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条历代书论精髓-精辟_第1页
150条历代书论精髓-精辟_第2页
150条历代书论精髓-精辟_第3页
150条历代书论精髓-精辟_第4页
150条历代书论精髓-精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0 条历代书论精髓条历代书论精髓 精辟 精辟 一 字如其人 立品为先 书画清高 首重人品 品节即优 不但人人重其笔墨 更钦仰其人 清 松年 颐园画论 立品之人 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清 王妤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 一皆寓于笔墨之际 所谓品高 韵自胜焉 张沅 石涛 画语录 古人论书云 一须人品高 二须师法古 是书之法 学者习之 故当熟其手 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 德而熟之以身 书之于手 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 味 学书者有两观 曰观物 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 观我以通德 清 刘熙载 艺 概 凡人各殊气血 异筋骨 心有疏密 手有巧拙 书之好丑 在于心手 唐 张 彦远 法书要录 夫书禀乎人性 疾者不可使之令徐 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东汉 蔡邕 石室神 授笔势 正书法 所以正人心也 所以闲圣道也 明 项穆 书法雅言 故书也者 心学也 写字者 写志也 清 刘熙载 艺概 学术经论 皆由心起 其心不正 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 心正则笔正 明 项 穆 书法雅言 书 如也 如其学 如其才 如其志 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 清 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 书虽幸免薄浊 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 刘熙载 艺概 得时不如得器 得器不如得志 唐 孙过庭 书谱 品高者 一点一画 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品下者虽激昂顿挫 俨然可观 而纵 横刚暴 未免流露楮外 清 朱和羹 临池心解 凡善书画者 未有不品学兼长 居官更讲政绩声名 所以后世贵重 清 松年 颐园论画 笔性墨情 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 书之首务也 清 刘熙载 艺概 手与神运 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 轩冕不能移 贫贱不能屈 浩然心得 以终其身 宋 朱文长 续书断 欲书之时 当收视反听 绝虑凝神 心正气和 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 书则 欹斜 志气不和 字则颠仆 唐 虞世南 笔髓论 故书也者 心学也 写字者 写志也 清 刘熙载 艺概 学术经论 皆由心起 其心不正 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 心正则笔正 明 项 穆 书法雅言 书 如也 如其学 如其才 如其志 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 清 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 书虽幸免薄浊 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 刘熙载 艺 概 得时不如得器 得器不如得志 唐 孙过庭 书谱 品高者 一点一画 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品下者虽激昂顿挫 俨然可观 而 纵横刚暴 未免流露楮外 清 朱和羹 临池心解 