 的手法 去实现作者的目的意图 如果说 出师表 的 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 不知所云 多少还有点公式化气味 那么李密的 陈情表 则是真正 以情动人 公文典范 像这种主要靠 以情感人 的公文 是通过 情 为手段 进行的一种高度政治斗争 虽属公文的特殊写法 却也有一定借鉴价值 今天的某些公文 实际上也还是要讲 情 的 如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从一开头 咫尺之隔 竟成海天之遥 南京匆匆一晤 瞬逾三十六载 幼时同袍 苏京把晤 往事历历在目 惟长年未通音信 此诚憾事 近闻政躬违和 深为悬念 人过七旬 多有病痛 至盼善自珍摄 到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段段都是讲情 讲兄弟之情 同学之情 三次国共合作之情 民族爱国之情等等 从正 反 侧许多不同角度讲 从过去 现在 未来讲 是很值得学习研究的 四 公文的时效性 公文不像文学作品那样以美感人 而是 政事之先务 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公务 它的功能是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 从本质上说公文是一种实用性 程式性的文书 它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衡量公文实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 所以公文撰制时必须事先预计效果 办理时讲究效率 客观上注重功效 徐望之 公牍通论 指出 事前体察周详 令出务求实效 这说的是下行公文 上行公文也要做到 下情不壅于上闻 谋事惟期其必达 一篇公文 如果实用性不大 效果不显著 就很难说是上乘之作 比如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而凭自己的上书 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 由逐客变为留客 用客 重客 这就不能不承认 谏逐客书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文的实效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三 古代公文语言的特点 一 言简意赅 文约事丰 言简而意赅 是古代公文最突出的特色 刘勰讲 文以辩洁为能 不以繁缛为巧 古代公文篇幅短小 对文章要写得简明精练的论述极多 殷商甲骨文有的只有十来个字 就包含了情况 理由 办法 再如西汉刘邦在占领咸阳后 向老百姓发出一个公告 即 入关告谕 这样一个稳定民心的重要公告 全文仅有99个字 其中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仅10个字 但内容表达得十分清楚明白 据统计 谏逐客书 705字 出师表 679字 陈情表 475字 汉武帝 求茂材异等诏 68字 都已是千古大文章 当然 文章不能为简而 简 况且文章繁简 非因字句多寡 篇幅短长 若庸絮懈蔓 一句亦谓之烦 切到精详 连篇亦谓之简 也就是说 言简意赅 文约事丰 同字数少并不可划等号 按照实际需要 考量文字的使用 不多余一个字 不随意书写废字 空话 才是此中真意 二 善用典故 善引诗词 古人在公文中陈述自己的观点时 往往引经据典 予以佐证 以增加公文的份量 增强公文的说服力 比如贾谊的 论积贮疏 第一句话就引用了管子的话 仓廪实而知礼节 唐代韩愈的 论佛骨表 大量引用典故 引用先哲贤人的话语 最后一自然段开关第一句就是 孔子曰 敬鬼神而远之 古人们或借古人之言 或托圣人之事 都十分精当绝纱 令人联想 启人思考 使文章的份量加大 说服力增强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修辞丰富 文风活泼 古代公文中的修辞手法也十分丰富 尤其是一些大文学家 其公文可谓修辞精彩 文风活泼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这方面可谓是典型的代表 他的 与孙权书 实际上是向孙权下战书 近者奉辞伐罪 族魔南指 刘琼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方与将军会猎于昊 剑拔弩张 威逼 清峻 再如他的 选留府长史令 释琪骥而不乘 焉皇皇而更索 本来曹操是要任命杜袭留守长安 这是一篇任命书 但他却以比兴手法写道 舍弃千里马而不用 还匆匆忙忙到哪里去找呢 用诗的形式 并以设间下任命书 足以见曹操公文文风自由活泼 不守陈规的风格 再如魏征的 谏太宗十思疏 中 利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如比喻 排比等 比如文章开篇第一句 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先设比喻 结合排比 比喻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开头两组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从正反两面论述 积其德义 的重要性 并用反问加以强调 语气婉曲强劲 语言生动形象 表现出魏征敢于直谏的风貌和善于言辞的风采 第三段讲 十思 用排比似江河奔泻 气势恢宏 四 用词典雅 句式整齐 古代公文跟现代公文一样 也注重用词典雅 也会有一些常用的句式 从用词来看 古代公文常用这样一些惯用词语如 因 故 故此 鉴此 闻 以为 皆 经 业经 即经 接 悉 恳请 烦请 