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发表日期 2012 年 8 月 1 日 作者 冯 飞 王晓明 王金照 编辑录入 jw 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 一 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经典理论 经济发展过程中 产业结构呈现出一 定的规律性变化 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 降 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 后保持稳定 再持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降 后基本平稳 再持续上升 对此现象 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 库 兹涅兹 赛尔奎等人 基于几十 上百个国 家的案例 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经 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 进而得出了 标准结构 不同学者对发展 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方法 他们将经济发展阶 段划分为前工业化 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 三个阶段 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 中期 后期三个时期 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 收入水平 三次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城市 化水平等标准 见表 1 具体而言 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 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人均 GDP 超过 11170 万 美元 2005 年美元 购买力平价 农业在 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 10 而且第三 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 农业就业人口比 重小于 10 城市化水平超过 75 进入工 业化后期的标志是 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 的比重小于 10 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大 于第三产业 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 10 30 城市化水平为 60 75 按此标准 美国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 工业化阶段的时间是 1955 年 当年工业 不包括建筑业 比重为 39 1 达到最高 值 日本 韩国进入相同阶段的时间分别为 1973 年 1995 年 工业比重的最高值分别 为 36 6 41 9 此外 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工业化初期 纺织 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 之后比重持续下降 工业化中期 钢铁 水 泥 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 之后 开始下降 工业化后期 装备制造等高加工 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 对工业内部结构 的变化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了 霍夫 曼定理 在工业化进程中 霍夫曼比率 或霍夫曼系数 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 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是不断下降的 特别是 进入工业化中期 霍夫曼比率小于 1 呈现 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需求结构 供应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 化是造成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从需求的角 度来看 消费是沿着衣食住行以及非物质消 费的方向升级 从供给和比较优势的角度来 看 一个国家要素禀赋优势是沿着土地 劳 动力 资本 技术知识升级 消费和供给两 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农业 轻工业 能源原材料工业 高加工度工业 服务业的变化轨迹 二 经典理论面临的挑战 上述划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 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时代背景得出的经验性结 论 而新的时代特征却对经典理论形成了一 定的挑战 主要有 一是全球化的影响 上世纪 90 年代 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浪潮 使得国 际产业分工转变为产业链的垂直分工 市场 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发达国家主要从 事研发 设计 品牌以及管理组织的环节 这些环节多属于服务业 而发展中国家特别 是新兴经济体主要从事加工和组装 这些环 节多属于制造业 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形成 了服务于全球的服务业 使其服务业比重更 高 新兴经济体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制造业 其制造业比重也更高 这样 就在一定程度 上偏离了经典理论的 标准结构 二是产业分工细化的影响 更多地体 现在服务业不断地从制造业部门分离出来 形成了独立且服务于制造业的服务业新门类 例如 出现了大量的独立设计 研发 创意 公司 使得相关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此 外 专业分工的细化产生了对生产性服务业 的大量需求 例如 对第三方物流 商务咨 询等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 最后 现代产业 形态还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 这样 就使得后起国家的工业与服务业的内涵与几 十年前先行工业化国家有区别 出现拐点的 时间也有偏差 三是后发优势的影响 后发国家工业 化过程中面临着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 出现 了消费结构升级 城市化等需求层面以及新 技术等供给层面叠加影响工业主导产业的现 象 使得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高度压缩 英国 美国完成工业化的时间分别花了 200 年 135 年 而日本 韩国仅分别花了 65 年 33 年 对我国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对我国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一 不同的认识 国内一些政府机构和学术单位对我国 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分析 其结论存在着 一定程度的分歧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是 处在工业化 中期阶段 还是处在工业化 中后期阶段 主张我国处于工业中期阶段的主要是 政府一些部门 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认为 中 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工业化进程 远没有结束 国家统计局认为 中国 2010 年的工业化指数不到 60 完成工业化时工业 化指数为 100 工业化仍可持续较长时期 主张工业化处在由中期向后期过渡阶 段的主要是学术研究机构和部分学者 例如 中国社科院课题组 2007 年的分析认为 2005 年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并 预计 2020 年前后中国完成工业化 国家信 息中心部分专家认为 中国在 1995 年进入 工业化中期阶段 并于 2014 年结束工业化 中期阶段 2015 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还 有的学者认为 中国在 1994 2002 年进入 工业化中期阶段 2003 年以后 工业化进入 中后期阶段 造成观点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我国 工业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偏离 标准结构 程 度把握的不同 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特点 除了前文提到的后起国家共同具有的三个时 代特征并有所放大之外 还有地区工业化发 展水平差异大的特点 北京 上海处于后工 业化阶段 而西藏还处在前工业化阶段 二 我们对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1 基于人均 GDP 指标衡量 我国已 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2010 年 我国的人均 GDP 达 29940 元 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 4423 美元 按 2005 年不变价计算为 3962 美元 按 2005 年美元 购买力平价计算为 8506 美元 已经处于钱 纳里模型中的工业化后期阶段 2 从三次产业结构判断 我国处于 工业化后期的起步阶段 按照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来看 2010 年 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为 10 1 基本接近于 10 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 46 8 比重高于 第三产业的 43 1 相差 3 7 个百分点 根 据产业结构可以判断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 后期的起步阶段 3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大 处于工 业化中期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第一产业的就业 比重持续下降 但受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 口多 三次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 我 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处于较高水平 2010 年为 36 7 高于第三产业 2 1 个百分点 高于第二产业 8 个百分点 处于工业化中期 30 45 的范围内 4 城市化水平低 刚迈入工业化中 期门槛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 城乡二元结构 的不平衡性 我国城市化率一直处于较低水 平 2011 年 我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 50 迈入工业化中期的 50 60 范围内 但低于 工业化后期至少 10 个百分点 因而 如果 基于城市化水平判断 我国目前刚进入工业 化中期的初始阶段 可见 我国城市化水平 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整体进程 基于人均 GDP 指标衡量 我国已处于 工业化后期阶段 但采用购买力平价的人均 GDP 高估了工业化发展水平 从三次产业结 构判断 我国处于工业化后期的起步阶段 从就业结构看 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从城 市化水平看则是刚迈入工业化中期门槛 但 存在着因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率统 计数据的偏差而低估了工业化发展阶段 综 合来看 我们认为 我国的工业化总体上处 于中期阶段 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 显特征 2020 年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 理论 上并不存在工业化 中后期 的阶段划分 所谓 中后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