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 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发展职业教育 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培养技能型 实用性人才 有利于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 业能力 促进就业率提升 对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起 着重要作用 国家要发展 社会要进步 民族要提高 这是 任何民族 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 重视和需要解决的 问题 而无论国家 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子无疑是 人 是劳动者 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 民族的素 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由此 以人为本 提 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成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 已经由解决人民温饱 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向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 大力增强国力 提高全民族自主创新能力 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劳动者的努 力和社会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而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必将影 响其质量水平 二十一世纪各国的竞争 将是经济实力和 科技水平的竞争 在其背后 是劳动者素质和人才的竞争 中国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从现在开始 从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 和培养各类人才做起 迎头赶上 这可以说是我们当前急 迫的任务 一 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 劳动者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从事社会劳动 的全部人口的整体素质 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主要包括从 业人员 失业人员 也包括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就学人员 从事家务人员和军队服役人员以及其他人员 社会生产和 经济建设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劳动来实现的 他们的素质状 况 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 主要是依靠教育 包括学校 教育 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其中学校教育尤为重要 因 为它是一种规范化的教育 是要求学生德 智 体 美全 面发展的教育 是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 是有 广大干部和教师负责任地去完成的教育 这种教育对提高 劳动者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当今世界 以人的素质为 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对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 成为当务之急 从而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十五 期间 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 展 2005 年初中毛入学率已达 95 高中毛入学率已达 5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 21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已经超过 2300 万人 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说 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 众化发展阶段 但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21 的入学率 意味着还有一大批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大学 虽然招生数 每年都略有增加 但普通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毕竟是有限 的 如四川省某大学 2005 年招生 10000 人 2006 年将招生 10200 人 仅增加了 2 反观录取率 据 成都日报 2006 年 4 月 3 日报道 四川省 2005 年的高考生有 453269 人 比 2004 年增长 32 3 而录取率仅 60 23 比 2004 年 下降了 10 07 2006 年该省高考生将超过 56 万人 而录 取率较之 2005 年还将下降 6 73 为 53 5 另有报道 近 两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约为 72 也就是说 有 28 的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高中毕业生的 升学率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在并还将逐年下降 而另 一方面 高技能人才 技师 技术工人等高素质技能性劳 动者却又非常短缺 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 结构升级的突出因素 教育界 用人单位及青年人都曾经片面追求高学 历教育 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 然而学历并不代表能力 随着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进步 学历在就 业市场的优势越来越低 用人单位更注重于学生实在的能 力 比较务实地去选拔适合需要的人才 社会正在由片面 追求学历向能力社会转变 有一家企业吸收了两位新人 一位是工作了几年的学士 另一位是刚毕业的硕士 经考 核 前者具备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在试用期间 前者的工 资 4 倍于后者 这种现象在国外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 如 美国某大学的加速器实验室供许多教授使用 但工资最高 者却是管理加速器的一位工程师 这位工程师的工作能力 很强 他对加速器的维护 改进基本能满足各位教授研究 工作的需要 这样的事例说明 日益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 养的人才一定要在层次上和类型上都能结构合理 这就要 求高等教育结构与类型多样化 而职业教育正是一种有效 的补充 多年以来 我国职业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 理想 有道德 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改 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 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 稳定 许多行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时 都对 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予以肯定 因此 发 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促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具有战略意义 二 提高劳动者素质 促进就业率提升 失业问题各国均有 这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 民生问题 如果就业率的提高大大滞后于经济的增长 就易 滋生社会的不稳定 从而经济就难以持续发展 可见就业率 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因此 各国政府 都很重视解决就业问题 美国有一个政策 对兴办企业者 给予减免个人所得税的奖励 奖励其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 业岗位 在德国 中小企业为缓解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 用 据统计 1996 年德国的中小企业职工占全国总就业人 口的 70 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财力雄厚 某一个州上 世纪 80 年代每月发给失业人员救助费 400 美元 相当于当 时中国政府每月发给赴美访问学者的经费 应该说 这笔 救助费足以满足其生活需要 但有些失业者还是要去抢劫 犯案 正如中国有句古话 小人闲居为不善 国际劳工 组织通过的 全球就业议程 强调 工作是人们生活的 核心 