凡善书画者 未有不品学兼长 居官更讲政绩声名 所以后世贵重 清 松年 颐园论画 笔性墨情 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 书之首务也 清 刘熙载 艺概 手与神运 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 轩冕不能移 贫贱不能屈 浩然心得 以终其身 宋 朱文长 续书断 欲书之时 当收视反听 绝虑凝神 心正气和 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 书则 欹斜 志气不和 字则颠仆 唐 虞世南 笔髓论 览田天地之心 推圣人之情 则疑论之中 理俗儒之诤东汉 赵壹 非草书 喜即气和而字舒 怒则气粗而字险 哀即气郁而字敛 乐则字平而字丽 情 有重轻 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 变化无穷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 人貌有好丑 而君子小人之态 不可掩也 言有辩讷 而君子小人之气 不 可欺也 书有工拙 而军君子小人之心 不可乱也 苏轼 书论 高韵深情 坚质浩气 缺不可以为书 清 刘熙载 艺概 夫书者 英杰之馀事 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 贤不肖皆可学 然贤能之 常多 不肖者能之常少也 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宋 朱文长 续书断 夫人灵于万物 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 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 树之为 勋猷 立之为节操 宣之为文章 运之为字迹 明 项穆 书法雅言 人品既殊 性情各异 笔势所运 邪正自形 明 项穆 书法雅言 故以道德 事功 文章 风节著者 代不乏人 论世者 慕其人 益重其书 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清 朱和羹 临池心解 二 临摹入门 循序渐进 初学不外临摹 临书得其笔意 摹书得其间架 临摹既久 则莫如多看 多 悟 多商量 多变通 清 周星莲 临池管见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 亦以节度其手 易于成就 皆须是古人名笔 置之几案 悬之座右 朝夕谛观 思其用笔之理 然后可以摹临 南宋 姜夔 续书谱 麓台云 画不师古 如夜行无烛 便无入路 故初学必以临古为先 清 秦祖 永 绘事津梁 学书之法 非口传心授 不得其精 大要临古人墨迹 布置间架 担破管 书破纸 方有功夫 明 解缙 学书法 先学间架 古人所谓结字也 肩间架即明 则学用笔 间架可看石碑 用笔非 真迹不可 清 冯班 钝吟书要 临池之法 不外结体 用笔 结体之功在学力 而用笔之妙关性灵 苟非多 阅古书 多临古贴 融会于胸次 未易指挥如意也 能如秋鹰博兔 碧落摩空 目光四射 用笔之法得之矣 清 朱和羹 临池心解 故学书全无贴意 如旧家子弟 不过循规蹈矩 饱暖终身而已 清 钱泳 书 学 学书者 既知用笔之诀 尤须博观古贴 于结构布置 行间疏密 照应起伏 正变巧拙 无不默识于心 务使下笔之际 无一点一画 不自法贴中来 然后 能成家数 清 冯武 书法正转 先资政公曰 凡书未成家者 宜日与古贴为缘 无论何贴 皆足以范我笔力 清 梁章钜 学字 学书须步趋古人 勿依傍时人 学古人须得其神骨 勿徒其貌似 清 梁巘 平书贴 凡临古人书 须平心耐性为之 久久自有功效 不可浅尝辄止 见异既迁 清 梁章钜 学字 取法乎上 仅得乎中 人人言之 然天下最上的境界 人人要到 却非人人 所能到 清 周星莲 临池管见 石湖云 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 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 若只看碑本 则惟得字画 全不见其笔法神气 终南精进 南宋 陈槱 负暄野 录 石刻不可学 但自书使人刻之 已非己书也 故必须真迹观之 乃得趣 北 宋 米芾 海岳名言 故凡得名迹 一望而知为何家者 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 