着 着令 切切 勿违 知照 是荷 蒙 谨 谨以 谨遵 致 及 可 等 句式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有 为 字句 以 字句 所 字句 于 字句 之 字句 宾语前置句 偏正结构句等等 四 古代公文文风的演变 尚书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公文汇编 其中以最早的公文名称 誓 为名的共5篇 尚书 中的文章 篇章结构由松散逐步趋向完整严谨 有一定的层次 已注意在立意谋篇上用工夫 春秋战国时期 公文有说理透辟 文辞流畅而口语化的特点秦代国祚短暂 二世而天 在为数很少的公文中 大都具有 尚质而不文 的特点 即注重公文的内容而不讲究文采 西汉初期 公文的主要特点是政论性强 写作者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面对现实 分析形势 针砭时弊 总结秦王朝短期覆亡的原因 借古喻今 写得深切晓明 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自西汉中期开始 有人用赋体来撰写章 疏之类公文 致使部分公文丽词满篇而内容不实 公文文风受赋和骈文的影响 出现了忽视内容 过分追求形式的不良倾向 如东方朔一篇上书竟达十万余字 而汉武帝却大加赞美 这势必助长公文写作过分注重文采而又崇尚繁冗的不良之风 受赋体和骈体文的影响 从西汉中期到南北朝 虽然三国时期有公文佳作面世 但公文文风总的发展趋势是日益追求词藻华美 形式奇巧 而忽视公文的内容 这种文风不符合公文务实的要求 是公文发展史上的一股逆流 隋代初年 几乎完全继承了梁 陈讲求文辞华美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文风 一些有识之士看出这种文风不仅影响了行政效率 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 提出了改革文风的建议 初唐时期 唐太宗和魏征 陈子昂等都发表过改革文风的言论 魏征 陈子昂还在写作实践上作出表率 写出了许多朴实直言 不加雕饰的公文 对文风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代中期 骈体文又有所抬头 中唐时期韩愈 柳宗元发起 古文运动 把文风改革推向高潮 经过几辈人的努力 唐代公文总体上呈现出词强理直 质朴务实的文风 唐代文风改革一直延续到宋代 欧阳修 苏轼 王安石等人不仅从理论上倡导文风改革 而且写作了大量文风朴实而又长于说理的公文 宋代公文不仅数量多 而且质量高 是我国公文写作的繁荣期 元代统治者重武轻文 机要多由蒙古 色目族官吏掌管 公文写作不重章法 缺乏规范 因此元代缺少精彩典范的公文篇童 明代开国之初 朱元璋亲自处理朝政 对公文动辄数千言上万言非常反感 洪武二年 1369年 他对翰林侍读学士詹同说 古人为文章 皆明白易知 无深怪险僻之语 至如诸葛孔明 出师表 亦何尝雕刻为文 而诚意溢出 至今使人诵之 自然忠义感激 近世文士 不究道德之本 不达当世之务 立辞虽艰深而意实浅近 何裨实用 自今翰林为文 但取通道理明世务者 无事浮藻 五 古代公文的立意 立意 反映在公文里 是主旨 是中心思想 是灵魂 反映在作者身上 便是对立意的正误高下的把握 好的公文 其立意不仅要正确 而且要高远 当然 高远也要正确 它是更高层次的正确 高远 不仅要立足于现在 而且要立足于未来 有体现于此者 方可称之为经典 正例1 汉高祖刘邦 入关告谕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诽谤者族 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 先入关者王之 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 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吏民皆按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 为父老除害 非有所侵暴 毋恐 且吾所以军霸上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此告谕简明扼要 有针对性 可谓立意高远 它的核心 便是立足于民 安抚民心 正例2 汉高祖刘邦 告为义帝发丧 天下共立义帝 北面事之 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 大逆亡道 寡人亲为发丧 兵皆缟素 悉发关中兵 收三河士 南浮江汉以下 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此檄文不提刘邦被项羽赶出关中做汉王之事 专说 吊民伐罪 可谓立意高矣 正例3 尚书 中的 汤誓 汤誓 是商朝开国君王汤讨伐夏朝的一篇战争动员令 这篇动员令同样是以 吊民伐罪 的姿态 痛斥了夏桀的暴政 说明讨伐夏桀是为了解除人民疾苦 汤在战争动员令的开始 反复说明灭夏的目的 用意在于争取人民的拥护 文中高举着 吊民伐罪 旗帜 正是它的高明之处 以此作为立意的起点 可谓高远 反例1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的檄文 文字优美 但内容只攻击武则天的个人生活 未能击中她 承反 陷害忠良的政治要害 所以武则天不在乎 该文亦谓立意不高 反例2 班超 绝域请还疏 臣闻太公封齐 五世葬周 故狐死首丘 代马依风 夫周 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耳 况万里绝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