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段考试卷(I)卷_第1页
湘教版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段考试卷(I)卷_第2页
湘教版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段考试卷(I)卷_第3页
湘教版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段考试卷(I)卷_第4页
湘教版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段考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湘教版第八中学湘教版第八中学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段考试卷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段考试卷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828 题 共题 共 7272 分分 1 2 分 中国位于 A 东亚 B 南亚 C 中亚 D 东南亚 2 2 分 关于台湾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B 玉山是台湾的最高峰 C 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D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3 2 分 下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是 A B C 第 2 页 共 16 页 D 4 2 分 构成地形的骨架是 A 大片的山区 B 广阔的平原 C 绵延的山脉 D 高耸的山峰 5 2 分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 西江 B 塔里木河 C 湘江 D 渭河 6 2 分 以太行山为界 其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 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B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7 2 分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和最大的外流河分别是 A 长江 黄河 B 塔里木河 长江 C 黑龙江 长江 第 3 页 共 16 页 D 长江 塔里木河 8 6 分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回答下列各题 1 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大致是 A 东西 B 南北 C 东北 西南 D 西北 东南 2 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 秦岭 淮河线没有穿过的是 A 甘肃 B 江苏 C 安徽 D 山东 3 读图判断 秦岭 淮河线大致是哪两大地区的分界线 A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C 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D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第 4 页 共 16 页 9 2 分 我国是一个临海国 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A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B 南海 东海 黄海 渤海 C 黄海 渤海 东海 南海 D 渤海 东海 黄海 南海 10 2 分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 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是 A 河南 澳门 B 浙江 西藏 C 江苏 西藏 D 广东 澳门 11 8 分 下图示意我国三级阶梯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山脉属于我国二 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 昆仑山脉 B 横断山脉 C 太行山脉 D 武夷山脉 第 5 页 共 16 页 2 关于我国三级阶梯叙述 正确的是 A 第一级阶梯以高原 平原为主 B 第二级阶梯以高原 盆地为主 C 第三级阶梯多山地 平均海拔高 D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 3 关于 河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以降水补给为主 B 流量大 C 汛期在冬季 D 属于季节性河流 4 下列四条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是 A B C D 12 2 分 2016 年 1 月 我国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 启动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的政策 二孩政策 这一生育政策的转变 有助于减缓的人口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 B 人口素质低 C 人口基数大 增长快 D 人口分布不均 第 6 页 共 16 页 13 2 分 我国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 他们善骑射 住毡房 喝奶茶 性格豪爽 请指出这是哪个 民族 A 朝鲜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壮族 14 2 分 歌曲 大中国 歌词 家里盘着两条龙 是长江与黄河啊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 指 出长江与黄河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A 黄海 渤海 B 东海 渤海 C 东海 黄海 D 渤海 黄海 15 2 分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界限的确定 主导因素是 A 热量条件 B 地形地势 C 气温和降水 D 夏季风 16 2 分 下面一组邮票 能反映民居所在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少的是 A 第 7 页 共 16 页 B C D 17 2 分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影响 B 洋流影响 C 季风影响 D 纬度位置影响 18 2 分 海可枯 石可烂 天可崩 地可裂 即使如此 你依旧如此迷人 就像深秋 11 月 北京 香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 哈尔滨 银装素裹 广州 繁花似锦 那么三地景观差异原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降水 19 2 分 读下图 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纬度 造成我国拉萨和成都气温差异的原因是 第 8 页 共 16 页 拉萨的气温年变化 成都的气温年变化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纬度因素和海陆因素 20 2 分 根据如图 1 图 2 两图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 即位于暖温带 又位于半湿润地区 且 冬小麦产量大的地形区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四川盆地 D 华北平原 21 2 分 高考结束后 李聪同学打算旅游避暑 下列选择地点比较恰当的是 第 9 页 共 16 页 A 黄山 B 北京 C 华东五市 D 西安 22 2 分 黔驴技穷 这个成语中的驴来自 A 陕西省 B 江西省 C 贵州省 D 四川省 23 2 分 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 B 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 C 各民族均匀分布 D 我国各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散居 小聚居 交错分布 24 2 分 2018 年 4 月 26 日山东省第一届研学旅行研讨会在滨州召开 某滨州中学现场展示了他 们的黄河研学报告 完成问题 材料一 数据测量 测量不同地点的海拔 经纬度数据 填写到下表中 材料二 走访观察 沿黄河北侧大堤一路前行 同学们看到多处引黄工程 它们都没有用提水设备 而是直接让黄河水自流进入灌溉工程 第 10 页 共 16 页 通过以上观测分析 我们发现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黄河下游出现凌汛 B 黄河下游形成了 地上河 C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 D 黄河上游灌溉了宁夏平原 25 2 分 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26 8 分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 提高粮食安全性 稳定粮食价格 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 右 图为 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題 1 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 A 甲 B 乙 第 11 页 共 16 页 C 丙 D 丁 2 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数量多 粮食消费量大 B 人均耕地多 粮食商品率高 C 气候干冷 便于粮食储存 D 自然灾害频发 赈灾粮需求量大 3 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 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 A 稻谷 B 小麦 C 地瓜 D 高粱 4 甲地比乙地种植粮食的主要劣势条件是 A 平原面积狭小 B 雨热不同期 C 热量条件较差 D 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27 2 分 贝贝是一名地理爱好者 他在看地图时发现 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 位于第三级阶梯上 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A 天山山脉 B 阴山山脉 第 12 页 共 16 页 C 南岭 D 秦岭 28 2 分 诗仙李白在诗词 将进酒 中写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 天上 应该指的是 A 地球的大气圈 B 地球的对流层 C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D 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二 二 解答题解答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29 5 分 爸爸去哪儿 开播了 导演组给爸爸和孩子们制定了 4 条旅游路线 读路线图 回答下 列问题 1 路线 3 穿过的某省级行政区的地形特征通常描述为 三山夹两盆 其中天山山脉是 填数码 两盆为中国最大的盆地是 填字母和名称 2 4 条线路中穿越了中国 3 个阶梯的是 线路 3 爸爸们将沿途的见闻感受发在微博上 其中不可能的是 A 爸爸说沿着路线 1 我们探访了蜀地的乐山大佛和西藏的布达拉宫 B 儿子说路线 2 与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大致一致 此线以东人口多 以西人口少 第 13 页 共 16 页 C 爸爸说沿着路线 3 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 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 D 儿子说 冬季可以选择路线 4 感受同一时期南北气温的差异 30 5 分 读图 完成下列内容 1 甲图所示河流注入 海 乙图所示河流注入 湾 2 若只从这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考虑 这两条河流水文特征的相似之处是 3 这两条河流相比较 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的是 填河流名称 造成这一特点的最主要原 因是 第 14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828 题 共题 共 7272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8 2 8 3 9 1 10 1 11 1 11 2 11 3 第 15 页 共 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