真迹也 一望知 为何家之书 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 仿书也 清 包世臣 安吴论书 学书时时临摹 可得形似 大要多取古书细看 令入神 乃到妙处 惟用心 不杂 乃是入神要路 北宋 黄庭坚 论书 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 久久剥换 遗貌取神 清 王淑 论书滕语 每习一贴 必使笔法章发透入肝膈 每换后贴 又必使心中如无前贴 积力 即久 习过诸家之行质 性情无不奔会腕下 虽曰与古为徒 实则自怀杼轴矣 清 包世臣 艺舟双辑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 而多得古人笔意 摩书易得古人位置 而多失古人笔意 南宋 姜夔 续书谱 初学书类乎本 缓笔定其行势 忙则失其规矩 晋 王羲之 笔书论十二章 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 逐画临仿 但贵行 住 坐 卧常谛玩 经目著心 久之 自然有悟入处 信意运笔 不觉得其精微 斯为善学 南宋 陈槱 负暄 野录 且一食之美 惟饱其日 倘一观而悟 则润于终身 唐 张怀灌 六体书论 学古人书 须得其神骨 魄力气格 命脉 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清 梁巘 学书论 临摹用工 是学书大要 然必先求古人意指 次究用笔 后像行体 清 朱履 贞 学书捷要 不泥古法 不执己见 惟在活而已矣 清 郑板桥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 而在神会 目意所结 一尘不入 似而不似 不容思议 明 沈灏 画尘 自运在服古 临古须有我 两者合之则双美 离之则伤神 清 王淑 论书滕 语 吾书虽不甚佳 然自出新意 不践古人 是一快也 北宋 苏轼 论书 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 否则无本 早矜脱化 必规矩 初宗一家 精 深有得 继采诸美 变动弗拘 斯为不掩性情 自辟门经 清 梁巘 学书论 凡临摹须专力一家 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 自然胸中餍饫 腕下精熟 久之 眼光广阔 志趣高深 集众长以为己有 方得出群境地 清 朱和羹 临池心解 习古人书 必先专精议一家 至于信手触笔 无所不似 然后可兼收并蓄 淹贯众有 亦决不能自成一家 到得似来 只为此家所盖 枉费一生气力 清 王淑 论书滕语 若但株守一家而摹之 久之必生一种习气 甚或至于不可响远 苟能知其弊 之不可长 于是自书精意 自辟性灵 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 不袭不 蹈而天然入声 可以揆古人而同符 即可以传后世而无槐 而后成其为我而立 门户矣 清 沈宗骞 芥舟学画编 只学一家 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 集众长归于我 斯为大成 翰林粹言 学书须临唐碑 到极劲键时 然后归到晋人 则神韵中自俱骨气 否则一派 圆软 便写成软弱字矣 清 梁巘 学书论 今之学书者 自当以唐碑为宗 唐人门类多 短长肥瘦 各臻秒境 宋人门 类少 蔡 苏 黄 米 俱有毛疵 学者不可不知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 旧他拓本与拓手精 则肥瘦不失 精神充足 而紧要在执笔得法 执笔不得 法 纵令临古人墨迹 皆无是处也 清 梁巘 学书论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 张古人书于壁间 观之入神 则下笔时随人意 学书即 成 且氧于心中无俗气 然后可以作 示人为揩式 北宋黄庭坚 论书 故学必有法 成则无体 欲探其奥 先识其门 有知其门不知其奥 未有不 得其法而得其能者 唐 张怀瓘 六体书论 近人不知其用力所自出 专攻近体 可谓数典忘祖矣 焉能卓然以自立哉 清 范公勉 书法述要 近代以来 殊不师古 而缘情弃道 才记姓名 或学不该赡 闻见又寡 致 使成功不就 虚费精神 自非道灵感物 不学说以今方新 学书以古方朴 清 范公勉 书法述要 近世士人多学今书 不学古书 务取媚好 气格全弱 然而以古并之 便觉不 及 岂古人心法不传而规模形似 