这使得工作成为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因 素 我国政府对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采取促进就业和再 就业的办法 目前 各级政府 社区 企业和工会 妇联 等社会中介组织 都在帮助失业者就业 政府还制定了一 些政策 派出了就业督导组 有的地区更提出了消除 零 就业 家庭 所有这些 可以概括成三句话 政府主导 社会动员 促进 充分 就业 然而 就业并不只是一个 有工作 有饭吃的简单概念 这里面同样牵扯着劳动者素 质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 就业压力较大 全面提高国民素 质 提高就业率及从业质量 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 为人力资源 这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发展职业 教育 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就业者在解决个人温饱的同时 都应当更多地在加强自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提高个人 技能及综合素质 帮助从业企业更大发展方面做出努力 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的进步 也提升了个人的就业质量和生 活水平 上有所述 大批量的高中毕业生以及四分之一多的大学毕业生毕 业即失业 成为社会问题 而技能型 实用性人才却又大 量缺少 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现象 但请注意 这个 失业 的群体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潜质人才库 未能升入高等教 育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中等 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实用的 技能知识 成为各行业的技术骨干 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 毕业生通过专门的职业培训 充分拓展已经具备的专业知 识 使之成为学即致用的专业人才 并利用在高等教育时 培养的思维能力尽快进步 成为专家级人才 通过这样的 教育形式 不仅为国家 为行业 为企业培养了实用性 技能型人才 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也解决了这部分 人员的就业这一社会性问题 因此可见 要就业 就好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这利于通过教育 再教 育提高就业者素质 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 拓宽其 就业渠道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 和谐社会 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 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 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新型工业化的重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 而发展 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人才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需 要大量的技能型 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 然而 在我国劳 动者的整体素质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 已出现相当 大的差距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必须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已经成为共识 有人计 算 在进入我国 53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人员中 有一半以上是大学生 研究生 留学生 人们都己认识到 没有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就没有高层次的技术创新 就没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 从而就将影响国家综合竞 争能力的增强 不难发现 许多地区 许多高技术企业都 在不惜重金引进高层次科技人员 有些高技术企业还建立 了相关的行业研究机构 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也提出 要 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力度 所有这 些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人们对人才战略的理解 却忽略了高技术产业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专家 另一方面 作为一个工厂 一个企业还需要相当数量的技 术操作人员 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 实验室 技术成果 要进入工厂成为产品 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中 间还要遇到一些生产技术问题 这些技术问题 高层次的 专家往往不太熟悉 他们也常常不屑一顾 而事实上又需 要有实践经验的一般技术人员去解决 美国 日本的企业 派到我国安装 调试 维修实验设备和机器的人员基本上 都是高中毕业后再经过两年技术培训 相当于我国目前的 高职生 在生产过程中 一般技术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市场 信息 用户反映 不断吸取相关技术和先进技术 日益改 进和完善其操作技能 探索和建议产品的更佳设计等 孤 立地看 它们往往是一些小改进 但积累起来 也会是很 大的改革 会使产品多档次 多样化 个性化 从而增强 产品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反之 如果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 水平不高 不能应对新技术日益发展的挑战 那么企业的 产品必然会质量不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 从而企业也就缺 乏生命力 德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中 非常重视这类人才 要求他们成为企业中能适应新技术发展和高效工作的职工 德国对这类人才的培养 主要就是依赖职业教育 德国一 贯重视职业教育 适龄青年也养成了接受职业教育的习惯 中小企业是学生接受职业培训的主要基地 因而中小企业 也自然地成为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场所 由于德国 的中小企业非常发达 其总数占德国企业总数的 98 以上 其纳税额占全国总税额的 45 8 因而中小企业大大缓解了 德国的失业压力 德国的高职教育适用性强 学生的就业 前景好 向高等专科学校进军 已成为德国高中生的常用 语 我国已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2005 年 10 月 28 日 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以下简称 决定 要求在 十一五 期间 为社会输送 2500 多万 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1100 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 决定 提出 要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 人才 温家宝总理讲 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 专业化的 劳动大军 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 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 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1月四川高考改革适应性演练测试
- Dehydro-silodosin-KMD-3241-生命科学试剂-MCE
- 乡食品安全培训会课件
- 气体(压缩空气、氮气等)泄漏应急预案
- 生产线紧急停线(非故障)应急预案
- 公司内部课件分类
- 临渭区安全驾驶培训课件
- 乡镇道路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城市地下管网监测预警系统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 机械租赁草合同(标准版)
- 轨道几何形位参数轨距课件
- 临床麻醉学笔记
- 混凝土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防治
- 造影剂外渗的个案护理
- 水池满水试验具体方案
- 防校园欺凌课件(幼儿园)
- 实验室应急响应培训计划
- 秋冬季节预防流感
-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水生态部分
- 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培训课件
- 学校食堂员工培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