不足以得其妙乎 宋 周行己 浮止集 学一半撒一半 未尝全学 非不欲全 实不能全 亦不必全也 清 郑板桥 学者贵于慎取 不可遂为古人所欺 清 吴德旋 初月楼论书随笔 不善学者 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 故蔽于一曲 今世学 兰亭 者 多此也 北宋 黄庭坚 论书 古人笔法渊源 其最不同处 最多相合 李北海云 似我者病 正以不同处 求同 不似处求似 同于似者皆病也 清 恽寿平 瓯香馆画跋 大抵下笔之际 尽仿古人 则少神气 专勿遒劲 则俗病不除 所贵熟习精 通 心手相应 斯为美矣 南宋 姜夔 续书谱 用力到沉着痛快处 方能取古人之神 若一味仿摹古法 又觉刻划太甚 必 须脱去摹似蹊径 自出机轴 渐老渐熟 乃造平淡 遂使古法优游笔端 然后 传神 清 宋曹 书法约言 临摹古人 须食古而化 独自成家 明 李流芳 若执着成见 凝滞于胸中 终不能参以活法运用 虽参活法 亦自有一定不 易之势 奔放驰骤 不越范围 所谓师古而不泥于古 则得之 清 朱和羹 临 池心解 作书须自家主张 然不是不学古人 须看真迹 然不是不学碑刻 清 冯班 钝吟书要 可与谈斯道矣 东晋 卫铄 笔阵图 古人有言 随人学人成旧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 北宋 黄庭坚 论书 学书六要 一气质 二天资 三得法 四临摹 五用功 六识鉴 六要俱备 方能成家 清 朱履贞 学书捷要 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 初莫寄人篱下 凡临摹各家 不过窃取其用笔 非规 矩形似也 近世每临一家 止摹仿其笔画 至于用意入神 全不领会 要知得 形似者有尽而领神味者无穷 清 朱和羹 临池心解 故思翁有 谬种流传 概行扫却 之说 最有功初学 若已入门庭 则当曰 与其过而弃之 毋宁过而存之 清 朱和羹 临池心解 书法无他秘 只有用笔与结字耳 用笔近日尚有传 结字古法尽矣 变古法 须有胜古人处 都不知古人 却言不取古法真是不成书耳 清 冯班 钝吟书要 若分布少明 即思纵巧 运用不熟 便欲标奇 是未学走而先学趋也 明 项 穆 书法雅言 观能书者 仅得数字揣摩 便自成体 无他 专心既久 悟其用笔 用墨及 结体之法 供我国运用耳 清 朱和羹 临池心解 凡学书者得其一 可以通其馀 北宋 欧阳修 试笔 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 始是第一层手 清 梁巘 学书论 凡作字须熟观魏 晋人书 会之于心 自得古人笔法也 欲学草书 须精真 书 知下笔向背 则识草书法 草书不难工矣 北宋 黄庭坚 论书 古之善书者 必先楷法 渐而至于行草 亦不离乎楷正 宋 欧阳修 欧阳文 忠公文集 学书须先楷法 作字必先大字 楷书既成 乃纵为行书 行书既成 乃纵为 草书 学草书者 先习章草 知偏旁来历 然后变化为草圣 学篆者亦必由楷 书 正锋既熟 则易为力 学八分者 先学篆 篆既熟 方学八分 乃有古意 明 丰坊 学书法 凡学书字 先学执笔 若初学 先大书 不得从小 晋 卫铄 笔阵图 古贴字体大小 颇有相径庭者 如老翁携幼孙行 长短参差 而情意真执 痛痒相关 清包世臣 安吴论书 作书起转收缩 须极力顿挫 笔法既得 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清 梁巘 学书论 若气质薄 则体格不大 学力有限 天资劣 则为学限 而入门不易 法不 得 则虚积岁月 用功徒然 工夫浅 则笔画荒疏 终难成就 临摹少 则字 无师承 体势粗恶 识鉴短 则徘徊今古 胸无成见 清 朱履贞 学书捷要 初作字 不必多费诸墨 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 既复 背贴而索之 学 而思 思而学 心中若有成局 然后举闭而追之 清 宋曹 书法约言 书法备于正书 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 而能行草 犹未尝庄语 而辄放言 无是道也 北宋 苏轼 论书 旭常云 或问书法之妙 何得其古人 曰妙在执笔 令其圆畅 勿使拘挛 其次识法 须口传手授 勿使无度 所谓笔法也 其次在布置 不慢不越 巧 使合宜 其次变通识怀 纵合规矩 其次纸笔精佳 五者备矣 然后能齐古人 唐 蔡希综 法书论 初学字时 不可尽其形势 先想字成 意在笔前 一遍正其手脚 二遍须学 形势 三遍须令似本 四遍加其遒润 五遍每加抽拔 使不声涩 晋 王羲之 笔势论 若泛学诸家 则字有工拙 笔多失误 当连者反断 当断者反续 不识向背 不知其止 不悟转换 随意用笔 任笔赋形 失误颠错 反为新奇 南宋 姜夔 续书谱 初学条理 必有所事 因象而求意 终及通会 行所无事 得意而忘象 故 曰由象识心 象不可着 心不可离 明 项穆 书法雅言 夫人工书 须从师授 必先识试势 乃可加功 功势既明 则务迟涩 迟涩 分矣 无系拘踞 拘踞既亡 求诸变态 变态之旨 在于奋斫 奋斫之理 资 于异状 异状之变 无溺荒僻 荒僻去矣 务于神采 神采之至 几于玄微 则宕逸无方矣 唐 张怀瓘 玉堂禁经 三 形神相依 意境为重 形者 其形体也 神者 其神采也 宋 袁文 形者 神之质地 神者 形之用也 是则形称其质 神音其用 形之与神 不 得相异 南北朝 范缜 神灭论 神即形也 行即神也 是以形存则神存 形射则神灭也 南北朝 范缜 神灭 论 夫神在形似之外 而形在神气之中 形不生动 其失则板 生外形似 其失 则疏 故求神似于型似之外 取生意于形似之中 明 高廉 取意舍形 无所求意 故得其形 意溢于形 失其形 意云何哉 明 王履 学书之要 唯取神 气为佳 若模象体势 虽形似而无精神 乃不知书者所 为耳 宋 蔡襄 宋端明殿学士蔡忠公文集 书之心 主张布算 想像化裁 意在笔端 未形之相也 书之相 旋折进退 威仪神采 笔随意发 既形之心也 明 项穆 书法雅言 夫字以神情为精魄 神若不如 则无态度也 以心为筋骨 心若不坚 则字 无劲健也 以副毛为皮层 副若不圆 则字无温润也 神 心之用也 唐 李世 民 指意 书之妙道 神采为上 形质次之 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南朝 王僧虔 笔意赞 故之书道玄妙 必资于神遇 不可以力求也 机巧必须于心悟 不可以目取 也 清 冯武 笔髓 其有一点一画 意态纵横 偃亚中间 绰有馀裕 结字峻秀 类于生动 幽 若深远 焕若神明 以不测为量者 书之妙也 唐 张怀瓘 评书药石论 为书之体 须入其形 若坐若形 若飞若动 若往若来 若卧若起 若愁若 喜 若虫食木叶 若利剑长戈 若强弓硬矢 若水火 若云雾 若日月 纵横 有可象者 方得谓之书矣 东汉 蔡邕 九势 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 阴阳生焉 阴阳既生 形气立矣 东汉 蔡邕 石室 神授笔势 古人作书 于联络处见章法 于洒落处见意境 清 周星莲 临池管见 至若磔髦竦骨 短截长 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 矩则轨转 却密 就疏 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 耀质含章 或柔或刚 有似夫哲人行 藏知进知退之行也 唐 张怀瓘 书断 夫心合于气 气合于心 神 心之用也 心必静而已矣 唐 李世民 指意 成形结字 得形体不如得笔法 得笔法不如得气象 翰林粹语 要使笔落纸上 精神能冲其中 气韵目晕于外 似生实熟 圆转流畅 则笔 笔有笔 笔笔无痕矣 清 华琳 南宗诀秘 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 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 清 丁皋 写真秘诀 盖法高于意则用法 意高于法则用意 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 清 刘熙载 艺 概 风神者 一须人品高 二须师法古 三须纸笔佳 四须险劲 五须高明 六 须润泽 七须向背得宜 八须时出新意 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 短者如精悍 之徒 瘦者如山泽之矍 肥者如贵游之子 劲者如武夫 媚者如美女 欹斜如 醉仙 端楷如贤士 南宋 姜夔 续书谱 夫字以神为精魄 神若不知 则字无态度也 以心为筋骨 心若不坚 则字 无劲健也 以副毛为皮肤 副若不圆 则字无温润也 唐 李世民 笔法诀 有功无性 神采不生 有性无功 神采不实 翰林粹语 书道只在巧妙二字 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 机者 传奇之精神 趣奇 传奇之风致 少此二物 则如泥人土马 有生形 而无升气 李渔 闲情偶记 所谓神品 于吾神所著故也 明 懂其昌 画禅随笔 学术通 于学仙 钟神最上 钟气此之 钟形又此之 书贵入神 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别 入他身者 我化为古也 入我神者 古化 为我也 清 刘熙载 艺概 书画之妙 当以神会 难可以形器求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 真在内者 神动于外 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 然智者无涯 法不固定 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 妍美工用者居下 唐 张怀瓘 书艺 书之大局 以气为主 字字有骨肉筋血 以气充之 精神乃出 姚配中气韵 有发于墨者 有发于笔者 有发于意者 有发于无意者 发于无意为上 法于 意次之 发于笔又次之 发于墨下矣 清 张庚 提要之要 以己之神 取人之神也 清 丁皋 写真密诀 意 先天 书之本也 象 后天 书之用也 清 刘熙载 艺概 作字要手熟则气神完实而有余韵 于静中自是一乐事 宋苏轼 东坡题跋 不求形似 正是潜移造化而于天游 近人只求形似 欲似所以愈离 清 恽寿 平 瓯香馆画跋 书要力实而气空 然求空心于其实 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 书要心思微 魄力大 微者条理与字中 大者磅礴乎字外 清 刘熙载 艺概 笔墨一道 用意为上 清 王原祁 玄妙之意 出于物类之表 渊深之理 伏于查冥之间 岂常情之所能言 世 智之所能测 非有独闻之听 独见之明 不可议无声之音 无形之相 唐 张怀 瓘 书艺 阳气明而华壁立 阴气大而风神生 晋 王羲之 述天台紫真传授笔法 有笔有墨谓之画 有韵有趣谓之笔墨 潇洒风流遗之韵 尽变穷奇谓之趣 清 恽寿平 瓯香馆画禅 笔底深秀 自然有气韵 有书卷气 清 蒋骥 传神秘要 气有清浊厚薄 格有高低雅俗 清 刘熙载 艺概 书尚清而厚 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 书虽幸免薄浊 但亦为他人写照而 已 清 刘熙载 艺概 古人论诗之妙 必曰沉着痛快 惟书亦然 沉着而不痛快 则肥浊而风韵不 足 痛快而不沉着 则潦草而法度荡然 明 丰坊 书诀 笔墨酣畅 意趣超古 清 吴历 仆曰 文则数言乃成其意 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可谓得简易之道 欲知其妙 初观莫测 久视弥珍 虽书已缄藏 而心追目极 情犹眷眷者 是为妙矣 唐 张怀瓘 文字论 书法惟风韵难及 清 左因生 书式 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 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 唐 张怀瓘 书议 沉者 下笔不浮 刻入纸中也 萤者 如孤月流天 无云翳也 清者 非谓 瘦与寒也 肥者 亦有清气也 在参古贴而得之 书法三味 临不测之水 使人神清 登高万仞之山 自然意远 唐 张怀瓘 书断 凡书贵有天趣 明 孙文融 书画题跋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战国 孟子 公孙丑上 凡论书气 以士气为上 若妇气 兵气 村气 市气 匠气 腐气 伧气 鲱俳气 江湖气 门客气 酒肉气 疏笋气 皆士气之弃也 清 刘熙载 艺概 笔墨可知也 天机不可知也 规矩可得也 气韵不可得也 清 恽寿平 瓯 香馆画跋 书之心 主张布算 想象化裁 意在笔端 未形之相也 书之相 旋折进退 威仪神采 笔随意发 既形之心也 明 项穆 书法雅言 凡状物者 得其形 不若得其势 得其势 不若得其韵 得其韵 不若得其 性 明 李日华 书肇于自然 汉 蔡邕 无声之音 无形之相 唐 张怀瓘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唐 张彦远 玄妙之意 出于物类之表 幽深之理 伏于杳冥之间 岂常情之所能言 世 智之所能测 唐 张怀瓘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 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虽妙算不能 量 其力 唐 张怀瓘 字不可重笔 话不可乱传 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